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职业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职业教育
现代职业教育

周刊

现代职业教育/Journal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社区老年教育的新模式:互联网助力下的养教结合体验式学习研究与探索

    高玲薛以胜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步伐的加快,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老年教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传统的老年教育模式往往受限于场地、时间和资源等因素,难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与此同时,互联网的普及为老年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首先探讨了终身教育理念、体验式学习理论和养生理论等相关理论基础,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其次,详细介绍了互联网技术在养教结合体验式学习中的应用,包括在线教育平台、虚拟现实技术和社交媒体与移动应用等,并分析了这些应用为老年学习者带来的便利和挑战。然后,提出了互联网技术在养教结合体验式学习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缺乏定制化教育内容、技术使用门槛高和缺乏社交互动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最后,总结了互联网技术在养教结合体验式学习中的应用前景,并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老年学习者创造更加友好、便捷和互动的学习环境。

    社区老年教育互联网养教结合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探析——以营销管理专业为例

    张瑛李忠辉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高校营销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为研究对象,阐述新文科背景下营销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指出营销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可能影响因素,建议从思政建设、实践培育、教学启发、课程精进以及师资队伍优化方面实现营销管理专业人才的创新性培养。

    新文科创新型人才培养营销管理专业

    新时代法治人才思维能力之内涵结构与培养路径探析

    马天柱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法治人才思维能力应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意义,各自具有特定内涵和结构,也分别要求不同的培养方法和路径。宏观层面的法治人才思维能力包括中国特色法治理念、人民立场、辩证思维、中国式现代化大历史意识等。微观层面的法治人才思维能力即法律思维能力,需要通过规范的法教义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法律思维方法教学等多种途径来培养和提升。

    法治人才法律思维法教义学案例教学

    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现实问题、目标定位、发展途径

    沙莉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文科背景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推介的学科重组与交叉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教育理念和实践路径。而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等院校,如何通过课程目标与课程体系的重构,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精尖人才就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基于此,全面研究应用型高校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核心素养目标定位与课程体系的构建,在此基础上形成一条可持续发展、具备广泛适应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新文科应用型高校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培养目标

    "三基三实三创"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以矿物学教学为例

    黄静宜苏桂芬徐文坦刘智荣...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防灾科技学院"矿物学"教学不断探索和实践"三基三实三创"协同育人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学校较完备的教学实验室与实物中心的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大标本园和博物馆为培养学生的"三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学校、企业先进的科研实验室为"三实"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此基础上,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收获创新成果。本育人机制强调校企协同育人,注重"矿物学"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自主创新,是一套体系完整、运转高效的实践育人机制。

    校企协作协同育人"三基三实三创""矿物学"

    研究生创新素质与能力培养——以"四位一体"职业规划课程改革为着力点

    王浩宇李伟弟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是以培养创新素质与能力为着力点,紧密结合政法院校学科特色优势,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深入探索"四位一体"课程教学模式。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职业规划课程以培育德法兼修、理实并重的法治人才为指导理念,着力从理论教学为根基、专题研讨为扩展、网络教学为补充、实践教学为辐射的角度构建"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路径,结合"课前、课中、课后"等教学元素构建学理性与实践性结合、多层级学习共同体的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模式。

    创新素质与能力职业规划课程法治人才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基于OBE模式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

    周乐王志毛萍莉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家推进"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的背景下,国家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强调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全球竞争与科技发展的需要。OBE模式,以其目标导向、逆向设计及注重学习成果评估的特点,成为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基于此,围绕"双一流"建设的核心诉求,揭示了OBE模式内涵与优势,深入分析了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其具体的培养与实施路径,旨在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实践指导与理论支撑,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在"双一流"建设中实现内涵式发展。

    "双一流"OBE模式研究生创新能力

    人工智能视域下数字媒体技术类课程学生创造力培养研究

    耿晓雯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进步,AIGC技术逐步在数字媒体领域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很多方面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在新时代背景下,数字媒体技术类专业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显得尤为关键。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对数字媒体技术领域的深刻影响,指出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性。通过深入探讨人工智能视域下数字媒体技术类课程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现状与挑战,结合案例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和建议,包括课程设计与优化、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环节强化等,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AI时代的行业变革,激发其创造潜能,并培养具备高度创造力的数字媒体技术类专业人才。

    人工智能数字媒体技术创造力课程教学

    动态能力理论视域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外语教师动态发展路径探索

    林雱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动态能力理论聚焦于外部环境变化与个体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指企业通过学习、整合、协调,以及重组内外部资源来获得新的竞争优势,可以用来诠释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动态过程。基于动态能力理论,高校教师可运用感知、学习、整合、协调这四种能力构建专业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动态能力和竞争优势。地方应用型高校外语教师面对当前中国外语教育改革新形势,通过激发教师动态发展的内外驱动力,提升教师发展的动态竞争力,促进教师发展各领域之间的动态关联,修正惯性,延展优势,优化资源来构建动态发展路径,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动态能力理论高校外语教师动态发展路径

    陕西高校外籍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概述、问题与对策

    苏蕊秦菲苑
    7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陕西省内主要普通高校内的外籍教师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注入了新鲜活力,但同时也带来了外籍教师行为失范的问题。已有外籍教师研究成果较多关注外籍教师的聘用管理、教学管理、生活管理等。尽管如此,通过对陕西省内主要高校的外籍教师管理现状调研发现,各校外籍教师管理制度不健全、宣贯不够、执行不力;对外籍教师失范行为的通报范围较小、警示不力,曝光度不足;对外籍教师个人职业关怀不够,使外籍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成为高校教师管理的"盲区",成为行为失范易发区及失察区。因此,只有通过完善并细化相关规范,加强宣贯力度,强化警示监督,建立师德档案数字平台,掌握外籍教师来陕从教初衷,强化外籍教师背景调查,关注其职业发展及个人成长,切实加强外籍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才能更好地发挥外籍教师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外籍教师师德师风现存问题管理盲区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