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行政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行政论坛
行政论坛

祝福恩

双月刊

1005-460X

xzlt160@sina.com

0451-85951705

150080

哈尔滨市清滨路74号

行政论坛/Journal Administrative Tribun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探索行政科学真知,研究政府工作实际,反映最新学术信息,纵论公共管理话题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自创刊以来,始终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关注公共管理科学和政府工作实际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精选有关方面的具有学术价值和创新之处的科研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政府绩效管理的演进逻辑、面临困境与治理转型

    包国宪戴正
    101-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在战略引领、制度供给、资源整合和社会参与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系统剖析当代中国政府绩效管理面临的困境与治理转型的难题,有助于推进政府绩效治理的转型升级.本研究在阐释政府绩效合法性内涵的基础上,通过梳理中国政府绩效管理的发展脉络,揭示政府绩效生成的演进逻辑;通过构建"战略层-管理层-执行层"的分析框架,深入剖析中国政府绩效管理的底层逻辑及面临困境,并从体制机制创新、法治建设、数字赋能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及举措,以期为新时代推进政府绩效治理转型、提升国家治理效能提供决策参考.

    政府绩效管理政府绩效治理绩效合法性治理转型

    地方政府的扩张性政绩生产何以可能?——一个组织学解释

    丁煌卫劭华
    11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打开"机制暗箱"是地方政府政绩生产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既有文献多遵循"动机-反应"的经济解释思路回应此议题,缺乏整体性的视角和有解释力度的研究.通过构建"制度-过程-行动"的分析框架,对C镇乡村振兴示范创建过程进行历时性考察,进一步揭示了地方政府扩张性政绩生产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地方政府通过一个"政绩相容体"的中介机制生产政绩并保持这一过程的稳定性.具体而言,在制度层面,"政绩相容体"是适应制度环境的地方化执行组合机制;在过程层面,"政绩相容体"是适应非线性动态执行过程的弹性机制;在行动层面,"政绩相容体"是包容地方政府自主执行行动的容纳机制.在地方政府政绩生产过程中,其差异性行为体现出的三重逻辑,即考评导向下的任务达标逻辑、效率导向下的亮点打造逻辑和稳定导向下的风险规避逻辑,是驱动"政绩相容体"运作的底层逻辑.基于开放系统组织理论,对"政绩相容体"进行概念提炼与逻辑探析,为理解新时期地方政府扩张性政绩生产现象提供了初步的解释框架和政策启示.

    "政绩相容体"地方政府扩张性政绩生产政策执行机制组织学

    社会治理优先序构建与体制机制创新——兼及共同缔造的实践探索

    徐勇谭松涛
    125-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治理是一个由多元主体、多种要素、多种方式共同构成的复杂系统.为实现活力与秩序、成本与效率的有机统一,社会治理系统对各类要素进行排列与组合,确立其优先序.在由政府单一主体的社会管理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转变的过程中,在治理层级上优先强化基层治理,在治理主体上优先推动群众广泛参与,在治理方式上优先采用协商调解机制.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推动治理重心下移,激活自治力量,强化统筹协调,以实现社会治理的持续优化与发展.社会治理优先序的构建,为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引,对当前基层治理创新中的政府行动具有指导意义.

    社会管理社会治理社会治理优先序共同缔造

    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制度化——基于"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2022)"的分析

    郁建兴李拓沈永东黄飚...
    13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治理创新制度化是社会治理经验嵌入常态化治理的重要支撑,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在界定创新制度化内涵的基础上,依托"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2022)"数据库,探讨社会治理创新制度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由政府或社会组织作为主体发起,聚焦基层、县域或市域层面,以完善体制机制或提升治理能力为目标,推动政府负责、社会协同、法治保障或科技支撑之一并有公益资助的社会治理创新更可能得到纵向制度化;由市场主体发起,以完善体制机制或提升治理能力为目标,着重创新法治保障或科技支撑方式并有财政拨款、社会筹资或公益资助的社会治理创新更易实现横向制度化;社会治理创新经费来源渠道越多,越难实现制度化;创新点数量的增加,无益于制度化.未来,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制度化,应提高创新主体的经验提炼能力,优化创新点的层次性,鼓励政府以外资金支持的社会治理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社会治理创新制度化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合法性动机与选择性策略:农村基层减负悖论的生成逻辑

    姜晓萍杨舒雯
    14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基层减负悖论是基层治理中的棘手问题,理解其生成逻辑、找到破解之道成为提升农村治理效能的关键.现有研究大多将减负行动视为"因"、负担加重视为"果",尚缺乏全局性的观察.从组织合法性视角出发,选择村"两委"作为观测点,构建"主体-动机-策略-结果"框架剖析农村基层减负悖论现象.研究发现,村"两委"为获取和提升组织合法性,会在治理行动中采取选择性策略:一是采取选择性遵从的行为策略,优先完成易操作的刚性指标,忽略软性指标,从而获取部分合法性,这种对量化指标的完成倾向契合了形式主义减负的需求,削减了部分形式性负担;二是采取适应性创造的行为策略,对模糊性任务进行再理解,主动加码以弥补对软性指标的忽略,通过向其他主体积极表态获取合法性,但主动加码会带来大量实质性负担.由此,农村基层陷入形式性负担有所削减但实质性负担不断增加的减负悖论.村"两委"的选择性策略是弱资源储备与强任务要求冲突下的妥协结果,因而破解减负悖论的关键在于增加农村基层资源并控制其任务量,从而弥合资源与任务之间的差距.

    农村基层减负悖论组织合法性选择性策略村"两委"

    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的整体性治理——基于"两项政策"衔接并轨突破口选取的考察

    林闽钢
    155-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两项政策"衔接并轨背景下,我国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的政策体系整合进入关键时期.目前,在我国农村贫困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两项政策"还存在使用不同的识别标准、建立不同的数据库管理和实施不同的帮扶措施等碎片化问题.基于安徽省淮北市、江西省龙南市的典型案例,通过调查发现,"两标合一"和"两库合并"均可以成为"两项政策"衔接并轨的突破口,其中以"两库合并"为最佳路径.研究认为,从"两项政策"衔接并轨的"两库合并"优化入手,围绕"保基本、防风险和促发展"的整体性治理目标来构建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的新格局和多层次的政策体系,对推动我国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体系的定型具有重要意义.

    "两项政策"衔接并轨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整体性治理

    乘势而上:科技革命时代的技治主义

    任剑涛
    163-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下,人类社会正处在一场科技大革命的转折点上.科学与技术的伟大突破,再次燃起了人类将良政善治的希望寄托于科学技术的巨大热情.在国家治理模式选择上,技治主义随着科技革命又一次为人所积极鼓动.技治主义一直被视为推崇技术专家治理的科技思潮,这是一种不确切的定位.实质上,技治主义是一直攀附在科学与技术疾速发展上的政治思潮,其构成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人类需要以科学与技术所揭示的客观知识来重构社会认知与国家治理;二是技术专家治国会全方位胜过其他人群治国;三是国家治理中必须启用技术专家并屏退非专家人群.技治主义在形式上表现为由显而隐,但实质上呈现出由弱趋强的态势.由于技治主义是攀附科技强势发展的治国理念,故而迅速发展的科学与技术将长期为技治主义提供思想动力.从治国实践角度看,技治主义有其优化单凭经验而缺少知识的现存治国模式的特点,但它无法取代建立在经验与知识共同支撑基础上的治国模式.技治主义是一种对冲性的治国理念.

    科技革命技治主义国家治理治国模式治国理念

    当代西方生态民主的理论与争论

    佟德志
    175-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末,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生态问题,主张用民主方式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生态民主理论在西方广泛兴起.生态民主理论提出了自然中心主义,拓展了生态权利,并提出了生态价值优先的诉求,但也面临生态民主主体拓展、生态权利延伸和生态价值选择等困境.当代西方学术界围绕这些困境进行了广泛的争论.生态民主在理论和实践中形成了生态自由民主、生态协商民主、生态社群民主等模式,对当代西方的生态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生态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民主民主主体民主模式

    规制国家的理论与实践审视

    戴长征
    184-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规制国家通过国家的规则治理工具调整国家与市场关系和政府与企业关系,强调垄断规制的定义权,适应了20世纪末西方工业国家政府职能与治理模式的转变.规制国家概念起源于美国,后扩展到欧洲及其他区域,现已成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现实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并得到推广.规制国家的规制权力由国家掌握,一般设立多个独立规制机构,以监管市场和企业行为,从而实现国家意图,但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作为率先提出规制理论的美国,问题暴露得尤为突出.全面审视规制国家的成功与不足,有助于促进和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我国政府规制进程.

    规制国家规制权力规制机构规制碎片化

    与中国式现代化同频共振——写在《行政论坛》创刊30周年之际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