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产业经济评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产业经济评论
产业经济评论

双月刊

2095-5073

产业经济评论/Journal Modern Industrial Econom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产网络视角下的技术创新——一个文献综述

    习媛杰韩松
    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随着产业分工和合作的增强,在生产网络视角下研究技术创新逐渐成为一个前沿问题.本文从生产网络下技术创新的传导、溢出及其与生产网络内生变动的相互影响等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全面的梳理.首先,本文介绍了生产网络对外生技术冲击的传导作用;其次,放松技术冲击的外生性,描述生产网络及相关的创新网络对技术溢出的影响;之后,再放松生产网络早期被视为给定的传导渠道这一设定,分析生产网络的内生变动与技术创新的双向关联,并将以上三个方面的定量和实证研究进行统一整理和归纳;最后作出总结和展望.

    生产网络技术创新内生增长

    科技金融驱动地区创新——基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的自然实验

    王贤彬邹欢
    2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加快营造有利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良好环境.本文以2004-2019年城市为样本,检验"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显著提升了地区的创新水平.影响机制分析表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的实施加强了试点地区金融载体和创新载体两类载体的建设,进而提升了地区创新水平.进一步检验发现,"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的创新促进效应主要存在于初始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更高的地区.研究结果还发现,"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能够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升企业的创新水平.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为进一步推动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快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科技金融政策试点创新

    数字时代的中国经济:机遇、挑战与应对

    刘瑞明许元
    4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中,中国经济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数字技术的强大生产力不仅催生了数字产业,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能,还在创造就业机会、建设基础设施、激发自主创新和促进市场联通等方面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除了数字产业本身,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亦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更进一步,数字经济不仅有助于推进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还能有效解决国家治理中的信息难题,从而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警觉数字经济可能给社会带来的巨大挑战.数字技术的应用存在着四大鸿沟:地域鸿沟、人群鸿沟、行业鸿沟和制度鸿沟.数字鸿沟在数字技术偏向性和网络效应的放大下,可能会引发四大极化效应:企业利润极化、就业结构极化、收入分配极化和供需匹配极化.面对这些严峻的挑战,中国亟需构建两项核心应对策略:一是通过建立制度来弥合鸿沟,二是通过完善社会保障来防止极化.

    数字经济时代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极化效应

    产业数字化发展路径:互补性、动态性与战略性

    郑江淮杨洁茹
    6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正成长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其无限供给的特征可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充分的要素支持.企业对数据、数字技术等相关要素的投资推动了产业数字化的发展壮大,产业数字化的根本动力就在于要素互补,多样化的要素互补方式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数据作为核心要素驱动了二元经济结构的重构,也就是资本部门和劳动部门的再配置,产业组织以及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动态变化.传统产业与数字技术的融通,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数据先行者将率先建立竞争优势.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产业链与价值链被重构,发展中国家如果能把握住这次战略机遇,将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

    产业数字化互补性动态性战略性

    数字产业集群:源起、内涵特征与研究框架

    焦豪马高雅张文彬
    7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产业集群是把握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进而构筑国家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选择.首先,本研究从数字技术兴起、政府政策支持和企业数字化转型三个方面分析了数字产业集群得以兴起的原因.其次,从空间分布、产业范围、协作方式、治理模式等方面对数字产业集群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再次,基于"运行载体-发展目标-治理机制-演化过程"的分析思路,提出可以基于平台视角、网络视角、制度视角以及种群生态视角等理论视角对数字产业集群展开研究.最后,提出采用案例研究、定量研究、社会网络分析、定性比较分析等方法对涉及数字产业集群的重要议题展开科学化和规范化分析.

    数字产业集群内涵特征理论视角研究方法研究框架

    数字化平台经济的反垄断规制:现状、挑战与前景

    颜建晔张越
    9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使得数字化平台的反垄断规制亦成为新经济形态治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首先考察数字化平台经济在网络效应、边际成本、规模经济上的三大特性,由此分析平台企业的市场结构天然呈现垄断特征、必然形成寡头市场的现象.站在国际比较的视角,我们梳理并探讨美国、欧洲和中国在数字化平台反垄断规制方面的最新动态及其异同.在总结平台经济反垄断的监管目标和案件框架之后,详尽讨论了数字化平台对反垄断的主要挑战.最后提出专业角度的应对调整和优化建议.本文旨在为数字化平台经济反垄断新"变"化条件下,构建和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的"不变"本质,提供学理参考.

    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反垄断市场结构

    数字技术会带来"技术奇点"吗?

    王永进
    107-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济增长的本质是什么?人类是否能够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数字技术是否可能带来"技术奇点",从而创造一个不需要人类且产出无限增长的世界?本文首先从经济学的角度系统梳理关于数字技术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从限制经济增长的物理因素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重新解读.本文认为:即便数字技术是人类历史的又一次革命,并且也可能创造一轮新的经济增长奇迹,但是,人类经济活动终究不能脱离有用物质有限、空间有限、物质不可无限分割以及地球承载能力有限的约束.而数字技术所带来的不平等以及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会进一步割裂GDP与人类福祉之间的关系.为此,从"技术奇点"转向"可持续的福祉增长"就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关键任务.

    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物理约束技术奇点可持续的福祉增长

    中国家庭数字经济发展基本特征与福利效应——基于中国家庭数字经济调查数据的分析

    蔡宇涵张津硕张佳佳黄阳华...
    121-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既需要从供给侧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进程和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也需要从需求侧引导居民更加主动、广泛、平等地参与数字生产生活.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数字经济调查数据(CHDES),以微观家庭作为基本分析对象,呈现了中国家庭数字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讨论了家庭数字经济发展对收入、就业、消费等方面产生的福利效应,为理解数字时代家庭与个人社会经济活动的新现象与新特征提供基本事实,为优化决策提供基础参数与实证支撑.

    数字经济数字化水平正规就业数字消费福利效应

    区块链产业发展:经济特性与中美路径差异

    李三希张明圣刘希
    137-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可追溯性两大核心特征和不可篡改、去信任化、信息透明、可匿名性四大衍生特征,并进一步引致出能够作用于经济领域的五大经济特性: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组织的集中度、提供可置信的承诺、生成新的价值标的、减少交易成本.区块链是否能与产业良好融合是其能否有效发挥上述重要经济特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中美区块链行业的对比分析发现,中国对于区块链的应用领域态度更为审慎,同时也具有更强的政策导向,主要应用领域为实体经济;而美国虽然对区块链的政策导向不如中国明显,但其在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区块链应用规模在全球范围内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总的来看,中国区块链产业发展面临审慎的金融政策与区块链特征不匹配、结合区块链与实体经济的配套设施相对缺失、区块链适用领域有待细化、区块链技术有待提升等问题.为进一步推动中国区块链产业发展,需要推动央行数字货币发展、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针对性推动区块链行业发展、加强区块链技术基础研究.

    区块链中美比较数字经济

    中国企业数字科技伦理发展:演变历程、最新进展与未来进路

    肖红军张丽丽
    153-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科技的发展带来数字化与智能化的转变,数据安全、算法歧视、数字鸿沟以及直播乱象等伦理问题也随之出现,推动企业数字科技伦理健康发展成为重要课题.中国企业数字科技伦理的演进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2015年以前,网络与信息安全是科技伦理的早期体现;2015年至2021年,科技伦理被明确提出且将人工智能纳入其中;2022年至今,企业数字科技伦理内容细化与外延拓展.中国企业数字科技伦理所取得的进展主要体现为所关注的议题与时俱进,政府监管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且监管机构设置不断跟进,企业自律性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开始建立科技伦理委员会并对外披露伦理治理情况,社会生态中行业组织、全民数字科技伦理教育和培训等广泛开展以及媒体监督作用不断增强等.然而,中国企业数字科技伦理治理仍存在数字科技伦理意识普遍缺乏、治理实践过于表面、监管制度供给不足、机构设置相对滞后以及教育薄弱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可以在数字科技伦理多元主体共治的总体思路引领下,从加强企业自律自治、政府强化监管、行业组织引导与支持、优化社会生态等层面来不断加强中国企业数字科技伦理治理,实现数字科技健康发展.

    数字企业科技伦理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