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教育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教育科学
现代教育科学

刘黎莉

双月刊

1005-5843

lyyang0213@sina.com

0431-85383926

130022

吉林省长春市湖波路65号

现代教育科学/Journal Modern Education Science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立足吉林、面向全国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学术期刊。本刊发表了大量价值颇高的学术理论文章和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工作研究文章,已成为吉林教育科学研究的窗口和主要阵地,并辐身全国,为繁荣高等科学研究,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如何引领卓越人才成长?——"双一流"大学毕业典礼校长致辞的内容分析

    樊华强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校长致辞既是传承大学精神的重要载体,又是引领卓越人才成长的关键旗帜.选取38所"双一流"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校长致辞文本,运用内容分析法研究发现:校长致辞具有篇幅简短凝练、彰显以生为本情怀的特点,并且内容丰富全面,具有指引学生成长方向的作用.但也存在诸多缺撼:同盟话语尚未形成,情感共鸣有待加深;致辞结构基本雷同,个性特征普遍缺失;致辞内容略显空泛,育人效果亟待提升.针对上述缺憾,以引领卓越人才成长为目标,提出如下建议:寻求话语平衡,重塑以生为本教育理念;营造民主氛围,努力塑造学生卓越品质;彰显个性特征,不断提升致辞育人效果.

    双一流大学校长毕业致辞卓越人才

    以课程国际化为中心提高高校学生国际化素养的若干方法

    马德义
    10-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球村"时代的到来给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国际化素养培养是其重要任务之一.对学生国际化素养培养的渠道有很多,其中以课程国际化为中心来开展这项工作即为其一.意识的形成对人的行为及行为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相关方应首先确立和提升其自身的国际意识.推行课程国际化是在新时代顺势而为的选择,将提升学生国际化素养的任务纳入其中并形成两者协同发展的局面是一种理想模式.在具体工作中从课程调整角度切入,通过增设国际化课程或以"融入"和"嵌入"等方式对既有课程进行"改造"是直接有效的办法.按照课程国际化的基本要求且在尊重高等教育发展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设计科学的思路和选定符合实际的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国际化素养的提高.

    高等教育国际化课程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素养思路与方法

    区域优质教育建设路径研究

    周斌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优质教育建设的路径问题,是大面积地办好新时代优质教育的重要问题.明确新时代优质教育的内涵,把握社会主义优质教育的本质,了解新时代优质教育的特点,明确新时代优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然体现,进而明确区域优质教育能动发展的路径,有利于发展区域性优质教育.

    区域优质教育社会主义建设路径

    转换性数学学习:内涵与价值

    潘小明
    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转换性数学学习表征了数学学习活动中主体的主动性、意义的建构性和常识的转化性,关联着数学学习中多个维度的转换性,但并不是转换性学习理论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简单推演,也不能被视为数学学习理论现代发展的主要方向或者唯一的研究范式,而是要将数学的学科特质和学习思维等属性嵌入到那些看似相同或相似的转换性过程中,需要重视数学活动中意义的视角和图式,在变化、变换和变式中建构与完善数学知识结构,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和核心素养.好的转换性数学学习不仅能引导数学教与学关系的转变,而且能助推学生数学学习力提升和涵养核心素养教育的全面落实.

    转换性数学学习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核心素养

    近15年来我国耕读教育研究:热点、趋势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林琳焦雨
    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耕读教育是从我国传统耕读文化中发展演变来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方式,能有效助推乡村振兴和涉农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以CNKI收录的近15年来关于耕读教育的文献为数据源,借助Citespace6.1.R6可视化分析软件进行计量分析,发现耕读教育研究经过了初步探索、稳步发展和迅速发展阶段,总体呈稳步增长态势.而且,研究主体间已形成初步合作网络;研究主题宽泛,涉及耕读文化、思想、人物等;研究热点集中在耕读文化观念传承和价值挖掘、耕读教育价值探讨和路径探析、耕读育人体系模式探讨等方面;研究存在主体合作分散、内容同质化严重、方法单一等问题.未来研究应重视拓宽研究角度、深化研究内容,加强学科联系、探索融合研究,整合研究团队、搭建研究平台,发挥涉农高校研究主体作用、共建高质量耕读实践育人体系.

    耕读教育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研究热点涉农高校趋势与展望

    中学生数字公民素养测评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庞石
    40-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字公民素养的关键时期,构建科学的中学生数字公民素养测评模型是研究与培育中学生数字公民素养的重要基础.在厘清数字公民素养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研究成果与专家意见,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构建中学生数字公民素养测评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安徽省L市133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有1/4左右的中学生未达到一般水平.在不同群体之间,初中生数字公民素养的发展明显不如高中阶段的学生,普高学生与中职学生没有显著差异,城镇学生在各项指标的表现上都优于农村学生.本研究进一步从家校社协同育人、课程体系建设和加强科学评估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数字公民素养中学生测评模型层次分析法熵值法

    传统文化中积极人格教育理念及其现代转化路径探析

    喻聪舟王宏宇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促进传统人格教育创造性转化是推进新时代我国人格教育的有效路径,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强调培养进取型的积极人格,道家思想提倡培养豁达型的积极人格,两种积极人格的相反相成构成了我国传统积极人格.从时代的要求看,传统积极人格的两个维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和豁达心态,但忽视了对科学素养、理性精神的培养.新时代传统积极人格教育的创造性转化应当通过扬其利弃其弊的方式来实现.第一,借鉴新时代的时代精神促进传统积极人格内涵的时代更迭,以更好地发扬我国教育传统的优点.第二,吸收现代科学精神丰富传统积极人格的内涵,以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第三,实现积极人格教育与学科教育之间的深度融合,促进其在学校教育中的有效落实.

    人格教育积极人格理想信念立德树人

    "双减"政策实施后家长教育焦虑的影响因素、原因分析及缓解对策

    贺明华郭红梅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焦虑是我国家长真实心态的写照.在"双减"政策实施后,家长的教育焦虑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既有宏观的政策因素、中观的学校因素,又有微观的家庭因素和学生因素.究其根本,在于教育政策变迁的不确定性引发家长政策认知的不确定性,制度政策和教育模式的转变使家长面临教育理念上的价值选择困境,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元教育主体需要承担更多的教育责任致使协同育人模式转型困难,等等."双减"政策实施后,构建家校社协同的育人生态是缓解家长教育焦虑的根本途径.具体而言,政府应强化引导意识,加强"双减"政策宣传;学校应发挥引导作用,增强家校社协同育人能力;家长应设置实际的教育期望,做好向导,不断提高教育能力;社会应加强倡导,推广素质教育理念;家校社应协同赋能,共担教育责任.

    双减家长教育焦虑缓解策略

    职业学校劳动文化的育人生态理路与实践逻辑

    谭婧谢言兰杨川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今社会劳动的内涵和外延正在发生变化,职业学校作为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应适应文化发展需要,构建合理的社会劳动文化育人生态.基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研究分析职业学校劳动文化的生态结构,以此探寻职业学校劳动文化的生态理路,提出4个关键路径.一是和谐共生,以绿色新质发展奠定纯生态的育人理念;二是融合融通,强化劳动文化的育人内涵;三是守正创新,依靠数字赋能扩展劳动文化育人外延;四是承嬗离合,将传统文化精髓与劳动文化育人理念有机结合,实现文化基因的承续与文化特质的创新发展.在实践逻辑层面,依托生态框架,向心辐射.一是凝聚微观,聚焦学生个性化发展;二是靶向中观,打造独具特色的劳动文化景观;三是纵横宏观,加快教育全方位融合.

    职业劳动文化工匠精神生态理路

    智慧教育赋能乡村校长领导力高质量发展:时代机遇、现实挑战与实践方略

    吴晓英
    6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慧教育赋能乡村校长领导力高质量发展是助推乡村振兴与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实现教育强国梦愿景的前提与关键引擎,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对乡村教育的本质要求.个性化、场景化、即时性、附生性等智慧教育特性使乡村校长领导力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仍面临信息化素养鸿沟、信息化敏感度落后、数字化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榜样学习伙伴匮乏等现实挑战.故践行"个人修炼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实践学习与理论创生相融合、内生发展与外援推进共协同、常态学习与智慧推送互促进"的发展路径,强化"智慧教育赋能领导力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论认知、内化本体论解读、联动认识论构建、助推方法论生成是突破校长领导力发展桎梏的良策,也是智慧教育赋能乡村教育优质发展与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践表征.

    智慧教育乡村校长校长领导力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