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廖品琥

双月刊

1001-5817

yyxb@sina.com,yyxb1979@126.com

0776-2843414

533000

广西百色市城乡路98号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You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79年,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医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主要反映国内外、我院在医学科研、教学、医疗、诸多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促进学术交流、特别欢迎原创性的科研论著和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各类医学稿件,欢迎院内外作者给本刊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实验探讨茯苓多糖抗对乙酰氨基酚致肝损伤的作用机制

    秦丽秀吴咖刘慧裕陈庆婷...
    451-457,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实验,探讨茯苓多糖(PCP)抗对乙酰氨基酚(APAP)致肝损伤的作用靶点.方法 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SuperPred数据库和Pharmmapper数据库获取PCP的作用靶点,利用OMIM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查找APAP致肝损伤相关作用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并筛选核心靶点.利用R软件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通过AutoDuck vina软件对茯苓多糖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最后,用HE染色评估小鼠肝组织损伤情况,并且通过RT-PCR和免疫组化染色法(IHC)检测核心靶点的表达情况.结果 共获得26个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显示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免疫等生物过程可能参与PCP抗APAP致肝损伤的进程.KEGG富集分析显示茯苓多糖抗APAP致肝损伤的信号通路主要集中在p53 信号通路(p53 signaling pathway)、NOD 样受体信号通路(NOD-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TNF 信号通路(TNF signaling pathway)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PCP与等核心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HE染色显示,APAP组小鼠肝组织形态结构出现异常,表现为细胞大面积坏死,而PCP干预后可以减轻肝组织损伤.RT-PCR和IHC结果表明,PCP通过逆转APAP暴露引起的CDK2、TNF、BCL2L1及MAOA水平升高来缓解小鼠肝损伤.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实验找到了 PCP抗APAP致肝损伤的可能潜在靶点,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细胞周期、免疫反应、凋亡和药物代谢有关.

    酰氨酚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茯苓多糖保护作用

    食欲素A对女童中枢性性早熟的影响

    任翼陈江黄善文钟兰兰...
    458-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食欲素A(Orexin-A)对女童中枢性性早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以来某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diopathic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ICPP)女童30例为ICPP组,单纯性乳房发育女童30例为单纯性乳房早发育(premature thelarche,PT)组,健康女童30例为对照组.收集患儿资料.对ICPP组患儿进行治疗并随访,检测患儿治疗前后血清Orexin-A水平.评价Orexin-A在ICCP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ICPP组一般资料中身高、体重、骨龄、骨龄与年龄比值和阴毛发育评分,均高于PT组和对照组(P<0.05);3组患儿的血清学指标中,ICPP组的Orexin-A低于其他两组,E2、LH、FSH、ORL显著高于PT组和对照组(P<0.05).盆腔B超资料中,ICPP组的子宫容积、内膜厚度、卵巢容积、最大卵泡直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BMI、Orexin-A、子宫容积是女童ICPP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Orexin-A诊断ICPP的AUC为0.913,灵敏度为0.800,特异度为0.933.结论 ICPP女童的身体和第二性征提前发育,E2、LH、FSH和PRL激素水平上升,血清Orex-in-A水平下降,卵巢和子宫发育提前,同时Orexin-A在诊断ICPP方面有良好的参考价值,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以为性早熟筛查提供帮助.

    食欲素中枢性早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治疗女童雌激素

    NT5DC2是三阴性乳腺癌潜在的肿瘤标志物

    谢先冬莫丽梅王甜谢小妹...
    463-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NT5DC2基因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作用,探究三阴性乳腺癌的潜在肿瘤标志物.方法 从TCGA数据库中获取乳腺癌患者的mRNA表达数据及对应的临床数据,从GEO数据库中获取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单细胞测序数据,并利用R语言对NT5DC2进行表达、机器学习、生存、免疫浸润、GSEA基因富集、单细胞测序数据等分析.结果 三阴性乳腺癌组织的NT5DC2表达水平较正常组织及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织的显著上调,且高表达NT5DC2水平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显示出较差的总生存期.NT5DC2基因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NT5DC2的表达水平与多个免疫细胞的浸润呈负相关,并与多个免疫相关功能及通路呈负相关.此外,高表达NT5DC2水平在三阴性乳腺癌中提示着较高的肿瘤纯度.最后,NT5DC2在三阴性乳腺癌上皮细胞中表达明显高表达,而在免疫细胞中几乎不表达,可以考虑NT5DC2通过抑制免疫细胞从而促进三阴性乳腺癌的进展.结论 NT5DC2基因可能是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及预后肿瘤标志物,并可能通过抑制免疫细胞从而促进三阴性乳腺癌的进展.

    NT5DC2基因三阴性乳腺癌生物信息学

    ERβ结合TGFBR1启动子序列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

    伍宏亮汪盛陈志军杨帅...
    474-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 receptor β,ERβ)如何结合生长因子β受体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receptor 1,TGFBR1)启动子序列进而促进前列腺癌进展.方法 收集前列腺癌患者样本,通过免疫组化检测TGFBR1的表达,构建沉默TGFBR1载体后,细胞克隆实验、CCK-8实验、EDU实验、细胞凋亡实验检测沉默TGFBR1对前列腺癌增殖和转移能力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ERβ是否结合TGFBR1,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干扰ERβ后对TGFBR1表达的影响.结果 TGFBR1在前列腺癌中过表达,且TGFBR1高表达与较差的预后直接相关.细胞克隆实验、CCK-8实验、细胞凋亡实验表明,相较于对照组(NC),沉默TGFBR1组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抑制,而凋亡增多,而oe-ERβ+siTGFBR1组的细胞增殖、凋亡能力与NC组差异不明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ERβ结合TGF-BR1的启动子序列,且沉默ERβ后,抑制TGFBR 1的表达.结论 ERβ通过结合TGFBR 1启动子序列进而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

    受体,转化生长因子β雌激素受体β前列腺肿瘤增殖凋亡

    2015-2022年深圳市龙岗区HIV/AIDS新发现病例流行趋势特征和灰色模型定量预测

    孙春云陈小燕龙清平叶伟雄...
    480-485,5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HIV感染者/AIDS患者(HIV/AIDS)新发现病例流行特征和判定趋势、定量预测,为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深圳市龙岗区2015-2022年新发现HIV/AIDS病例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特征分析,用缓冲算子建立灰色均值GM(1,1)模型进行趋势判定和病例数预测.结果 2015-2022年龙岗区新发现HIV/AIDS病例共2722例(1 611/1 111),年均报告病例数(340±25)例.病例以男性(92.43%)、20~<40岁(71.49%)、未婚(63.67%)、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68.59%)、商业服务和家务及待业(62.12%)、市外户籍(80.79%)病例为主,男男同性传播(68.41%)为主要感染途径.50岁以下以男男性传播为主,50岁以上以异性传播为主.医疗机构检测(56.61%)和咨询检测(25.24%)为主要发现方式.疫情趋势为:40~50岁(x2趋势=4.854,P<0.05)和>50岁(x2趋势=25.241,P<0.001)病例组分布呈增长趋势;家务及待业病例组分布呈增长趋势(x2趋势=6.533,P<0.05);医疗机构检测中其他就诊者检测分布呈增长趋势(x2趋势=20.558,P<0.001)和咨询检测分布呈下降趋势(x2趋势=10.562,P<0.05);新发现病例中AIDS构成比呈增长趋势(x2趋势=8.382,P<0.05);青、中、老年男性病例随着年龄的增加,有同性传播占比下降、异性传播占比上升趋势(x2趋势=252.478,P<0.001);男性未婚、离异或丧偶、已婚或有配偶组病例随着配偶的存在呈度同性传播占比下降、异性传播上升的趋势(x6势=155.454,P<0.001).弱化算子GM(1,1)灰色模型精度良好,显示近年疫情趋势平稳(发展系数<0.01),预测2023年病例数精度>95%,可用于HIV/AIDS新发现病例数预测.结论 龙岗区AIDS疫情态势平稳,但有中老年病例增加的趋势,病例发展到AIDS阶段因症状就诊发现的比例有增加趋势,应继续推行扩大检测策略及早发现病例,深入开展高危、重点人群综合干预防治措施,多渠道(尤其是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加强全民AIDS宣传教育和提高防护技能.灰色预测模型可有效判定AIDS疫情趋势和定量预测,对风险评估和疫情防控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流行特征趋势灰色预测

    SERINC1表达在肺癌中的预后作用及与肿瘤免疫浸润的关系

    李永乐韦万硕蒋利和
    486-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素转运蛋白1(SERINC1)在肺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从GEO数据库下载了肺癌的单细胞测序scRNA数据,提取上皮细胞显著表达基因.同时Xena数据库下载TCGA数据,并进行了差异分析.将以上两者差异显著表达基因取交集,得到了上皮细胞差异基因.使用LASSO、随机森林、GBM、XGBoost等多种机器学习算法取交集,得到了 FAM107A、SERINC1、MDK、GGCT、AVL9和FEZ1 6个交集基因.由于SERINC1在肺癌中还未被研究,对SERINC1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相关性分析,包括诊断ROC分析、表达分析、富集分析、生存分析、蛋白表达、蛋白互作分析以及免疫浸润分析.结果 通过单细胞测序和机器学习筛选出 了目标基因SERINC1.ROC分析SERINC1的AUC值高达0.972,显示出很高的诊断效能.K-M曲线显示,SERINC1表达高的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表达量低的患者,其HR值为0.71(95%CI:0.63~0.81)和0.48(95%CI:0.39~0.61),这表明基因表达量越高的患者预后更好.免疫浸润分析揭示,SERINC1与多种免疫细胞相关,且与多种T细胞的标志基因集相关.结论 SERINC1是肺癌的一个有前景的预后标志物,且与免疫浸润相关.

    肺肿瘤单细胞测序机器学习血清素转运蛋白1

    β-苦茄碱通过Fas介导的死亡受体途径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

    苏坤俊林德安韦星
    497-5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β-苦茄碱(Beta-solamarine,BSM)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及其对Fas介导的死亡受体途径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BSM对体外培养的乳腺癌MCF-7细胞进行干预.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侵袭试验观察细胞侵袭能力,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 Western Blot对Fas、FADD、Cleaved Caspase-8、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和PARP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BSM处理后的细胞组显示出了较高的抑制率、侵袭细胞数明显下降、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各BSM组的细胞抑制率、侵袭细胞数和凋亡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aspase-8抑制剂Z-IETD-FMK处理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相较于与BSM同剂量组,细胞凋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BSM的作用下,MCF-7细胞中Fas、FADD、Cleaved Caspase-8、Cleaved Caspase-3以及Cleaved PARP的表达水平显著提升,而PARP的表达水平下降明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BSM在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侵袭和促进细胞凋亡方面显示出显著效果,激活Fas介导的死亡受体途径可能是BSM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β-苦茄碱MCF-7细胞细胞凋亡Fas途径

    sB7H3在盲肠结扎穿孔脓毒症小鼠模型的表达特征及其意义

    杜晓晨戴进陈建雷陈晨...
    503-5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sB7H3在盲肠结扎穿孔(CLP)脓毒症小鼠血清表达特征及其意义.方法 CLP法建立模型,50只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CLP组(术后12 h、术后24 h和术后48 h)、假手术组和对照组.CLP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小鼠.术后12 h、24 h和48 h分别选取不同组别小鼠;先摘眼球取血,再收集腹腔灌洗液送培养.ELISA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和sB7H3水平.结果 CLP组CRP和sB7H3均高于相应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CLP组FIB均低于相应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CLP组内,术后48 h CRP均高于术后12 h和术后24 h(P<0.05),但术后12 h和术后24 h间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LP组内,术后48 h FIB低于术后12 h和术后24 h(P<0.05),但术后12 h和术后24 h FIB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LP组内,术后48 h sB7H3均高于术后12 h和术后24 h(P<0.05),术后24 h sB7H3也显著高于术后12 h(P<0.05).CLP组腹腔灌洗液培养结果均为阳性,对照组和假手术组腹腔灌洗液培养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盲肠结扎穿孔小鼠模型是研究脓毒症的可靠动物模型,sB7H3可能参与脓毒症进展.

    盲肠结扎穿孔模型脓毒症小鼠sB7H3

    泛免疫炎症指数对心肌梗死后射血分数下降的预测价值与决策树模型构建

    干伟鹏叶明全宣靖杨凌飞...
    508-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决策树分类模型,以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术后泛免炎症指数(PIV)变化对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的预测价值.方法 以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于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并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76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术前、术后24 h内PIV变化水平.根据术后7~14 d内LVEF的变化,将人群分为LVEF下降组和非下降组,使用x2检验、T检验、U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及临床指标的组间差异,使用决策树分类模型探讨临床指标的分类价值及确定阈值.结果 LVEF值下降组24例与非下降组52例在术后PIV变化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类决策树发现,PIV值升高水平是否超过361.824是判断术后LVEF是否下降的根节点.术后中性粒细胞变化水平、术前EF值、胆红素水平、高密度脂蛋白是分类模型的重要子节点.结论 术后PIV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短期LVEF下降有关,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泛免疫炎症指数急性心肌梗死机器学习左室射血分数

    控制营养状况评分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的影响

    徐志鹏张丽丽郑传明宋琦...
    515-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控制营养状况(controlling nutritional status,CONUT)评分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收治的300例AP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非重度急性胰腺炎(SAP)组和SAP组、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入院时非SAP组与SAP组、存活组和死亡组的临床资料以及AP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和AP病情的预测价值.结果 除性别、年龄及TC外,SAP组患者的ALB及LYM低于非SAP组(P<0.01)而CO-NUT 评分、BISAP评分及APACHE Ⅱ评分高于非SAP组(P<0.01);除性别和TC外,死亡组患者ALB及LYM低于存活组(P<0.01),而CONUT评分、年龄、BISAP评分及APACHE Ⅱ评分高于存活组(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BISAP评分及APACHE Ⅱ评分是SAP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高ALB、LYM和CONUT评分≤2分是SAP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高龄、BISAP评分及APACHE Ⅱ评分是AP患者28 d死亡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高ALB、LYM和CONUT评分≤2分是AP患者28 d死亡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联合指标检测预测SAP发生和28 d死亡的敏感度分别为89.3%和91.7%,特异度分别为79.4%和90.5%.结论 CONUT评分是AP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可被用作评估AP患者病情的营养筛查工具,联合指标预测AP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死亡风险价值较好.

    胰腺炎控制营养状况评分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