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医药卫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医药卫生
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现代医药卫生

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姜瑜

半月刊

1009-5519

xdyyws@vip.126.com

023-63853583;63621701

400015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路148号

现代医药卫生/Journal Modern Medicine & Health
查看更多>>本刊是是经国家科委、国家新闻出版社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半月刊)。本刊知识涉及面广,临床实用性强,适用于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及医药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更新要点解读

    林洋冉擘力
    4141-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新版指南")近期进行了重要更新。新版指南基于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证据,对包括危险因素、血压测量、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降压的策略与治疗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新的建议。该文选择了"新版指南"部分更新内容进行简要解读。

    高血压血压管理指南更新解读

    阳离子脂质纳米微泡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袁晨吴治胜穆玉明
    4145-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自制阳离子脂质纳米微泡超声造影剂,探讨一种更稳定、高效的基因载体工具,并比较自制阳离子脂质纳米微泡和普通脂质微泡的制备效果。方法 使用二硬脂酰基磷脂酰胆碱(DSPC)/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DSPE-PEG2000)/DC-胆固醇(DC-Chol)按摩比为9∶0。5∶1制备阳离子脂质纳米微泡,以单纯微泡——核心纳米微泡为对照,测定各组微泡的一般理化性质指标及其稳定性,包括粒径、表面电位、分散性指数(PDI)等,利用倒置显微镜、电镜观察各组微泡形态,并通过体外琼脂糖模型观察其体外造影效果。结果 构建的阳离子脂质纳米微泡平均粒径为(564。35±25。93)nm,平均表面电荷为(17。6±2。1)mV,PDI为0。30±0。16,浓度为(4。27±0。31)×108;核心纳米微泡平均粒径为(582。55±16。30)nm,平均表面电荷为(-7。9±1。6)mV,PDI为0。37±0。15,浓度为(4。24±0。30)× 108;2组表面电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连续测定2 h内均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体外造影效果良好。结论 自制的阳离子脂质纳米微泡具有较高的正电荷,同时保持较好的稳定性及体外造影效果,该方法有望推广应用并为搭载配体提供参考,成为高效的新型造影剂。

    超声微泡造影剂阳离子纳米制备特性研究

    铁皮石斛多糖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内皮祖细胞的作用研究

    安彦峰郭石
    4150-4154,4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铁皮石斛多糖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内皮祖细胞(EPCs)的作用。方法 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6组:NG组(正常组)、AS组、Res组(白藜芦醇组)、DPH组(铁皮石斛多糖高剂量组)、DPM组(铁皮石斛多糖中剂量组)及DPL组(铁皮石斛多糖低剂量组)。除NG组外,用7×105 U/kg维生素D3对其他组大鼠一次性完成腹腔注射,并用含有高脂肪的饲料饲养9周,建立AS模型;NG组大鼠普通饲料饲养,腹腔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DPH、DPM、DPL组按照给药体积为10 mL/kg,各组大鼠分别每天灌胃给予铁皮石斛多糖8、4、2 g/mL。Res组大鼠每天灌胃给予白藜芦醇100 mg/kg,NG、AS组大鼠每天给予100 mg/kg生理盐水。9周后处死大鼠,取股骨内骨髓,分离单个核细胞,培养诱导其分化成EPCs,并测定EPCs增殖、黏附和迁移能力。结果 AS组大鼠EPCs细胞的增殖、黏附和迁移能力均显著低于NG组,DPH、DPM、DPL、NG、Res组大鼠EPCs细胞的增殖、黏附和迁移能力均高于A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铁皮石斛多糖对AS大鼠EPCs细胞增殖、黏附和迁移能力有促进作用,表明铁皮石斛多糖对AS具有一定的潜在治疗作用。

    铁皮石斛多糖动脉粥样硬化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黏附作用机制

    基于机器学习对烧伤患者创面细菌感染的风险预测

    杨晓春丁亚顾秀玉
    4155-4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机器学习筛选出烧伤患者创面细菌感染的风险因素,建立烧伤患者入院后创面细菌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为预防和治疗烧伤患者入院后创面细菌感染提供新思路。方法 纳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北区烧伤科2023年1月1日至8月1日因烧伤而收治入院的139例患者,按创面细菌培养结果分为Ⅰ组(培养结果阴性)77例和Ⅱ组(培养结果阳性)62例。收集2组患者年龄、性别、烧伤面积(BA)及入院时进行检测的血常规指标(17项)、血凝指标(7项)和生化指标(17项)等44项指标。通过最小绝对值选择和收缩算子(LASSO)回归技术来筛选变量数作为风险因素,使用逻辑回归logistic方法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通过内部随机分组(训练集0。8:验证集0。2),并分别绘制出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价预测效果。通过绘制校准曲线对模型进行最后的性能验证。结果 通过LASSO回归技术分析筛选出性别(拦截值:0。30)、BA(拦截值:1。60)、白细胞计数(拦截值:0。34)、碱性磷酸酶(拦截值:0。28)、甘油三酯(拦截值:-0。71)、嗜碱性粒细胞百分率(拦截值:1。05)、白蛋白(拦截值:-1。62)和白蛋白/球蛋白(拦截值:0。05)8个可以评估烧伤患者创面细菌感染风险的因素,并且根据这些变量构建了列线图,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和准确性。结论 烧伤患者性别、BA及血液检验中6个指标与伤口创面细菌感染之间存在非线性和正相关联,建立的预测模型对烧伤患者创面细菌感染的风险有一定预测价值。

    烧伤创面细菌感染风险预测机器学习列线图

    医共体抗凝药学联合门诊在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朱夏青梁桂英董科
    4162-4166,4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医疗共同体(医共体)抗凝药学联合门诊在提升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2月在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及其医共体下属社区卫生中心就诊和随访,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瓣膜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27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4)和观察组(n=63),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门诊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医共体抗凝药学联合门诊管理模式。统计6个月内2组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情况(INR目标值为2。0~3。0)、用药合理性情况、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评估服药依从性、安全用药认知能力。结果 观察组患者INR达标率为71。43%(45/63),显著高于对照组[29。69%(1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用药合理性评价中,观察组的用法用量不适宜发生率[19。05%(12/63)]、存在药物不良相互作用发生率[11。11%(7/63)]、临床诊断与适应证不一致发生率[6。35%(4/63)]和不良事件发生率[11。11%(7/6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6。88%(30/64)、37。50%(24/64)、31。25%(20/64)、48。44%(31/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评分[(6。87±1。78)分]及安全用药认知能力评分[(8。14±1。79)分]均较对照组[(5。61±1。63)、(5。86±1。27)分]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共体抗凝药学联合门诊的管理模式可提升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医共体抗凝药物治疗管理门诊模式心房颤动华法林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的高血压影响因素研究

    孙慧敏王嘉伟孙品一樊登博...
    4167-4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高血压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方法 抽取CHARLS(2020)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通过SPSS26。0统计学软件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据此来分析高血压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婚姻状态、教育水平、是否锻炼、现在是否吸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糖尿病、血脂异常、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等对高血压的影响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是预防高血压的有效方法。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充足休息和情绪管理等措施极为重要。特别是对于有糖尿病、血脂异常或肾脏疾病的患者,更应重视血压监测和定期体检。

    高血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健康生活习惯疾病干预

    基于CHA2DS2-VASc评分建立COPD患者脑卒中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及预测价值

    王路张方刘爽岳晓蓉...
    4173-4177,4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发生脑卒中风险的预测模型,并对比该模型与CHA2DS2-VASc评分在预测COPD患者脑卒中风险方面的价值。方法 选取该中心2022-2023年住院的COPD患者213例,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收集新发脑卒中事件情况。按是否发生脑卒中将患者分为卒中组45例和非卒中组168例,比较2组患者各指标的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影响COPD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各种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评估列线图模型和CHA2DS2-VASc评分在COPD患者脑卒中发病中的预测作用。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年龄、独立生活、脑卒中史、抗凝血治疗、CHA2DS2-VASC评分是COPD患者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影响因素[比值比(OR)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 3。398(1。380~8。371)、0。281(0。102~0。775)、18。869(2。324~153。217)、0。006(0。001~0。043)、2。079(1。345~3。216),P<0。05]。以此构建列线图模型,ROC 曲线下面积(AUC)为0。904(95%CI:0。852~0。955),灵敏度为89。9%,特异度为77。8%,表明模型均具有良好的区分度;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表明x2=3。500,P=0。744,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度。Delong检验显示,该列线图模型较CHA2DS2-VASc评分(AUC=0。741)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Z=5。610,P<0。001)。结论 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区分度和校准度,可有效提高对COPD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预测价值,从而为COPD患者脑卒中风险的早期评估和即时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CHA2DS2-VASc评分列线图模型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预测价值

    紫杉醇联合卡铂密集方案新辅助治疗TNBC的病理学缓解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江丽唐一君高小盼郭君兰...
    4178-4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紫杉醇联合卡铂密集方案新辅助治疗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病理学疗效,并分析患者病理学缓解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该院确诊为TNBC的患者13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紫杉醇联合卡铂密集方案新辅助治疗,对比分析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的乳腺病理学完全缓解(bpCR)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bpCR率的影响因素,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136例患者均可评价临床疗效,患者总体反应率(ORR)为89。71%,bpCR率为49。26%。不同体重指数、月经情况、脉管侵犯患者的bpCR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临床分期、东部肿瘤协作组功能状态评分、淋巴结转移和分化程度患者的bpCR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患者临床分期Ⅲ期[比值比(OR)=3。438,95%可信区间(95%CI)1。815~6。514]和组织中低分化程度(OR=2。450,95%CI 1。191~5。039)为影响患者bpCR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 136例患者经紫杉醇联合卡铂密集方案新辅助治疗后常见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Ⅰ~Ⅱ级,经过积极对症治疗不影响患者的后续治疗。结论 紫杉醇联合卡铂密集方案新辅助治疗TNBC患者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患者临床分期Ⅲ期和组织中低分化程度为影响患者bpCR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不良反应可耐受,治疗方案具有较好安全性。

    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紫杉醇卡铂密集方案病理缓解率影响因素

    免疫细胞计数联合CT影像特征鉴别非钙化实性孤立肺结节性质的价值研究

    王灵伟徐勤宏
    4183-4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免疫细胞计数联合CT影像特征鉴别非钙化实性孤立肺结节性质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于该院诊治的非钙化实性孤立肺结节患者100例,其中良性组48例,恶性组52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CT影像特征和免疫细胞计数。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识别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所选变量不同模型的诊断性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良性组比较,恶性组患者病变CT表现边缘粗糙,液泡、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和血管集束征出现比例较高,卫星病变出现比例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患者总淋巴细胞计数,CD3+T、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低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T与CD4+T[相关系数(r)=0。745,P<0。001]和CD8+T(r=0。734,P<0。001)呈正相关。CD3+T、CD4+T淋巴细胞计数降低,以及边缘粗糙、液泡、分叶和胸膜凹陷等CT影像特征是非钙化孤立性肺结节为恶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CD3+T联合CT影像特征的AUC为0。845,CD4+T联合CT影像特征的AUC为0。862,2种模型AUC、敏感度和特异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疫细胞计数联合CT影像特征可有效鉴别非钙化实性孤立肺结节的性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CD3+T、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低,以及具有边缘粗糙、液泡、分叶和胸膜凹陷等CT影像特征的结节为恶性的可能性更高。

    孤立性肺结节计算机断层扫描免疫细胞计数肺结核球预测模型性质鉴别

    艾司洛尔对脓毒性心肌病患者炎症介质及心功能的影响研究

    江金锋饶华经杨延辉谢冬冰...
    4189-4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艾司洛尔对脓毒性心肌病(SCM)患者炎症介质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4月于福州市第一总医院急诊监护病房及综合ICU住院诊断为SCM患者61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一般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艾司洛尔)和对照组31例(一般常规治疗)。收集2组患者一般基础资料、既往合并病史,包括入院时心率、平均动脉血压、体温、呼吸频率,入院当天进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检测患者入院当天及第7天血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结果 治疗后 7 d,观察组患者的 CRP、PCT 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36。5±15。2)mg/L vs。(56。2±13。5)mg/L、(9。2±1。4)ng/L vs。(17。3±2。6)ng/L],LVEF、CI 均高于对照组[(0。51±0。06)%vs。(0。46±0。04)%,(3。35±0。15)L/(min·m2)vs。(3。05±0。19)L/(min·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M 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艾司洛尔,可以降低患者炎症介质水平,并改善其心功能。

    艾司洛尔脓毒症心肌病炎症介质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