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问·现代教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问·现代教学研究
学问·现代教学研究

付百臣

月刊

1009-5241

xdjxyj@163.com

0431-85916505

130021

吉林长春市南湖大路投递室100号信箱

学问·现代教学研究/Journal XIANDAI JIAOXUEYANJIU
查看更多>>本刊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指导,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学校的实际需要为教学实施与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思想和范例,为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有效帮助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谈《故都的秋》的对比艺术

    杨志忠
    6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作家郁达夫的散文名作《做都的秋》,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历来为人传诵,自然也成了各种版本的中学教材青睐的对象。在语文教学中,我常常有这样的困惑,越是精美的艺术品,往往越是无从下手,真有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然而,语文教学不可回避的事实是,

    《故都的秋》对比艺术语文教学现代作家艺术魅力中学教材郁达夫艺术品

    性格舞在古典芭蕾舞剧中的地位与作用

    张懿
    6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性格舞是古典芭蕾中的一种舞蹈体裁。性格舞作为重要的表现手段出现在古典芭蕾中,用其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为基础,与古典芭蕾的风格特点和谐、统一在一起,在古典芭蕾中起着渲染气氛、烘托场面、丰富色彩和推动情节的作用,为舞剧增辉加色,锦上添花。

    性格舞古典芭蕾作用地住

    浅论现代汉语当中的歧义现象

    张园园
    67-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歧义现象是包括汉语在内的许多语言中存在的重要的语言现象。根据不同原因造成的歧义类型主要有三种:词汇歧义、语法歧义和语用歧义。

    歧义词汇语法语用语用价值

    习作教学应回归生活服务生活

    马洪稳
    6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据笔者调查了解,现阶段很多小学生的习作仍存在“怕、愁、厌”的心理和作品失真失诚较严重的情况。本文浅析了小学生习作现状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习作教学有效性现状浅析贴近生活回归生活

    让“语文味”飘起来

    王伟萍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文课难上!语文课越上越没劲!学语文最没成就感。语文是教着不如考着,考着不如改着”……耳旁不断充斥着这样的声音。作为奋战在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立足课堂这个主阵地,挖掘语文固有的魅力。来个绝地大反击呢?本文拟从五个方面入手,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语文味“消肿”裸读原汁原味

    科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陈贤良
    7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引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及现阶段我国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重建基础教育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旨在从根本上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重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由此培养能适应知识经济、信息网络时代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

    研究性学习科学教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素质创新人才基础教育课程信息网络时代课程改革教育改革

    勾建多元化课堂教学评价初探

    娄海良
    7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使科学教学情境化、人文化,这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必然要采用多元化评价。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为寻找到这个策略提供了导向。

    多元智能多元评价

    读写教学让语文返璞归真

    王凤清
    7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灵活开放的课堂层出不穷,但是有些课堂却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本色。而本色语文就是立足于文本,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固,引导学生咀嚼品味语言,激活学生认知体验的一种教学活动

    语文教学生命意识读写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浅议

    黄红军
    7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理念及策略进行了研究,提出数学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应转变观念,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加强物理教学与生活和社会的联系

    雷爱芹
    77-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物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就要求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通过探索生活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所以,我认为,在新课标下每位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

    学生生活物理教学社会物理课程认知特点物理规律生活现象生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