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姚维传

季刊

1674-8638

ahxzxb@163.com

0551-63454847

230059

安徽省合肥市望江东路115号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面向改革开放,研究公共管理理论,促进公共管理实践,构建理论探索与应用实践沟通的平台。主要研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与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务员制度建设有关的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等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交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验,反映公共管理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为新形势下政府公共管理研究和公务员培训事业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主旨、特质、价值: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理念论析

    刘建亚赵淑帆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实践成果,也是新时代文化思想精髓的理论升华.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旨,要对其理论主旨、鲜明特质和实践价值彰显进行综合探析与深入思考.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主旨明确,诠释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思维方法、崇高使命;习近平文化思想特质鲜明,实现了"明体"与"达用"融会贯通、"魂脉"与"根脉"有机结合、"返本"与"开新"统筹兼顾、"党性"与"人民性"共融共生、"民族性"与"世界性"兼收并蓄;习近平文化思想价值意蕴深厚,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擘画了宏伟蓝图,为世界文化交流互鉴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华文化新时代文化建设人民性民族性

    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内在机理与优化路径研究——基于积分制的创新实践分析

    刘树毛春合
    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工程,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文章通过分析总结积分制下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层经验,明晰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基于党建核心引领,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多维价值目标,以数字技术赋能和多元主体驱动两大方式助力目标实现的这一内在机理.针对乡村治理现代化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持续增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创新能力、全面推进"新兴产业+"的现代化价值导向、大力激发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内在动力、不断完善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多元协同共治格局等优化路径.

    乡村治理现代化积分制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数字赋能

    如何持续激发村民自治活力?——基于浙江黄岩"三化十二制"的考察

    徐畅韩威丁庆龙
    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但实践中却受到行政化问题的负面影响.理论分析表明,中央试图缓解国家治理逻辑的内在张力,实现决策一统性与治理有效性的有机统一.然而,这一国家治理逻辑转换非但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引发了压力型体制的嬗变:上级党政机关层级控制强度不断加强,进而导致了非预期后果的形成与延续,即村民自治的行政化问题.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三化十二制"的实践展现出了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制度化与数字化.

    村民自治行政化基层党组织自我革命民主集中制

    乡村治理中的"三治融合":地方实践、基本共识及规则安排

    杨骏张雨莎
    3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治融合"源于浙江桐乡的乡村治理现代化地方实践,具有浓厚的地方实践经验色彩.各地"三治融合"的共同点是通过内部自我创新与外部制度供给的联动,形成因地制宜的"三治融合"实践经验.在当前治理环境下,将"三治融合"从地方实践经验提炼形成规则安排,才能实现乡村治理的长期稳定.在桐乡、枫桥、曲阳、象山四地"三治融合"的实践经验中,其治理成效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认可,其在增强利益机制建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和治理要素流通等方面经验上均有可取之处.基于四地经验,得出"三治融合"的基础性原则、主体定位重构和创新机制保障等基本共识.以此为基础,从规则目标、手段和体系三个方面提出完善整体规则安排的建议,在规则框架内推动"三治融合"制度化发展,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乡村基层治理三治融合地方经验基本共识规则安排

    农户城镇购房会提高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吗?

    钟国辉
    39-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对发展乡村产业和持续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江西省A区434户农户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农户在城镇购房会提高其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不同地域的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存在差异,在城中村或者城市郊区的农户,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弱于非城中村或者城市郊区农户;存在受教育水平中介效应的影响,农户受教育水平提高会弱化城镇购房对宅基地有偿退出的影响.为提高农户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提升宅基地配置效率,要加强对宅基地有偿退出政策的解读与宣传,增加退出宅基地农户在城镇购房时的补贴或优惠,加大对城中村或城市郊区农村的改造,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城镇购房宅基地退出有偿中介效应

    农户参与小微田园综合体意愿选择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湖北省广水市4乡镇部分农户的调查研究

    李泽
    48-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田园综合体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新时期实现精准助农,需基于小规模农业、瞄准小微农户个体,逐步实现小微田园综合体现代化.文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视角,采用Probit和Logit模型,构建农户参与小微田园综合体意愿分析框架,并对农户参与意愿进行测算.研究发现:农户参与小微田园综合体的整体意愿较高,且不同农户的参与意愿存在差异性;农户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等变量显著影响农户的参与行为、参与程度.因此,新时期发展小微田园综合体,需着眼于农户参与方式和参与程度的动力机制建设,以助推小微田园综合体长期发展.

    乡村振兴小微田园综合体农户参与意愿

    村委会行为促进农地流转了吗?——基于湖南省湘潭县的调研

    肖谦
    6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地流转是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前提,但我国农地流转还存在着很多的制约因素,怎样打破制约,推动农地流转?文章基于湖南省湘潭县的调研,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探讨了村委会行为对农户农地流转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村委会宣传引导行为促进农户农地转出,对农户农地转入影响不明显;村委会协调规范行为促进农户农地转出,抑制农户农地转入,且对农地转出的正向效应高于其对农地转入的负向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村委会宣传引导行为对低龄组农户农地转出决策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而协调规范行为对高龄组农户农地转出决策的促进作用、农地转入的抑制作用更明显.

    村委会农地流转宣传引导协调规范

    数字普惠金融提振乡村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空间溢出视角的分析

    崔慧青郭根龙
    6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振乡村经济韧性可以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文章基于2011-2022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经济韧性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提升乡村经济韧性;在作用机制上,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发挥民生改善效应和创业激励效应两种途径对乡村经济韧性产生影响;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经济韧性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据此,需要加强数字金融体系建设,通过差异化、动态化的乡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策略,发挥数字金融的普惠效应,提振乡村经济韧性.

    乡村经济韧性数字普惠金融民生改善效应创业激励效应空间溢出效应

    "新乡贤"崛起:乡村治理法治化的南燕竹实践

    韩梦露莫关耀龙潇宇
    8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新乡贤"指脱胎于传统乡贤,传承中国"乡贤之治"文化传统,以时代价值与现实旨归为目标,在参与乡村事业和乡村治理中的榜样性社会力量.文章以南燕竹镇"新乡贤"实践为蓝本,分析乡贤群体参与法治乡村建设的现实需要与独特优势,探索"新乡贤"介入乡村治理法治化进程.针对乡村治理主体多元的现状,"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存在责任界限不清、治理能力不足、治理效果不佳的现实困境,应厘清"新乡贤"职责边界、提升"新乡贤"履职能力、强化"新乡贤"普法功能,以助力乡村振兴、实现美好愿景.

    "新乡贤"乡村振兴乡村治理法治化

    "三权分置"下宅基地"使用权"的分置路径及权利构造

    阳庚德邹称鹏
    94-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权分置"是我国宅基地政策改革的既定方向,确定三权中宅基地"使用权"的分置路径和权利构造是当前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各种分置路径中,用益物权模式、租赁权模式和权利转化模式均存在缺陷,偏离了宅基地"三权分置".文章认为,次级用益物权模式既契合"三权分置"的政策目标,有利于物尽其用,又能以地上权理论和缓和的物权法定主义补足缺陷.在次级用益物权模式下,分置后的宅基地"使用权"应称为宅基地利用权,不受权利主体的身份限制,用途仅受到必要限制,在发生权利变动时采纳登记生效主义,其存续期间可参考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规定.

    三权分置宅基地使用权次级用益物权宅基地利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