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疑难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疑难病杂志
中国医师协会
疑难病杂志

中国医师协会

马智

月刊

1671-6450

ynbzz@163.com

0311-85901735

050035

石家庄市天山大街238号

疑难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Difficult and Complicated CasesCSTPCD
查看更多>>《疑难病杂志》是目前国内惟一报道疑难病症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主办。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 期刊” ,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波兰《哥白尼索引(I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 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等国内、外重要检索期刊和数据库收录。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CN 13-1316/R,ISSN 1671-6450。 本刊由著名医学家吴阶平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吴咸中、陈可冀、王正国、王永炎、张运、李春岩、张伯礼、邱蔚六、郭应禄等院士担任顾问,吴以岭教授担任编委会总编辑,包括2位美籍专家在内的46名知名医学家担任编委。本刊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开展开放式、多方位的学术交流,加速医学科技进步和发展;坚持“三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坚持“创新”、“实用”的办刊宗旨,着力报道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在诊疗各种疑难病、罕少见病及各种难诊难治病症的新理论、新成果、新进展、新疗法、新药物、新经验,真正做到“引导潮流、荟萃精华、贴近临床、服务读者”。本辟有专家笔谈、论著、临床研究、络病论坛、罕少见病例、误诊误治分析、疑难病例(理)讨论、名医精粹、释疑解难、继续教育等特色栏目,本刊面向全国各级医疗、教育、研究机构的医学专业人员,是广大医务人员学术交流的园地和继续教育的良师益友。欢迎赐稿,欢迎征订。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复方磺胺甲(噁)唑与头孢曲松对合并发热的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患者疗效及脑脊液炎性因子水平影响的比较

    刘波孙晓风郑丽娇陈慧园...
    1070-1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复方磺胺甲(噁)唑与头孢曲松对合并发热的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患者疗效及脑脊液炎性因子水平影响的比较.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3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诊治合并发热的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2组患者均接受利福平、多西环素治疗,对照组加用头孢曲松钠,观察组加用复方磺胺甲(噁)唑,患者均连续治疗6周.治疗前后比较2组异常症状、体征、血常规及生化指标、脑脊液炎性因子的变化;治疗6周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73%vs.84.09%,x2/P=4.950/0.026);治疗6周后,2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t/P=5.342/<0.001、5.654/<0.001、5.543/<0.001);2 组患者脑脊液白介素 10(IL-10)、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t/P=4.273/<0.001、3.140/0.002、2.650/0.010);2组患者异常症状及体征、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包含复方磺胺甲(噁)唑的三联药物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改善合并发热的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患者异常症状及体征,明显降低患者脑脊液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整体临床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复方磺胺甲(噁)唑头孢曲松炎性因子疗效

    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血清VEGFs、MMPs表达水平特征及对预后的预测效能

    克力斯坦·夏依扎提王乐如克亚·白克力
    1075-10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s)、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水平特征及对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2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12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个月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92)和预后不良组(n=29).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VEGFs、MMPs表达谱水平;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VEGFs、MMPs水平与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VEGFs、MMPs水平预测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VEGF-1、VEGF-2、MMP-1、MMP-2、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患者(t/P=4.455/<0.001、3.982/<0.001、4.848/<0.001、5.702/<0.001、5.144/<0.001);血清 VEGF-1、VEGF-2、MMP-1、MMP-2、MMP-9 水平均与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预后不良呈显著正相关(r/P=0.338/<0.001、0.361/<0.001、0.383/<0.001、0.386/<0.001、0.331/<0.001);血清VEGF-1、VEGF-2、MMP-1、MMP-2、MMP-9水平升高均是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142(1.011~1.372)、1.126(1.004~1.276)、1.027(1.002~1.052)、1.029(1.006~1.052)、1.026(1.006~1.047)];血清 VEGF-1、VEGF-2、MMP-1、MMP-2、MMP-9 水平独立及联合预测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729、0.744、0.759、0.761、0.724、0.890,联合预测的效能大于各指标独立预测效能(Z/P=4.344/<0.001、4.185/<0.001、4.013/<0.001、4.010/<0.001、4.350/<0.001).结论 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血清VEGFs、MMPs表达水平与预后不良具有密切相关性.基于上述指标的联合预测模型对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不良预后有较高预测价值.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预后

    血清CCL18、sTLT-1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关系及预测价值

    秦道铎赵江峰杨旭明杨靖...
    1080-1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趋化因子配体18(CCL18)、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sTLT-1)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6月 2023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110例为冠心病组,采用SYNTAX评分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亚组54例、中度亚组37例、重度亚组19例.另选取同期医院健康体检者11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CCL18、sTLT-1表达水平;Spearman法分析血清CCL18、sTLT-1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CCL18、sTLT-1水平对中重度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CCL18、sTLT-1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P=7.505/<0.001,8.537/<0.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轻度亚组、中度亚组、重度亚组冠心病患者血清CCL18、sTLT-1水平依次升高(F/P=24.542/<0.001,28.067/<0.001);血清CCL18、sTLT-1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P=0.486/<0.001,0.391/<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CL18升高、sTLT-1升高是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2.376(1.169~4.830),2.695(1.494~4.862)];血清CCL18、sTLT-1水平及二者联合诊断中重度冠状动脉病变的AUC分别为0.748、0.721、0.813,二者联合的AUC大于血清CCL18、sTLT-1各自单独诊断(Z/P=2.139/0.032,2.248/0.025).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CCL18、sTLT-1水平均明显升高,二者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关.

    冠心病趋化因子配体18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预测价值

    血清RAGE、PBEF水平对重症肺炎患儿继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测价值

    王丽阳王艺璁刘欢衣兰云...
    1085-1089,10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PBEF)水平对重症肺炎(SP)患儿继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4年2月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呼吸科及重症监护室收治的SP患儿875例,根据是否继发ARDS分为ARDS组83例和非ARDS组79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RAGE、PBEF水平.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RAGE、PBEF水平与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的相关性;以SP患儿继发ARDS为因变量,建立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其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价血清RAGE、PBEF水平预测SP患儿继发ARDS的价值.结果 875例SP患儿入院7 d内继发ARDS 83例(9.49%).与非ARDS组比较,ARDS组血清RAGE、PBEF水平升高(t=8.801、9.082,P均<0.001);血清RAGE、PBEF水平与PEWS评分均呈正相关(r=0.691、0.625,P均<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EWS评分增加、机械通气时间延长、氧指数增加、降钙素原升高、RAGE升高和PBEF升高是SP患儿继发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2.308(1.535~3.469)、2.525(1.619~3.938)、3.738(2.123~6.581)、6.916(3.034~15.768)、1.085(1.061~1.109)、1.464(1.303~1.646)];RAGE、PBEF及二者联合预测SP患儿继发ARDS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1、0.789、0.905,二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预测效能(Z=4.256、4.419,P均<0.001).结论 SP患儿血清RAGE、PBEF水平升高,两者均为其继发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RAGE联合PBEF水平预测SP患儿继发ARDS的价值较高.

    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儿童

    血清IL-19、VASH-1、NLR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颜建军李利萍胡杨程木子...
    1090-1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白介素19(IL-19)、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H-1)、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2型糖尿病肾病(T2DN)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在邯郸市第一医院内分泌一科治疗的T2DN患者100例作为T2DN组,同时收集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100例作为T2DM组,比较2组血清IL-19、VASH-1、NLR水平,并分析血清IL-19、VASH-1、NLR对T2DN的预测价值.结果 T2DN组血清IL-19、VASH-1、NLR 明显高于 T2DM 组(t/P=8.374/<0.001、8.277/<0.001、8.762/<0.001).经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IL-19、VASH-1、NLR 升高是发生 T2DN 的危险因素[OR(95%CI)=1.120(1.037~1.210)、1.006(1.001~1.012)、2.586(1.165~5.740),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IL-19、VASH-1、NLR及三者联合预测T2DN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7、0.799、0.822、0.854,约登指数分别为0.520、0.490、0.550、0.740,IL-19在最佳截断值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40、0.580,VASH-1为0.660、0.830,NLR为0.920、0.630,三者联合为0.860、0.880.结论 T2DN患者血清IL-19、VASH-1、NLR水平升高,且血清IL-19、VASH-1、NLR三者联合对T2DN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2型糖尿病肾病白介素19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诊断价值

    GNRI和NLR、FAR比值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胃癌根治术后预后的评估价值

    徐梅刘芳余前军宋辉...
    1094-10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营养风险指数(GNRI)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循环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FAR)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胃癌根治术后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行胃癌根治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115例的临床资料.收集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TNM分期、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检测其术前GNRI、NLR和FAR水平,随访1~3年后,采用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分析GNRI、NLR和FAR水平与预后的关系,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进展期胃癌患者GNRI水平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以及是否合并淋巴结转移有关(t/P=54.308/<0.001、31.021/<0.001、27.002/<0.001、17.573/<0.001、11.376/<0.001、37.377/<0.001);NLR与年龄、肿瘤直径、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t/P=26.364/<0.001、16.017/<0.001、10.702/<0.001、10.106/<0.001、8.084/<0.001);FAR 与性别、肿瘤直径、TNM 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t/P=4.154/<0.001、5.091/<0.001、3.776/<0.001、5.564/<0.001);Kaplan-Meier 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高 GNRI 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高于低GNRI组(P<0.05),低NLR组和低FAR组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高于高NLR组和高FA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显示,TNM分期为Ⅲ~Ⅳ期、淋巴结转移、NLR和FAR高水平为影响进展期胃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OR(95%CI)=1.933(1.227~3.046)、2.396(1.293~4.443)、2.606(1.381~4.919)、2.754(1.494~5.076)],GNRI高水平为影响进展期胃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的保护因素[OR(95%CI)=0.297(0.098~0.894)].结论 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GNRI低水平、NLR和FAR高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有关.

    进展期胃癌胃癌根治术营养风险指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循环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预后

    结直肠癌中TUBB3、CCT8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及预后的关系

    马云云徐斌沙巴义丁·吐尔逊王东宏...
    1100-1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3型β微管蛋白(TUBB3)、含TCP-1的伴侣蛋白8(CCT8)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上皮间质转化(EMT)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肛肠科诊治CRC患者112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TUBB3、CCT8 mRNA及EMT相关指标N-钙黏素(N-cad)、E-钙黏素(E-cad)、转录因子TWIST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UBB3、CCT8蛋白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CRC中TUBB3、CCT8蛋白差异;Kaplan-Meier曲线及Cox回归分析TUBB3、CCT8蛋白对CRC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CRC癌组织TUBB3、CCT8、N-cad、TWIST mRNA表达高于癌旁组织,而E-cad mRNA低于癌旁组织(t=35.030、38.353、32.172、32.405、18.928,P 均<0.001);CRC 癌组织中 TUBB3、CCT8 蛋白阳性率为91.07%(102/112)、94.64%(106/112),高于癌旁组织 7.14%(8/112)、6.25%(7/112)(x2=157.836、175.032,P 均<0.001);CRC 中 TUBB3 mRNA 与 CCT8 mRNA 表达呈正相关(r=0.647,P<0.001),CRC 中 TUBB3、CCT8 mRNA 表达与 N-cad、TWIST mRNA 表达呈正相关(r=0.667、0.621、0.703、0.686,P 均<0.001),与 E-cad mRNA 表达呈负相关(r=-0.641、-0.587,P均<0.001);低分化、TNM分期Ⅲ期、淋巴结转移的CRC中TUBB3、CCT8 mRNA表达高于高中分化、Ⅰ~Ⅱ 期、无淋巴结转移(t=20.327、20.455、21.101,15.121、14.985、15.759,P 均<0.001);CRC 患者 3 年OS TUBB3 mRNA 高表达组为 43.33%(26/60),低于低表达组的 70.97%(44/62)(Log-rankx2=8.792,P=0.003),CCT8 mRNA 高表达组患者 3 年 OS 为42.86%(27/63),低于低表达组的 72.88%(43/59)(Log-rankx2=10.970,P<0.001);TUBB3、CCT8 mRNA升高及TNM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是CR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95%CI)=1.334(1.103~1.613),1.322(1.108~1.577),1.435(1.161~1.773),1.368(1.115~1.677),1.315(1.054~1.641)].结论 CRC中TUBB3、CCT8表达上调,两者可通过促进EMT,促进CRC的恶性进展,是新的CRC预后评估标志物.

    结直肠癌3型β微管蛋白含TCP-1的伴侣蛋白8上皮间质转化预后

    ACLP、COL11A1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马仰仰谢海燕陈晓泉张洁...
    1106-1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胰腺癌中主动脉羧肽酶类样蛋白(ACLP)、Ⅺ型胶原α1(COL11A1)表达及临床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陕西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科和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手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CLP、COL11A1 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ACLP mRNA与COL11A1 mRNA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分析ACLP、COL11 A1表达对胰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Cox回归分析胰腺癌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胰腺癌患者癌组织ACLP、COL11A1 mRNA的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t/P=31.058/<0.001,27.642/<0.001);胰腺癌患者癌组织中 ACLP、COL11A1 阳性率分别为 69.32%(61/88)、70.45%(62/88),高于癌旁组织的 9.09%(8/88)、6.82%(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963、75.155,P均<0.001);胰腺癌组织中ACLP mRNA与COL11A1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642,P<0.001);TNM分期ⅡB~Ⅲ期、有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组织中ACLP、COL11A1蛋白阳性率高于TNM分期 Ⅰ~ⅡA 期、无淋巴结转移(ACLP:x2/P=19.704/<0.001、12.908/<0.001;COL11A1:x2/P=22.440/<0.001、14.569/<0.001).ACLP阳性组3年总生存率为22.95%(14/61),低于阴性组44.44%(1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 x2=5.433,P=0.020);COL11A1 阳性组3 年总生存率为 20.97%(13/62),低于阴性组50.00%(1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 x2=7.281,P=0.007).TNM分期ⅡB~Ⅲ期、淋巴结转移、ACLP阳性、COL11A1阳性是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95%CI)=1.781(1.199~2.646),1.962(1.172~3.285),1.505(1.066~2.125),1.568(1.117~2.201)].结论 胰腺癌组织中ACLP、COL11A1 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上调,二者在胰腺癌的发生和进展中发挥促进作用,是新的临床上评估胰腺癌患者预后的标志物.

    胰腺癌主动脉羧肽酶类样蛋白Ⅺ型胶原α1预后

    荔枝核总黄酮对肝纤维化大鼠lncRNAs、mRNAs表达的影响和生物学功能分析

    马晓聪谢家诚黎敏航崔引航...
    1112-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荔枝核总黄酮(TFL)对肝纤维化大鼠差异lncRNAs、mRNAs表达的影响及其生物学功能分析.方法 2021年4-7月于广西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进行实验,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n=6)、模型组(Model,n=7)和荔枝核总黄酮组(TFL,n=7),TFL组大鼠给予TFL 50 mg·kg-1·d-1干预6周.采用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纤维化改变,ELISA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酶(HA)、Ⅳ型胶原(Ⅳ-C)、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RN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Model和TFL组差异表达lncRNAs和mRNAs.cis方式预测差异表达lncRNAs靶基因,GO和KEGG对各差异表达lncRNAs靶基因和mRNAs进行生物学功能富集分析.结果 纤维化评分比较,Model组>TFL组>Control组(F=14.420,P<0.001),大鼠血清 HA、LN、Ⅳ-C 和 PC Ⅲ 水平比较,Model 组>TFL 组>Control 组(F=47.055、74.655、177.328、54.445,P 均<0.001).共筛选出Model组与TFL组差异表达lncRNAs 73个(上调43个,下调30个),Model组与TFL组差异表达mRNAs 261个(上调150个,下调111个),采用cis方式共预测到Model与TFL组24个靶基因;差异表达lncRNAs靶基因和mRNAs的生物学富集功能分析显示TFL通过参与昼夜节律、谷胱甘肽代谢泛醌、戊糖磷酸途径等信号通路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结论 TFL能够明显改善大鼠纤维化组织病理学形态,降低血清HA、Ⅳ-C、LN、PC-Ⅲ含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特定差异lncRNAs和mRNAs表达,参与昼夜节律、谷胱甘肽代谢泛醌、戊糖磷酸途径等信号通路有关.

    肝纤维化荔枝核总黄酮长链非编码RNA基因表达生物信息学大鼠

    水蛭素对缺氧诱导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间质转分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刘依尹玉洁韩宁馨贾振华...
    1120-1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通络药物水蛭素对缺氧诱导的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s)间质转分化(EndMT)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取常规培养的HCMECs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组、水蛭素组(包括0、20、40、80、100 μg/ml 5个浓度).对照组常规培养不做任何处理,缺氧组置入低氧培养箱72 h,水蛭素组预加入Hirudin工作液,4 h后置入低氧培养箱72 h.MTS比色法检测HCMECs增殖能力;倒置显微镜观察HCMECs形态;免疫荧光鉴定HCMECs间质转分化情况,Western-blot检测内皮间质转分化相关蛋白:包括内皮细胞标记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ECAM-1/CD31)、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间质细胞标记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FSP-1),以及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Smad同源物2/3(Smad2/3)、锌指转录因子(snail)等相关信号通路的蛋白表达.结果 MTS法检测显示,缺氧显著抑制细胞活性(P<0.01),水蛭素在20~100 μg/ml浓度范围内可提高细胞活性,且呈现浓度依赖性,当浓度为100μg/ml时细胞活性最强(P<0.01).各组细胞培养72 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对照组细胞呈铺路石样或鹅卵石状结构,缺氧组细胞由鹅卵石状结构变为分散的长梭形,接近成纤维细胞形态,水蛭素组长梭形细胞形态明显改善,细胞恢复鹅卵石样.Western-blot与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缺氧组CD31、VE-cadherin蛋白水平降低(P<0.01),且vWF表达减少,α-SMA、FSP-1蛋白水平升高(P<0.01),且vimentin表达增强;与缺氧组比较,水蛭素明显增加CD31、VE-cadherin蛋白表达(P<0.01),并增强vWF表达,下调α-SMA、FSP-1蛋白表达(P<0.01),并减弱vimentin表达;与对照组相比,缺氧组信号通路HIF-1α、TGF-β1、p-smad2/3、snail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与缺氧组比较,水蛭素下调HIF-1α、TGF-β,、p-smad2/3、snail蛋白表达(P<0.01).结论 水蛭素可以改善缺氧诱导的HCMECs细胞发生EndMT,其机制可能与调控 HIF-α/TGF-β1/smad/snail 通路有关.

    水蛭素缺氧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内皮间质转分化信号通路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