首页期刊导航|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周作斌

双月刊

2096-7454

xcyxuebao2003@yahoo.com.cn;xuebao_xaufe@126.com

029-82348772,82348773

710061

西安市小寨东路64号79信箱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CSSCICHSSCD
查看更多>>《西安财经学院学报》创刊于1988年,是由陕西省教育厅主管,西安财经学院主办的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全年出版6期(双月刊),每单月8日出版。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2817, 国内统一刊号:CN61-1411/F,邮发代码:52-155。本刊的栏目设置:秦文化与经济、西部特色经济、经济理论研究、金融研究、财税与会计、产业经济、区域经济、企业改革与管理、法学论坛、“三农”问题、国防经济、贸易经济、旅游经济等。其中秦文化与经济、西部特色经济等特色栏目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受到省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肯定和大力支持。本刊自创刊以来,密切跟踪国内著名经济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于光远、马洪、杨启先、周叔莲、魏杰、陈家贵、何炼成、晏智杰等都热情为本刊撰稿。同时,本刊特别注重发表中青年学者的真知灼见, 成为新的学人脱颖而出的重要园地。本刊突出学术性、地方性等特点,注重论文的理论性、现实性和独创性。本刊所发的文章都以其较高的学术质量受到国内重要文摘期刊的重视,转载率持续上升。本刊连续三次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荣获“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被中国社会科学文献计量中心认定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西部地区扩大对内开放的进展、问题与推进路径

    王颂吉冯洁白永秀
    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扩大对内开放是西部地区提升开放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意义重大。西部地区扩大对内开放要求西部各地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充分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提高西部基础设施的内外通达度和均等化水平,提升城市群协同发展水平和省际融合发展水平,从而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西部内外自由流动,推动西部产业逐步发展升级。文章从西部地区内部开放合作和西部面向国内其他地区开放合作两个方面,梳理了西部对内开放取得的进展和成效;从西部城市群产业分工、省际融合发展、现代基础设施建设、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研判了西部对内开放存在的问题,进而论证了西部扩大对内开放的思路与重点任务;在此基础上,提出西部扩大对内开放的路径包括:提高西部城市群协同发展水平、促进西部省份融合发展、提升西部基础设施通达度和均等化、推动西部地区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增强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

    西部大开发对内开放区域协调发展

    西部地区文化数字化发展的理论逻辑、现实问题与治理路径

    李磊常仕贤王紫琪
    1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相较东部较为落后,制约了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十四五"期间,中央高度重视文化数字化发展,为西部地区文化产业转型带来契机。文章从消费文化产品的机会成本、文化产品多样性、文化产品生产提质增效和文化资源有效保护等四个角度阐述了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发现数字技术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消费者消费文化产品的机会成本,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产品需求,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并且可以有效保护文化资源。文化数字化发展机遇与风险并存,数字平台算法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不仅会抑制文化产品的多样性,亦有可能削弱文化产品背后的人文价值;数字经济新业态中的隐私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也成为发展文化数字化过程中应当关注的关键问题。基于此,通过统筹西部地区文化数字化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壮大文化数字化人才队伍、加强文化数字化发展的制度设计等方面为西部地区更好进行文化数字化建设提供政策建议,以期为推动西部地区文化数字化技术推广与应用提供经验和理论借鉴。

    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文化数字化西部文化

    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理论机制与实现路径

    郝新军孙雪李鑫
    2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得益于国家层面的持续支持和政策倾斜,西部地区已实现了诸多变革与发展。但随着全球经济的动态变化和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加速,西部地区机遇与挑战并存,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更为必要且迫切。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呈现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发展目标的全面更新、战略重点的深化以及实施路径的创新等新特征。西部地区发展具有国家战略支持、丰富的自然资源、生态绿色发展引领等有利条件,同时面临国际形势不确性增强、科研基础薄弱、生态保护与经济平衡难题。基于深刻的问题洞察和因素分析,构建推动形成新格局的关键机制,提出推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实施路径,包括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科技引领与产业升级、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拓宽对内对外开放以及优化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等。

    西部大开发新发展新格局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国家创新体系深度优化的中国方案:逻辑缘起、制度架构与机制保障

    侯虹印孙淼
    3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创新体系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优化国家创新体系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党和国家基于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宪法基本国策条款以及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审慎考量。优化国家创新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科教兴国战略奠定了其基础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其动力源泉,人才强国战略是其主体保障,最终建构了系统完备、科学有效的制度架构。为了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强化国家创新体系的法治引领、坚持和完善党对国家创新体系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举国创新体制优越性,以全面提升国家整体创新能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不竭创新精神动力。

    国家创新体系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人才强国

    AI产业化与产业AI化:AI大模型产业生态的行动实践、变革趋势与前沿议题

    何江梁正韩希佳
    4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ChatGPT、Sora等为代表的AI大模型产业生态雏形正加速显现,但对其产业行动实践概况及其影响变革趋势的研究仍不够深入。文章创新性地提出AI大模型产业生态理念,从AI产业化与产业AI化两个维度并结合多个视角深入探究AI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结果发现AI大模型产业生态呈现AI产业化与产业AI化共生、AI原生应用与"X+AI应用"并进、通用与专用模型共存、大模型与小模型协同、开源与闭源并行、多模态融合、端云AI混合的演化态势,且AI大模型正成为产业新型基础设施,促进手工作坊、分布式智能服务生产走向工业规模化、集中式智能服务生产,重塑人机关系、颠覆产业知识模型建构与调用范式并助推AI平民化、AIGS、具身智能、物理AI、超级AI应用等加速到来。在此基础上,从AI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构建及其分工协作机制、产业生态的不同路线选择及协同共生机制、AI大模型对传统产业赋能机制、产业生态治理体系等方面提出前沿议题展望。

    AI大模型产业生态人工智能+AI产业化产业AI化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企业数字责任对企业社会绩效的影响——基于中国上市企业ESG表现的证据

    朱四伟梁冉吕康娟
    6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人工智能发展的潜在风险防范和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培育企业数字责任创造更大社会价值是推进人工智能治理的主要方向。本研究从企业发展人工智能和发展ESG的动机出发,探究企业如何权衡政治战略和竞争战略之间的张力以实现最优的社会绩效,并考察企业数字责任的边界调解效应。通过对2009-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的年度报告、专利申请信息和ESG绩效等数据的观测,揭示了企业数字责任、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化转型和社会绩效的发展现状。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技术优于企业智能化转型对社会绩效的正向影响。机制分析表明,企业智能化转型满足了政治战略需求,通过管理赋能提升企业社会绩效;人工智能技术则体现了企业竞争战略,通过劳动赋能促进企业社会绩效。进一步研究发现,更高的企业数字责任能够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对企业社会绩效的影响,然而更高的企业数字责任抑制智能化转型对企业社会绩效的影响。本研究加深了对企业数字责任的认知,为推动企业发展应用人工智能创造更高社会价值提供了启示。

    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化转型企业数字责任企业社会绩效

    大数据税收征管对分析师盈余预测质量的影响

    左锐陈怡冰谢梓瑶
    8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数据税收征管作为新兴技术与税务工作的有机结合,对构建"以数治税"治理新格局,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文章将"金税三期"工程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场景,以2009-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实证分析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探讨大数据税收征管与分析师盈余预测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大数据税收征管显著提高了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度,降低了预测分歧度,在非国有企业、避税动机较高、机构投资者监督水平较低、分析师行业专长较弱的情况下,这种积极作用更加明显。机制分析发现大数据税收征管能够通过提高企业信息环境、缓解代理问题来提高分析师盈余预测质量。此外,进一步研究表明,大数据税收征管对分析师盈余预测质量的提高最终带来了降低企业资本成本的经济后果。研究结论不仅为相关部门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分析师盈余预测质量提供证据支持,也对评估大数据税收征管的经济后果提供参考价值。

    大数据税收征管预测准确度预测分歧度企业信息环境企业代理问题

    减税降费对中小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分析

    周宇王小龙
    95-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中国实施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减税降费是影响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税收政策。文章选取2014-2021年中小企业100指数成分股经验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DID)模型实证分析了减税降费对中小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会对中小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产生促进作用,但地方政府去杠杆政策会减小这种促进作用;减税降费政策对中小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会因企业所属的产权性质、产业技术高低和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的不同而存在异质性:减税降费政策对中小制造业企业中的国有企业、非高技术企业和产品市场竞争程度高的地区企业等高质量发展具有更明显的促进效果。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减税降费对中小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应该对属于不同产权性质、不同产业技术水平和不同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的中小制造业企业实施差别化的减税降费政策。此外,在实施减税降费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地方政府去杠杆对减税降费政策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发挥减税降费对中小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减税降费中小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效应多时点DID

    城市绿色发展时空特性及区域协调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汤慧宋凯瑞
    111-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2010-2022年陕西省1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综合评价绿色生产、绿色生活和绿色治理三个方面的城市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利用熵权灰色TOPSIS法、自然断点法和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探讨陕西省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时空特性及区域协调情况。结果发现,首先,陕西省城市绿色发展总体呈稳定上升趋势,但城市内部存在发展不均衡现象;其次,陕西省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呈现关中地区高于陕北地区和陕南地区的发展趋势;最后,陕西省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差异主要受地区间差异影响,且地区间差异逐渐缩小。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实施城市差异化的绿色发展政策、优化陕南地区的绿色发展策略以及加强区域政策的协调和整合,促进陕西省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均衡提升。

    城市绿色发展陕西绿色发展灰色TOPSIS法Dagum基尼系数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4年总目录

    127-1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