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王超

季刊

1007-6573

journal@jsnu.edu.cn;xzsdzb@126.com

0516-83867155

221009

江苏省徐州市和平路57号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Xuzhou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管单位为江苏省教育厅,主办单位为徐州师范大学,创刊于1983年,1992年3月获CN刊号。原名《徐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改为现名。本刊为江苏省一级期刊,江苏省优秀期刊,是首批入编光盘版的期刊之一,主要报道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计算机、工程、体育等学科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开发研究及教学研究论文。收录本刊的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有MR、CA、ZBI、AJ、《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地理科学文摘》、《环境科学文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淮海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对绿色发展的影响

    徐新仇方道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绿色发展是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将碳排放数据纳入绿色发展分析模型,基于2007-2020年淮海经济区面板数据,引入分位数模型,分析产业结构优化对绿色发展影响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淮海经济区的绿色发展进程不断推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先降再升的变化趋势,空间上呈现由东南高西北低演变为北高南低的格局,中等效率区域范围在扩散.在不同分位数水平下,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先下降后上升,产业结构合理化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现象.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处在较高水平时,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程度大于产业结构高级化.在推动产业结构绿色化转型时,要注重区域发展的非均衡特征,依据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制定差异化的产业政策,促进淮海经济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淮海经济区绿色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

    淮海经济区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效率评价

    谷书林谭俊涛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转型发展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然选择,提升绿色转型效率是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手段.以淮海经济区9个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投入产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CCR模型和对抗交叉评价模型定量分析2013-2020年资源型城市的绿色转型效率,并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结果发现:淮海经济区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安徽省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效率最高,江苏省较低,山东省最低;不同发展阶段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效率差异较大,衰退型城市绿色转型效率均值较高,成熟型城市绿色转型效率较低,再生型城市绿色转型效率最低;从城市类型来看,煤炭类与非金属类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效率差距较小.最后,从财政支持、产业结构、科技投入等方面对淮海经济区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绿色转型效率资源型城市CCR模型交叉评价淮海经济区

    淮海经济区经济复杂度对碳排放的影响

    李梦倩仇方道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济结构与发展水平对地区碳排放有重要影响.以淮海经济区为例,选取2005-2021年面板数据,将经济复杂度指数与碳排放量可视化,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经济复杂度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发现:经济复杂度指数高值经历了由"多点式"的零星分布到"组团式"的集聚形态;碳排放量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济宁—宿州段,且逐渐向沿线聚集;经济复杂度指数对碳排放量呈现负显著关系,经济复杂度指数越高,碳排放量越低;经济复杂度对碳排放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异质性,经济复杂度对非资源型县域的碳减排效应大于资源型县域.提高经济复杂度、多角度降低碳排放、加强政府监管和提高技术水平,可促进淮海经济区碳排放量减少.

    经济复杂度碳排放固定效应模型淮海经济区

    淮海经济区生态效率时空演化及空间驱动

    王梦张新林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淮海经济区10市为研究区域,运用超效率EBM 模型对 2010-2021 年各市生态效率进行测度,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及区域差异,并利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分析淮海经济区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淮海经济区生态效率整体上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过程,区域上表现为苏北>鲁南>皖北>豫东,生态效率区域差异呈现出"增大-减小-增大"的趋势,区域间"极化"现象加剧;空间上,淮海经济区生态效率由中间高两边低分布演变为菏泽—徐州—宿迁—连云港一线生态效率较高而两侧较低的格局;淮海经济区生态效率存在一定的空间非均衡性但并不显著,区间差异逐渐成为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皖北地区和鲁南地区的内部差异高于苏北地区;经济、行政、技术等因素共同作用城市生态效率变化,不同时期主导驱动因素在不断变化,城市生态效率驱动因子逐渐向经济质量和政府支持等力量转变.

    淮海经济区生态效率超效率EBM模型GTWR模型空间驱动

    不同地膜覆盖对甘薯产量和杂草防除效果的影响

    陈鹏博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防治草害,挖掘甘薯的增产潜力,以商薯19为试验材料,以无覆膜处理为对照,设置5种地膜覆盖处理,研究不同地膜覆盖对甘薯薯苗移栽死亡率和鲜薯产量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同地膜覆盖的杂草防除效果.结果发现,覆盖地膜可以极显著地降低商薯 19的薯苗移栽死亡率,降低杂草量,提高鲜薯产量(P<0.01).其中,覆盖黑色地膜和三黑二白地膜提高薯苗移栽成活率的效果最佳,薯苗移栽死亡率分别低至 3.14%和 3.92%;覆盖银黑色地膜和黑色地膜除草效果最佳,杂草防除效果高达 73.76%和 73.52%;覆盖三黑二白地膜和银黑色地膜增产效果最佳,分别增产26.79%和 24.39%.本研究可为新垦荒地和多草田块甘薯的高产栽培提供方法参考.

    商薯19地膜覆盖产量防草效果

    高产优质淀粉型甘薯新品种苏薯30的选育及特性分析

    贾赵东马佩勇禹阳张铅...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选育高产优质淀粉型甘薯新品种,以南薯99 为母本、浙紫薯1号为父本杂交,采取杂交育种法育成甘薯新品种苏薯 30,对其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品质性状、抗病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苏薯30聚合了双亲的优良性状,淀粉产量较对照苏渝 303增产8.18%,平均薯块淀粉率为19.52%,平均干物率为31.43%,大中薯率为82.6%;干基品质检测显示,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为5.99%,还原性糖为 2.99%,粗蛋白为 7.44%;抗蔓割病,中抗黑斑病和茎线虫病,适宜在江苏及其周边地区推广种植.该品种 201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新品种登记(编号为GPD甘薯(2019)320056),2022 年获植物新品种权(CNA20182699.8).

    甘薯高产优质苏薯30特性分析

    鲜切甘薯褐变机理及抑制技术研究进展

    程丽林高建菲李宗芸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薯在加工过程中受到机械损伤,易发生褐变,严重制约着甘薯加工产业的发展.对影响褐变的相关酶、酚类物质、膜脂过氧化等因素进行了梳理,综述了甘薯褐变机理研究现状,并介绍了国内外常用的物理和化学等褐变抑制技术.研究甘薯褐变机理并开展鲜切甘薯褐变抑制技术开发,对有效缓解甘薯褐变的发生,延长其货架期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褐变抑制技术也为甘薯加工中酶促褐变的调控提供参考,促进甘薯鲜食及加工制品的品质提升.

    甘薯褐变机理抑制技术研究进展

    第二类广义华罗庚域上从α-Bloch空间到Bers型空间的加权复合算子的有界性和紧性

    苏简兵王子燕
    3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第二类广义华罗庚域上定义了加权Bloch空间和Bers型空间,并讨论了从α-Bloch空间到Bers型空间之间的加权复合算子的有界性和紧性,得到了该加权复合算子是有界算子或紧算子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广义华罗庚域Bloch空间Bers型空间加权复合算子有界性和紧性

    具有时滞的二阶Hopfield神经网络的稳定性

    王舒娜刘江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一类具有时滞的二阶Hopfield神经网络的动力学行为.利用Brouwer不动点定理和反证法证明了唯一平衡点的存在性,并通过构造合适的 Lyapunov 函数,结合不等式放缩,得到了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的几个充分条件.

    Hopfield神经网络Lyapunov函数存在性与唯一性全局渐近稳定性

    带杀生灭过程的主特征值估计

    戴康李月玲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带杀生灭过程主特征值的逼近程序,给出主特征值的基本估计,并计算状态空间有限情形下两种逼近程序的收敛速度.

    带杀生灭过程基本估计收敛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