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城市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城市研究
现代城市研究

叶菊华

月刊

1009-6000

urbnrech@163.com;editor.mur@gmail.com

025-84784510

210029

南京市华侨路37号29楼

现代城市研究/Journal Modern Urban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86年创刊,以城市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追求学术性、前沿性和前瞻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反映学术界和实际部门的新动态,刊载有创见的现代城市研究成果、述评、实例分析、文摘等。深受高校、研究机构、设计院所的广大读者的好评。本刊内容充实、版式清新、装饰精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福建明代海防聚落"文化—景观"空间结构与形成机制

    林志森李梦涛
    67-7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代海防聚落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但其地域文化、历史景观受到现代化冲击,需进行特色保护研究.文章以福建明代海防聚落为例,从海防体系、城池格局、社区单元、街巷空间、节点地标五大空间层面,解析海防聚落"文化—景观"的景观结构、形态特征,挖掘其文化内因与形成机制,并以文化内涵为指引构建福建明代海防聚落"文化—景观"协同保护策略,促进福建明代海防聚落遗产的整体认知与可持续发展.

    文化—景观明代海防聚落空间结构形成机制福建省

    健康影响评估研究的现状、进展与趋势——基于CNKI的CiteSpace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

    谢宏杰邵蕊刘凌云
    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健康影响评估(HIA)是健康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文章通过对2008-2023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与健康影响评估相关的文献进行搜索,运用CiteSpace软件,通过聚类图谱和共现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了中国健康影响评估的研究演进脉络、现状、热点和发展趋势,发现:①中国健康影响评估的研究主要关注公共健康领域,研究演进脉络可总结为从理论建构逐步转向实施路径的探讨,实证研究也同步进行,研究热度集中在2018-2021年.②研究学者主要来自公共卫生和城乡规划领域,跨学科研究较为少见.③现有研究存在理论建构不足、实施路径分析不全面、实证研究量少且不规范3点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全面建立健康影响评估理论体系;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健康影响评估实施体系;加强基础实证研究,完善指标体系.

    健康影响评估CiteSpace中国知网知识图谱研究现状和趋势

    适老化需求导向下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测度——以成都市玉林街道为例

    陈岚赵雪谭林
    8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探究公共服务设施在空间上如何适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变得尤为重要.文章以成都市玉林街道为例,采用核密度分析、网络分析、空间相关矩阵分析和反距离加权插值分析方法,对玉林街道老年人公共服务设施兴趣点展开空间分布特征和可达性特征研究,定量化评价其空间布局及步行可达性水平.结果表明:(1)玉林街道各类老年人公服设施空间布局表现出沿商业中心、交通要道、居住小区分布的特征;(2)商业类设施在可达性范围内服务范围存在反复叠加问题,究其原因在干部分区域商业设施集聚布局,公园类设施数量少且分散导致其服务盲区最大;(3)公共设施可达性与密度分布空间格局相呼应.文章进而从老年人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可达性特征、服务盲区三方面提出优化基础设施空间布局、保障老年人安全便捷出行、增设社区绿色空间等优化策略.

    公共服务设施适老化设计空间分布特征可达性

    城市系统性微更新的空间分布特征、实施方法及效果评价——以苏州昆山市"昆小薇"为例

    高小宇董志国
    8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较于传统零星式微更新,系统性微更新更能有效解决环境品质、公共服务、社区治理等关联性问题.文章以昆山市优秀微更新实践"昆小薇"为例,利用最近邻指数分析、标准差椭圆分析、空间句法等方法,在市域和片区层面重点研究微更新项目的总体集聚方式、与城市要素的布局关联性、功能性结构特征,以及选址的局部交通逻辑.分析得出了"昆小薇"空间"一主多副,类型各异"的总体集聚特征,结构性的沿廊沿路、多点多样"补短板"的总体分布特征,以及聚潜力区域、促整体融合等片区空间分布规律.随后,介绍了"昆小薇""系统谋划,逐步实施;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品牌塑造,深度推广"的系统性实施方法.在此基础上,主要围绕物质空间、功能类型、文化氛围3个一级指标和相应的6个二级指标对选取的4个代表性评价单元进行效果评价.最后,总结出系统性微更新"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目的性、突变性、稳定性、自组织性和相似性"8种特性,期望为各地微更新实践提供参考和思路.

    系统性微更新空间分布效果评价"昆小薇"

    县域工业与人才的耦合协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常熟市为例

    欧亚根甄峰秦萧李智轩...
    96-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期县域工业发展转型需要人才支撑,文章以苏州市典型工业县常熟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常熟市工业与人才在空间上的耦合协调程度和影响因素,发现常熟市工业与人才耦合协调程度整体处于中度协调水平,开发区已成为工业与人才协调发展高地.在影响因素方面,企业的经济效益、创新水平与人才吸引力对工业与人才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人才的通勤距离和年龄也会影响工业与人才协调发展水平.

    人才工业耦合协调空间计量模型

    面向Z世代游客的夜间文旅空间研究——以都江堰灌县古城为例

    唐湉陈蔚付余刚
    102-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夜间文旅空间逐渐成为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Z世代群体在文旅消费中逐渐走向主流,也推动夜间文旅场域向多元化方向转变.应用网络评论数据挖掘游客需求偏好,基于偏好制定Kano问卷,进行需求属性分类与权重排序分析;搭建QFD模型将游客需求权重转化为设计要素优先级,最后通过都江堰灌县古城文旅夜游设计进行验证应用.研究结果显示Z世代游客群体对夜间文旅空间需求可分为实空间、虚空间以及虚实融合空间3类,借助数字媒体技术构建多样化游览动线与体验媒介的同时,展示地域文化的内在价值是特色夜游文化场域构建的关键.

    数据挖掘KanoQDF文旅夜游夜游文化场域

    基于多源数据的中俄边境收缩城市建设用地格局演变机理研究——以牡丹江市为例

    陈旭房德威孙珊曹新宇...
    108-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观测35年的遥感数据及其他多源数据,以5年为时间切片,采用近邻比率、核密度等空间统计分析方法,识别中俄边境地区重要的边贸城市牡丹江市城乡建设用地演变路径.通过空间统计法计算牡丹江市的收缩趋势及速度,并利用机器学习之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分析边境贸易、交通基础设施、民生基础设施等多种因素对城乡建设用地格局的影响机理,文章证明了牡丹江市属于边境贸易影响下以陆路交通为主导的收缩型城市,阐释了中俄边境城市建设用地格局的演变机理,为该区域城市建设用地供给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多源数据城乡建设用地空间格局梯度提升决策树边境口岸城市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转型的理与路

    代静
    115-119,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转型是2024年数字乡村发展的工作重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础支撑.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支撑、模式创新、产业协同、人才培育和先进理念指引赋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然而,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转型还存在乡村数字化发展水平整体偏低且差异较大、数字监管缺失、数字素养不足、数字赋能传统文化保护力度不够的现实困境.新质生产力以推动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构建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标准化监管机制、塑造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高素质群体、促进数字技术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等方式全面赋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转型,进而全方位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新质生产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乡村

    面向复合创新型规划类本科人才的课外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张帆赵兵麻婷婷邱冰...
    120-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社会对复合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原本用于培养专门人才的课堂教学体系已不足以应对这一变化.部分高校开始探索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的课外教学以创新教学模式.文章在界定复合创新型人才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规划类专业"课外培养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功能及体系构成等基本理论问题,并以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的研究与实践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高等教育课外培养体系教学模式改革人才特质复合创新型规划类本科人才

    基于智慧城市理念的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李晓蕾胡振宇
    125-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城乡规划专业应积极主动迎接挑战,深度推进教育改革.文章在分析我国城乡规划专业教育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基于智慧城市理念,提出教育改革新思路,以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系列课程为导引,重构教学体系,更新教学内容,融合跨学科知识,注重项目实践,培养复合型人才,多元拓展就业面,并初步预测了应用成效.研究结论希望能够为高校城乡规划专业的未来改革和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思路与方案.

    智慧城市城乡规划课程改革数字技术跨学科知识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