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疑难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疑难病杂志
中国医师协会
疑难病杂志

中国医师协会

马智

月刊

1671-6450

ynbzz@163.com

0311-85901735

050035

石家庄市天山大街238号

疑难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Difficult and Complicated CasesCSTPCD
查看更多>>《疑难病杂志》是目前国内惟一报道疑难病症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主办。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 期刊” ,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波兰《哥白尼索引(I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 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等国内、外重要检索期刊和数据库收录。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CN 13-1316/R,ISSN 1671-6450。 本刊由著名医学家吴阶平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吴咸中、陈可冀、王正国、王永炎、张运、李春岩、张伯礼、邱蔚六、郭应禄等院士担任顾问,吴以岭教授担任编委会总编辑,包括2位美籍专家在内的46名知名医学家担任编委。本刊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开展开放式、多方位的学术交流,加速医学科技进步和发展;坚持“三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坚持“创新”、“实用”的办刊宗旨,着力报道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在诊疗各种疑难病、罕少见病及各种难诊难治病症的新理论、新成果、新进展、新疗法、新药物、新经验,真正做到“引导潮流、荟萃精华、贴近临床、服务读者”。本辟有专家笔谈、论著、临床研究、络病论坛、罕少见病例、误诊误治分析、疑难病例(理)讨论、名医精粹、释疑解难、继续教育等特色栏目,本刊面向全国各级医疗、教育、研究机构的医学专业人员,是广大医务人员学术交流的园地和继续教育的良师益友。欢迎赐稿,欢迎征订。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FGF23、D-ser水平与听力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杨振昊范伟峰吴青张丽红...
    950-954,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D-丝氨酸(D-ser)水平与听力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肾内科收治MHD患者80例,其中合并听力障碍40例作为听力障碍组,未合并听力障碍40例为非听力障碍组,同期医院体检健康者4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与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血清FGF23与D-ser水平;通过Spearman/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MHD患者血清FGF23、D-ser水平与平均听阈(PTA)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HD患者听力障碍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FGF23、D-ser水平对MHD患者听力障碍的预测价值.结果 血清FGF23、D-ser水平比较,听力障碍组>非听力障碍组>健康对照组(F/P=69.767/<0.001、307.552/<0.001);Spearman/Pearson 相关性显示,MHD 患者血清 FGF23、D-ser 水平与 PTA 呈正相关(rs/P=0.649/<0.001、0.669/<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透析龄长、FGF23高、D-ser高为MHD患者听力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036(1.007~1.065)、1.018(1.006~1.029)、1.526(1.145~2.033)];ROC 曲线显示,血清 FGF23、D-ser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MHD患者听力障碍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3、0.788、0.880,二者联合大于二者各自单独预测(Z/P=2.409/0.016、2.344/0.019).结论 MHD患者血清FGF23、D-ser水平升高是听力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联合预测MHD患者听力障碍的价值较高.

    维持性血液透析听力障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D-丝氨酸预测价值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清LncRNA PVT1、miR-486-5p表达及预后价值

    陈珊安和兵王腾飞宗广帅...
    955-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 PVT1基因(LncRNA PVT1)、微小RNA-486-5p(miR-486-5p)表达水平与疾病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4月—2019年3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血液科就诊的AML患者100例为AML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血清LncRNA PVT1、miR-486-5p相对表达量;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AML患者血清LncRNA PVT1与miR-486-5p水平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分析AML患者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价影响AML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AML组患者LncRNA PVT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miR-486-5p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t/P=15.403/<0.001、18.305/<0.001).Pea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AML 患者 LncRNA PVT1 与miR-486-5p水平呈负相关(r=-0.261,P<0.01);不同白细胞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比率、NCCN危险分层患者LncRNA PVT1、miR-486-5p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ncRNA PVT1:t/P=2.934/0.004,2.901/0.005,10.985/<0.001;miR-486-5p:t/P=2.598/0.012,2.604/0.012,8.593/<0.001).LncRNA PVT1 高水平表达者 3 年总生存率低于LncRNA PVT1低水平表达者(x2/P=14.16/<0.001),miR-486-5p高水平表达者3年总生存率高于miR-486-5p低水平表达者(x2/P=16.82/<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LncRNA PVT1高表达、miR-486-5p低表达、NCCN危险分层高是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RR(95%CI)=1.982(1.148~2.993),1.668(1.085~2.641),1.659(1.068~2.602)].结论 AML患者LncRNA PVT1高表达,miR-486-5p低表达,二者水平与白细胞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比率、NCCN危险分层和患者预后有关.

    急性髓系白血病长链非编码RNAPVT1基因微小RNA-486-5p病理特征预后

    通心络胶囊治疗脓毒症疗效及对微循环的影响

    刘玉金董敬孙雅莹张薇...
    961-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脓毒症患者临床疗效和微循环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21年10月河北以岭医院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通心络胶囊,疗程均7 d.分别于入ICU0、6、24、48、72 h检测大循环参数(MAP、CVP及 ScvO2)、微循环参数(Pcv-aCO2、Pcv-aCO2/Ca-cvO2、Lac、CRT)及 APACHE-Ⅱ、SOFA 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 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vs.66.7%,x2=8.857,P=0.003);2组0、6、24、48及72 h不同时间点大循环参数MAP、CVP及ScvO2组内比较均具有统计意义(P均<0.001);而组间比较皆无统计意义(P均>0.05).对照组0、6、24、48及72 h不同时间点Pcv-aCO2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Pcv-aCO2/Ca-cvO2组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261);观察组Pcv-aCO2及Pcv-aCO2/Ca-cvO2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Pcv-aCO2及Pcv-aCO2/Ca-cvO2在0、6、24 h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48及72 h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2组0、6、24、48及72 h不同时间点Lac、CRT组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2组0、6、24、48 h Lac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72 h Lac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观察组优于对照组;2组0、6、24 h CRT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8及72 h CRT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2组7 d与1 d组内比较APACHE-Ⅱ及SOF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2组APACHE-Ⅱ与SOFA评分1 d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7 d时APACHE-Ⅱ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F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2组在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能够改善脓毒症患者微循环障碍,缓解病情,改善中医证候临床疗效,但未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

    脓毒症微循环障碍通心络胶囊中西医结合疗法

    母体血清GDF-15、ANGPTL8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诊断的临床意义

    宋筱玉颉丽唐中锋葛婷婷...
    967-970,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ANGPTL8)在先天性心脏病(CHD)胎儿母体中的表达及其诊断胎儿CHD的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3年3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产前筛查疑似胎儿CHD的12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结果分为CHD组(n=86)和非CHD组(n=34).比较2组血清GDF-15、ANGPTL8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胎儿CHD发病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GDF-15、ANGPTL8对胎儿CHD的诊断效能.结果 与非CHD组比较,CHD组血清GDF-15、ANGPTL8水平显著升高(t/P=7.860/<0.001、7.334/<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次≥3次、CHD家族史及血清GDF-15、ANGPTL8升高均是胎儿CHD发病的危险因素[OR(95%CI)=1.383(1.082~1.767),1.596(1.148~2.218),3.596(1.694~7.633),3.175(1.571~6.417)];血清 GDF-15、ANGPTL8 及二者联合预测胎儿CHD的AUC分别为0.805、0.835、0.903,二者联合诊断胎儿CHD优于血清GDF-15、ANGPTL8各自单独诊断(Z=2.052、2.219,P=0.040、0.027).结论 CHD胎儿的母体血清GDF-15、ANGPTL8水平显著升高,二者联合对胎儿CHD具有较高的辅助诊断潜能.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生长分化因子-15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产前诊断

    血清AIF-1、Bmi-1、MAP19联合诊断宫颈癌的价值分析

    王汇博陈慧君朱敏
    971-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宫颈癌患者血清中同种异体移植物炎性因子1(AIF-1)、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白血病毒插入位点1(Bmi-1)、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相关蛋白19(MAP19)水平变化及对宫颈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产科收治宫颈癌患者18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8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组研究对象血清AIF-1、Bmi-1、MAP19水平;比较宫颈癌不同分期患者血清中AIF-1、Bmi-1、MAP19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IF-1、Bmi-1、MAP19水平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AIF-1、Bmi-1、MAP19水平上升(t=13.054、13.598、10.601,P均<0.001);不同分期宫颈癌患者血清中AIF-1、Bmi-1、MAP19水平随分期升高而升高(F=32.001、8.232、10.602,P均<0.001);宫颈癌患者血清AIF-1、Bmi-1、MAP19高水平在病理低分化、HPV阳性、FIGO Ⅲ~Ⅳ期和淋巴结转移中比例升高(AIF-1:x2=41.162、27.607、13.718、23.824,P 均<0.001;Bmi-1:x2=33.563、22.060、22.599、18.451,P 均<0.001;MAP19:x2=49.585、14.913、25.545、13.605,P 均<0.001);血清 AIF-1、Bmi-1、MAP19 水平及三者联合预测宫颈癌病变的AUC分别为0.759、0.726、0.751、0.839,三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预测价值(Z=2.499、3.363、2.749,P=0.012、<0.001、0.016).结论 宫颈癌患者血清AIF-1、Bmi-1、MAP19水平显著上升,且随宫颈癌分期升高而升高,三者联合对宫颈癌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宫颈癌同种异体移植物炎性因子1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白血病毒插入位点1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相关蛋白19诊断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G6PD、IGF-1水平与病情程度及听力损伤程度的关系

    邓佳平罗汉清汪茹施芬...
    976-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病情程度及听力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小儿内科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10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n=41)、中症组(n=33)和重症组(n=28),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G6PD、IGF-1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G6PD、IGF-1水平与患儿胆红素水平以及听力阈值之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听力损伤程度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G6PD、IGF-1对患儿听力损伤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 高胆红素血症中/重症组患儿的G6PD、IGF-1水平较轻症组患儿均显著降低(F/P=51.881/<0.001,42.334/<0.001),听力损伤中、重度亚组患儿的血清G6PD、IGF-1水平较轻度亚组显著降低(F/P=26.243/<0.001,22.454/<0.001);G6PD、IGF-1与患儿胆红素水平以及听力阈值均呈负相关(G6PD:r/P=-0.421/<0.001,-0.405/<0.001;IGF-1:r/P=-0.437/<0.001,-0.422/<0.001);血清 G6PD、IGF-1 及二者联合诊断患儿听力损伤程度的AUC分别为0.780、0.800、0.884,二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诊断价值(Z=2.905、2.109,P=0.004、0.035);胆红素、UCB升高是患儿听力损伤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354(1.111~1.650),1.157(1.022~1.309)],G6PD、IGF-1升高为患儿听力损伤程度的独立保护因素[OR(95%CI)=0.864(0.773~0.966),0.864(0.773~0.966)].结论 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中,血清G6PD、IGF-1水平随病情程度加重显著降低,且两者对患儿听力损伤程度具有辅助诊断价值,是患儿听力损伤程度的影响因素.

    高胆红素血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病情程度听力损伤新生儿

    血清HSP60、HSP70水平与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Th17/Treg细胞和预后的关系

    陈信发万佳倩王春文常明春...
    981-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热休克蛋白60(HSP60)、热休克蛋白70(HSP70)与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Th17/Treg)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保山市人民医院儿科诊治的ITP患儿128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同期体检健康儿童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血清HSP60、HSP70与Th17/Treg细胞水平.Pearson法分析血清HSP60、HSP70与Th17/Treg细胞的相关性.ITP患儿出院后随访1年,根据不同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亚组(107例)和预后不良亚组(21例).收集ITP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ITP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SP60、HSP70与Th17/Treg细胞对ITP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病例组血清HSP60、HSP70 水平及 Th17/Treg 细胞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Z/P=20.445/<0.001、17.467/<0.001、5.823/<0.001).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血清 HSP60、HSP70 与 Th17/Treg 细胞呈正相关(r/P=0.417/<0.001、0.348/<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P60高、HSP70高、Th17/Treg高为ITP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177(1.041~1.331),1.181(1.038~1.343),9.895(2.171~68.177)],初诊时 PLT 计数偏高则为保护因素[OR(95%CI)=0.848(0.726~0.990)].ROC 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初诊时 PLT、HSP60、HSP70、Th17/Treg水平及列线图模型的曲线AUC分别为0.793、0.730、0.787、0.840、0.975;Bootstrap法(B=1 000)对列线图模型进行内部验证显示,Bias-corrected预测曲线与Ideal线基本重合,该模型预测能力较好.决策曲线显示,该模型的阈值概率范围为0.01~0.98,其净收益率>0,高于两条无效线.结论 IPT患儿血清HSP60、HSP70、Th17/Treg水平均明显升高,血清HSP60、HSP70与Th17/Treg呈显著正相关.初诊时PLT、HSP60、HSP70、Th17/Treg水平是ITP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且基于HSP60、HSP70等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ITP患儿预后不良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热休克蛋白60热休克蛋白70Th17/Treg细胞预后列线图

    血清LncRNA NEAT1、TFF1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预后评估价值

    万宇邹云春王岚李娜...
    987-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Rb)患儿血清长链非编码RNA核内富集转录物1(LncRNA NEAT1)、三叶因子1(TFF1)表达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南充医院眼科手术治疗的Rb患儿85例作为Rb组,以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LncRNA NEAT1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TFF1;分析血清LncRNA NEAT1、TFF1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Cox回归分析Rb预后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ncRNA NEAT1、TFF1对Rb患儿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Rb组血清LncRNA NEAT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TFF1低于健康对照组(t/P=38.305/<0.001、34.858/<0.001).与肿瘤直径<20 mm、病理分化型Rb患儿比较,肿瘤直径≥20 mm、未分化型Rb患儿血清 LncRNA NEAT1 较高,TFF1 较低(LncRNA NEAT1:t/P=17.925/<0.001,16.848/<0.001;TFF1:t/P=12.505/<0.001,8.120/<0.001).血清LncRNA NEAT1高表达组3年无进展生存率低于低表达组(57.50%vs.88.89%),TFF1 低表达组 3 年无进展生存率低于高表达组(57.14%vs.90.70%)(Log rankx2/P=13.551/<0.001、15.310/<0.001).病理未分化型、血清LncRNA NEAT1升高是影响Rb预后的危险因素,血清TFF1升高是其保护因素[HR(95%CI)=1.523(1.147~2.024),1.473(1.108~1.957),0.612(0.413~0.908)];血清 LncRNA NEAT1、TFF1及二者联合预测Rb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6、0.861、0.921,二者联合大于血清LncRNA NEAT1、TFF1单项检测(Z=4.823、4.312,P均<0.001).结论 Rb患儿血清LncRNA NEAT1升高,血清TFF1水平降低,两者与肿瘤最大径及病理分型有关,均是影响Rb患儿预后的因素,两者联合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

    视网膜母细胞瘤长链非编码RNA核内富集转录物1三叶因子1预后预测儿童

    撤稿声明

    《疑难病杂志》编辑部
    992页

    秦岭箭叶淫羊藿对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及胫骨骨微结构的影响

    李永志韩礼军李智斌郭东...
    993-998,10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秦岭箭叶淫羊藿(EPI)对骨质疏松(OP)大鼠骨代谢及胫骨骨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2023年8月—2024年1月于西安迪赛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实验室进行实验,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Model组、EPI低剂量(EPI-L)组、EPI高剂量(EPI-H)组、EPI-H+YC-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抑制剂)]组;除Sham组外,其余组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构建OP大鼠模型.ELISA检测大鼠血清白介素10(IL-10)、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钙(Ca)、血磷(P)、骨保护素(OPG)、骨钙素(OCN)、碱性磷酸酶(ALP);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大鼠胫骨密度(BMD);Micro-CT检测胫骨骨微结构;HE染色观察胫骨组织形态;Western blot检测骨形成蛋白(BMP-2)、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蛋白水平.结果 与Sham组比较,Model组大鼠胫骨骨微结构和骨组织形态明显受损,血清IL-6、TNF-α、ALP水平、胫骨骨表面积与体积比、骨小梁分离度和胫骨骨组织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血清IL-10、OPG、OCN、Ca和P水平、胫骨BMD、骨小梁厚度、胫骨骨组织BMP-2、Runx2、HIF-1α、VEGF、VEGFR-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与Model组比较,EPI-L组和EPI-H组大鼠胫骨骨微结构和骨组织形态受损明显减轻,血清IL-6、TNF-α、ALP水平、胫骨骨表面积与体积比、骨小梁分离度、胫骨骨组织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血清IL-10、OPG、OCN、Ca和P水平、胫骨BMD、骨小梁厚度、胫骨骨组织 BMP-2、Runx2、HIF-1α、VEGF、VEGFR-2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均<0.05);与 EPI-H 组比较,EPI-H+YC-1 组上述指标均被部分逆转(P均<0.05).结论 EPI可降低OP大鼠炎性反应,调节骨代谢平衡,改善胫骨骨微结构,可能与激活HIF-1α/VEGF/VEGFR-2信号通路有关.

    骨质疏松箭叶淫羊藿骨代谢胫骨骨微结构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