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廖品琥

双月刊

1001-5817

yyxb@sina.com,yyxb1979@126.com

0776-2843414

533000

广西百色市城乡路98号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You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79年,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医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主要反映国内外、我院在医学科研、教学、医疗、诸多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促进学术交流、特别欢迎原创性的科研论著和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各类医学稿件,欢迎院内外作者给本刊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过表达BIRC5基因对氧糖剥夺/复氧诱导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及VEGF表达的影响

    黄建敏陈海燕云艳芳杨桂新...
    1-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过表达BIRC5基因对氧糖剥夺/复氧(OGD/R)诱导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小鼠源性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根据不同干预方式分为正常对照组(细胞正常培养)、细胞损伤组(细胞正常培养24 h,随后OGD3h/R3h损伤细胞)、BIRC5干预组(细胞预先转染腺病毒-BIRC5质粒并培养24 h,随后OGD3h/R3h处理)和阴性对照组(细胞预先转染腺病毒空质粒并培养24 h,随后OGD3h/R3h处理).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用RT-PCR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BIRC5和VEGF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正常对照组的细胞骨架微丝彼此连接,分布规则,丝网状有序排列;细胞损伤组和阴性对照组的细胞微丝断裂,收缩变短或移向周边,微丝网状排列紊乱,可见细胞外形皱缩,间隙加大,少部分微丝缺失出现空隙;BIRC5干预组的细胞微丝连接,形态成长梭形,排列较规则,可见细胞间隙缩小,显示过表达BIRC5基因能够减轻损伤细胞的骨架微丝紊乱.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细胞损伤组、BIRC5干预组及阴性对照组细胞存活率降低,而细胞凋亡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细胞损伤组相比,BIRC5干预组的细胞存活率增高,而细胞凋亡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细胞损伤组、BIRC5干预组和阴性对照组的BIRC5和VEGF的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细胞损伤组相比,BIRC5干预组细胞BIRC5和VEGF的mRNA及蛋白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表达BIRC5基因对OGD/R诱导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VEGF表达有关,提示BIRC5调控VEGF表达促进血管新生可能是脑侧支循环建立和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过表达BIRC5基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存活凋亡氧糖剥夺/复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针药联合对阿尔兹海默病模型大鼠小脑皮质谷氨酸受体2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

    李楠王梓萌邵紫祎王如雪...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针药联合对阿尔兹海默病(AD)模型大鼠小脑皮质谷氨酸受体(GluR2)及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小脑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组)、模型组(M组)、电针组(EA组)、天麻素组(Gas组)、针药联合组(EA+Gas组),每组6只.C组不作任何处理;M组大鼠给予双侧海马内微量注射5μL的Aβ1-42进行造模;EA组予以频率2 Hz、强度1mA的电针刺激,选取穴位"大椎""百会""足三里",每 日30 min,连续4周.Gas组予以腹腔注射Gas注射液(10 mg/kg),每天1次,连续4周;EA+Gas组同时予以电针和Gas治疗,连续4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行为能力,Nissl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组大鼠小脑皮质细胞形态和数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GluR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M组小脑皮质中浦肯野层细胞数量减少(P<0.05),GluR2表达降低(P<0.05),Caspase-3表达增高(P<0.05);各治疗组较M组的细胞形态趋于正常,GluR2的表达增加(P<0.05),Caspase-3的表达降低(P<0.05),其中以EA+Gas组改变最为明显.结论 电针、天麻素及针药联合均可通过调节GluR2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进而改善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中针药联合效果最佳.

    阿尔茨海默病谷氨酸受体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电针天麻素

    苦参碱对肺癌细胞A549增殖、凋亡和迁移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张忠伟林洁莹何良李若欣...
    13-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苦参碱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干预A549细胞,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变化;Hoechst 33528/PI双染分析细胞凋亡形态变化;划痕实验分析细胞迁移能力;Trans well 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 检测 Opa1、p53、Bcl-2、Bax、Caspase-3、Cleaved-caspase-3、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的表达.结果 苦参碱可以降低肺癌细胞A549的增殖活性、提高A549细胞凋亡率.划痕和Tran-swell 实验证实苦参碱可以抑制A549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发现苦参碱可以提高A549细胞中p53、Bax 和 Cleaved-caspase-3 蛋白的表达,同时可以抑制 A549 细胞中 Opa1、Bcl-2、Caspase-3、N-cadherin 和 Vimentin 蛋白的表达,且随着浓度变化呈量效关系.结论 苦参碱具有抑制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侵袭,增强细胞凋亡的药理作用,其中药理学机制与其对Opa1/p53/Bcl-2/Bax/Caspase-3信号轴、N-cadherin和Vimentin的调控有关.

    苦参碱肺肿瘤A549细胞

    百色市及周边地区胰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黄秀权岑兰英王语阳苏拾香...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百色市及周边地区胰腺癌发病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为胰腺癌且病历资料完整的269例患者和同期因腹部不适住院并排除为患有肿瘤疾病的3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史、幽门螺杆菌感染史、血脂情况、胆系疾病史、慢性胰腺炎病史、家族史及遗传病史等资料,寻找胰腺癌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史、幽门螺杆菌感染史、高脂血症、慢性胰腺炎病史及胆系疾病史是胰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吸烟史(OR=2.972)、高血压病史(OR=5.279)、糖尿病史(OR=35.819)、幽门螺杆菌感染史(OR=24.999)、高脂血症(OR=12.665)、胆系疾病史(OR=16.611)是胰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本地区胰腺癌发病可能的危险因素有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幽门螺杆菌感染史、高脂血症、胆系疾病史,通过引导有以上疾病的人群积极进行胰腺癌筛查,对本地区胰腺癌的防治工作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胰腺肿瘤高血压糖尿病危险因素

    基于DNA损伤应答的肝细胞癌预后基因筛选和预后模型构建

    曹骏张豪郭泽皓王小燕...
    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筛选差异表达的 DDR 相关基因(differential expressed-DNA damage response associated genes,DEDDR)构建肝细胞癌(HCC)预后模型.方法 使用limma R软件包从TCGA-LIHC数据集中筛选HCC样本和正常样本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将其与276个DDR基因取交集获得差异表达DEDDR.通过单因素Cox分析和Lasso回归分析以确定DEDDR预后模型,ROC曲线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DEDDR预后模型风险评分是否为HCC的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国际癌症基因组联盟(ICGC)中LIHC数据作为外部数据进行验证.最后对low-DEDDR组和high-DEDDR组进行GSEA和免疫浸润分析.结果 1 361个DEGs与276个DDR基因取交集获得25 个 DEDDR,Lasso 回归分析得到 4 个 DEDDR(TTK、NSMCE2、NUDT1、NEIL3)用于构建预后模型.low-DEDDR 组比high-DEDDR组患者具有更高的生存率.ROC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HCC患者1年、2年和3年生存率的AUC值分别为0.77、0.70和0.68;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EDDR预后模型风险评分是HCC患者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且其AUC值高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ICGC中LIHC数据进一步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和临床适用性较好.GSEA分析显示high-DEDDR组主要富集细胞周期、细胞衰老、DNA复制等信号通路,此外high-DEDDR组中2型辅助性T细胞(Th2)丰度更高,而嗜酸性粒细胞丰度更低.结论 DEDDR预后模型在预测HCC患者的预后方面具有较好的表现,可为评估HCC患者预后、识别高危患者提供参考.

    DNA损伤肝肿瘤预后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季雨彤汪欣蕊李欣彤於蔚...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丹红注射液防治肺纤维化的作用靶点.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丹参和红花的有效成分,将各有效成分带入TCMSP数据库和Swiss 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得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从GeneCards数据库获取肺纤维化的治疗靶点,把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交集后,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并分析.利用R软件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最后通过AutoDock软件对核心成分和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共获得172个交集靶点,GO富集分析显示对外源性刺激的反应、炎症反应、凋亡过程的负调控等可能参与到丹红注射液治疗肺纤维化进程.KEGG富集分析显示丹红注射液治疗肺纤维化的信号通路主要集中于10条,其中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lipid and atherosclerosis)、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 信号通路(AGE-RAGE signaling pathway in diabetic complications)、流体剪切力与动脉粥样硬化(fluid shear stress and atherosclerosis)这3条通路最为关键.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丹红注射液的关键成分木犀草素(luteolin)和丹参酮ⅡA(tanshinone ⅡA)可与核心靶点EGFR、SRC匹配.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的方法,找到了丹红注射液治疗肺纤维化的可能潜在靶点,预测了其发挥药理作用的关键通路.

    肺纤维化丹红注射液丹参酮ⅡA木犀草素分子对接

    电针对糖尿病模型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Nrf2、HO-1和PSD95表达的影响

    王薇龚鑫吴锋赵健...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电针对糖尿病模型大鼠海马CA3区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血红素氧合酶(HO-1)与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表达变化,探讨电针保护糖尿病神经系统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载体组、糖尿病组和电针组,每组8只.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1周后,电针组电针刺激一侧"足三里"及"胰俞"穴,30分钟/次,1次/天,连续4周.血糖仪检测大鼠空腹血糖水平;尼氏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鼠海马CA3区的Nrf2、HO-1与PSD95的蛋白表达.结果 空腹血糖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和载体组比较,糖尿病组血糖水平升高(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电针组血糖水平降低(P<0.05).尼氏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组和载体组比较,糖尿病组海马CA3区神经元层次减少,胞核固缩;与糖尿病组比较,电针组海马CA3区神经元层次增加,形态改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组和载体组比较,糖尿病组海马CA3区Nrf2、HO-1与PSD95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电针组海马CA3区Nrf2、HO-1与PSD95蛋白表达升高(P<0.05),且与正常组和载体组表达水平相接近(P>0.05).结论 电针可上调糖尿病模型大鼠海马CA3区Nrf2、HO-1与PSD95的表达,提示其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改善突触可塑性发挥对其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糖尿病电针核因子E2相关因子血红素氧合酶突触后致密蛋白95海马CA3区

    槲皮素调控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对急性酒精性胃溃疡小鼠的保护作用

    水寅萍濮之晨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槲皮素对急性酒精性胃溃疡小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改善胃溃疡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槲皮素低剂量组、槲皮素中剂量组、槲皮素高剂量组和奥美拉唑(OMZ)组.预灌胃给药7 d后,模型组和各给药组灌胃90%乙醇溶液建立急性胃溃疡模型.测定各组小鼠胃溃疡损伤指数、溃疡抑制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HE染色法观察胃溃疡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Shh信号通路上Shh和Gli-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胃组织病理损伤加重;SOD、GSH的活力降低(P<0.05),MDA的含量及血清IL-6和TNF-α的水平升高(P<0.05),胃黏膜组织Shh和Gli-1蛋白表达下调(P<0.05).与模型组相比,槲皮素和奥美拉唑组能改善酒精性胃溃疡的病理损伤;提高SOD、GSH的活力(P<0.05),降低MDA的含量及血清IL-6和TNF-α的水平(P<0.05),并增加胃黏膜组织Shh和Gli-1蛋白表达(P<0.01).结论 槲皮素对酒精性胃溃疡具有一定的预防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有关.

    槲皮素急性酒精性胃溃疡炎症氧化应激

    金银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易雪丽陈晓颖韦家柱陈启威...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金银花对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和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体外抑菌活性差异.方法 收集30株MSSA和30株MRSA菌,使用头孢西丁筛选试验和mecA基因检测对菌株进行验证,使用琼脂打孔法检测金银花对两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并比较差异,使用琼脂稀释法检测金银花对两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并计算出MIC50.结果 金银花对MSSA和MRSA均有体外抑菌活性且MIC5.均为3.125 mg/mL.结论 金银花对MSSA和MRSA均有较好的体外抑菌活性,在临床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方面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金银花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椎旁肌改变与年龄及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关系

    王崇祥朱玉珍王辉张宇宏...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椎旁肌的退行性改变与年龄及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1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像资料,使用ImageJ软件测量患者MRI影像上L4~S1层面椎间盘及同层面椎旁肌横截面积,并计算功能性相对椎旁肌横截面积;同层面不同腰椎间盘退变程度间、各年龄组间的功能性相对椎旁肌横截面积的差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同层面椎间盘退变程度及年龄与功能性相对椎旁肌横截面积的相关性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行研究;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研究功能性相对椎旁肌横截面积的影响因素.结果 L5/S1、L4/L5层面上,腰椎间盘的不同退变程度间、各年龄组间的功能性相对椎旁肌横截面积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腰椎间盘退变程度及年龄与同层面的功能性相对椎旁肌横截面积均存在负相关(P<0.001),年龄、腰椎间盘退变程度是功能性相对椎旁肌横截面积的影响因素.结论 椎旁肌退变与年龄和椎间盘的退变有关.

    椎间盘退化年龄功能性相对椎旁肌横截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