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心血管病学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心血管病学进展
心血管病学进展

赵聪

双月刊

1004-3934

xxgbxjzcd@yahoo.com.cn

028-61318656,61318657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青龙街82号

心血管病学进展/Journal Advance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心血管病学专业性医学杂志,也是介绍国内和国外心血病学及有关学科最新进展的学术刊物。本刊宗旨是为发展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服务,不断提高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学术水平,以实用为主,面向临床,为临床医师服务放在首位,并为从事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科研、科学和医学院师生服务。有综述、译文(节译、文摘)讲座、述评、编译等栏目。主要读者对象为心血管临床医师及防治科研人员,以及医学院校师生教学和学习参考,对基层医务工作者尤为适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琥珀酸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热伊莱·开赛尔谢翔
    722-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指缺血心肌恢复正常灌注后,细胞或组织的结构损伤和功能障碍反而呈进行性加重的病理生理现象,可引发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因此,降低再灌注对缺血心肌的损害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琥珀酸是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代谢产物,最近研究发现,心肌缺血组织中琥珀酸含量显著增加,并在再灌注过程中可通过氧化应激、能量代谢障碍、免疫炎症等机制参与MIRI的发生与发展。琥珀酸作为新型循环标志物有望为MIRI的防治提供新思路。现对琥珀酸在MIRI中的作用机制及靶向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预防MIRI有借鉴意义。

    琥珀酸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靶点

    诱导心肌细胞再生研究进展

    张莉熊峰
    727-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成年哺乳动物心肌细胞在出生后迅速退出细胞周期,当心肌细胞因缺血或其他因素而损伤,残留存活的心肌细胞增殖能力十分有限,取而代之的是不具有收缩能力的纤维组织,从而引发不良心脏重构,最终导致心力衰竭。为了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开发根本有效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目前研究已通过多种方法和模型来实现心肌细胞的再生,现综述实现心脏再生方法的研究现状,旨在阐明各种操纵心脏再生和促进心脏损伤后修复的策略,并讨论未来临床应用的前景和挑战。

    心脏再生多能干细胞再生医学重编程

    残余胆固醇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杜孝亮徐静李樊丹杨浩...
    732-736,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主要目标。然而将LDL-C控制到推荐浓度,仍存在显著的残余心血管风险。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残余胆固醇(RC)的水平与残余心血管风险密切相关。RC在ASCVD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现重点介绍目前研究发现的RC作用机制,这些机制主要包括激活炎症、参与氧化应激、促进易损斑块形成、加速血栓形成和引起胰岛素抵抗等。此外,还讨论了未来可能用于控制RC的药物。

    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残余胆固醇作用机制药物治疗

    可溶性肾素/肾素原受体在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陈妍羽刘洁陈燕彭华...
    737-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肾素/肾素原受体(PRR)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人体的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并且其可溶形式是由位点-1蛋白酶切割形成的相对分子质量28 000的蛋白质,即sPRR。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sPRR与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的发生和进展有密切联系,这就为其成为这些疾病新型的生物标志物或治疗靶点提供了可能性。由于尿崩症、心力衰竭等疾病缺乏针对性特效药且现有治疗效果不佳,因此进一步了解sPRR参与这些疾病的具体机制有利于提供全新的诊治方向。现旨在对sPRR的结构、功能以及在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可溶性肾素/肾素原受体高血压心力衰竭水孔蛋白2

    心血管疾病自主神经调控的交叉策略研究新进展

    刘承哲江洪余锂镭
    742-7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主神经失衡被认为在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至关重要,针对自主神经调控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随着材料科学、医学、物理学为代表的多学科快速发展和交叉融合,近几十年来神经调控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针对自主神经调控心血管疾病已开发了许多新的干预策略。现重点综述心脏自主神经调控领域中交叉策略研究新进展,以及目前技术的不足和改进方向,指导自主神经调控治疗心血管疾病取得进一步转化应用。

    心脏自主神经神经调控医工交叉功能性纳米材料

    微RNA在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损伤的研究进展

    李蓝鸽郑雅璇吕婷婷李锟...
    747-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冠状动脉微栓塞(CME)多发生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因手术相关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发,可导致心律失常、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减少以及心脏收缩功能障碍。CME后常规扩张冠状动脉、抗血小板和直接抽吸血栓的临床疗效不理想。研究发现,微RNA(miRNA)特异结合炎症反应、凋亡、自噬相关信使RNA的3'-UTR,最终影响CME预后。深入研究miRNA在CME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不仅可以进一步了解CME后不良预后机制,还有助于为其药物治疗寻找新的靶点。

    冠状动脉微栓塞微RNA炎症反应凋亡自噬

    外泌体与脂质代谢研究进展

    杨安妮厉腊梅王绿娅蔡高军...
    753-7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外泌体与脂质代谢相关的研究越来越多。外泌体可以影响脂质代谢的发生与发展,在脂代谢与脂质相关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脂质代谢也能调节外泌体的生物发生及功能作用。现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阐述外泌体在脂质代谢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外泌体在脂代谢与脂质相关疾病中的潜在价值及临床应用进行展望。

    外泌体囊泡脂质代谢脂代谢相关疾病动脉粥样硬化

    运动调节炎症反应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

    张诗琴刘子奇李彬贺轶宇...
    757-761,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运动对心肌梗死(MI)诱发大鼠心室重塑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对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进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建立MI模型。大鼠被分为三组:对照组(sham组)、MI-久坐组(MI-Sed组)和MI-运动组(MI-Ex组)。MI-Ex组大鼠在MI建模手术后1周开始运动训练,为期4周,每周运动6 d。运动干预结束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研究。超声心动图用于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组织学分析用于评估心肌纤维化和肥厚等病理变化。用Western blotting评估核苷酸结合结构域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和含热蛋白结构域受体3(NLRP3)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MI大鼠表现出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心脏肥大和心肌间质纤维化,并伴有较高的NLRP3炎症小体表达。运动4周后,随着NLRP3炎症小体被抑制,MI大鼠的心脏功能得到改善,心肌肥厚和心肌间质纤维化减轻。结论 NLRP3炎症小体在MI诱导的心室重塑模型中被激活。运动可改善心脏功能,其机制与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减弱有关。

    心肌梗死炎症运动

    残余胆固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不合并糖尿病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叶滔童琳崔彩艳成联超...
    762-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残余胆固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或不合并糖尿病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7年1月—2019年6月于成都市11家医院就诊的ACS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非糖尿病组和糖尿病组。再根据残余胆固醇水平(临界值0。8 mmol/L)分为残余胆固醇<0。8 mmol/L和残余胆固醇≥0。8 mmol/L两个亚组。进行随访,观察其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脑卒中和再次血运重建事件的发生率。分别在非糖尿病和糖尿病患者中,比较残余胆固醇<0。8 mmol/L和残余胆固醇≥0。8 mmol/L两组在随访期间MACCE发生率。结果 本研究纳入ACS患者1 568例:非糖尿病患者1 162例,其中残余胆固醇<0。8 mmol/L组954例,残余胆固醇≥0。8 mmol/L组208例;糖尿病患者406例,其中残余胆固醇<0。8 mmol/L组311例,残余胆固醇≥0。8 mmol/L组95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4个月(8个月,21个月)。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非糖尿病患者中,残余胆固醇≥0。8 mmol/L是ACS患者MAC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HR=1。786,95%CI 1。031~3。094,P=0。039);在糖尿病患者中,残余胆固醇≥0。8mmol/L不是ACS患者MAC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HR=0。962,95%CI0。486~1。904,P=0。912)。结论 残余胆固醇是ACS不合并糖尿病患者远期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并不是ACS合并糖尿病患者远期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残余胆固醇急性冠脉综合征糖尿病远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