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金正一

双月刊

1009-3311

shekexb@ybu.edu.cn

0433-2732197 2732238

133002

吉林省延吉市公园路977号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Yanbi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SSCI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本刊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与“双百”方针,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努力形成自己的品牌与特色,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建设和学术人才的成长,欢迎校内外学者根据《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赐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试论唐甄与柳馨远的政治革新思想

    张莉余文盛
    92-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唐甄与同时代朝鲜思想家柳馨远在政治革新思想方面有较多相似之处,这是目前所见的文献中几乎没有深入论及之处.他们虽处于不同的国度,但重塑政府组织结构却是二人政治革新的共同选择;在重塑过程中,都更加注重各个部门和机构的"实权";为了让政府组织更高效地运行,二人都选择了"省官"这一办法;二人对于官员的选拔与任用,都把"实功"作为最核心的指标.他们之间存在着这样的相似之处与二人所处的相似的社会现实和刻在他们骨子里的儒家民本思想有关;相似的社会现实是外因,儒家民本思想是内因.对其二人的政治革新思想进行比较分析,可以为学术界研究唐甄与柳馨远的思想提供一定的启发.

    唐甄柳馨远政治革新比较

    抗战前期南满地区中共党组织建设探究

    黄进华孙立焕
    101-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南满地区中共党组织勇担领导南满抗战的重任,从四个方面展开党的组织建设:扩大党员队伍,强化无产阶级基础;建立健全组织体系,优化领导方式;将组织工作重点转向汉族工农群众,促进党内团结;多管齐下,提高党员政治水平和工作能力.通过强有力的组织建设,南满地区中共党组织迅速发展壮大,积极发动广大群众抗日,促进人民抗日武装发展,将南满抗日斗争推向高潮.南满地区党的组织建设是中共党建史、组织史上的重要一环,对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具有多重启示.

    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南满地区抗战前期

    推动吉林省特色食品产业创新发展的思考

    张熙奀赵丽娜
    109-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与嘱托,扛稳扛牢粮食安全重任,预计利用5-10年时间,推动农业及农产品加工和食品产业产值接近万亿元目标.与人民群众对食品产业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相比,吉林省特色食品产业发展面临着产业规模不足、产业分布不均、产业链条不稳、要素支持乏力,以及新赛道转换缓慢等现实问题,需要明确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发挥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释放产业的带动力.尤其要培育大型特色食品产业和骨干企业、用建链强链补链延链的方式使产业链更稳更强,突出创新驱动,突破政策瓶颈,丰富特色食品产业的科技价值和文化内涵.

    吉林省特色食品产业创新发展对策

    制造业集聚、城镇化与城乡共同富裕——基于东北地区的实证研究

    唐晓华余建刚
    117-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造业集聚和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共同富裕的演化趋向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东北地区的经验数据,通过PVAR模型实证检验了制造业集聚、城镇化与城乡共同富裕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发现,长期内三者之间保持着稳定的均衡关系,且制造业集聚与城镇化均对城乡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短期内三者的动态关系没有达到最优,城镇化对城乡共同富裕的短期波动具有更为直接和明显的解释力,而制造业集聚对城乡共同富裕变化的解释力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强;制造业集聚、城镇化与城乡共同富裕之间的演进关系具有阶段性特征,由于存在较高的摩擦成本,制造业集聚与城镇化的互动并未实现良性累积.在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双重目标下,东北地区应改善制造业集聚形态,着力于城镇化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促进制造业集聚与城镇化交互协同效应的循环累积,进而促进城乡共同富裕.

    制造业集聚城镇化城乡共同富裕阶段性互动

    基于TPACK视角的高校外语教师思政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张朦安丰科
    126-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息技术时代要求外语教学与信息技术实现深度整合.基于TPACK视角,针对外语教师思政教学现状、思政教学能力差异以及影响外语思政教学的相关因素开展调查研究后发现:高校外语教师思政教学能力总体良好,但基于整合技术的思政教学能力仍有待提升;国内不同地区教师教育信息化差距较大,教师的学科与教法知识能对其信息化外语思政教学能力有正向影响;外语教学可以教学内容、团队沟通以及TPACK发展活动为切入点,提升外语教师思政教学能力.

    思政教学能力教育信息化TPACK外语教学

    教育数字化时代高校教育新形态的建设与发展对策

    陈路舟
    135-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数字化与教育新形态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推进高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教学改革创新.在数字化时代,教育数字化是我国数字中国战略的一部分.现阶段我国高校教育发展虽然进行了数字化转变,但是仍然存在缺乏有效的数字化教育内容和平台、教师数字素养不足、数字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基于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的高校教育现状,可以建立健全数字化平台,吸纳优质教学资源;构建数字素养发展新机制,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数字技术优势,以期推动高校教育新形态的形成,助力教育数字化建设及我国教育强国建设.

    教育数字化高校教育教育新形态智慧教育

    Abstracts

    142-144页

    中国朝鲜史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简讯

    金成镐宋辰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