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北职业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北职业教育
河北职业教育

黄守星

月刊

2096-3343

zysk111@126.com

0316-2197923、7933671

065000

河北省廊坊市爱民西道100号

河北职业教育/Journal HEBEI VOCATIONAL EDUCATION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凯兴斯泰纳的职业教育思想研究

    杨永兵程小桃
    5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凯兴斯泰纳一生都在从事教育事业,致力于将劳动、职业等要素与公民教育相融合.通过在慕尼黑市开展著名的教育改革实验,凯兴斯泰纳发展和完善了公民教育理论、劳作教育思想、补习学校理论等职业教育思想.这不仅推动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而且能对中国当代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类型教育的地位、职业性劳动教育的探索、课程开发中贯彻能力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提供借鉴意义.

    凯兴斯泰纳职业教育思想劳作学校职业学校

    东盟《区域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内涵、特点及启示

    杨素萍刘佩
    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7 年12 月东南亚国家联盟颁布《区域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该标准从目标定位、培训步骤到标准框架对职业教育教师的能力进行了详细描述,指出教师专业标准的核心目标是要注重能力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路径是进行情境教学,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体系要标准互通等特点.这对我国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是:细化职业教师培养目标,建立教师统一能力标准框架;促进职业教师分类培养,建立不同类型职业教师标准;重视职业教师学习过程,建立教师校企跨界合作体系.

    教师专业标准职业教育教师能力

    日本专门职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启示

    刘小燕路海萍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门职大学是日本应对社会变革发展给原有职业教育体系带来的 冲击而设立的本科层次的新型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建立了"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实务性兼研究型的师资队伍、高度化的政校企合作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我国职业本科教育自 2019 年试点以来,职业本科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面临着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师资队伍 等方面的问题,专门职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借鉴.

    专门职大学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法法典化背景下《职业教育法》"入典"基础及路径探析

    黄依锟闫博慧
    7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1985 年首次发布具有现代意义的职业教育政策《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再到2022 年修订实施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意味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为不断完善职业教育的法律规范,促进职业教育政策的快速发展,在政策扶持和法律规范层面进行了不懈努力.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政策方针,职教政策初具形态,但也存在需要优化和完善之处,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衔接不融通;职业教育的教育成果和经验无法通过教育治理体系化进行借鉴发展等.这就需要借助法典化趋势,完成职业教育制度设计;在教育法典整体性构建下,实现职业教育法发展;发挥教育体制改革对职业教育体系提高的积极作用,丰富教育法典内容,健全教育法体系.

    教育法法典化职业教育法教育法体系职教体系

    CIPP模型视角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评价与质量提升路径探析

    陈菲王苏苏朱志海陆周浩...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对劳动教育质量提出了新要求,强调高职劳动教育质量提升要从"传统标准"迈上"新时代高度".CIPP模式与高职劳动教育具有较强的适切性,不仅契合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发展的时代逻辑,满足高职劳动教育课程优化的现实要求,基于"背景—输入—过程—成果"的评价模式也符合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多维评价的客观要求,为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评价创新与质量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CIPP模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

    基于高职院校学生劳动精神培养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改革——以邯郸某高职院校为例

    马奔彦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劳动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精神的培养也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从 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到 2020 年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再到 2022 年党的二十大,均强调劳动教育在我国发展建设中的重要地位.通过探讨"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培养学生劳动精神的内涵、优势及课程改革实践等问题,探寻提升大学生劳动精神培养效果的对策.教学改革通过尝试理论教学、实训操作、课外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效果良好,有助于明确大学生劳动精神培养的内容和路径,为一线通识课教师提供参考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高职学生劳动精神培养高职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路径与质量监控

    承小贤姚娜许婷
    8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由规模扩张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打造一支高素质、强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刻不容缓.指出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探讨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优化路径,研究了如何通过加强质量监控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建设起到的一定的推动和保障作用.

    高职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质量监控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

    强晓华
    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机遇,驱动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实现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应当着力培养教师数字素养,加快推进数字技术与课程整合,积极推广虚拟现实技术等数字技术,加速建设数字化学习资源.

    教育数字化转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生源多元化背景下职业院校"大数据+"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

    曹翔宇
    97-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生源的多元化发展给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颠覆性改变,整合政校企多方优势资源、构建"大数据+"协同育人模式成为顺应生源多元化发展趋势、适应大数据时代人才培养要求、推进职业教育纵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针对当前职业院校协同育人普遍面临的顶层规划不足、专业认知局限、平台建设滞后、双师人才匮乏等问题,亟须立足生源多元化背景,通过协同设计、双轨并行、完善载体、内培外引,探索职业院校"大数据+"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路径,为提升职业院校协同育人质量建言献策.

    生源多元化职业院校"大数据+"协同育人模式

    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路径分析

    王永飞马慧
    10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劳动教育是实现五育并举,增强育人实效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高校亟待完善创新的课题任务.如何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高职院校育人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现代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为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重点关注的课题.以高职生劳动教育的开展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现状和可行性基础,阐述劳动教育融入高职教育的基本内涵,并通过探寻劳动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契合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实践路径.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