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职业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职业教育
现代职业教育

周刊

现代职业教育/Journal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制订策略研究

    陈水生吴有根
    12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旨在探讨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质量标准的制订策略。通过对影响质量标准制定因素的分析,结合健康服务与管理领域的发展需求和特点,明确教学质量标准制订的原则和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括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校企共育、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具体策略,以确保培养出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为推动该专业的规范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健康服务与管理教学质量标准健康产业大健康时代公共管理

    校企协同育人背景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刘海云陈峰
    125-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作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体制机制束缚、资源配置不均、师资力量不足和学生认知偏差等。因此,探讨校企协同育人背景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和实施策略,以期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校企协同育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教育模式产教融合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机械类专业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研究

    薛应芳蔡超志任建华申文飞...
    129-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高校机械类专业课程资源已难以满足当前教学的多元化需求。通过分析机械类专业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的现状,创新"理—实—虚"数字化育人新模式,提出了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方法,构建了多维度、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提出的创新实践方法可指导机械类专业课的课程资源建设,并为其他工科专业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互联网+"机械类专业数字化课程资源虚拟设计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链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探究与实践

    石佩玉贾新立郭放杜瑶...
    13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为例,对课程链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进行探究与实践,探索课程链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维度,探究课程链课程思政评价的原则、评价方法以及评价结果的运用。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链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中不断探索,从增强团队意识、创新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整理学生思想发展档案等角度积累了相关经验,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助力。

    课程链课程思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评价体系

    发展型资助育人理念下高职贫困生心理韧性现状调查及团体辅导干预——以连云港开放大学实践为例

    孙小玉陈秋蕊
    137-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对贫困生资助已从保障型转变到发展型。发展型资助育人理念侧重资助贫困生中叠加成长困境学生,这些学生在面对经济压力、学业挑战及未来就业等多重困境时,心理韧性对他们尤为重要。调查高职贫困生心理韧性现状,分析团体辅导对心理韧性干预的可能性,针对贫困生心理韧性干预设计团体辅导方案。以连云港开放大学高职贫困生为实践对象,开展团体辅导方案,探讨团体辅导对贫困生心理韧性干预效果,为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与借鉴。

    发展型资助五年制高职贫困生心理韧性团体辅导

    基于SPSS的教师培训倦怠性研究——以雄安新区为例

    杨树元张硕杜梦菲陈建丽...
    141-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探究雄安新区国培计划教师培训倦怠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发现雄安新区国培计划教师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培训倦怠性,主要表现为工作疲劳、情绪低落和动力不足等。进一步分析认为,这种倦怠性与培训内容单一、培训方式传统以及评价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密切相关。基于此,提出了提高教师培训效果、优化培训体系和完善评价体系等对策,旨在为雄安新区国培计划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雄安新区国培计划教师培训倦怠性SPSS

    县级开放大学与企业联合培养机电一体化人才的模式与创新实践——以余姚为例

    罗新余
    145-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工业 4。0 和智能制造的迅猛发展,机电一体化人才的需求剧增。这类人才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跨领域融合和创新能力,但传统教育模式难以满足这些要求。因此,探索县级开放大学与企业合作的新模式成为当务之急。以余姚为例,探讨了县级开放大学与企业联合培养机电一体化人才的创新实践。分析了县级开放大学的办学特色、定位及当地机电一体化人才的供需状况和培养难题,并提出了共育模式的核心理念。该模式强调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旨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地方经济和产业的升级。

    县级开放大学企业合作机电一体化人才智能制造

    基于PDCA优化高校质量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以韩山师范学院为例

    陈妙霞袁德辉冯健文吴爽...
    149-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以下简称"质量工程")是提升高校教师教研能力的重要抓手,但随着项目类别及数量的增多,高校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以韩山师范学院为例,从教学管理部门的角度分析管理实践过程存在的问题,巧用PDCA优化策略,立足超星学习通质量工程项目管理平台开展过程性管理,提出基于PDCA过程标准化管理模式,明晰"二级三方"建设任务,为进一步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支持与保障。

    PDCA质量工程标准化管理项目管理"二级三方"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国防教育的价值与策略

    姜华杰李琦
    153-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高校国防教育无缝对接、深度融合,能够助力高校国防教育科学化管理,推动高校国防教育精细化实施,促进高校国防教育实效性评估。要积极应对设计定位、实施环节等方面的矛盾困难和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在提高价值认知、促进多方协同、丰富形式手段、完善保障体系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高校智能化国防教育建设取得显著实效。

    人工智能国防教育高校创新发展信息数据

    基于实践导向性的新时代高校五位一体劳动教育策略研究

    贾传洋王鲁艳李旭李元...
    157-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社会发展趋于科技化、数字化、智能化,高校也在追求知识信息传导高速化。但是目前现代化教育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部分大学生的劳动意识愈发薄弱、劳动技能愈加匮乏,致使离开校园环境后难以满足工作单位的基本需求。新时代劳动教育作为推动大学生"五育并举"的重要一环,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学校必须将劳动教育融入现代化教育,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劳动价值观,实现以劳赋能、以劳立德。

    实践导向性新时代高校五位一体劳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