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隧道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隧道技术
现代隧道技术

梅志荣

双月刊

1009-6582

xdsdjs@yahoo.com.cn

028-87580049

61173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西区古楠街97号

现代隧道技术/Journal Modern Tunnelling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为推动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科技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深受业界人士好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足尺试验的地铁盾构隧道结构劣化机理研究

    魏纲徐天宝冯非凡木志远...
    182-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荷载状态下地铁盾构隧道劣化差异,采用足尺试验对比分析各类荷载作用下盾构管片的劣化演变规律,总结盾构隧道结构劣化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加卸载状态对盾构管片的主要影响是打破受力平衡,并改变约束条件,从而改变劣化演变历程,管片的收敛变形、应力变化在对称加卸载下呈完全相反的发展态势;非对称卸载末期管片最大正负收敛值位于90°和180°处,螺栓应力存在多极化转变,混凝土裂隙集中在拱顶底处并呈45°角分布;非对称堆载末期最大正负收敛值位于90°和30°处,螺栓应力呈线性变化,混凝土裂隙先于管片腰部出现并呈180°角分布.

    盾构管片劣化机理足尺试验非对称荷载

    隧道爆破施工地表振动速度特征及沉降规律研究

    李浚弘沈俊包小华陈湘生...
    191-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隧道爆破振动影响下的地表沉降规律相关性,以珠海兴业快线(北段)东线隧道爆破开挖为工程依托,对隧道爆破施工产生的振动速度和频率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并基于Copula理论进行隧道结构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地表距离爆心不同水平距离范围区域内,随着爆心距的增大,各测点在垂向(Z)的振动速度大于径向(X)和切向(Y)的振动速度,各测点的振动频率变化不大;隧道的最大隆起和沉降均出现在隧道左线,位于隧道左线和右线之间监测点的沉降变化量较大,施工中应重点关注.宜采用Frank Copula函数构建相依性模型进行隧道结构可靠性分析,Clayton Copula不适合构建地表沉降的Copula模型;实际工程中需根据具体数据特征选取最优Copula函数来表征参数的相依性关系.

    爆破振动爆破监测振动速度Copula函数

    隧道开挖对既有桩基影响分区的试验研究

    杨文东吴洋王智德武海港...
    200-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地铁隧道开挖对建筑物既有桩基力学效应及变形的影响,采用理论分析结合模型试验的方法,从隧道开挖对周围土体扰动、既有桩基的受力特征以及隧桩之间的相互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隧道开挖扰动变形区域主要集中在隧道轴线两侧4倍洞径范围,对隧道周边土体的扰动程度随开挖的不断推进而增强,不同开挖阶段桩基的附加弯矩变化呈"S"型分布;(2)隧道与桩基的间距越小,桩基受开挖扰动的影响越大,隧道埋深越大,对桩基的应变扰动减小,变形扰动增大;(3)基于单桩扰动度理论,对隧道近接桩基的开挖影响范围进行分区,并基于影响分区提出不同的加固措施建议.

    黏土地层隧道开挖模型试验既有桩基影响分区

    基于细观力学模型的冻融混凝土性能劣化研究

    王珣张康健郭金龙魏荣华...
    209-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冻融环境下混凝土细观特性对结构性能劣化的影响,基于ABAQUS二次开发,并结合冻融循环试验和单轴压缩试验结果,建立不同冻融程度下混凝土三维细观力学模型,以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为衡量指标对不同骨料特性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压缩过程中混凝土内部裂缝环绕骨料产生,出现在砂浆和界面层,加载早期,混凝土表面形成斜向裂缝,内部中心区域出现微裂纹,随着压缩位移增大,裂缝长度和宽度增加,斜向裂缝迅速扩展形成贯通裂缝导致结构破坏;(2)随着冻融程度加重,达到最大分析步时混凝土产生的损伤分布区域更广,裂缝更宽、更长;(3)冻融循环次数增加过程中,骨料级配、骨料粒径越大,混凝土峰值应力变化率越大,峰值应变变化率减小;骨料含量越大,混凝土峰值应力变化率越小,峰值应变变化率越小;(4)优化骨料级配、提高骨料含量、减小骨料粒径对结构抗冻融性能和抗压性能有利,骨料形状则没有影响.

    混凝土冻融损伤单轴压缩试验细观模型抗压强度

    天山胜利隧道1-2号竖井自然通风测试与分析

    陈建勋王贺起贾海洋刘伟伟...
    219-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高海拔超特长隧道深大竖井自然通风特性,以乌尉高速公路天山胜利隧道1-2号竖井为工程依托,通过在竖井井底和井口布设气象和风速固定测站,对1-2号竖井内的风速、风向、气温、气压进行长期监测,分析不同季节和不同外界温度条件下竖井自然风风速、风向与气温、气压的相互关系,最后结合流体力学与隧道通风网络理论,计算分析影响竖井自然风风速和风向的主要因素及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天山胜利隧道施工期间,1-2号竖井在自然通风条件下主要表现为排风模式,竖井自然风与洞内外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当气温突变时会引起风向的改变;从春季到秋季竖井井口的自然风风速呈现出增大趋势,并且风速的波动频率和波动幅度也逐渐增大;单天不同时间段竖井自然风风速随温度、气压变化呈现出不同的正(负)相关关系,竖井井口自然风风速对于气温变化更敏感,阴天竖井井口自然风风速较晴天大,平均风速高出3.32 m/s;自然通风条件下,春、夏季竖井内的有效排风风速难以满足隧道排污需求,施工过程中可设置射流风机进行辅助排风;秋季竖井内的有效排风风速可以满足隧道排污需求,施工过程中可关闭风机以节约能耗;隧道内外的热位差对竖井内风向和风速变化起决定性作用,当隧道内温度大于外界温度时,热位差方向与超静压差方向一致,竖井排风,当洞内外温差增大时,竖井井底与井口之间热位差及井内排风风速越大,自然通风效应显著.

    高海拔公路隧道竖井自然通风现场测试

    引汉济渭二期工程北干线咸阳塬隧洞最长城门洞形无压洞全部贯通

    中国中铁微信公众号
    230页

    不同能见度下光源亮度与色温对隧道入口段行车安全的影响

    林志胡勇波吴逸飞赵耀...
    231-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行公路隧道照明标准以亮度作为设计指标,忽略能见度与色温对隧道入口段行车安全的影响,而能见度与色温会影响行车安全与人的视觉感受.基于此,综合考虑不同能见度、光源色温和亮度对隧道入口段行车安全的交叉影响,以反应时间作为衡量行车安全的指标,设计并开展缩尺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能见度与色温对反应时间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高能见度下,提高光源亮度能够降低驾驶人反应时间,降幅最高约20%,低能见度下,提高光源亮度对降低驾驶人反应时间的效果有所下降,且光源亮度过高会产生白墙效应,延长反应时间;(3)不同光源色温下,能见度对驾驶人反应时间的影响显著,在低能见度下,建议采用3000K低色温照明.

    隧道入口段照明能见度光源色温光源亮度行车安全

    基于层次分析-物元可拓-变权理论模型的TBM引水隧洞结构健康评价

    张翌娜陈磊侯鸽职保平...
    240-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引水隧洞结构健康评价精度,以某TBM引水隧洞工程为研究对象,依托工程实测资料,从结构响应、耐久性、外界因素等方面,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物元可拓-变权理论的引水隧洞结构健康综合评价方法,并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层次分析-物元可拓-变权理论方法对各评价指标权重、贴近度和健康等级进行分析,识别出影响引水隧洞结构健康的关键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变权权重随各指标值的变化而变动,可以实时准确地评价隧洞健康状态;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隧洞结构健康等级特征值分别为1.589、1.695,对应的区间等级更偏向于B级基本安全状态;除了混凝土强度和浆液属性,其他评价指标的变权权重值和等级特征值均随着指标值的增大而增加;管片沉降量、管片张开度、管片错台、管片裂缝这4项指标是影响TBM引水隧洞结构健康的关键指标,层次分析-物元可拓-变权理论方法能够准确地对引水隧洞结构健康状态进行评价.

    引水隧洞健康评价层次分析-物元可拓-变权理论敏感性

    中国出口韩国最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下线

    中国中铁微信公众号
    250页

    无中墙连拱隧道减振技术及安全控制标准

    孟德生彭小东杨光华
    251-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中墙连拱隧道先行洞围岩及支护结构易在后行洞爆破时受到损伤与破坏.对此,依托云南勐绿高速公路隧道工程,首先结合现场振动监测和隧道支护结构爆破损伤模拟,对先行洞衬砌的振动响应及损伤分布进行分析,然后对预留隔振岩柱和铺设泡沫混凝土等措施的减振效果进行评价,确定合理的隔振柱厚度及减振层位置,并提出一种可靠的连拱隧道爆破安全控制标准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增加开挖区隔振柱厚度可以有效减小衬砌振动与损伤,考虑到后续针对预留岩柱的二次爆破施工,建议保留1m宽的岩柱;(2)减振层铺设于初期支护外侧时衬砌振动明显减小,但从减小衬砌损伤和提高隧道整体稳定性角度出发,建议将泡沫混凝土减振层铺设于先行洞二次衬砌外侧;(3)连拱隧道爆破安全控制标准为先行洞迎爆侧拱腰处质点峰值振动速度不超过25 cm/s.

    连拱隧道爆破减振隔振柱减振层混凝土塑性损伤安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