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南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南农业学报
西南农业学报

李跃建

双月刊

1001-4829

Jxuebao@sina.com

028-84504004

610066

成都市外东沙河大桥侧

西南农业学报/Journal Southwest Chin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四川、云南、贵州、广西、西藏和重庆六省市农科院、所,共同举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农牧业各个学科应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区域综合开发和软科学方面的研究报告、专题论文、研究简报、学科进展述评等文章。本刊立足于大西南、面向全国、分学科地、及时地、有见地反映西南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新成果、前沿动态,以推动农业科研、教育和生产的发展。本刊热忱欢迎全国农业工作者投搞,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切花月季霜霉病在温室内的发生预测模型

    杨潇李秋实杨实秋马旭俊...
    2224-2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月季霜霉病会导致植株叶片大量脱落,对温室中的月季切花造成很大威胁.该病害发生所需的"中温高湿"环境条件容易在温室中形成,特别是在秋冬季节.分析不同常见切花月季品种霜霉病的发生与温室环境因子的关系,建立能够预测霜霉病发生的统计模型,为切花月季霜霉病害的生态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室内接种月季霜霉菌(Peronospora spar.sa),并对2022-2023年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宝峰基地栽培的'紫霞仙子''粉红雪山''洛神''骄傲'4个切花月季品种霜霉病的发病情况和温室环境因子进行系统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多元线性回归和混合效应模型等分析方法构建病害预测模型.[结果]室内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月季霜霉菌的侵染发病温度为5~30 ℃,最适宜温度为18~20℃;霜霉菌侵染发病的最低湿度为75%,最适湿度为>90%.数据表明,温室环境因子对霜霉病的发生有明显影响,病情指数与发病前3 d、前5 d、前7 d和前15 d的侵染适宜度累计值呈线性关系.其中,'紫霞仙子'和'粉红雪山'品种的拟合效果好,'洛神'和'骄傲'品种的拟合效果不佳.再增加品种因素作为自变量,将4个品种混合在一起时,拟合混合效应模型的效果都极显著,最优模型的贝叶斯信息准则(BIC)为89.189,标准差为0.023,RMSE为0.041.[结论]发病前3~15 d的环境条件对病害的影响可以用侵染适宜度模型来描述.发病前15 d的侵染适宜度累计值对病害发生的影响最大,以上3种模型效果都显著.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提前7~15 d根据环境因子的适宜度变化,进行基于模型的预测分析,以更好地防治病害.

    切花月季霜霉病环境适宜度预测模型逻辑斯递回归

    非洲菊应答尖孢镰刀菌侵染的转录组分析

    石乐娟史雪叶唐玲涵李飞...
    2233-2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尖孢镰刀菌胁迫下非洲菊根系基因表达的变化,挖掘非洲菊根系抗病菌胁迫的相关基因及信号通路等分子机制,为非洲菊根腐病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健康非洲菊根系和被尖孢镰刀菌侵染96 h感病的非洲菊根系为材料,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其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转录组测序结果的可靠性.[结果]从尖孢镰刀菌侵染非洲菊根系获得10 218个DEGs,其中上调基因7273个,下调基因2945个.有3401个DEGs隶属于72个转录因子家族,其中,数量最多的转录因子为MYB和AP2/EFR家族,其次为C2H2、bHLH、NAC和C3H等家族.GO富集结果显示,DEGs共注释到53个功能组,其中氧化还原过程、胞质溶胶、细胞分裂位点、膜组成成分、金属离子结合等的DEGs较多.KEGG代谢通路富集结果表明,DEGs显著富集在碳水化合物代谢、能量代谢、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等生物合成途径.3条碳水化合物代谢途径多数DEGs上调.光合作用途径和光合作用-天线蛋白途径中多数DEGs表现下调.在α-亚麻酸代谢途径中,共有49个差异表达基因被富集,其中4个脂氧合酶(LOX2S)基因和2个氢过氧化物脱水酶(AOS)基因均下调表达.[结论]MYB、AP2/EFR、C2H2、bHLH、NAC和C3H等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以及调控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代谢、脂质代谢等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可能在参与响应非洲菊抗根腐病胁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非洲菊尖孢镰刀菌根腐病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

    不同施肥处理下烟草根际细菌网络响应

    赖先军张文友段旺军彭睿...
    2242-2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对烟草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挖掘关键响应菌群,探索烟草根际细菌对不同肥料施加的动态响应机制.[方法]聚焦烟草根际细菌对化学肥料、有机肥料和植物促生微生物(PGPMs)处理下的反应机制.通过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肥料处理下烟草根际细菌16S rRNA基因V3~V4区测序并对操作分类单位(OTU)进行聚类,分析处理间细菌菌群多样性特征,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模型,将根际菌群与施肥处理相关联,同时建立细菌共现网络,解析施肥响应的关键调控菌群.[结果]与化学肥料相比,施用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显著增加烟草根际细菌丰度,但降低了细菌分布的均匀性.基于模型挖掘到15个与施肥关联的指示性细菌类群,其中泛菌属(Pantoea)和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细菌为微生物菌剂处理下特定菌群结构的指示性细菌.另外,从化肥、有机肥到微生物菌剂处理,根际细菌共现网络结构从松散状态转变为紧密且复杂调控状态,微生物菌剂作用下优势菌群调控增强,与周围菌群联系紧密.[结论]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显著改变烟草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及根际细菌响应网络,其中泛菌属和寡养单胞菌属等微生物菌剂处理下的指示性细菌具有进一步纯化培养和商业开发价值.

    烟草根际细菌细菌多样性指示性细菌细菌共现网络

    云南南亚热带气候区植烟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及肥力评价

    字春光钱颖颖倪明李枝武...
    2252-2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云南南亚热带气候区植烟土壤养分含量和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肥力状况.[方法]以2019-2022年该区域的3033个植烟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壤和地貌类型下耕层土壤养分空间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并采用GIS和模糊综合评价法量化植烟区土壤肥力等级和空间分布.[结果]云南南亚热带气候区植烟土壤养分含量和储量空间差异大,黄棕壤耕层养分含量优于其它土壤类型,坝区和丘陵区土壤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山地.整体来看,研究区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有效磷(AP)、速效钾(AK)和缓效钾(SAK)平均含量分别为 29.68±18.99 g/kg、1.28±0.85 g/kg、30.90±32.03 mg/kg、178.38±138.18 mg/kg 和 406.78±467.52 mg/kg,平均储量分别为 96.54±111.11、4.03±3.50、0.11±0.15、0.60±0.72 和 1.35±1.82 t/hm2,养分储量高值区主要分布于红河州的石屏、建水、开远、个旧等县(市)和德宏州.经纬度、海拔、耕层厚度、有效土层厚度、SOM含量和储量、容重是影响土壤养分含量和储量空间变化的重要因子.植烟区土壤SOM、TN、AP、AK含量整体偏高,丰缺等级处于高等级以上的样点占比分别为72.0%、64.2%、73.2%和68.0%,土壤pH整体呈酸性,酸性土壤占比达84.2%.Fuzzy评价结果显示云南南亚热带植烟区土壤肥力处于Ⅰ~Ⅴ级占比分别为15.0%、31.0%、30.0%、21.0%和3.0%,整体呈现出良好趋势,土壤肥力低值区主要集中于红河州的南亚热带气候区,土壤肥力高值区则主要集中于北部、西部和西南部.[结论]云南南亚热带气候区适宜植烟土壤肥力占比适中,东部整体土壤肥力均有待提升,研究区还应减少酸性肥料施用,采取有机-无机肥合理配施,同时防止耕地的水土流失.

    南亚热带气候植烟区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养分储量土壤肥力

    川西高原大棚感病番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特征

    王谢李志李芹阳路芳...
    2261-2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川西高原大棚番茄感病后根际细菌群落的响应状况.[方法]利用高通量技术分析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和炉霍县高原大棚健康番茄和发病番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结果]①番茄发病状况可解释土壤细菌群落结构23%的总方差.②道孚县土壤样品的细菌物种数比炉霍县略高,发病植株比健康植株的细菌物种数略低,但都未达到显著水平.③暖发菌门、厚壁菌门、候选门GAL15、螺旋体门的相对丰度在番茄发病后明显降低,而绿弯菌门、候选门RCP2-54、候选门SAR324、异常球菌门的相对丰度则在番茄发病后明显增加.④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7类功能参与了川西高原大棚番茄的健康管理,其中道孚县土壤细菌的铁呼吸功能减弱、芳香化合物降解功能增强,而炉霍县的发酵功能得到较大提升.⑤番茄根际土壤中,道孚县有127个菌种显著响应发病,炉霍县有64个菌种显著响应发病.⑥道孚县根际细菌结构与功能变化源于土壤pH的降低,而炉霍县根际细菌结构与功能变化源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结论]川西高原大棚土壤微生物功能健全,且在番茄发病过程中能够主动招募有益微生物菌群以应对病害,如道孚县的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 sp.)和炉霍县的异常球菌门细菌(Deinococcota).

    高原番茄根际微生物多样性

    吊罗山热带雨林不同海拔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及功能预测

    杨家顶刘丰瑜韩雪梅林肖月...
    2270-2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热带森林不同海拔下土壤细菌群落特征的分布模式及其环境驱动因素,为微生物生物地理学的理论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吊罗山片区为研究区域,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多样性及其功能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并基于相关性分析来探究其环境驱动因素.[结果]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随海拔升高而单调下降.a-变形菌纲、γ-变形菌纲和放线菌纲以及黄色杆菌科是优势细菌类群,其相对丰度随海拔升高分别呈单调上升、先升后降、先降后升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细菌群落组成与土壤pH、有机质、全钾、铵态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存在显著相关性.PICRUSt功能预测表明,氨基酸运输和代谢、能源生产和转换、翻译/核糖体结构、生物转化以及细胞壁/膜/包膜生物合成四大类COG功能以及 glnA/GLUL、gltD、cynT/can、gltB、ncd2/npd 5 种氮循环基因占据优势.nirK、arcC、cah、norB、nirS 和 nrfH 6 种氮循环基因在中海拔的相对丰度显著较高,而GLU/gltS和nrtD/cynD在低海拔的相对丰度较高.[结论]土壤pH和全钾是驱动细菌群落特征沿海拔分布的关键因子,这为热带森林土壤微生物资源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海拔热带雨林热带森林土壤细菌功能预测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植烟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及环境因子的影响

    王兴松朱宣全贾孟杜宇...
    2280-2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有机—无机肥配施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及其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以便明确土壤微生物群落对施肥措施的响应特征.[方法]通过田间试验设置L1(CK)(常规施肥)、L2(800 g/株有机肥+常规施肥)、L3(1200 g/株有机肥+常规施肥)3个处理.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细菌群落16S rRNA和真菌ITS进行测定分析,利用冗余分析建立微生物群落与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有机—无机肥配施提高土壤细菌与真菌多样性指数,其中Shannon指数土壤细菌提高12.99%~13.22%,土壤真菌提高0.35%~6.67%;Simpson指数土壤细菌提高4.91%~5.72%,土壤真菌提高0.42%~2.48%;改变了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结构和组成,变形菌门、鞘氨醇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等有益菌群的丰度增加.有机—无机肥配施提高土壤矿物结合态有机质、轻组有机质含量,且随有机肥施入量增加,土壤微生物量C/N比值减小.冗余分析发现,土壤速效养分和矿质结合态有机质与鞘氨醇单胞菌属、unidentified Rhodanobacteraceae等菌属呈正相关.FAPROTAX分析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提升土壤细菌群落亚硝酸盐呼吸、尿素分解、硝化作用等功能.FUNGuild分析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土壤中的病理营养型真菌功能相对丰度显著降低.[结论]有机—无机肥配施改善土壤微生物生物功能组成,促进富营养型微生物和有益微生物的繁殖,有助于调节土壤理化性状和促进土壤矿质结合态有机质积累,进而对土壤质量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有机—无机肥配施有机质微生物理化性质群落结构

    基于CMIP6气候模式的西南地区烤烟种植气候适宜性演变与预测

    罗伟苏志华韩会庆白玉梅...
    2291-2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未来气候变化对西南地区烤烟种植气候适宜性的影响,为优化西南地区烤烟种植空间布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反距离插值法,基于CMIP6(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单模式气候预测数据,研究未来西南地区烤烟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未来气候变化下,西南地区烤烟种植气候适宜性以中适宜区为主,其面积占比均大于28%,其次是高适宜区和低适宜区,不适宜区面积较小;高适宜区和低适宜区的面积和占比上升较为突出,中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的均下降显著;与1970-2000年相比,未来各情景大部分时期高适宜区和低适宜区的面积和占比均呈上升趋势,中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的面积和占比均呈下降趋势.[结论]西南地区烤烟种植气候适宜性总体呈增加趋势;各时期烤烟种植气候适宜性变化空间异质性突出.

    气候变化气候适宜性烤烟西南地区预测

    基于隶属函数法的辣椒耐镉性农艺性状综合评价

    廖芳芳邢丹朱文超胡明文...
    2303-2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镉胁迫条件下辣椒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规律,为快速筛选耐镉性优良辣椒种质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低浓度(0.5 mg/kg)和高浓度(4.0 mg/kg)]镉胁迫对48个辣椒品种(系)的株高(PH)、株幅(PW)、茎粗(SD)、叶色(LC)、单株挂果数(NF)和单株产量(YPP)共6个数量性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其耐镉性进行评价.[结果]不同浓度镉胁迫条件下,48份辣椒品种(系)的6个农艺性状指标的平均值均较CK(44.87 cm、38.87 cm、5.47 mm、3.15、29.25 个、209.43 g/株)明显降低,其中,低浓度和高浓度分别下降 5.06 cm/9.08 cm、6.45 cm/9.88 cm、0.97 mm/1.26 mm、0.98/1.48、6.23个/11.42个、44.60(g/株)/81.37(g/株),以叶色对镉胁迫响应最敏感;低浓度和高浓度胁迫各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分别为 15.92%和 17.38%、16.59%和 17.87%、9.78%和 13.54%、35.94%和 39.52%、28.93%和 29.61%、48.21%和52.55%,均高于对照,且浓度越高,变异系数越大.通过聚类分析按不同浓度胁迫下的加权隶属函数D值将48份辣椒品种(系)分为高耐、耐、中耐、敏感和高敏感5个类群,其PH、PW、SD、LC、NF和YPP的隶属函数值之间均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品种间耐镉性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高耐镉品种6份,分别为H13(成都二荆条)、Z15(新一代)、Z9(凤鸣辣椒)、SX(陕西线椒)、H31(紫色椒)和YZ12(自交系);耐镉和中耐镉品种分别为7和16份,敏感和高敏感品种分别为13和6份.[结论]通过辣椒的农艺性状可表观快速地对辣椒耐镉性进行评价,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并加速辣椒耐镉品种选育进程.

    辣椒农艺性状耐镉综合评价

    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差异表达CDC25A基因的克隆分析

    李雨谦敬科民张鹏田园...
    2312-2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CDC25A基因在牦牛、犏牛睾丸组织和生精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及基因序列的异同.[方法]选取牦牛、犏牛为试验动物,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CDC25A基因在牦牛、犏牛睾丸组织和生精细胞中的表达量,以牦牛、犏牛睾丸组织cDNA为模板,利用RT-PCR方法扩增克隆该基因,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两者结构和功能的异同.[结果]经免疫荧光鉴定,生殖细胞标志蛋白(DDX4)在牦牛、犏牛悬浮细胞中有阳性表达,表示该细胞群为生殖细胞.CDC25A在犏牛睾丸组织和生精细胞中的表达量均极显著低于牦牛(P<0.01);RT-PCR克隆分别获得牦牛、犏牛CDC25A基因序列1749和1744 bp,其中CDS区均为1434 bp,均编码477个氨基酸;采用邻接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牦牛、犏牛CDC25A基因与野牦牛亲缘关系最近.CDC25A蛋白含有负电荷残基(Asp+Clu)总电荷为73,正电荷残基(Arg+Lys)总电荷为66,无跨膜结构,无信号肽结构,且均属于不稳定的亲水性胞外蛋白.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其主要分布于细胞核.[结论]CDC25A基因在牦牛、犏牛睾丸组织和生精细胞中的表达量具有极显著差异,但基因序列和结构差异与母本牦牛基本一致,说明精子发生阻滞并非基因突变导致,而是与CDC25A表达量降低有关.该结论可为后续研究CDC25A参与犏牛生精细胞增殖机制提供参考,也为研究犏牛雄性不育提供新思路.

    牦牛犏牛CDC25A基因生精细胞雄性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