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预防医学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预防医学论坛
预防医学论坛

齐小秋

月刊

1672-9153

yfyxlt@vip.163.com

0531-82941186

250014

济南市经十路16992号

预防医学论坛/Journal Preventive Medicine Tribune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系列刊物之一,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其内容以反映和交流全国各地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工作者的实践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为主,突出学术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特点。本刊自2001年起开设”继续教育园地”栏目,聘请国内预防医学专业的知名专家讲授相关专业的新进展,凡是本刊订户均可报名参加(需交注册费),学习完全年(6期杂志)继续教育园地”内容者可授予国家工类学分10分。本刊自办发行,订阅者请汇款至本刊编辑。欢迎投稿,欢迎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疫苗覆盖率背景下烟台市百日咳流行特征及社区人群抗体水平调查

    孙源李波陈鹏张馨心...
    241-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07-2022年烟台市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及社区人群百日咳血清抗体水平,为预防控制百日咳传播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烟台市百日咳报告病例数据统计学分析.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方法抽取社区人群,采用ELISA方法检测百日咳毒素IgG抗体(PT-IgG)水平,比较不同年龄抗体水平分布.结果 2007-2022年烟台市共报告百日咳病例51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50/10万.病例年龄占比逐渐向15岁以上大年龄组移位,2016-2019年、2020-2022年≥15岁病例占比分别为35.50%、21.59%;2022年百日咳报告病例数前3位的区市为芝罘区、蓬莱区、莱山区,占全市总报告病例数的87.32%.592份健康人群血标本PT-IgG抗体阳性率为3.21%(≥100 IU/mL),抗体浓度平均值为13.65 IU/mL,整体表现为随年龄增加而递减.15岁以上人群1年内百日咳感染率(≥40 IU/mL)为5.01%,随年龄增长递增.结论 烟台市近年来百日咳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且百日咳实际发病率可能被严重低估,百日咳监测敏感性仍有待提高.

    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抗体水平社区人群接种率

    基于文献分析的电力行业高温职业危害特征及预防措施研究

    丁然屹巩泉泉刘萍
    246-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分析电力行业高温职业危害特征及预防措施,为完善高温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SinoMed、PubMed、Embase、Cochrane数据库收录的电力行业高温职业危害文献,时间截至2022年1月29日.对文献中高温职业危害发生情况及症状进行分析,对现有预防措施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共纳入文献122篇,研究对象多为发电企业(93.44%);2篇文献报道了高温职业危害检出情况,报告的高温职业危害多为血压异常、心血管系统变化等长期影响;预防措施以加强通风(42.37%)、高温设备隔热(48.31%)、安装降温装置(52.54%)等工程控制为主;高温职业危害的应急措施(4.24%)和高温相关教育培训(4.24%)报道较少.结论 电力行业高温职业危害方面的相关研究相对缺乏,尤其缺乏针对急性高温职业危害的研究.虽然企业实施了较多工程控制方面的预防措施以降低作业环境温度,尚缺乏高温职业危害应急处置及健康教育等预防措施.

    电力行业高温职业危害预防措施系统分析

    2018-2022年济南市产妇乙肝表面抗原检测及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分析

    邹丽萍贺玉静郭丽刘晓雪...
    251-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2018-2022年济南市住院分娩产妇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测及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阻断实施情况,为完善母婴乙肝预防控制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使用Excel和SPSS 25.0软件,分析2018-2022年济南市住院分娩产妇HBV感染及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HepB1)及时接种情况,计算分娩产妇HBsAg检测率、HBsAg阳性率等,计算新生儿HepB1及时接种率等.率的比较采用x2x检验.结果 2018-2022年济南市住院分娩产妇HBsAg检测率97.45%~100%、平均99.21%,呈逐年升高趋势(x2=6 296.37,P<0.001);HBsAg阳性率2.52%~3.11%、平均 2.84%,呈逐年下降趋势(x2=34.12,P<0.001);HBsAg、HBeAg 双阳性占比 49.26%~52.37%、平均50.55%,各年份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7.37,P>0.05).2018-2022年新生儿HepB1及时接种率为93.18%~94.73%、平均94.37%,母亲HBsAg阳性新生儿HepB1、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同时注射率90.67~99.29%、平均96.15%,呈逐年升高趋势(x2=34.13,P<0.001).结论 济南市乙肝母婴传播的风险仍然存在,产妇血清学检测、新生儿HepB1及时接种情况仍需持续监测和提高.

    产妇新生儿乙肝表面抗原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免疫球蛋白

    2018-2022年山东省潍坊市病毒性腹泻流行特征分析

    孙琳姜艳艳申亚琪尹振华...
    255-257,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8-2022年山东省潍坊市病毒性腹泻病的病原谱和流行病学特征,为病毒性腹泻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2018-2022年山东省潍坊市报告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中,采集监测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病毒阳性病例的病原构成及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8-2022年山东省潍坊市共报告其他病毒性腹泻病例39 707例,采集2 157份标本,共检出阳性872例,阳性率为40.4%(872/2 157).单病毒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轮状病毒 27.21%(587/2 157)、诺如病毒 12.84%(278/2 157)、肠道腺病毒 3.20%(69/2 157)、星状病毒 2.87%(66/2 157)、札如病毒0.88%(19/2 157),2种及以上病毒混合感染阳性率为5.00%(108/2 157).2018-2022年各年度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36.3%(151/2 157)、40.7%(207/2 157)、43.9%(159/2 157)、47.0%(231/2 157)和 32.7%(124/2 157),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081,P<0.05).2018-2021年病毒阳性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x2=11.507,P=0.001),2022年阳性率回落.结论 2018-2022年山东省潍坊市病毒性腹泻由多种病毒引起,以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为主,存在一定的混合感染.

    病毒性腹泻流行特征病原谱阳性率防控策略

    大学生视疲劳主观症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侯苏格齐丽丽赵佳钰冯晓芳...
    258-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大学生视疲劳的主观症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大学生视疲劳提供依据.方法 2022年11月以锦州医科大学1 332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统计其用眼行为情况;分别用Conlon视觉不适量表、集合不足症候量表(CISS)对视疲劳情况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视疲劳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332名在校大学生低度近视(近视<3.00 D)627名(占47.07%);父母都不近视875名(占65.69%);明确有干眼症200名(占 15.02%);近2周吸烟情况,从不吸烟的1 103名(占82.81%);近2周饮酒情况,从不饮酒的978名(占73.42%).Conlon视觉不适量表诊断为视疲劳203名,发生率为17.93%;主观症状与视疲劳相关的因素与是否有近视、干眼、调节功能异常、眼部有其他慢性眼表异常、近2周吸烟情况及每天近距离工作时间等有关(x2值分别为20.854 9、49.978 9、75.666 6、111.146 7、10.892 9、12.624 3,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节功能异常、近视、眼部有其他慢性眼表异常及近2周吸烟情况是视疲劳的主要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0.342、0.407、2.482,P<0.05).CISS诊断为视疲劳308名,发生率为27.20%;主观症状与视疲劳相关的因素包括是否近视、干眼、眼部其他慢性眼表异常、调节功能异常、眼球运动功能、其他可能引起视疲劳的眼部因素及近2周饮酒情况、每天近距离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等(x2值分别为 43.646 4、73.053 5、89.465 1、110.839 6、61.812 2、106.537 5、8.261 8,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得出,调节功能异常、近视、干眼及是否存在其他引起视疲劳的眼部因素是视疲劳的主要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0.529、0.316、0.559、1.474,P<0.05).结论 视疲劳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调节功能异常、近视、干眼及是否存在其他引起视疲劳的眼部因素是视疲劳的主要危险因素.

    视疲劳近视大学生影响因素

    沈阳市输入性疟疾引起继发传播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陈会杰寇瀚文张昭玉温立海...
    264-267,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沈阳市输入性疟疾引起继发传播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科学开展输入性疟疾引起继发传播的风险评估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2023年7月,针对输入性疟疾引起继发传播的可能风险因素,运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开展两轮专家咨询,建立沈阳市输入性疟疾引起继发传播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进行专家评价和重要性评分评价.结果 共选择19名专家,专家积极系数为100%,各项指标的权威系数均值均达到了 0.86以上.两轮咨询后,各项指标变异系数在0.03~0.34,变异系数中位数为0.17(0.11,0.21);各项指标满分比在0.68~0.96,满分比中位数为0.86(0.79,0.91).构建了由3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组成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中传染源权重最高(0.3446),二级指标中组合权重前三位依次是病例出国史主动告知(0.0363)、"1-3-7"工作执行情况(0.0361)、潜伏期感染者流动性(0.0358).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输入性疟疾引起继发传播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传染源是影响沈阳市疟疾传播的主要风险,针对入境人员出国史调查、疟原虫筛查以及发病后的科学规范管理是遏制输入性疟疾再传播的关键.

    输入性疟疾继发传播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德尔菲法

    中药金莲花的体外遗传毒性评价

    唐慧程东
    268-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中药金莲花的体外遗传毒性进行评价,为其在临床治疗和药物研制开发提供毒理学依据.方法 选择冻干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缺陷型菌株TA97a、TA98、TA100、TA102、TA1535,各菌株均设置试验组、验证组、未处理对照组、纯化水对照组、二甲基亚砜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采用细菌回复突变试验,试验组每皿加入0.1 mL金莲花溶液,其质量浓度分别相当于5 000、1 563、488、153、48 μg/皿.阳性对照组所用阳性物根据菌株敏感性不同,分别选用敌克松(Dexon,50 μg/皿)、2-氨基芴(2-AF,10 μg/皿)、甲基磺酸甲酯(MMC,0.5 μL/皿)、1,8-二羟基蒽醌(Dionone,50 μg/皿)、叠氮化钠(NaN3,0.25 μg/皿)、2-氨基蒽(2-AA,1 μg/皿),各阳性物均以二甲基亚砜为溶剂配制.未处理对照组只在顶层培养基中加入同体积菌液,纯化水对照组加入同体积无菌纯化水.验证组金莲花剂量为8、40、200、1 000、5 000 μg/皿5个剂量.采用平板掺入法,以大鼠肝微粒体酶S9作为代谢活化系统,计数金莲花对5株鼠伤寒沙门菌组氨酸缺陷型菌株作用后的回复突变菌落数.结果 试验组、纯化水对照组和二甲基亚砜对照组各测试菌株的回变菌落数与未处理对照组菌株的自发回变菌落数相比均未有≥1倍数量的增加,未呈现剂量-反应关系,亦无某一测试点有可重复性的阳性结果;阳性对照组各标准诱变剂诱发的回复突变菌落数均超过未处理对照组菌落数的2倍以上.在有/无代谢活化系统的条件下,金莲花对未诱发测试菌株TA97a、TA98、TA100、TA102、TA1535基因突变,未见有遗传毒性表现.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未见金莲花有体外致基因突变的作用.

    金莲花细菌回复突变试验遗传毒性

    105例隐性梅毒患者早期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何婉苹彭嘉俊杨韵青彭丽倩...
    272-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105例隐性梅毒患者早期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2年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市皮肤病医院、广州市白云区妇幼保健院确诊报告的105例隐性梅毒患者为调查对象.收集病例的一般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特征及病史、梅毒和HIV实验室检测信息,分析不同特征隐性梅毒患者的特征及早期感染情况.结果 共调查隐性梅毒患者105例,74.29%(78/105)由皮肤性病科确诊报告,25.71%(27/105)由非皮肤性病科确诊报告;80.95%(85/105)为门诊主动就诊者,19.05%(20/105)为住院筛查阳性病例.男性占56.19%(59/105),女性占43.81%(46/105);在婚占48.57%(51/105),单身(包括未婚、离异或丧偶)占51.43%(54/105).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或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滴度<1∶8占54.81%(57/104),滴度≥1∶8占45.19%(47/104).45.71%(48/105)为早期隐性梅毒.早期感染的比例,皮肤性病科高于非皮肤性病科(x2=8.083,P=0.004),门诊主动就诊者高于住院被动筛查者(x2=4.272,P=0.039),男性高于女性(x2=7.702,P=0.006),单身人群高于在婚人群(x2=4.339,P=0.037),20~29岁高于其他年龄段(x2=19.379,P<0.001),最近2年内有非婚性伴者高于无非婚性伴者(x2=7.430,P=0.006),RPR/TRUST滴度≥1∶8者高于<1∶8者(x2=16.597,P<0.001).结论 该105例隐性梅毒患者早期感染的比例较高,人群传播风险较大.

    隐性梅毒性病早期感染

    北京市朝阳区腹泻人群沙门菌基因组特征分析

    黄平高艳刘丹赵剑虹...
    276-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2021年北京市朝阳区人源39株沙门菌血清型、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方法 应用常规检测法,对2021年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科检出的39株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和药敏实验;同时对分离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应用SeqSero、CARD和VFDB数据库分别进行血清型、耐药性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的预测,对常规检测法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法得到的血清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 2021年北京市朝阳区腹泻患者粪便中检出的沙门菌血清型主要为肠炎沙门(51.28%)和鼠伤寒沙门菌i相变种(17.95%);39株沙门菌共检测到10类44种耐药基因,多重耐药外排泵蛋白抗性基因MdtK和多重耐药调控基因SdiA携带率100%;VFDB数据库毒力因子预测共发现120种3 867个毒力因子.20株肠炎沙门菌中检出的毒力因子种类、数目高于其他血清型沙门菌.结论 全基因组测序有助于沙门菌罕见血清型的鉴定.2021年北京市朝阳区沙门菌多重耐药情况严重,携带的耐药基因和毒力因子种类多且复杂,在疾病防控工作中需要持续监测.

    全基因组测序沙门菌耐药基因毒力基因

    2012-2022年福建省厦门市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效果分析

    申锦玉陈德彬
    282-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2-2022年福建省厦门市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建设效果,为慢性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将厦门市2012-2016年的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覆盖建设期定义为T,期,2017-2022年的巩固提升期定义为T2期.采用比例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厦门市六个区慢性病及社会影响因素状况调查数据库中收集厦门市居民的慢性病及危险因素数据,T1期抽取调查对象20 535名,T2期抽取调查对象22 289名.分析T1期、T2期厦门市居民的主要慢性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变化趋势.结果 T1期、T2期厦门市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6.51%(3 391/20 535)、15.35%(3 422/22 289),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6.24%(1 281/20 535)、4.30%(959/22 289),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分别为5.54%(1 138/20 535)、10.45%(2 329/22 289),肥胖患病率分别为 9.09%(1 867/20 535)、10.04%(2 239/22 289).与T1期相比,T2期居民的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降低(x2值分别为10.758、80.776,P<0.001),高胆固醇血症和肥胖患病率升高(x2值分别为345.93、11.21,P<0.001),缺乏体育锻炼占比下降(x2=68.21,P<0.001),每天食盐摄入量、每天油脂摄入量下降(x2=81.17,P<0.001),慢性病高危人群标准知晓率上升(x2=32.11,P<0.001).结论 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以来,厦门市居民主要慢性病患病率下降,危险因素干预效果明显,仍需对高胆固醇血症、肥胖及男性人群加强慢性病管理.

    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