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行政管理改革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行政管理改革
行政管理改革

郝春和

月刊

1674-7453

xzglgg@nsa.gov.cn

010-68929877

100089

北京市海淀区长春桥路6号 国家行政学院

行政管理改革/Journal Administration Reform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关注我国改革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反映中国行政管理改革的新思想和新成果,介绍国外行政管理改革的新做法和新经验;突出应用性、咨询性和政策性,以高层次、权威性的言论和成果,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在行政管理改革方面的精神和部署,指导行政管理改革的理念和方向,推动行政管理改革深入发展;为政府管理改革提供咨询建议,为建立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改革体制提供智力支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口高质量发展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与现实路径

    贺丹史毅
    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和培育新质生产力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应对新形势的重要战略举措.基于对我国人口发展的宏观形势和趋势分析,文章讨论了人口高质量发展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条件和风险挑战,提出了以积极社会投资理念保障人口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政策框架与实现路径.作为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人口规模、结构、质量和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直接影响劳动者与其他生产要素的配置关系,对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培育先进生产力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路径;应客观认识人口和生产力发展的辩证关系,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补齐社会投资的阶段性短板,完善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共担机制,充分释放人口质量和空间配置红利.

    新质生产力人力资源人口高质量发展社会投资现代化

    以生育支持助力人口高质量发展

    杨菊华宫佳宁
    1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人口高质量发展出发,对以生育支持助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要求、辩证关系、难点与挑战进行梳理,发现生育支持与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具有一致性.完善与落实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应以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四个方面为发展方向与建设目标,正视与破解生育支持体系建设中所面临的供需匹配失衡、顶层设计不健全、评价指数与统计指标不完善等难点问题,通过完善顶层设计、优化战略布局、健全管理机制、强化考评标准、创新治理模式等手段,促进生育支持政策预期目标的实现与体系完善,以生育支持助力人口高质量发展.

    生育支持人口高质量发展供需匹配顶层设计指标体系

    以人口高质量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内在逻辑与治理进路

    杜鹏罗叶圣
    2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口老龄化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背景,人口高质量发展则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人口要素的支撑.结合人口高质量发展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行动目标,在厘清二者辩证关系的基础上,需从激活老年群体价值潜力,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统筹"一老一小"服务,面向老龄社会需求优化人力资源分布等方面着手,找准共同进路,把握机遇挑战,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夯实高质量的人口要素基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中国式现代化人口高质量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老龄社会治理

    论新质生产力的法治保障

    张钦昱
    3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传统的治理机制提出了挑战.法治作为平衡创新与风险的制度天平,以特殊规则规范和引领创新事业.法治涵摄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进程,能有效推动共同富裕、鼓励开拓创新、矫正不公平的竞争格局.法治坚守新质生产力发展权这一底层逻辑,实现对企业、研发人员和国家自主创新的正向激励.明确的规则清单、向善的价值理念和社会本位价值立场,为防范化解发展新质生产力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提供了可行方案.

    新质生产力法治保障创新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路径研究

    曹钟雄
    4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新质生产力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在动力,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载体.新质生产力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体两面,新质生产力形成的过程,也是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过程.以新质生产力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过程中,应注重产业更替时序、数实融合、体制机制、地区差异、国内外布局等发展逻辑,突破新质要素流通的梗阻、统一大市场的壁垒、传统体制机制的约束、数实融合的障碍等现实困境,从技术策源、产业培育、资金支持、体制保障等维度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新质生产力现代化产业体系数据要素数字经济

    数字赋能碳治理的逻辑理路与体系建构

    杨博文
    50-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赋能碳治理的内在逻辑,即政府通过搭建碳排放总量控制数据平台,运用数字技术政策工具和治理手段,形塑数字赋能碳治理的标准体系和体制安排,推动政府碳治理数字化转型.数据授权理念是政府依法开展碳治理的核心要素.在纾解纵向府际关系下碳排放数据资源的统筹管理体制、破解横向府际关系下碳排放数据资源壁垒的基础上、整合斜向府际关系下碳排放数据资源孤岛,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碳数字鸿沟,构建以"数据驱动—政企耦合—资源互通"为基础的协同增效和互联共享"三维"架构,解决"双碳"目标落实中产生的"运动式减碳"问题.政府通过建立数据质量追溯与问责机制,实现碳源多种数据比对,全面提升碳排放数据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我国有效落实"双碳"目标提供精准的决策安排.

    数字政府碳达峰碳中和数据驱动治理现代化

    文化与科技融合的驱动机制、挑战及对策

    张雅俊夏杰长
    6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演进的关键动力,科技正全链全面地融入文化之中,推动文化产业转型、重塑与高质量发展.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深入,文化与科技发展迎来了新的动力和模式,在技术、场景、市场和创新等因素的引导和驱动下,两者互动互促、深入融合.然而,现阶段中国文化与科技融合程度较浅,高效的跨产业融合机制还在探索中,科技内蕴的矛盾开始侵入文化,引致新的发展问题.促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需要充分释放融合驱动力,打通制约两者深度融合的堵点,总结和吸收国外前沿模式与成功经验,以文化软实力和科技硬实力双轮驱动,实现文化与科技的互动互促与双向赋能.

    文化科技融合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融合发展

    地方高校赋能乡村治理的理论逻辑及实践路径

    孟宪平尚雅彬
    7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治理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举.地方高校作为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文化传承、服务地方的主阵地,源于国家政策支撑、服务乡村的特殊情怀、现实需求匹配的理论逻辑,广泛地开展了助力乡村治理实践.以河南省X校为实践样本,进行地方高校赋能乡村治理的实证研究,分析地方高校参与乡村治理在内驱动力、管理机制、后勤保障等方面的短板,进而从构建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健全机制、提升治理成效,整合资源、做好后勤保障等方面进行实践设计,推动"四链"融合,助力高校赋能乡村治理实践提质增效.

    乡村治理地方高校现实困境理论逻辑"四链"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