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冶金能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冶金能源
冶金能源

罗文泉

双月刊

1001-1617

yjny2003@yahoo.com.cn

0412-5222639

114044

辽宁省鞍山市鞍千路301号

冶金能源/Journal Energy for Metallurgical Industr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全国核心期刊,其办刊宗旨为:贯彻国家科技政策和能源政策,宣传报导治金工业能源合理利用方面的政策、理论、工艺技术、设备、材料和实践经验,促进与合理利用能源密切相关的热能与热工业专业的科学技术交流,为企业培养管能与用能人才。读者对象为企业能源管理人员,热能与热工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是读者增进知识了解信息的平台,搞好企业能源利用工作的良朋益友,是交流技术宣传产品的理想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氢基竖炉直接还原技术减污降碳分析

    员晓彭锋孙泽辉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氢冶金技术是钢铁行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尤其氢基竖炉直接还原技术已成为国内外钢铁企业低碳转型的重要方式.文章主要综述了氢基直接还原技术应用现状,并着重分析了氢基竖炉直接还原技术的能源消耗、碳排放和典型污染物排放.研究表明,基于天然气、焦炉煤气竖炉直接还原技术吨铁能耗分别为 358~395 和 427 kgce/t,吨钢碳排放较高炉流程下降 40%~50%,吨钢颗粒物、SO2、NOx 较高炉长流程分别下降 26.3%、41.1%、43.2%;基于绿氢竖炉直接还原技术在减污降碳效应上优于天然气/焦炉煤气竖炉直接还原工艺.建议行业加大氢冶金及上下游相关技术装备研发攻关,提升能源资源保障能力和核心技术供应能力,支撑我国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氢冶金直接还原竖炉高炉减污降碳

    莱钢降低铁水温降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高山薛志黄治东韩鹏...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降低铁钢界面铁水温降,莱钢自 2020 年开始,通过开发"一罐到底"组织模式、铁水罐型统一、铁水运输选用汽车运输、配罐模式优化以及铁水罐加盖和高效脱硫工艺等,使莱钢运输效率明显提升,转炉入炉铁水温度持续提高,为进一步降低铁钢比、稳定转炉操作,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各项技术研究与应用,莱钢铁水温降由230℃逐步降低到156℃,其中汽运铁水温降达到85℃,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国内各大钢厂降低铁水温降提供了宝贵经验.

    铁钢界面铁水温降一罐到底高效脱硫转炉入炉温度

    基于全影响因素的轧钢加热炉板坯单耗预测

    杨筱静段毅何胜方包向军...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板坯实际生产过程中单耗计算受原料和燃料条件、操作工艺、钢种等因素影响,且各因素与板坯单耗之间的映射关系较为复杂.文章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板坯单耗预测模型,以板坯加热炉实际生产数据为研究对象,加热过程中涉及的全部影响因素共17 项作为输入变量,建立板坯单耗计算预测模型.结合试错法确定合理的BP神经网络结构为:输入层节点数为17,隐藏层节点数为10,输出层节点数为1.预测结果显示单耗预测值与实际值趋势一致,预测均方根误差仅为0.181 GJ/t,模型整体精度可达92.06%.

    加热炉BP神经网络板坯全影响因素单耗预测模型

    基于副枪测量的直接出钢技术研究与应用

    张响张朝发徐伟张宝景...
    19-2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介绍副枪系统组成的基础上,以炼钢静态模型为手段,结合大量转炉生产数据分析,研究了副枪测量参数与钢水成分和温度的关系,得出了直接出钢的边界条件.TSC磷含量随TSC温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加,合适的TSC温度为1 600~1 620℃.随着TSC碳含量的增加,TSC磷含量增加,合适的TSC碳含量为 0.30%~0.40%.随终点氧含量的增加,终点磷含量降低,终点氧含量的最佳控制范围为(400~500)×10-6.生产实践表明,基于副枪测量的直接出钢技术可以缩短冶炼周期1.2 min,平均终点氧含量达到 443×10-6,可以满足转炉冶炼要求,为提高转炉冶炼效率、降低工序能耗提供了可靠途径.

    副枪TSC测量直接出钢静态模型应用

    模拟高炉升温制度下球团矿富氢还原机制研究

    谢书培吕斌斌王广王静松...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研究了模拟高炉升温制度下,球团矿在不同还原气体成分(H2 含量0%、10%、20%、30%、40%)下的还原行为,并利用未反应核模型,分析了球团矿富氢还原的动力学以及反应过程中球团的宏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还原气体中H2 含量的增加,球团矿终点还原度从 52.45%提高到 84.09%,并且在全氢条件下还原开始温度比全CO时提高了 63℃.此外动力学分析发现,该反应首先受到化学反应的控制,然后逐渐受到化学反应和内部扩散的混合控制.对球团矿控制步骤转变处的结构分析发现,其穿透率随 H2 含量增加从2.3%增高到42.3%.研究可为高炉富氢还原过程的机理解析和工艺参数的优化控制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

    球团矿氢气还原行为动力学穿透率

    B2O3对CaO-Al2O3-B2O3三元保护渣熔体结构的影响

    马博文刘克徐秉声赵宏欣...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对非反应性保护渣CaO-Al2O3-B2O3 三元渣系进行了模拟,构建了熔渣的网络结构模型,研究了渣系中B2O3 的含量对保护渣熔渣微观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B在网络中与O的结合能力最强,且能够起到简化网络和平衡过剩电荷的作用;Al在熔体中主要以4 配位形式存在,同时存在少量高配位Al-O结构,B2O3 的含量为 5%时,熔渣中[AlO4]含量最高;随着B2O3 含量的增多,熔渣网络结构聚合程度降低,复杂Al-O结构减少,熔渣微结构的有序性增加.

    CaO-Al2O3-B2O3三元渣系非反应性保护渣分子动力学熔体结构

    钢渣及废催化剂协同制备陶粒的工艺优化

    王治飞白连强王为振黄海辉...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钢渣及石油行业废催化剂难以利用的现状,根据钢渣高铁高钙和废催化剂高硅高铝的组分特点,协同利用钢渣和废催化剂制备建筑陶粒,并采用ICP、XRD、FTIR等测定不同组成和不同工艺条件制备的陶粒的性能.研究表明:在钢渣与废催化剂质量比为6∶4,焙烧温度为1 180℃,焙烧时间为30 min的最佳烧成条件下,烧制的陶粒性能优良,陶粒中Cr、Ni和As等重金属元素的浸出结果满足国家标准.该钢渣—废催化剂陶粒主要矿物为镁铝榴石相和尖晶石相,有利于提高陶粒性能,其中尖晶石相又能够很好地包裹重金属,有利于对重金属元素的固结.

    钢渣废催化剂焙烧条件镁铝榴石尖晶石

    高炉煤气的CCPP发电系统运行特性分析

    王涛潘洋王平郭建新...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燃用高炉煤气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燃气轮机进气温度、负荷和排烟温度及汽轮机负荷之间的关系.当燃气轮机进气温度低于-16℃时,汽轮机负荷降低12 MW;当燃气轮机进气温度超过20℃时,燃气轮机最高负荷约105 MW,比额定负荷低4 MW.燃气轮机进气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使系统的经济性变差.采取加热或冷却的措施维持燃气轮机进气温度在合理范围,可实现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经济运行.

    联合循环进气温度发电负荷经济性

    基于集成学习和工艺经验的烧结终点预报模型

    赵志伟冯伟健邵玉杰李宇...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了融合大数据技术和工艺知识的烧结终点预报系统.首先,采集、清洗、整合了实际烧结生产的海量历史数据,建立了烧结全流程大数据仓库.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烧结终点位置与烧结矿质量指标间的关系.然后,采用数据挖掘和工艺知识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出与烧结终点位置相关的重要特征变量,选用梯度提升树算法(GBDT算法)建立了烧结终点位置预报模型,并应用网格搜索和交叉验证方法对算法涉及参数进行了优化,而且在预报模型的外层建立了相应的专家规则.预报系统整体预测命中率达到88%以上,与以往的预报模型相比,预报系统的预报精度和泛化能力显著提升,对指导烧结实际生产有重要的作用.

    烧结终点预报特征选择GBDT算法专家规则

    臭氧—焙尘去除ZnSO4溶液中砷的响应曲面法优化研究

    刘殿传张奇夏洪应张特...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利用单因素试验,研究O3 流量、焙尘添加量和反应时间对砷去除率的影响.通过响应曲面RSM的Box-Beichen设计,以O3 流量、焙尘添加量和反应时间为影响因素,建立了砷去除率的预测模型.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影响砷去除率的因素顺序依次是O3 流量>焙尘添加量>反应时间.砷去除率模型在99%的置信区间内显著,模型R2 为 0.997 8,说明该模型具有很好的拟合精度和可靠的预测力.模型优化的最优除砷条件为:O3 流量 867 mg/L,焙尘添加量16 g/L,反应时间46 min,在此条件下,预测砷去除率最大值为95.75%,试验值为95.03%,两者仅相差0.72 个百分点.综上,将RSM应用于砷去除率的工艺优化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除砷ZnSO4溶液臭氧焙尘响应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