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医药卫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医药卫生
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现代医药卫生

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姜瑜

半月刊

1009-5519

xdyyws@vip.126.com

023-63853583;63621701

400015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路148号

现代医药卫生/Journal Modern Medicine & Health
查看更多>>本刊是是经国家科委、国家新闻出版社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半月刊)。本刊知识涉及面广,临床实用性强,适用于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及医药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造口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现状及影响因素的 meta 分析

    蒋欣冷英杰李成香谢若男...
    3160-3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造口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和CINAHL等数据库,收集关于造口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水平和(或)影响因素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0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应用Stata 16。0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40篇文献,包括7 408例造口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造口患者心理社会适应得分[95%可信区间(95%CI)]为46。79(44。60,48。99)分;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国内外患者心理社会适应合并得分(95%CI)分别为46。38(44。12,48。64)、53。63(44。44,62。83)分。样本量为<100、100~300、>300的文献中患者心理社会适应合并得分(95%CI)分别为 47。50(41。54,53。47)、47。01(44。57,49。45)、41。56(31。92,51。20)分。造口患者的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和疾病获益感水平与其心理社会适应水平高度相关(相关系数=0。75、0。69、0。55,P<0。01)。结论 造口患者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社会适应问题,且其心理社会适应水平受社会支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心理社会适应造口适应现状影响因素Meta分析

    新疆地区住院患者远程医疗服务满意度现状调查

    路阳吴雪莹武雨
    3168-3173,3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患者满意度调查,进一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感,促进新疆地区远程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方法 在新疆14个地州、92家公立医院随机抽取1 446例住院患者,运用自行设计的电子问卷,对接受远程医疗服务的患者开展满意度调查。结果 新疆地区接受远程医疗服务的住院患者总体满意度较高(94。16%)且受众趋于年轻化(年龄小于50岁患者占79。19%);72。68%的患者主要选择原因为远程医疗服务可降低就医成本,而非远程服务专家水平的高低;在接受远程医疗服务后,93。50%的患者增强了对后续治疗的信心,85。96%的患者认为治疗效果有明显提升。结论 目前,新疆地区住院患者远程医疗服务满意度相对较高,但存在远程医疗服务能力与患者满意度不匹配的问题,因此,仍需拓展远程医疗服务业务范围,加强科普宣传,提升患者诊疗体验感。

    远程医疗服务公立医院住院患者满意度现状调查新疆

    珠海市慢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现状分析

    马丹凌莉尹锡玲邓韶英...
    3174-3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珠海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疾病项目管理现状、管理能力及基础资源配置等,分析评估基础资源配置效率和慢性疾病防控能力建设制约因素与需求等,为制定慢性疾病预防控制相关政策和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在调查的7家疾控中心和2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共有卫生技术在岗人员590人,结合定性访谈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技术(DEA模型)分析珠海市各镇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疾病管理资源配置投入产出效率。结果 珠海市开展慢性疾病预防控制服务项目的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平均年龄为(38。34±10。34)岁,大专及以下学历人员占48。1%,初级职称或无职称人员占59。5%,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仅占29。5%,非在编人员占55。1%。2021年珠海市25个镇街综合效率(TE)平均值为0。785,6个镇街TE达到DEA有效,其他均存在不同程度产出不足的情况。结论 强化珠海市政府慢性疾病管理职责,可通过完善慢性疾病管理基础配置、加快推进慢性疾病管理信息化建设、采取形式多样的督导与培训等方式提升慢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疾病能力建设效率评价数据包络分析技术调查分析广东

    某地区市级三甲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健康科普工作现状调查及分析

    黄河陈飞姜晓月黄徊徊...
    3180-3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某地区市级三甲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开展健康科普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医务人员健康科普服务提出建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市四家市级三甲医院411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出相关结果,采用访谈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探讨。结果 411名医务工作者中,超过60。00%的医务人员认为健康科普工作非常重要;80。54%的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开展健康科普工作;"经常"开展健康科普工作(每月10~20次)和"总是"开展健康科普工作(每月20次以上)较少,仅占14。84%和20。44%;不同年龄和职称的医务人员在开展健康科普工作的频率不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健康科普类型方面,开展最多的是临床诊疗中的健康教育或宣传(占86。1%),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健康科普工作仅占34。14%;在健康科普工作总体效果评价方面,认为"比较好"和"非常好"的医务人员占比超过80。00%;制约医务人员开展健康科普工作的因素主要是工作繁忙时间不足、健康科普能力欠缺、缺乏激励机制、缺少健康科普相关资料和平台等。结论 当前医务人员健康科普能力还跟不上时代发展,医务人员健康科普参与度有待提高,医院对健康科普工作支持不足。

    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健康科普工作现状调查分析

    阿尔茨海默病的DNA甲基化特征研究进展

    唐思雨张叶欣谭敏戴思博...
    3186-3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仍缺乏有效治疗方法。识别分子生物标志物成为AD诊断和预防的关键。该文重点综述了 DNA甲基化对AD病理的影响,并讨论了甲基化调节AD发生和发展的潜在作用。最后,通过检测AD患者血液样本中的DNA甲基化特征,为AD的早期筛查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阿尔茨海默病DNA甲基化临床特征早期诊断综述

    健康行动过程取向理论在护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进展

    张应嵩沈云霞陶款张晓琳...
    3192-3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健康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健康相关行为的转变,健康行动过程取向(HAPA)理论解释了行为改变的过程,为行为改变的干预提供了理论框架。该文对HAPA理论的内涵、特点、在护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增加护理人员对HAPA理论的认识,推动该理论在护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为促进患者的行为改变提供依据。

    健康行动过程取向理论护理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综述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早期检测脓毒症病原体的临床应用进展

    王黎丁艳辉曹子鋆薛建江...
    3197-3201,3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脓毒症患者存活率低、死亡率高、预后差,早期识别其病原体尤为关键。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能实现无偏倚检测临床样本中的所有微生物,对早期发现脓毒症病原微生物较传统培养技术等更灵敏、准确、高效。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mNGS在诊断脓毒症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将进一步提高,该文就mNGS在脓毒症早期诊断中的优势、临床应用及进展、挑战与展望进行综述。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脓毒症病原微生物早期检测综述

    占位效应在脑出血后神经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宫玉华唐海芫李卉
    3202-3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出血(ICH)是由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重要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目前,很多研究聚焦于ICH后的损伤机制与干预策略,但临床上尚缺少有效治疗手段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占位效应是ICH过程中血肿对脑组织的力学挤压,血肿占位效应在神经功能损伤中的重要作用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共识。因此,探索占位效应介导ICH后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的机制及途径对临床干预策略的制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将对ICH后占位效应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损伤机制与途径进行综述,旨在为ICH后的干预研究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脑出血占位效应神经损伤机制综述

    影像学检查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谭祖稳靳琮旻彭东李希...
    3207-3210,3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当细胞出现异常增生后会产生结节。结节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包括滤泡性腺瘤、囊肿、结节性甲状腺肿等,恶性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未分化癌、嗜酸性细胞癌等,早期有效鉴别良恶性结节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目前,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方法主要包括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等。该文综述近年来影像学检查方法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临床医生制定更有效诊疗策略提供新思路和理论基础。

    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超声影像学鉴别诊断综述

    胃小间质瘤的诊断及内镜下治疗研究进展

    陈德玲汤丽平
    3211-3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胃肠间质瘤(GIST)是一种好发于消化道的间叶源性肿瘤,出现在胃内部且直径小于2 cm的GIST称为胃小间质瘤(sGST)。此类间质瘤多在体检中偶然发现,其通常为良性或惰性,由于其有恶性潜能,故其治疗标准仍存在争议。目前,较多研究证实多种内镜下技术均可用于sGST治疗,且与外科手术、腹腔镜相比,具有微创、并发症少、费用低等优点,患者受益更多。该文将针对sGST的诊断及治疗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患者及临床医生提供更积极的治疗选择。

    胃肠道间质瘤胃小间质瘤诊断内镜治疗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