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运动与健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运动与健康
运动与健康

季刊

2097-2288

武汉市江岸区兴业路136号

运动与健康/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健康背景下科学健身的现状、困境与解决路径探究——以上海市XX社区为例

    邵馨莹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健康理念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科学健身作为大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关乎个体的身体健康,也涉及整个社会的公共安全。然而,在当前背景下,科学健身面临着诸多困境,如信息不对称、训练方法单一等问题。本文以上海市某社区为例,通过对其现状展开调查,分析该社区在大健康背景下科学健身的现状与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以期为推动科学健身在大健康理念中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大健康科学健身现实困境解决路径

    残疾大学生体力活动与健康体适能评价研究

    刘海群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评价残疾大学生体力活动与健康体适能水平,并提供有效的健康促进策略。采用体力活动等级量表调查身体活动水平,对听力障碍、视力障碍、肢体障碍三类残疾大学生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同类型的残疾学生中,男女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存在较大的差异;听障学生男女间存在的差异最明显,肢体障碍男女学生之间的差异最不明显;不同残疾类型学生间男女生比较,BMI指数在不同类型男女间差异性显著(P≤0。05);握力、肺活量指标则是视障学生与听障学生、肢体障碍学生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闭眼单腿站立测试中,听障学生与视障学生、肢障学生存在明显差异(P≤0。05)。研究得出结论,残疾大学生体力活动整体水平较低,不同残疾类型大学生健康体适能间存在较大差异,肢体残疾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相对较差,而听障和视障大学生健康体适能水平各有所长。

    残疾大学生体力活动健康体适能策略

    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价值研究——以昆明文理学院为例

    王建朝王琳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昆明文理学院为研究背景,深入探讨了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价值。首先分析了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认为体育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并能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本文通过对昆明文理学院的体育教学现状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存在设施设备不足、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质量和效果不佳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策略,以提升昆明文理学院体育教学水平,进一步发挥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价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体育教学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价值

    基于OBE理念的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刘庆卓陈志强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OBE理念与体育的结合在近几年开始兴起。OBE理念适应社会对体育发展的要求,对体育专业的长期发展和人才培养方案有着积极的影响。在此前提下,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调查研究法等,对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寻求相应改革与实践方案。研究得出改革的具体方案有:树立现代的田径教学理念;确立田径技能教学的一条龙培养机制;确立田径师范技能培训体系;将基本体能水平测试纳入培养方案;普修课设立课程竞赛;加强田径课程思政建设;建设田径课程资源网站等;建立田径课程多方位技能考核机制。

    OBE理念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软梯训练法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综述

    陈玮圣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讨软梯训练法和灵敏素质的概念,整理总结软梯的结构演变、传播、发展及现状。通过文献资料法整理软梯训练法在各个运动领域的运用和应用效果。研究发现,软梯训练法目前在各领域均有应用,主要用于发展运动员的灵敏素质、协调性和下肢力量。不同运动目的和运动项目的软梯训练针对身体素质发展存在不同侧重点。

    软梯训练法灵敏素质运动训练

    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休闲化发展趋势和实施路径探究

    许诚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高校体育运动理念的进步,休闲化逐渐成为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新方向。本文以绍兴文理学院2022级四个班级的14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12周的干预活动,评估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探讨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休闲化发展趋势及对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影响,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师团队建设、课程设置灵活、评价体系建立、校园体育文化培育和安全保障措施等方面,探讨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休闲化发展的实施路径。

    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休闲化发展体育态度

    运动APP应用于体育家庭作业的实践研究

    张丽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针对运动APP在体育家庭作业中的应用对学生身体素质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主要基于教学实践开展,实践中设置了干预班和控制班两个组别,历时一个学期。在此期间,干预班采用运动APP"天天跳绳"进行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控制班则沿用传统的体育家庭作业模式。实践前后通过对两班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测评和对比检验证实:实践后,干预班学生的50米跑测试数据、坐位体前屈测试数据、1分钟跳绳测试数据以及1分钟仰卧起坐测试数据,都要优于控制班,两个班出现了统计学差异。干预班学生的速度素质、柔韧素质、灵敏素质和身体协调能力及腰腹力量都得到了显著提高。耐力素质由于实践设计和发展规律的原因,没有出现显著差异,但两个班的测评差距也在拉大。可知,运动APP在体育家庭作业实践中的应用会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是辅助体育家庭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可行手段。

    运动APP体育家庭作业身体素质

    农村校学生体育学力提升路径研究——以厦门市集美区坑内小学为例

    肖艺辉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校学生体育学力提升,事关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四个方面。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田野调查法、访谈法等,以厦门市集美区坑内小学为例,对体育学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农村校学生学力提升的五个路径:紧抓学生身体素质敏感;加强体育教师专业化培养;充分利用课后延时服务;五育融合促进学力提升;家校合作共育助力学力提升,以期为农村校学生体育学力的提升提供借鉴思路。

    农村校学力体育学科五育融合

    大学生体适能对认知功能的关联性研究——以闽南师范大学为例

    林鸿华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关体育锻炼的心理效益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其体适能成绩也较好。本文为了探究闽南师范大学高、低体适能的学生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联,以闽南师范大学5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使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并采用斯特鲁普实验工具测量抑制功能。实验结果发现,体适能高的学生辨别认知功能反应皆优于体适能低的学生。根据研究结论,建议学校多组织各种体育活动,紧跟国家的政策以及学校规范,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升学生体适能,促进认知功能的发展。

    体适能斯特鲁普效应认知功能抑制功能

    积极青少年发展视角下国外青少年体育发展策略与路径研究

    李菁柯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积极青少年发展观从20世纪末期已成为欧美青少年发展研究的主流理念,并引起体育学界重视。本研究从积极青少年发展视角梳理国外积极青少年体育发展策略,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发展资源的培养、发展资源的联结和发展资源的延伸,构建以社区主导、学校引导、家庭参与的"家—校—社"联结的积极青少年体育发展路径。本文借鉴域外经验,建议根据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特点,构建符合中国青少年积极发展的指标内涵,搭建规范的积极青少年体育发展项目平台,促进家校社的联结互动,逐步践行积极青少年发展理念。

    青少年发展体育运动积极青少年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