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语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语文
现代语文

单承彬

月刊

1008-8024

xdywl@126.com

0537-4453307

273165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校内

现代语文/Journal Modern Chinese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面向语言学专家一线语文教师和在校研究生,展示名家新秀的语言研究成果,提供纯理论的语言学术交流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山东方言特字说略

    张树铮
    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各地方言中都存在着一定数量的读音不符合古今对应规律的"特字",山东方言亦然.根据《山东省志·方言志》的调查材料,山东方言中分布地域较广的特字,约占调查字数的 6%.在明确特字判定标准的基础上,对选定的特字进行了语音上的分类.然后,着重分析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1.与古音来源有关,这种类型又包括三种情况:一是《切韵》系韵书失收又音,因而与字的古音地位不合;二是后起字形字义与古已有之的字形同形,因而与古音地位不合;三是后起词义借用读音相近的古字,因而与古音不合.2.字形的影响,这种类型又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生僻字按形声字声符来读;二是多音字按常用音统读.3.感染作用.4.回避同音字.5.连音变化.6.音节内的相互影响.7.古代方言遗留.此外,还有些特字形成原因待考.

    山东方言特字语音演变规律例外

    河南汤阴方言古知庄章组声母的今读及演变

    田冲支建刚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今天的汤阴方言中,古知庄章组声母与精组洪音声母合流,读为[tʂ tʂh ʂ]或[tʃ tʃh ʃ].结合周边方言的共时考察,可以发现,汤阴方言知庄章组与精组洪音合一,是在知庄章组开合口归为一组并与精组对立的前提下演变而来的.通过梳理《中原音韵》《青郊杂著》《交泰韵》等韵书知庄章组声母的情况,大致确定知庄章组声母合一发生在明代.汤阴方言知庄章精(洪)组声母合一,可能是因为受到了周边合一型方言的影响.

    汤阴方言知庄章组声母今读演变

    江苏四县河南话入声探析

    赵亚伟
    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百多年前,河南信阳地区有大量百姓迁徙到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省,形成了众多的河南话方言岛.其中,江苏省有四个县的方言岛今天存在入声,这些入声读[(?)5]调,带喉塞尾,有可能是受吴语和江淮官话的影响而新产生的.入声借入时,当地强势方言需有[(?)5]调,河南话方言岛需有[55]调.[(?)5]调的借入会带动其他短促调一起被借入,在借入后都读[(?)5]调.此时,如果河南话方言岛内仍然保持[55]调,新借入的入声会再经历一个喉塞尾脱落和短促调长化的过程.如果[55]调已经变读为其他声调,新借入的入声则不会继续演变.

    江苏河南话方言岛入声促化

    旅顺方言声调实验研究

    赵建军于涵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旅顺口区位于大连市的近郊,旅顺方言与大连方言同属胶辽官话的登连片.利用实验语音学方法,描写旅顺方言的单字调格局,研究显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调值依次为 42、24、213、53.通过设计单字和双字听辨实验,分析旅顺方言阴平调变异的情况,预测旅顺方言的阴平调和去声调未来有合流的趋势,并对阴平调演化的原因进行探究.

    旅顺方言实验语音学单字调阴平调变异

    战国晋系金文异体字整理与成因探析

    翟筱雪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王宁汉字构形学理论的指导下,对战国时期晋系金文的异体字形进行梳理,并探究其形成原因.据统计,晋系金文异体字头共计 201 个,异写字 176 组,异构字 32 组.其中,"造""梁""明"等 7 个异体字组,既有异写字,又有异构字.异体字的形成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汉字发展的基本规律、汉字的表意性质、民众的审美心理、构件形体相近、书写者的书写习惯与书写材料等.

    晋系金文战国时期异体字异写字异构字

    《庄子·内篇》"VP1而VP2""NP之VP"结构研究

    黄昌杰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连词"而"是一个高频虚词,当它连接两个动词性词语VP1、VP2 时,用法较为复杂.根据两个VP之间的句法语义关系,《庄子·内篇》中的"V P1 而V P2"结构可以分析为四种类型:连谓、偏正、联合、紧缩."NP之VP"结构在《内篇》中的出现频率也比较高.结构助词"之"置于主谓结构"NP+VP"中间,形成体词性偏正结构"N P之VP",相当于现代汉语"N P的VP".该结构在句法上只能分布于主、宾位;在语义上不具有独立性,是谓语核心动词的论元成分;在语用上具有指称功能.

    《庄子·内篇》"VP1而VP2""NP之VP"连词"而"结构助词"之"

    《焦氏笔乘》训诂研究

    汪梅枝
    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焦竑是晚明杰出学者,著述颇丰,其读书札记《焦氏笔乘》涉及训诂的内容尤为丰富.从训释内容来看,有考订文字、训释语音、解释词义、考证名物、分析句读、考据文献、纠正旧注之误、评析前代训诂著作等.从训诂方法来看,焦氏通过沟通语音、比例互证、引证文献故训、形音义结合等方式通释语义,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专著训诂和传疏训诂之不足.同时,《焦氏笔乘》中的训诂资料大都零散不系统,也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如释义错误、词例出处不明、只注重引证而缺乏论证等.

    焦竑《焦氏笔乘》训诂

    粘合式与组合式偏正结构的句法语义研究

    周婕妤陈莉
    5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界以往通常将体词性偏正结构划分为粘合式与组合式,认为二者主要是组合方式不同.实际上,粘合式与组合式在本质上反映了定语与中心语不同的句法、语义关系.根据各自的语义角色,粘合式与组合式的定语成分进入DP短语的不同位置.粘合式定语生成在中心语的补足语位置,表达最本质的属性.组合式可以细分为三类,其中,"的"字结构作修饰语时,生成在中心语的附加语位置;指示词(+量词)、数词+量词、量化词,生成在限定词位置;领属语则可以出现在NP或DP的标示语位置上.这一句法设定与定语的线性语序排列要求一一对应.

    粘合式组合式偏正结构DP短语"的"字结构线性语序

    "有+VP的NP"与"有+NP+VP"的变换限制——兼论"有+NP+VP"的情态表达功能

    王梅晓寇鑫
    6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VP的NP"和"有+NP+VP"结构之间存在互相变换的可能性,不过,这种变换是有一定条件限制的.以"VP的NP"结构为切入点,通过分析自指和转指的"有+VP的NP"向"有+NP+VP"变换的语义限制条件,得出以下结论:"有(VP的NP)转指"都可以变换成"有+NP+VP"结构,对NP的语义没有严格的限制;同指性"有+(VP的NP)自指"均不能变换成"有+NP+VP";限定性"有+(VP的NP)自指"结构中,只有由[+条件义][+附属义]特征的事件属性名词构成的"有+VP的NP",才能完成结构变换.在这一基础上,探讨了这两种结构变换受限的原因,以及"有+NP+VP"结构的情态表达功能.

    "有+VP的NP""有+NP+VP""有"字结构变换限制自指转指情态表达功能

    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汤传扬
    7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成果颇多,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其中,有五个问题值得格外注意:一是语料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全面性;二是全面收罗概念场成员;三是充分考虑书写形式;四是树立历史发展观;五是在更开阔的视野下考察常用词演变.希望通过这一探讨,能够对今后汉语常用词演变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常用词历时演变语料概念场书写形式共时分布语义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