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郝瑜

季刊

1673-9876

xuebao@xisu.edu.cn

029-85309400

710061

西安市长安南路437号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CHS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学报的高品位和学术性。本刊以外语为主,兼顾人文社会科学;主要服务对象为高校师生、科研工作者以及广大的外语爱好者。2000年学报编辑部被评为全国优秀学会工作单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语音控制量表的修订及其启示

    徐鹰杨梦妮叶薇
    6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音能力是语言能力构念的重要组成,对语言教、学、评意义重大.通过回顾《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语音控制量表的修订工作,本文提出应尽快创建中国英语语音能力评估标准,在建设理念上应遵循"可理解性原则";在设计思路上可采用语音能力整体描述子量表和语音能力构念成分子量表的混合形式;在创建方法上应采用数据驱动范式,通过综合分析学习者语音语料库、专家的评分决策过程和判断结果等数据提高其效度.

    语音能力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语音控制量表

    定向动机流视阈下英语专业大学生科研动机动态变化研究

    高媛媛尹洪山
    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基于定向动机流理论框架,采用回溯定性建模法,探究英语专业大学生科研动机的个体特征和典型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学生的科研动机历时波动轨迹呈现定向动机流的变化特点,为意愿、认知、情感、行为四位一体的软集合体,同时沿着"外在调节——融合调节——失败回避——认同调节"的轨迹逐渐内化,自我决定程度逐步强化.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与专业基本能力同导师的指导与帮助相互协调适应,促进科研动机的动态发展.本研究体现了定向动机流对激发与维持科研动机的实用价值,尤其是情感因素发挥了积极作用,对英语专业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具有启示意义.

    定向动机流英语专业大学生科研动机个体特征典型动态特征

    语言学理论投射课堂教学的突破与创新:《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互动性研究: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评介

    彭剑娥
    76-77,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杨雪燕的专著《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互动性研究: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一书于2023年10月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创新性地融合了系统功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范式和路径,并融合了研究者、教师和学生三方视角,对教师课堂话语的互动性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为我国英语教师提升课堂互动能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具体的指导性建议.本文先对书中各章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然后对研究的特色和突破性创新予以简评.

    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互动性系统功能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创新性研究

    1949年以来抗战题材影片中译员形象的塑造与变迁

    任文向俊
    7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拍摄的涉及多语场景的抗战题材影片数量不少,但鲜有研究关注其中的译员银幕形象,仅个别论文考察此类影片中的"汉奸"译员.本文在认知文体学视阈下结合卡尔波珀的人物塑造认知模型和库克的语篇理论,考察1949-2023年拍摄的21部抗战题材影片中译员形象的塑造与变迁.研究发现,虽然多数译员银幕形象是对"翻译即叛徒"这一原型的契合,但近年也出现了偏离原型的差异性译员形象.译员银幕形象的变迁折射了翻译作为一个职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翻译活动,尤其是冲突情境下口译活动复杂性认知的变化;同时,译员银幕形象的变迁又进一步促进了观众认知的更新,反映出译员银幕形象和观众对翻译及译员的认知之间的互动关系.

    认知文体学译员银幕形象塑造与变迁原型契合原型偏离

    前儿?昨儿?明儿?——霍译《红楼梦》译者决策过程档案分析

    张倩
    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较霍克思英译《红楼梦》的翻译产品研究而言,其翻译过程研究一直滞后,原因主要在于对已故译者的翻译过程研究欠缺适当的方法与途径.根据Munday提出的将档案分析法用于译者决策过程研究的思路,本文细致分析霍克思《红楼梦英译笔记》这一档案文献中的相关内容,结合文本对比的结果,尝试再现霍克思英译《红楼梦》第29回和第30回一个叙述时间问题时的翻译决策过程,以期为霍译《红楼梦》翻译过程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案例.

    霍克思《红楼梦》翻译过程翻译笔记档案分析

    许渊冲英译修订毛泽东诗词中的中国革命形象建构研究

    张汨谢亚鑫
    9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我们越来越注重中国形象在海外的建构,除了中国文学之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以及论著等也是国家形象传播的重要载体,因此如何做好此类文本翻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毛泽东诗词英译为研究对象,通过许渊冲三个时期不同版本的历时修订来探究译者对作品里中国革命形象的不断建构.研究发现,许渊冲在译文修订过程中主要通过强化、校正和补充的方法让西方读者更好地了解毛泽东诗词内涵、感知中国革命形象,而这与时代需求、重译要求以及译者追求的影响息息相关.

    毛泽东诗词英译中国革命形象许渊冲翻译修订

    少数民族史诗英译的深度翻译策略研究

    郑丹
    9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少数民族典籍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多元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典籍英译对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之一的《玛纳斯》艾什玛特演唱本的英译为例,论述在史诗翻译过程中,译者通过提供专有名词注释、背景信息注释以及文内互文和文外互文为目的语读者提供阅读和理解史诗背景的信息.深度翻译策略为了解源语文化提供了路径,对民族典籍英译具有一定启示和借鉴.

    《玛纳斯》深度翻译典籍英译

    费孝通翻译思想对民族文化典籍译介的启示

    吴斐季恩琼杨永和
    99-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费孝通是人类学、社会学以及民族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其诸多作品为该领域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他在社会科学的翻译造诣却鲜为人知.实际上,费孝通对于翻译的兴趣贯穿其一生,更是伴随着其自身的学术研究而不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翻译思想.从费孝通的翻译成就着手,阐述其"融通中西、求真至善"的翻译思想,并由此结合中华文化"走出去"背景,从提升文化自觉意识、关注"受众意识"与传播效果及采用深度翻译模式等方面,探讨其翻译思想对民族文化典籍译介的指导与借鉴作用,具有现实意义.

    费孝通翻译思想民族文化典籍译介

    作为理论与方法的比较文学世界性因素研究

    孙艳
    104-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陈思和提出的"世界性因素"是一个比较文学视阈里的理论命题,探讨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的格局中共同的文学现象、共同的文学体验和实践,关注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之间的动态联系和多维关系."世界性因素"是中国学者在文学研究中探索的一种综合研究方法,它涵盖了实证研究、影响研究、平行研究、阐发研究等研究方法.世界性因素的提出不是将西方文学理论和研究方法落实到中国文学研究中,而是建立一个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对话的学术平台,拥有中国的比较文学评论理论和研究范式.

    世界性因素中国文学比较文学世界文学

    《理查三世》中的历史书写与国家认同

    许展
    109-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认同隶属于国家认同,是国家认同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理查三世》中,莎士比亚通过历史书写的虚构与变形,将理查三世和里士满分别塑造成道德堕落、畸形驼背的反面人物和解救国家于邪恶统治的、光辉正义的国家君主,将历史传统和国家想象相结合,戏剧化地展现了王室家族之间的斗争和王权最终确立的过程,反映出历史书写是塑造人格国家和维护国家认同的重要手段.

    莎士比亚《理查三世》历史书写国家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