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金正一

双月刊

1009-3311

shekexb@ybu.edu.cn

0433-2732197 2732238

133002

吉林省延吉市公园路977号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Yanbi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SSCI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本刊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与“双百”方针,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努力形成自己的品牌与特色,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建设和学术人才的成长,欢迎校内外学者根据《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赐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专业化、学理化、体系化: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学术研究

    孙正聿
    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学术研究,其根本任务是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并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其主要工作是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和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其标识性成果是形成具有主体性和原创性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承担这一历史使命的学术研究,需要致力于专业化的学术研究、聚焦于学理化的学术研究、提升为体系化的学术研究、实现为自主性的知识体系.专业化、学理化、体系化,是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学术研究的"基本功".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学术研究专业化学理化体系化

    内部矛盾与外部干预:东亚区域合作的双重困境与突破路径

    巴殿君左天全
    1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地区性热战与全球性冷战并行,东亚区域合作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在内部结构方面,泛安全化加剧二元结构错位,地区合作关系网络并行、离散、竞合,历史领土争端发热震荡,共同制约着东亚区域合作的深化.在域外因素方面,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开启遏制中俄的"新冷战",对中国展开贸易战、科技战和金融战,进行多层次的打压,对东亚区域合作的发展形成严重干扰.尽管如此,东亚国家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仍具较大合作潜力,地区经贸融合、绿色能源合作和地区认同意识能够为东亚区域合作提供新活力.推动东亚区域一体化,需要通过构建自由贸易区以创造经济增量,以功能性合作催化外溢效应,以机制完善推动东亚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历史经验证明,东亚区域合作符合各方利益,东亚各国应直面挑战、相向而行,为地区和平与繁荣作出新的重要贡献.

    东亚内部矛盾外部干预东亚区域合作东亚区域一体化

    动荡变革期的东北亚地缘政治发展趋势研究

    王俊生
    29-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东北亚地缘政治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某种朝向冷战格局发展的趋势.在政治外交上,美日韩合作与朝俄合作针锋相对,彼此战略分歧加大;在军事安全上,朝韩对峙加剧,地区军备竞赛升级;在经贸合作上,美日韩三方构筑"小院高墙",对中俄朝施加压力.东北亚冷战格局趋势已经加大该地区大国竞争、加剧该地区分裂、升级该地区军备竞赛,并进一步破坏了该地区产业链与供应链体系.东北亚地区冷战格局趋势形成的原因包括美国拜登政府对朝鲜半岛政策的转变,韩国尹锡悦政府外交战略转型,以及俄乌冲突的影响.从短期看,该趋势仍会发展下去;但从中长期来看,东北亚地区冷战格局形成的可能性不大.为打破与化解该地区冷战格局趋势,中国应推动大国关系总体稳定、促进中韩关系健康发展、加强东北亚区域合作以及促成朝鲜半岛问题早日和平解决.

    东北亚地区冷战格局趋势美日韩合作朝俄合作中国角色

    戴维营精神和原则下美日韩合作进程及影响

    吕耀东鞠佳颖
    4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戴维营精神、原则及承诺机制是美国强化美日韩三边战略协调、实现美国"印太战略"的制度工具.美国利用其在美日韩三边关系中的绝对主导地位,积极推动日韩改善关系,促成三国达成《戴维营原则》《戴维营精神》《协商承诺》等文件,从军事安全、经济安全、高新科技、战略协调四个维度策划了美日韩的三边合作路径,初步完成了三边安全机制构建.在此基础上,美国联合日韩共同影响东亚地区事务,步调一致地干涉中国内政,插手"台海问题"和"南海问题",对朝俄施压制裁.可以看出,美日韩确立的三边安全机制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将对东亚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和挑战.

    戴维营原则戴维营精神协商承诺美日韩安全合作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理论溯源与现实选择

    郭晓鸣张耀文
    5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分析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历史演进,提出当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既面临带头人与集体成员双重激励不足、运行机制不健全、人才短缺、资源分散等内部制约,也面临发展路径有限、市场主体的合法性地位不足、农村改革支撑不够等外部挑战.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选择需既能发挥自身组织优势,又能与外部环境相契合,从而探索基于资源激活和统筹动员优势的多元化资源激活路径、以产业升级和资产积累为依托的多形式资产经营路径、基于分工深化和组织协调优势的多层次服务拓展路径和基于区域协同与共同发展目标的多样化村域共富路径.在当前全面加快建设农业现代化的新形势下,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应当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所有权主体地位,全面深化关联性农村改革,支持基层创新性探索,加大支持政策的整合力度.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多元化资源激活多形式资产经营多层次服务拓展多样化村域共富

    设施农业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及路径选择

    蒋永穆王若曦
    7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施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作为规模世界第一的设施农业大国,我国设施农业发展虽已取得诸多成就,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居民消费升级,设施农业总量不足、质量不高、较发达国家差距仍然明显等问题逐渐凸显.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提出"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因此,探析设施农业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路径选择具有重大意义.设施农业现代化是传统设施农业向现代设施农业的转变过程,以设施装备现代化、生产组织现代化、经营管理现代化和服务体系现代化为主要特征.根据当前我国设施农业在这四大方面所面临的现实挑战,文章提出了设施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农业农村现代化设施农业现代化设施农业传统设施农业乡村振兴

    论新质生产力优先赋能农村发展

    赵光远
    8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并将"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作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必要条件.在这种趋势下,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以及新质生产力赋能农村发展,将对农村地区生产要素质量和价格产生重要影响,也将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之间的内在联系产生重要影响.应推动新质生产力优先赋能农村发展,以促进农村地区生产要素质量的不断提升,助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统筹推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目的决定了其要优先赋能农村发展,且优先赋能农村发展是相对于赋能城镇发展、赋能农业发展、赋能农民发展而言的.新质生产力优先赋能农村发展要重点关注新质生产力的范围及其与相关农村的契合度、相关农村承接新质生产力赋能的条件以及新质生产力优先赋能农村的战略导向等环节.

    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农村发展农业发展农民发展城镇发展

    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基本理路、现行策略与实践转向

    陈凡程海东胡孝聪
    97-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基本理路,在理论资源上源于伦理学的基本理论:目的论、道义论、美德伦理.或者关注人工智能的行动结果,或者关注人工智能行动的原则,或者关注人工智能的道德培养.从人工智能发挥伦理功能的角度,可以区分为四个层次:有伦理效用、隐性伦理效用、显性伦理效用和完备伦理效用.在这样的基本理路下,从理论资源出发,现行的基本策略是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或者二者混合的方式使人工智能习得道德决策的基本原则,而习得的方式则是采用道义逻辑、认知逻辑、行动逻辑、道义—认知—行动逻辑,将伦理原则转译为人工智能能够识别和接受的算法.然而,现行策略中始终面临着伦理是否可计算这一根本问题,因此,应实现实践转向,使人类和人工智能在具体的道德实践中形成优势互补的道德共生关系.

    人工智能伦理治理智能时代人工智能伦理价值观算法

    人工智能B模式:下一个科技制高点

    刘益东
    108-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AI大爆发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颠覆性创新.AI在大幅提高生产力的同时,其风险也随之剧增.AI做一万件好事,抵消不了它做一件灭绝性的坏事,所以说AI风险巨大.以提升智能水平为动力、实现AGI为目标的主流AI发展模式(A模式)导致末日概率已高达10%~50%,这一模式存在根本缺陷,难以为继.构建以提升辅助人类能力为动力、实现人工辅能为目标的人工智能B模式,势在必行,将成为下一个科技制高点.大国科技竞争应采取多维竞争战略,多管齐下,既同质同维竞争,又升级升维引领,在技术维之上增加文化维,以克服愈演愈烈的科技风险.多维竞争战略的关键是正确把握未来的方向,用COAI方向分析法可以解决是趋势外推还是改弦易辙的方向问题.盘点原始创新成果,甄选出与研发人工智能B模式、与科技可持续发展模式相关的原始创新及完成人,予以重视、资助,使其担任学术带头人,因为他们擅长在极综合交叉领域开展研究,是参与人工智能B模式研发的重要力量,甚至是主导力量.

    人工智能B模式末日概率危机科技重大风险巨风险社会科技制高点多维竞争战略人工辅能

    人工智能伦理治理模型研究:理性审视与趋向研判

    于雪孙玉莹李伦
    118-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伦理治理是人类积极应对人工智能伦理风险和治理难题的应然选择.作为人工智能伦理治理措施的结构化表达,人工智能伦理治理模型呈现伦理原则的治理转化和治理举措的伦理关涉两种转换路径.同时,人工智能伦理治理模型的四重固有张力也显现出来,包括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平衡张力、抽象模型与应用场景的融合张力、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的统一张力、路径依赖与探索创新的关系张力.基于此,需探索实验方法,使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得以共同推进;扎根中国本土,促进抽象模型与应用场景的双向互动;加强风险研判,实现当下治理与未来目标的统筹兼顾;完善模型机制,达成守正与创新的协调平衡.对人工智能伦理治理模型的系统研究,将有助于探索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中国道路,助推构建中国特色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

    人工智能伦理治理模型研究风险研判守正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