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带农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带农业科技
热带农业科技

杨雄飞

季刊

1672-450X

ynrj163@163.com

0691-2124140

666100

云南省景洪市宣慰大道99号

热带农业科技/Journal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西南片区唯一一份专门报道热带农业科研与开发的科技期刊,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面向整个热区的热带农业科技期刊。目前紧密围绕新农村建设和西部大开发作好报道,重点有天然橡胶、热带水果、热带花卉、药用与功能植物、咖啡、茶叶等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读者多为热带农业科研、生产和管理人员、大专院校师生、种植经营者,是值得一读的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澳洲坚果'迪思1号'主要性状调查分析初报

    施学彬冯岩晃王康杨从华...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澳洲坚果'迪思1号'是由云南迪思企业集团坚果有限公司通过实生选种选育出的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点,文章对澳洲坚果'迪思1号'主要性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迪思1号'5年生植株青皮果产量10.56 kg/株,平均单果重21.6 g,壳果鲜重10.9 g,果仁重3.4 g,出种率50.87%,出仁率39.08%.'迪思1号'可溶性糖含量为5.31%,比'O.C'(对照)低15.58%;粗脂肪含量为71.45 g/100 g,比'O.C'高2.95%;蛋白质含量为11.15 g/100 g,比'O.C'低4.70%;碳水化合物含量为15.95%,比'O.C'低1.24%;矿物质含量中,'迪思1号'钾、铁、锌含量分别为4.23 g/kg、118.00 mg/kg、20.07 mg/kg,高于'O.C',钙、镁含量分别为为 0.95、1.01 g/kg,低于'O.C'.'迪思1号'在表型性状及品质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优势,可用于种质资源的保存、改良和种植推广.

    澳洲坚果'迪思1号'生物学特性果实性状营养成分

    '桂热1号'澳洲坚果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引种表现

    耿建建李扬吴超赵红...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归纳总结'桂热1号'澳洲坚果在西双版纳州的引种表现,为在西双版纳州的推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桂热1号'树体高大直立,树冠圆锥形;在西双版纳州,平均1年抽梢3~5次,盛花期为1月中下旬至2月中旬,8月中下旬果实完全发育成熟;连续7年的茎围生长趋势与'O.C'一致;果实大小较小,但壳果均匀,出仁率及一级果仁率较高;树龄10 a时单株带皮果产量为30.20 kg,每公顷产值为7.69万元,均显著大于同树龄'O.C'.'桂热1号'澳洲坚果在西双版纳州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但果实较小,需进一步优化栽培管理措施.

    澳洲坚果品种'桂热1号'引种表现

    不同澳洲坚果品种的蓟马种群数量及为害调查

    孔祥东高小俊吴海斌方芳...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O.C''H2''A4''A16''816''344'和'333'等7个澳洲坚果品种花期、挂果初期、果实膨大期和养分积累期的蓟马种类和数量以及收获前果实的虫果率调查,探究不同澳洲坚果品种的蓟马种群数量和为害情况的差异.结果表明:为害澳洲坚果的蓟马有7种,花期蓟马以成虫虫态为主,果期以若虫虫态为主,色蓟马为优势种.'344'品种蓟马发生最轻,'H2'和'A16'品种发生较轻;'816'品种蓟马发生最重,'333'品种发生较重.

    澳洲坚果蓟马种群数量为害

    澳洲坚果黑果病药剂防治不同方法效果比较

    高竞杨丽萍孔祥东蒋桂芝...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不同施药方式(喷施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地面撒施多菌灵、地面撒施甲基硫菌灵)和附加措施(增喷乙蒜素、增施植物保护膜、撒施生石灰、地面覆盖塑料薄膜)对澳洲坚果黑果病防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发病率和发病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防治效果在27.59%~85.30%.不同施药方式中,喷施处理的黑果病发病率和发病指数最低,防治效果最好,达85.30%,显著高于撒施处理;附加措施各处理对防治效果均无显著提升,和正常喷施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相比,增喷乙蒜素、地面覆盖塑料薄膜会显著降低防治效果;种植区土壤磷元素(111.75 mg/kg)远高于澳洲坚果适宜种植范围(10~20 mg/kg),钙、镁、硼等元素缺乏.对澳洲坚果黑果病喷施多菌灵+甲基硫菌灵能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无需附加其他防治措施,不同植区可根据地力情况合理施肥.

    澳洲坚果黑果病土壤养分多菌灵甲基硫菌灵

    氮磷钾配比施肥对椰子生长及土壤理化、酶活性的影响

    卢丽兰刘莹莹王玉萍杨伟波...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测定比较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处理下椰子树的生长指标及土壤的理化性质、酶活性,为椰子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除茎围外,施肥显著促进了椰子树的生长,提高了大多数土壤酶活力,且大多数生长指标、土壤酶活力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上升.施肥量相同时:Y7(N15P8K20,750 g/株)、Y5(N15P8K20,500 g/株)、Y2(N15P8K20,250 g/株)处理的大多数生长指标均分别高于 N7(N12P5K12,750 g/株)、N5(N12P5K12,500 g/株)、N2(N12P5K12,250 g/株)处理;除 Y7 处理的蔗糖酶、酸性蛋白酶活力显著高于N7处理,Y5处理的酸性蛋白酶显著高于N5处理外,同量不同配比施肥处理下的土壤酶活力无显著差异;Y7处理的有效硼、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显著高于N7处理,以上结果说明椰子施肥量上限还有提升的空间.与N12P5K12处理相比,磷、钾元素含量更高的N15P8K20处理更有利于椰子树的生长与改善土壤养分状况,这可能与椰园土壤养分状况及椰子树在特定时期的养分需求有关.为制定精准且科学的施肥策略,未来还需要开展椰园土壤养分状况及不同生长时期椰子养分需求的研究.

    椰子配比施肥根系活力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

    火龙果产期调节技术研究综述

    刘成琴赵志平陈彭坤杨春霞...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火龙果产业规模越来越大,但供应期集中制约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而火龙果产期调节技术的实施可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文章从补光、修剪、疏花、喷施KH2PO4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方面综述火龙果产期调节技术,为火龙果反季节生产提供技术参考,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火龙果产期调节补光

    不同海拔咖啡生境与品质研究

    吕玉兰黄家雄武瑞瑞胡发广...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7-2018年在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新寨村海拔760、978、1 270、1 440、1 640 m各设1个观测点,研究不同海拔高度下咖啡种植生态环境并综合咖啡杯测进一步探讨咖啡种植的理想海拔高度.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升高,年均气温和年太阳曝辐量下降,降水量、土壤养分有效性增加,咖啡花期、果期推迟,咖啡杯品分值呈上升趋势,海拔高度与杯品分值呈正相关.但海拔超出1 500 m时,产量严重下降,空瘪率高,且采收期正逢雨季.综合来看,中海拔区域(978、1 270、1 440m)种植的咖啡综合表现较好,均达到精品级.

    咖啡海拔品质营养成分

    云南咖啡生豆初加工技术标准的变迁及建议

    张丽沈梅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豆初加工环节直接影响着咖啡的最终品质,随着消费市场持续转型升级,咖啡生豆初加工技术的需求和标准也在不断演进.云南咖啡的种植面积、产量均占全国的98%以上,但一些相关技术标准长期存在滞后现象,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产业发展.文章基于全球咖啡产业的3次浪潮,回顾自1989年云南首次制定咖啡初加工技术标准以来,国家及云南咖啡3次技术标准变迁中生豆初加工部分的发展脉络,并深入分析其背后的社会、经济、技术动因等,从技术标准体系构建、技术标准认同及应用、本土化发展等角度提出相关对策及建议,以期为云南咖啡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咖啡生豆初加工技术标准云南

    瑞丽咖啡种质资源圃咖啡资源保存现状与创新利用

    赵明珠李锦红白学慧马关润...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农村部瑞丽咖啡种质资源圃拥有种类丰富、数量庞大的咖啡种质资源,是国内规模最大、最为全面的咖啡种质资源宝库,截至2023年底已收集超过800份咖啡种质资源,包括多个咖啡品种及野生近缘种,建立了自然与人工杂交后代群体,为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了材料,并成功推出'卡蒂姆CIFC7963''德热132''德热3号''德热4号'等高品质咖啡新品种,丰富了市场并提升了国产咖啡竞争力;同时,助力咖啡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通过技术培训、示范推广等方式提升农民咖啡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促进增收.文章回顾其发展历程、资源收集保存现状及创新利用成就,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旨在为咖啡资源利用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咖啡种质资源保存利用

    云南双江不同季节晒青茶品质对比分析

    李兴凤杨艳刘学艳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季节的晒青茶品质差异,以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公弄村、大户赛村春夏秋3个季节的晒青茶为原料,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含量,并结合感官审评对其品质进行分析.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春季晒青茶的香气清香、浓郁持久,滋味甜醇回甘,总体品质最佳,感官审评得分最高;秋茶的香气持久度减弱,滋味稍涩;夏茶香气持久度和浓度均降低,滋味平淡,总体品质较差;大户赛晒青茶的香气和滋味评分优于公弄.理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大户赛3个季节的晒青茶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和氨基酸含量均值分别为44.62%、25.54%、2.15%和3.79%,公弄的分别为38.99%、25.63%、2.31%、3.16%;大户赛晒青茶的水浸出物含量明显高于公弄地区.大户赛与公弄地区晒青茶的感官品质均是春茶最好,秋茶次之,夏茶稍差;大户赛晒青茶感官品质优于公弄.

    晒青茶季节感官品质理化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