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习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习与实践
学习与实践
学习与实践/Journal Study and Practi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溯源——基于《法兰西内战》的文本分析

    王润涵蔡小慎
    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是当前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追根溯源,可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及其无产阶级政权建设思想中获得启发.《法兰西内战》是总结巴黎公社运动历史经验而创作的经典文献,凝结着马克思对无产阶级政权建设的系统思考,包括对无产阶级政权的职能分析、对政权管理社会的能力探讨,以及对政权能力建设的经验凝练.这为我国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昭示着新时代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以党建引领各治理主体凝聚共识、统一行动,以纵向的行政执行能力和横向的公共服务能力为依托统筹政权治理能力,以问题意识和时代诉求推动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动态创新.

    无产阶级政权基层政权治理能力《法兰西内战》

    历史主动精神的生成理路、深刻内涵和时代启示——基于《共产党宣言》的考察

    陈菲
    1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产党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揭示了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原理,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使命和宗旨,凸显出共产党人的历史主动精神.《共产党宣言》从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历史使命的内在规定和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实践需要等维度,阐明了历史主动精神的生成理路;诠释出共产党人的历史主动精神集中体现为,尊重规律的科学精神、人民至上的主体精神、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以及守正创新的创造精神.新时代新征程上,应自觉保持理论上的先进性、坚定立场上的人民性、坚持斗争中的革命性、发挥实践中的创造性,不断传承和发扬伟大历史主动精神.

    历史主动精神《共产党宣言》斗争精神

    人工智能风险的全流程规制逻辑及制度因应

    胡小伟刘丽
    2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风险并非确定性、单一性的风险,而是蕴含着生成多元性、演化交替性、结果未知性的体系性风险,这成为人工智能风险全流程规制的逻辑基础.全流程视域下,人工智能风险可类型化为算法设计风险、数据要素风险、平台控制风险、网络安全风险、自动决策风险等具体样态.人工智能风险规制立法应基于全流程规制视角,在规制范围上,加强全周期贯穿,实现人工智能风险的穿透规制;在规制进路上,注重全过程传导,实现人工智能风险的渐进规制;在规制内容上,强化全要素统筹,实现人工智能风险的一体规制.

    人工智能风险全流程规制人工智能法

    人机博弈:人工智能时代用户的隐私想象与边界管理

    冯博博蒙晓阳
    3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久以来,"隐私"被精英式的话语表达所建构.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后,隐私概念兼具"有限控制、合理流动与动态平衡"三种特质,以往强调绝对控制的隐私概念已不能实现逻辑自洽.基于传播隐私管理理论的研究发现,用户想象中的隐私主要体现为"技术视线的躲避",并存在隐私概念泛化、边界失控与隐私赤裸三种状态.用户依据主体性识别、选择性形成与协调性决策三大规则来进行隐私边界管理.在人与技术共存的智能社会中,应以技术的人性化趋势构建隐私透明可见的未来.

    人工智能隐私边界隐私保护隐私管理

    缔造型积极治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的实践逻辑——以书记民情"三本账"制度为例

    何得桂王怡涵
    4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激活和培育公共性是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基本路径,党建引领是激活公共性的关键要素.突出善治导向的缔造型积极治理基于党建势能促进政府、社会和民众之间的共同缔造行为以及尽责式治理,注重积极治理与共同缔造的统一;以敏捷驱动机制提升政府的回应性治理水平,以参与式治理机制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的人民性;着力构建党建统合、条抓块统以及社会协同的闭环式基层治理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大治理观".

    缔造型积极治理公共性党建引领治理共同体基层治理

    社区空间的螺旋式生产:社会组织何以提升社区治理效能?——一项案例追踪研究

    许文文唐钟昕张牧辛
    5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社区是建构中的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功能角色与行动方式也发生着变化.现阶段,社会组织何以提升社区治理效能?基于对C社会组织在E社区治理行动长达4年的跟踪研究,可以发现社会组织通过"社区空间的螺旋式生产"实现了社区治理效能的提升.社区空间的螺旋式生产是一个社区空间不断再生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组织改变了社区空间的生产轨迹,沿着"治理空间—社会空间—物理空间"的次序循环往复地进行着社区空间的重构.与之相对应,社区治理效能螺旋式上升,治理空间与社会空间逐渐"趋于一致",边界消除,社区空间进入自我生产的良性循环.

    社会组织社区治理空间生产螺旋式生产

    数字普惠金融对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机制

    曹清峰贾俊磊冯锦泽
    6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基于2011-2020年中国115个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及机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提升了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且该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效应对衰退型资源型城市更为显著,并主要通过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起作用.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创业来带动就业、增强非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三条路径,提升了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因此,要充分利用数字普惠金融赋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创业以及非国有经济发展,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

    数字普惠金融资源型城市资源型城市转型产业结构升级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中国省域高校办学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

    潘丹张曼熊雨萌
    7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考察"双一流"建设启动后的中国省域高校办学效率水平、差距及动态演进,研究采用超效率DEA方法对2016-2021年中国省域高校办学效率进行评价,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法测算了省域高校办学效率地区差距来源以及分布态势.研究表明:全国及四大区域平均效率值呈现先降后升的U型变化趋势,最优效率省域数量也呈现先降后升的U型变化趋势.中国省域高校办学效率差距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态势,四大区域的区域内差距从大到小依次为东部、西部、中部、东北,区域间差距最大的为东北&东部、东部&西部、东部&中部,区域差异来源主要为超变密度,其次为区域间差距,地区内差距贡献最小.全国范围内高校办学效率空间差距在逐步扩大,东中部、东北地区极化特征明显.

    "双一流"建设高校办学效率高等教育

    当前我国农村老人养老的经济社会基础及其区域差异——基于"养老观念—养老资源"的二重分析

    王向阳何倩倩
    87-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农村老人养老生活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既有研究多关注制度、技术、资源等外部要素嵌入农村养老的重要性,忽略了各地农村养老的经济社会基础及其区域差异特征.基于"养老观念—养老资源"的二重分析,发现发达地区宗族性村庄老人尊养观念浓厚,养老资源丰沛,养老状况较好;发达地区原子化村庄老人自主观念强烈,养老资源丰富,养老生活品质次之;欠发达地区宗族性村庄老人在养老资源并不丰富的情况下,尊养观念浓厚,老人养老境遇不差;欠发达地区原子化村庄老人养老资源一般,但自主养老观念明显,高度取决于个体观念和能力,养老生活尚可;欠发达地区小亲族村庄老人养老资源一般,同时老人地位不高,有限家庭资源优先向子代配置,挤压明显,养老状况较差.故需厘清各地农村养老经济社会基础及其区域差异,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和供给资源.

    农村养老养老观念养老资源养老区域差异

    延迟退休何以实施:对年长职工弹性工作制的考察

    阳义南位明茹
    99-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延迟退休离我们越来越近.各行业面临的重要难题包括如何安排支持年长职工延长工作、如何更充分利用年长职工人力价值等.弹性工作制可帮助年长职工更平稳顺畅地渡过延迟退休期,渐进地从工作向退休的生活和收入状态切换.本文梳理分析了发达国家实施弹性工作制的理论基础、主要作用、核心要旨,继而针对我国即将实施延迟退休政策的现实环境,提出针对年长职工弹性工作制的主要做法以及配套政策措施,包括完善弹性工作制法律体系,营造弹性工作的企业制度文化,实施多元化的弹性工作方式,调整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从而更契合年长职工在延退期的职业工作需求,支撑延迟退休政策的落地实施.

    弹性工作制延迟退休年长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