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妇产科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妇产科进展
山东大学
现代妇产科进展

山东大学

孔北华

月刊

1004-7379

xdfckjz@sina.com

0531-82169201

250012

山东省济南市文化西路107号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内

现代妇产科进展/Journal Progress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1989年创刊,由全国著名妇产科专家江森教授任主编。自1999年始分别被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学核心期刊(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情报信息研究),中文核心期刊·妇产科学类(《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版)。本刊以报道国内外妇产科学的最新进展为宗旨,刊发临床、科研、手术创新、经验交流、疑难病例讨论等各层次学术论文。2004年起紧密结合临床推出权威、实用的“临床热点问题讨论”栏目。为扩大信息量,2006年由原来的双月刊改为月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子宫颈癌筛查指南(二)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中国抗癌协会宫颈癌专业委员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妇产健康医学分会...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我国子宫颈癌前病变和子宫颈癌发病情况以及全球子宫颈癌筛查策略,为实现消除子宫颈癌的目标,我国七个学(协)会专家共同制定了子宫颈癌筛查指南(二).本指南重点在于规范子宫颈癌筛查结果异常的分流方法,其目的是通过精细化管理,避免过度诊断与漏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检测初筛阳性人群以子宫颈细胞学检查为主要分流方法;子宫颈细胞学初筛阳性人群以其结果的不同风险进行管理.此外,p16/Ki-67双重染色用于HR-HPV初筛不分型检测阳性或非HPV16/18的其他12种HR-HPV检测(简称12 HR-HPV)阳性的分流,也可用于联合筛查中HR-HPV不分型检测阳性或12 HR-HPV阳性,同时细胞学检查为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细胞(negative for intraepithelial lesion or malignancy,NILM);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和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的分流;甲基化检测可用于12 HR-HPV阳性人群的分流.根据目前我国研究结果,HPV基因整合检测也可用于HR-HPV初筛阳性的分流.以上新的检测方法均需选择经国内外权威机构认可、临床试验验证有相关适应证的试剂.HPV拓展分型或HPV载量等其他方法还需积累更多的临床证据.

    子宫颈癌筛查分流方法指南

    长链非编码RNA467调控SATB1活性促进子宫内膜癌增殖、侵袭机制研究

    王圆圆关新垒苗梦薇杜昕...
    10-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467是否通过调控SATB1进而激活PI3K/Akt通路影响子宫内膜癌的进展.方法:通过搜索(http://starbase.sysu.edu.cn)找到与LINC00467相结合的靶mRNA(SATB1),培养正常子宫内膜细胞和HEC-1A、Ishikawa细胞,通过转染序列实验及RT-qPCR、Western blot等方法逐步验证LINC00467通过调控SATB1影响PI3K/Akt通路进而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结果:敲低LINC00467表达后,SATB1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制SATB1后,p-Akt和p-PI3K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染pcDNA3.1-SATB1后,p-Akt和p-PI3K表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载组相比,sh-LINC00467#1组和sh-LINC00467#1+pcDNA3.1组p-Akt和p-PI3K表达量明显下降,EdU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细胞克隆数明显减少,Bcl-2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cleaved caspase 3蛋白表达量明显上升,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细胞迁移率明显下降,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 sh-LINC00467#1+pcDNA3.1-SATB1 组 p-Akt 和 p-PI3K 表达量、EdU 阳性细胞数、细胞克隆数、Bcl-2和cleaved caspase 3蛋白表达量、细胞凋亡率、细胞迁移率、侵袭细胞数均无明显降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NC00467通过促进SATB1进而激活PI3K/Akt通路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抑制其凋亡.

    子宫内膜癌长链非编码RNA467SATB1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流式细胞术

    血清YKL-40、TFF3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

    赵海波左学骞李丹孙洪芳...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血清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三叶因子3(TFF3)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癌(E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沧州市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112例EC患者和117例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行阴道检查,ELISA法测定血清YKL40、TFF3水平,ROC曲线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血清YKL-40、TFF3对EC的诊断价值,一致性Kappa检验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YKL-40、TFF3单独及联合诊断EC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与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比较,EC患者血清YKL-40、TFF3水平显著升高,子宫内膜平均厚度增加,血流灌注指数(PI)、阻力指数(RI)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YKL-40、TFF3单独及联合诊断E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3、0.771、0.852、0.938;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YKL-40、TFF3诊断EC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均极高,Kappa值为0.878;与彩色多普勒超声、YKL-40、TFF3单独诊断相比,三者联合诊断EC的特异性和准确度显著升高,误诊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YKL-40、TFF3诊断EC可有效提高准确度与特异性,降低误诊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子宫内膜癌彩色多普勒超声甲壳质酶蛋白40三叶因子3诊断

    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活性研究

    赵钰洁赵晓雯尚翔孙茜...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大肠杆菌(E.coli)与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及其中细菌的代谢活性.方法:使用E.coli和S.aureus的标准菌株,测定其在不同培养时间、不同混合比例和不同pH值培养液中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并测定其生物被膜中细菌的代谢活性.结果:E.coli和S.aureus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48h高于24h(P<0.05)和72h(P>0.05).E.coli:S.aureus按1∶105混合培养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最强,与其余混合比例和两种菌单独培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pH值培养液中,E.coli∶S.aureus 按1∶105混合培养48h时测定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生物被膜中细菌的代谢活性在pH 8.0时最高,且强于单独培养的E.coli(P<0.05)、S.aureus(P<0.05);混合菌液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生物被膜中细菌的代谢活性在pH 4.0时最低.结论:按E.coli∶S.aureus为1∶105混合培养48h时形成的细菌聚集体膜状物的整体结构最稳定,在结构稳固的基础上,TSB培养液pH值为8.0时细菌的生长繁殖及侵袭能力更强.弱酸性的环境可降低AV的两种常见致病菌单独及混合培养时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活性.

    生物被膜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培养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用于宫颈病变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穆雪峰张燕李琳陈克明...
    27-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用于宫颈病变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11月在湖北省5家三甲医院妇科门诊拟行阴道镜检查的1295例患者.患者先行OCT,后在阴道镜下行宫颈活检和(或)宫颈管搔刮.以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评估OCT单独或联合HPV检测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级及以上病变(CIN2+)/CIN3及以上病变(CIN3+)的诊断性能.结果:共检出122例CIN2、131例CIN3+.OCT诊断CIN2+/CIN3+的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3.9%/88.2%、89.5%/87.6%,均显著高于HPV检测和T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OCT诊断CIN2+/CIN3+的灵敏度低于HPV检测(71.5%vs 95.7%、82.4%vs 95.4%,P<0.001).OCT 联合 HPV 检测与 TCT 联合 HPV 检测的灵敏度相似,但特异度、准确率、PPV、NPV均高于TCT联合HPV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 hrHPV感染者基于OCT分诊的阴道镜转诊率远低于基于TCT的转诊率(非 16/18 型 hrHPV:14.6%vs 72.1%、hrHPV:20.9%vs 61.3%,P<0.001).对于非 16/18型hr HPV感染者,TCT异常的OCT阴性患者CIN3+风险为2.1%(<4%),而TCT正常的OCT阳性患者CIN3+风险为38.5%.结论:OCT单独或联合HPV检测对宫颈CIN2/CIN3+的早期筛查具有良好的诊断性能,OCT分诊可减少hr HPV感染患者的阴道镜转诊率.

    宫颈癌筛查多中心光学相干断层扫描HPVTCT准确性

    应用CNV-seq检测孕早期流产绒毛的染色体嵌合体

    许育双刘思平贾蓓靳旺杰...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应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分析(CNV-seq)技术,通过多位点取样,探究早孕期胚胎停育绒毛样本嵌合体的发生率,为临床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8月到2024年6月送检南方医院妇产科产前诊断中心的孕早期流产绒毛样本,对其进行多位点取样后混合DNA提取,行基因组CNV-seq检测,同时行短串联重复序列(STR)排除母体细胞污染和确认是否为染色体多倍体.结果:1141例流产绒毛样本中,CNV-seq检测共检出染色体异常样本762例,其中嵌合体79例,嵌合体检出率为6.92%.孕妇年龄小于30岁、30~34岁、35~39岁、40岁及以上4个年龄组中染色体嵌合体的检出率分别为7.58%、6.57%、6.48%、6.49%,不同年龄阶段的嵌合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将孕周分为6~7+6周、8~9+6周、10~11+6周组,3组的嵌合体检出率分别为8.17%、5.05%、7.08%,早孕期不同孕周的嵌合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结论:CNV-seq技术对染色体嵌合体的诊断价值较高,多位点取样的CNV-seq技术能有效提高嵌合体的检出率.嵌合体的检出率与孕妇年龄和早孕期孕周无关.

    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分析嵌合体自然流产多位点取样

    足月单胎初产妇引产失败的预测因素研究

    王丽娜张昀陈钰冯钰...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足月单胎初产妇引产失败的临床指标和超声参数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引产失败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于无锡市妇幼保健住院分娩的300例产妇,其中引产成功组200例,失败组100例.结果:两组产妇的年龄、产前体重、产前孕周、引产指征、引产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产成功组的平均身高高于失败组,产前BMI低于失败组,宫高+腹围值小于失败组(P<0.05),两组产妇宫颈Bishop≤3分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产成功组胎儿的双顶径+股骨长、腹围、头围及胎儿估重均小于引产失败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产妇的身高是引产失败的保护性因素(OR=0.82,P<0.05),产前BMI、胎儿估重≥3750g、Bishop评分≤3分是引产失败的危险因素(OR=1.15、9.41、2.51,P<0.05).构建引产失败的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95%CI为0.81~0.90),约登指数为0.58,敏感度为87%,特异度为71%,预测准确率为81%,Hos-mer-Lemeshow检验P=0.10.结论:本研究成功筛选出初产妇引产失败的4个显著影响因素,同时构建了引产失败的预测模型.为提升引产成功率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有力保障了母儿的安全.

    引产失败初产妇影响因素预测模型

    脉管癌栓定量与早期宫颈腺癌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性

    李晓红张晓红张宗凯陈真云...
    42-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淋巴血管间隙浸润(LVSI)定量与早期宫颈腺癌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术前FIGO分期Ⅰ a1期到Ⅰb2、Ⅱa1期宫颈腺癌患者,依据LVSI定量评估系统,将LVSI分为3个不同等级,分析LVSI定量与早期宫颈腺癌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宫颈腺癌LVSI定量与淋巴结(LN)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216,95%CI 为 1.457~2.202,P=0.008).中位随访时间 79 个月,Log-Rank 结果显示,局灶LVSI与弥漫LVSI相比、弥漫LVSI与LVSI阴性相比,PFS、远处转移、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LVSI定量与PFS、OS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2.366,95%CI 为 1.061~5.275,P=0.035;HR=2.489,95%CI 为 1.141~5.432,P=0.022).结论:弥漫LVSI是早期宫颈腺癌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远处转移、OS、PFS相关;局灶LVSI及LVSI阴性呈现相似的复发转移模式.LVSI定量分类系统较传统二分类能更好地预测早期宫颈腺癌LN转移、远处转移、OS、PFS,有利于精准指导临床治疗.

    宫颈腺癌淋巴血管间隙浸润定量淋巴结

    增加辅助孔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疗效分析

    祁艳燕郭慧明金钰铌廖娅彤...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增加辅助孔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与安全性.方法:将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13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68例行增加辅助孔的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单孔组),67例行传统腹腔镜手术(多孔组).比较两组的术中及术后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单孔组的手术时长、住院时间短于多孔组[(102.21±21.01)min vs(119.39±43.91)min,(4.08±1.06)d vs(5.14±1.69)d],术后 6h 及 12h VAS 评分低于多孔组[(6.76±0.95)分 vs(7.36±0.89)分,(5.27±0.97)分 vs(5.82±1.01)分],切口满意度CS评分均高于多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降低幅度、术中术后输血率、术后第一天引流量、术后通气时间、术后发热、切口延迟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加辅助孔的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可行,该术式具有良好的器械操控性,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长,易于初学者掌握,避免旋切肌瘤导致的肌瘤播散同时还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子宫肌瘤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

    毛细管电泳技术用于地中海贫血携带者筛查的应用研究

    都猛王陈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毛细管电泳技术了解江苏地区育龄人群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基因常见变异位点的分布情况,为地贫出生缺陷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7924例育龄人群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毛细管电泳技术检测地贫基因60个常见变异位点.结果:7924例育龄人群中,共检出169例地贫基因携带者,其中α地贫134例,携带率为1.69%(134/7924);β地贫35例,携带率为0.44%(35/7924).α地贫基因变异类型构成比前三位依次为-α3.7,--SEA/αα,-α4.2,分别占69.40%、16.42%、5.97%;β地贫基因变异类型构成比前三位依次为c.316-197C>T,c.52A>T,c.126_129delCTTT,分别占31.43%、25.71%和22.85%.其中一对夫妻男方携带(--SEA/αα缺失突变)女方携带(-α3.7缺失突变),产前诊断结果提示患儿携带-α3.7缺失突变.经遗传咨询后,家属选择继续妊娠.结论:毛细管电泳技术能快速、准确、高效地检出地贫基因变异,且成本较低,为建立大规模人群的地贫携带者筛查技术提供选择依据.

    地中海贫血携带者筛查毛细管电泳基因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