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藏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藏医药
西藏医药

成建国

季刊

1005-5177

0891-6822425

850001

西藏拉萨市北京中路103号

西藏医药/Journal Tibetan Medical Journal
查看更多>>《西藏医药杂志》是由西藏自治区卫生厅主管,西藏医学会主办的期刊,曾用名《西藏医药》,季刊,创刊于1975年,主要栏目为高原生理、高原病、论著、临床经验、讲座综述、卫生管理、卫生防疫检验、妇幼保健、护理、短篇个案、译文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CT血管造影应用双流速低剂量对比剂对冠脉各节段图像质量的影响

    宋兰兰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CT血管造影应用双流速低剂量对比剂对冠脉各节段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3月在本院进行CT造影检查的患者108例,根据入院时间将纳入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对照组54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对比剂进行检查,观察组使用双流速低剂量对比剂,比较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及冠状动脉各部分CT值.结果 图像质量评分:对照组(2.91±0.63)分,观察组(3.18±0.61)分,差异有意义(P=0.026);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主动脉根部、右冠状动脉起始部、回旋支中段及前降支远端CT值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观察组左冠状动脉起始部及右冠状动脉远端CT值较低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CT血管造影应用双流速低剂量对比剂能提高冠脉各节段图像质量,对冠状动脉各部位CT值无较大影响,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CT血管造影双流速低剂量对比剂冠脉

    脑胶质瘤磁共振成像特征及与预后的关系分析

    黄怡吴杰刘轶
    2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BG)磁共振成像(MRI)的特征及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2例BG术前行MRI检查患者的影像资料,随访18个月,记录肿瘤大小、位置、边缘、占位效应、肿瘤强化特点等特征,探讨MRI征象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02例患者18个月随访的总体生存率为41.18%(42/102);其中42例纳为生存组,60例纳为死亡组,两组肿瘤位置、肿瘤模糊的边界方面的差异无明显差异(P>0.05);死亡组肿瘤直径>6cm,明显占位效应,明显瘤周水肿,存在囊变、出血、坏死病灶,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方面的占比高于生存组(P<0.05).结论BG患者MRI特征中肿瘤直径,占位效应,瘤周水肿,囊变、出血、坏死病灶,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与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临床上可据此评估预后情况.

    脑胶质瘤磁共振成像病理特征预后关系

    血清CRP、脂肪酶联合淀粉酶检测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杨璐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脂肪酶(lipase,LIP)联合淀粉酶(amylase,AMY)检测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83例AP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行体检的3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CRP、LIP、AMY水平;分析血清CRP、LIP、AMY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诊断效能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CRP、LIP、AMY水平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血清CRP、LIP、AMY联合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0.00%、78.79%、85.54%,均高于血清CRP、LIP、AMY单独检测;血清CRP、LIP、AMY联合检测阳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54%、83.87%,均高于血清CRP、LIP、AMY单独检测(P<0.05).结论 血清CRP、LIP、AMY联合检测在AP患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为AP患者病情发展提供重要方向,能成为临床早期AP患者诊断的可靠依据.

    CRP脂肪酶淀粉酶急性胰腺炎

    不同检测手段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曹春爽曹春娟郑雄辉
    3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检测手段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疑似肺结核患者164例.按检查不同分为PCR组(采用荧光检测PCR)、痰培养组(采用痰罗氏培养)和痰涂组(采用痰涂片抗酸染色技术)三组,分析病原体诊断结果;以病原体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三组对肺结核的诊断效能,以及病原体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分析.结果 经病原体诊断检出肺结核患者131例;PCR组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痰培养组与痰涂组(P<0.05);三组检测结果与病原体诊断结果的Kappa值分别为0.914、0.823、0.714.结论PCR检测对肺结核患者的诊断效能高于痰罗氏培养、痰涂片抗酸染色技术,可为早期诊断肺结核患者提供依据.

    PCR痰罗氏培养痰涂片抗酸染色技术肺结核

    诱导痰细胞计数与AECOPD患者FEV1下降速度的相关性

    吴荣吴静
    3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诱导痰细胞计数与COPD急性加重期FEV1下降速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就诊并确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45例,对所有患者行痰诱导并给予细胞分类计数,按照痰液细胞计数将其划分为:中性粒细胞组(30例):中性粒细胞为主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0%,且嗜酸粒细胞百分比<3%)、嗜酸粒细胞组(7例):嗜酸粒细胞为主型(嗜酸粒细胞百分比≥3%,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0%)、混合型组(8例):混合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0%,且嗜酸粒细胞百分比≥3%).分析诱导痰细胞计数与慢性阻塞性肺疾急性加重期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下降速度的相关性.结果 嗜酸粒细胞组及混合型组:EO水平显著高于中性粒细胞组,(P<0.05);三组组间WBC、NEU、HB及IgE水平(P>0.05);中性粒细胞组与肺功能FEV1呈负相关,嗜酸粒细胞组与改善率亦呈负相关,(P<0.05).结论诱导痰细胞计数与慢性阻塞性肺疾急性加重期FEV1下降速度呈负相关,与FEV1下降速度呈正相关.

    痰诱导细胞计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FEV1

    超声引导双侧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应用

    彭通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双侧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本院接受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患者120例.按照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65例)与观察组(55例),对照组行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超声引导双侧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对比两组入麻醉室(T0)、麻醉诱导开始(T1)、气管插管时(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结束时(T4)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麻醉质量.结果 两组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在T0、T1、T2时期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T3、T4时期观察组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双侧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较低,同时麻醉质量较优.

    超声引导双侧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腹腔镜子宫切除术

    宫颈HSIL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相关因素分析

    汪志辉玉珍姚冬花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宫颈HSIL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病理确诊的宫颈HSIL并行宫颈锥切的患者776例.分析治疗方式、年龄、累及腺体、HPV感染、多点病变与切缘阳性的相关性.结果776例患者锥切术后切缘阳性143例(18.32%);单因素分析显示宫颈HSIL锥切术后切缘阳性与LEEP手术(P<0.05)、累及腺体(P<0.01)、多点病变(P<0.05)有关,与HPV感染(P>0.05)、年龄(P>0.05)无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LEEP手术、累及腺体及宫颈多点病变是宫颈HSIL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LEEP手术、累及腺体及宫颈多点病变是宫颈HSIL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的高危因素,在治疗上要引起重视.

    宫颈HSIL切缘阳性危险因素

    经鼻-空肠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恢复中的应用

    何雪霞林双瑛张红红
    4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经鼻-空肠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恢复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04例,按营养支持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50).对照组予以肠外营养干预;观察组予以经鼻-空肠肠内营养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营养指数(BMI、总蛋白、白蛋白)、病情恢复程度(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评分系统及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系统)、干预后血清淀粉酶和C-反应蛋白(C reacti onpro-tein,CRP)水平、胃肠道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干预后,观察组BMI、总蛋白、白蛋白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②两组APACHE Ⅱ评分及SOFA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③观察组淀粉酶水平恢复正常比对照组短,第3d时CRP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④两组经对症营养支持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⑤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及死亡率比对照组低(9.25%vs 24.00%、5.56%vs 24.00%)(P<0.05).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予以经鼻-空肠肠内营养支持可显著改善患者营养指数,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更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经鼻-空肠肠内营养重症急性胰腺炎营养指数

    纯单孔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在胃癌患者的临床应用

    胡伟李林浦李文忠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纯单孔腹腔镜远端胃癌疗术旨在胃癌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医院2018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胃癌患者85例.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将患者分为单孔组(n=31)和多孔组(n=54),单孔组采取单纯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多孔组采取常规5孔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前后炎症指标的变化.结果 单孔组手术时间高于多孔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多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肛门首次排气量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术后1d、术后3d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明显低于多孔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早期胃癌方面,纯单孔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手术中出血量更少,短期内炎症反应程度更低.

    单孔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早期胃癌

    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腹痛的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

    严俊斌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腹痛的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本院2021年1月~2023年4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行TACE术患者61例,按术后有无腹痛分为腹痛组(36例)和非腹痛组(25例).记录术后24h腹痛发生规律,并分析影响其影响因素.结果61例TACE术后患者,24h内中重度腹痛36例(59.02%);单因素分析:腹痛组年龄<60岁、初次行TACE术、ECOG评分0~1分、肿瘤病灶≥3个、肿瘤直径≥5cm、到肝包膜距离<1cm人数比非腹痛组多(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ACE术史、ECOG评分、肿瘤病灶数量均为影响患者术后腹痛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腹痛的发生频率较高,且影响因素众多,临床需加以防控.

    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腹痛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