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藏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藏科技
西藏科技

高志勇

月刊

1004-3403

xizangkeji@vip.163.com

0891-6824843

850001

西藏拉萨市北京中路93号

西藏科技/Journal Tibet's Science &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由西藏自治区科技厅主管主办,是全区唯一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本刊旨在宣传党中央、自治区党委有关科技的方针、政策,介绍国内外各领域科研成果及推广应用,宣传西藏的科技事业发展,并为政府决策部门及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巨菌草在西藏的引种示范及应用评价

    达罗布扎旺达瓦顿珠
    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加快推进日喀则草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逐步解决草畜矛盾突出问题,减轻天然草原压力,开展巨菌草引种试验.试验在均匀一致的试验地内划分出4个28m×18m小区开展重复实验,采取记录巨菌草在日喀则市南木林县的生育期和越冬情况,测定2次刈割的巨菌草株高、叶宽等生长性状以及鲜草产量、干草产量等产量性状.结果表明:(1)引种的巨菌草在第一次刈割的平均高度为102.00cm,显著低于第二次刈割的平均高度105.75cm.第一次刈割时叶宽值为3.65cm,第二次刈割时为3.53cm,二者差异不显著.(2)巨菌草在两次刈割之后的干草总产量为4922.69 kg·hm-2,其中第一次刈割2530.35 kg·hm-2,第二次刈割2392.34 kg·hm-2.(3)巨菌草在日喀则南木林县的越冬率为0,无法过冬,成为推广的技术瓶颈,需进一步开展系统性栽培试验.

    巨菌草引种产量应用评价日喀则

    西藏青稞抗旱研究进展

    博拉钱礼尧周永洪
    8-1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干旱是作物生产的主要非生物逆境之一,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严重阻碍作物的生产和可持续发展.青稞是西藏人民的主要粮食作物和牲畜饲料.然而,西藏青稞大部分种植区是属于干旱、半干旱区域,且年降水分配不均,其生产受干旱胁迫的影响较为严重.近年来,很多学者对干旱胁迫下青稞形态、生理、分子应答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通过对前人相关研究的总结,文章从干旱胁迫条件下青稞形态和产量的变化、生理生化特征、遗传学和基因组学以及未来研究方向四个方面对青稞抗旱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青稞抗旱形态生理生化适应机制

    藏药高原毛茛质量标准研究

    邱毅兰钧达娃卓玛李倩...
    1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修订提高藏药高原毛茛药材的质量标准,为高原毛茛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可靠的评价依据.方法 对15批不同来源的高原毛茛药材进行性状、显微和薄层鉴别、水分、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检查、浸出物和化学成分初步分析.其中本试验中以槲皮素作为高原毛茛药材薄层鉴别的对照品.结果 高原毛茛药材显微特征明显;检测15批高原毛茛药材,样品薄层色谱图与槲皮素对照品色谱图一致,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高原毛茛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醇溶性浸出物范围分别为 8.18%~11.01%、5.6~7.8%、0.69~1.20%、35.02%~39.04%;开展了本品种化学成分的初步分析研究,15批次样品均检出与槲皮素对照品和山柰素对照品保留时间相同的峰.结论 本研究首次全面考察高原毛茛的各项质控指标,能有效评价高原毛茛的质量,为高原毛茛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高原毛茛质量标准质控指标显微鉴别

    青藏高原昆虫多样性

    禅和霖黄智谭欣宇臧建成...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藏高原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以及"世界屋脊"的美景而闻名,引起了世界各地的广泛关注.青藏高原昆虫多样性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不仅对于理解生物演化、生态平衡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深远意义,还可以丰富了对昆虫多样性的认识.昆虫以传粉者的身份可以维持植被延续,以捕食者的身份可以作为农业的天敌昆虫,以及可食性昆虫可以作为人类的蛋白质来源等,一些昆虫还可以对环境变化做出响应.青藏高原昆虫多样性的研究为生物地理学、昆虫分类学等领域提供了深入研究的素材.文章旨在综述近年来青藏高原昆虫多样性的研究进展,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青藏高原昆虫多样性

    西藏自治区双湖县中(藏)药资源调查与分析

    赛曼赵翔
    2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双湖县现有中(藏)药资源的实地普查,摸清县域内药用植物资源家底,为县域内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指导依据.方法 以《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为指导,通过野外样地调查、标本采集与制作、普查数据整理和走访调查等方法,明确双湖县现有中(藏)药资源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类和分析.结果 双湖县普查共完成36个样地,180个样方套,1080个样方的调查,共采集179种药用植物,隶属于35科97属,其中草本173种,灌木6种,菊科、豆科为优势科,风毛菊属、委陵菜属为优势属;药用部位以全草入药为主,占52%,主要药用功效分为清热、消炎、止咳、镇痛、接骨药等14大类,其中清热类药用植物最多;所采集药用植物中有国家重点品种1种、常用藏药材植物品种65种,国家重点保护和珍稀濒危植物共10种.结论 建议双湖县应以生态恢复作为重点,对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地保护.

    双湖县资源普查野生资源药用植物

    西藏米拉山大花红景天不同器官内生真菌与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张俊泽毛康珊索南措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花红景天Rhodiola crenulata,多年生草本植物,属濒危藏药植物具有抗氧化、抗高山缺氧、抗疲劳、保肝、降血糖、抗辐射等功效.植物内生菌生活在健康的植物组织中,能合成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诱导寄主植物抗病,增强植物对环境胁迫的抵抗力.根际微生物作为植物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营养获取、胁迫耐受及物质循环过程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研究大花红景天的内生真菌及根际真菌对该物种的开发与保护及青藏高原濒危藏药植物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对西藏米拉山大花红景天内生(根、茎、叶)、根际、根区真菌进行ITS1区测序后分析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在属水平上,根中的优势属为minutisphaera,茎中的优势属为lemonniera,叶中的优势属为lemonniera,根际土优势属为helotiales,根区土优势属为helotiales.大花红景天茎中的内生真菌多样性明显高于根和叶.此研究较系统揭示了大花红景天内生真菌及根际真菌的群落特征,为筛选大花红景天的活性菌株及大花红景天与内生菌互作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大花红景天内生菌根际土根区土群落组成多样性

    大数据技术背景下西藏科普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高嫣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为解决西藏科普资源的信息化和数字化问题提供了方法和路径.本文深入分析了西藏科普资源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研究探讨在西藏科普资源信息化过程中应用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数据收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可视化手段实现科普资源数据内容挖掘、提炼、整合的框架思路,提出了大数据应用技术对西藏科普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影响和作用.通过阐释大数据信息技术怎样提升科普资源的整合能力和普及度的策略,努力推动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协同发展前进,促进专业学科跨界融合与可持续发展.文章的研究成果旨在为政府、学术机构和社会组织提供参考,以更好地支撑西藏自治区公众科学素质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

    科普资源信息化大数据科学普及

    藏北高原牧户家庭收支的主要影响因素

    孙建平贾跃凤阿旺吕汪汪...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对藏北高原12个县137户牧户的家庭人员组成、草场及家畜组成和家庭收支等的调查数据,文章旨在了解藏北高原牧民收支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探索增加牧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分析结果表明:牧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政府补贴和出售牛羊,奶制品和牦牛绒的收入占比很低;所调查牧户年平均收入7万元左右,而年平均总支出占总收入的90%左右,其中41%用于家畜的补饲,且31%用于非劳动力人群以及家庭贷款,导致牧户净收入普遍偏低.文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实现牧民增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惠民政策管理及实施等措施来促进牧民增收的合理建议,将为促进藏北高原经济发展及草原可持续发展等相关政策的实施提供重要依据.

    藏北高原畜牧产品产业结构牧民收支影响因素

    心理健康与院内感染事件风险的关联:基于预测模型的深度分析

    次仁央宗邵鹏飞尼玛莎珍龙琴...
    54-5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旨在深入探究方舱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与院感风险事件发生率之间的关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我方舱医院参与工作的133名工作人员.评估他们入舱工作4周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并由失效模型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小组对其在随后4周内发生的院内感染风险事件进行统计及赋分,并通过ROC曲线确定的截断值将样本分为高院感风险事件组(n=44人)和低院感风险事件组(n=89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将方舱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中国常模数据进行对比.逻辑回归分析探讨影响院内感染事件的危险因素."rms"和pROC软件包建立和验证影响院内感染事件的预测模型.结果 高院感风险事件组与低院感事件风险组在性别、年龄、工作区域、婚姻状态、人员类别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而心理健康水平显著较差(P<0.05).结论 方舱医院工作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发生院感事件的风险相关,对于院感风险防控要求高的岗位应及时筛查并干预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为更精准的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新冠肺炎方舱医院SCL-90工作人员预测模型

    传统藏医眼部穿刺术在现代白内障颞侧手术中的应用研究及疗效评价

    泽仁达瓦仁青江村多吉次仁索朗扎西...
    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传统藏医白内障穿刺术与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IOL植入术方法结合后,其视力、并发症及术后散光等情况的疗效研究.方法 对2350例2400眼白内障患者行传统藏医眼部穿刺术,作颞侧角巩膜缘隧道三粒中等量小麦直径(约3~4.5mm)长度的穿刺切口,行白内障囊外摘除+IOL植入术,巩膜隧道自行闭合,无需缝线.结果 2350例2400只眼术后7天内有近52.29%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好于或等于0.5,全部病例切口愈合,术后并发症主要为一过性角膜水肿、前房闪辉、暂时性的高眼压等.结论 传统藏医白内障穿刺囊外摘除+IOL植入术手术安全、视力恢复快、散光小、器械成本低、容易掌握、手术不受眉弓影响,尤其对睑裂较小眼窝较深的患者提供方便,并为病人后期青光眼等手术留下良好的局部手术条件.可见,此方法是值得在基层医院、偏远高海拔地区防盲治盲工作中可广泛推广的有效方法.

    传统藏医白内障穿刺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