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李应乐

双月刊

1672-2914

xysyxb@263.net; xysyxbwk@126.com

029-33722853

712000

陕西省咸阳市文林路咸阳师范学院内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咸阳师范学院学报》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咸阳师范学院主办的教育类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突出师范性和地方性特色,传播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弘扬民族优秀科技文化,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风和文风,促进我院教育教学改革和地方经济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隋裴政墓志考释

    张杨力铮
    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裴政源自河东裴氏家族西眷裴房,并不属嫡传主脉.其祖在两晋之际南渡,于刘宋时出仕,族人多任武职,较之其他高门声名未赫.裴政本人活跃于萧梁武帝晚年及元帝时期,又历仕西魏、北周、隋等朝,亲历由南北朝分裂转向大一统的诸多重大时刻,特别其晚年的交游情况反映了南、北政治集团在这一特殊时期的斗争、整合.从裴政墓志文可知,传世文献中固然有错讹之处,但墓志文也因志主、书文者自身经历及时代限制而多有春秋笔法,二者应互校互证,严密推断,方能还原史实.

    河东裴氏裴政《隋书》

    关学视域下清代陕西名臣王杰的易学思想——以《惺园易说》为中心

    孔凡曦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杰作为清代陕西名臣与关学渊源颇深.王杰的易学思想也深受关学影响.《惺园易说》注重义理阐发,并与自己的为官心得体悟相结合,强调君王要诚心惠民、为臣要"守臣节"等观点.王杰的易学思想以笃行礼教、崇尚气节等关学精神为旨归.王杰兼容博取的治学态度,以及义理象数相结合、以史证《易》的研究方法,是对关中易学包容开放、"注重取象""象辞相即"等解《易》理路的继承和发扬.

    王杰《惺园易说》关学精神

    刘禹锡与牛僧孺、裴度、李德裕唱和诗的多维互动考释

    唐帅
    81-8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刘禹锡于永贞新政受挫后,二十多年间处于贬谪之中,虽然他积极进取,以唱和诗为政治交往工具,但终究未获得多大的实效.他与牛僧孺、裴度、李德裕的唱和,并不仅仅是诗人间的艺术观照.刘禹锡对三者的不同情感态度,在唱和诗中有较为明显的体现.他与三人的唱和在题材方面可以说无所不涉,在艺术手法方面则强化了用典的特征.刘禹锡与三人的唱和是政治交往的手段,因此对刘禹锡的诗风有一定的影响.

    刘禹锡牛僧孺裴度李德裕唱和诗

    狩野直喜与京都学派中国俗文学研究体系的创建

    李勇
    8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京都学派的开山鼻祖之一,狩野直喜借鉴欧洲汉学的俗文学研究理念,深入细致地爬梳中国戏曲小说的文献资料,创建一个系统完善的中国俗文学研究体系.他在纯文学观念的基础上充分肯定小说、戏曲等俗文学的价值,运用文学史理念基本澄清中国小说、戏曲的发展源流与文类特征演变.经过狩野直喜与其后辈学者薪火相传的学术推进,形成文学史视野、版本考证、文本细读三个方面密切结合的研究格局,把中国俗文学研究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狩野直喜京都学派中国俗文学研究学术范式

    生态平衡:论《山海经》的自然观

    李哲
    9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海经》不仅是一部古老的地理著作,也是中国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其中蕴含了中国先民对于宇宙万物的自然观.《山海经》中的自然观主要体现在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敬畏自然的伦理观、顺应自然的发展观和利用自然的共生观四个方面.它们是中国先民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结晶,也是今天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社会可资借鉴的一个重要文化资源.

    《山海经》自然观生态平衡和谐共生

    新生代陕西作家范墩子小说的"抒情"进路

    王淼
    9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陕西文学继承了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生发出饱含秦人赳赳之势的抒情传统.新生代陕西作家范墩子以原乡、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抒情焦点,以抒情话语、反抒情话语、乡土魔幻现实话语介入小说抒情抵牾,以丰富的阅读经验与写作实践,孤独、忧郁与冒险的个人气质建构抒情矩阵,为新生代陕西作家开拓了可能的抒情进路.

    范墩子原乡中国式现代化抒情抵牾乡土魔幻现实话语

    互联网开屏广告的侵权认定与法律规制

    方婷钟宜芸朱泮子美杨硕...
    103-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的快速增长,开屏广告已成为互联网媒体平台的重要收入来源.然而,过度投放的开屏广告不仅影响了用户体验,还产生了更多的负面现象.文中围绕互联网开屏广告的侵权问题,界定了互联网开屏广告的概念,分析了其可能侵犯的用户权益,提出了互联网开屏广告侵权的认定标准,包括APP运营者的故意或过失、用户主观意愿的违背、广告关闭标志的显著性以及损害事实的存在.进一步分析了互联网开屏广告法律规制的困境,以此探讨了其法律规制的路径,包括规范网络点击合同、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和完善公益诉讼机制,旨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互联网市场的秩序.

    互联网开屏广告侵权认定法律规制

    从"非法索财型"信访案件的刑事定性看信访工作法治化

    王保民王元昊
    109-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非法索财型"信访进行准确的刑事评价是信访工作法治化的必然要求,不仅有利于统一司法裁判,而且能够有效维护信访工作秩序.信访人通过越级上访、重复信访等方式向信访机关索取财物的行为具备构成寻衅滋事罪或敲诈勒索罪之可能,司法机关对此应当审慎研判:一是要厘清"非法索财型"信访与行使权利之间的界限,二是要对非访行为扰乱信访工作秩序的程度进行综合判断.面对非访行为,各地信访机关一方面要全面改进统计、通报、考核工作,推动信访工作监督追责法治化;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信访工作专项资金使用方案,推动信访工作办理法治化.

    信访法治化寻衅滋事敲诈勒索

    新时代中国涉外法治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育研究

    赵晓英
    116-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六所高校为样本,检视样本高校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育方面所显现的不足,认为高校需要在找准自身定位与对接现实需求的基础上,培育涉外法治人才对本国与外国的理性情感,正确处理"法律英语"与"法律+英语"的关系以及本国法与外国法的互动关系,通过"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来调动涉外法治人才的学习潜能,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促进国家多层次、全方位、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

    新时代涉外法治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法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