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黄顺

双月刊

1671-0681

0871-68426263

650111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杨家村云南行政学院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 The Journal of Yunnan Administration Colleg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其独特、鲜明的办刊个性在全国期刊界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高校研究政治学、行政学的知名学者关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坚持"四个面向"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判断与实践路径

    陈学琴梁军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迫切要求打好科技自立自强的"主动仗"。"四个面向"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是高质量推动科技创新的战略方向和科学指引。坚持"四个面向"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综合国家科技政策演进、现实挑战及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作出的最新战略判断。新时代新征程,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牢牢把握"四个面向"的战略要求,以"政策规划+制度框架"做好科技创新顶层设计,以"自主创新+国际合作"提振科技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以"全链条创新+成果转化"促进经济、科技间的协调发展,以"协同创新+体系化布局"助力国家发展重大需求,以"医药技术+健康治理体系"增强人民生命健康的保障力量,不断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并加快建成世界科技强国。

    "四个面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考察意识形态的两条进路

    李宏伟陈咏欣
    1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是近代认识论分野的两大主流,也是蕴含于意识形态演化史中此消彼长的两大主脉。经验理性认为,经验是揭开现实真相的开端,是确保思想真理性的基石。只要将观念还原为经验事实,意识形态中虚幻的形而上学即会消失。思维理性力图通过统一性、普遍性和确定性的知识塑造完满的意识形态,进而不断协调社会矛盾、消弭现实裂缝、营造完美生活。实际上,经验理性和思维理性共同追问的意识形态的真值问题,既需要从认识论角度阐释,也需要从价值论、存在论角度把握。

    意识形态经验理性思维理性真值

    交易成本政治学视角下的环境规制失灵及其治理

    谢婷胡建华
    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规制的有效性是提升生态文明治理绩效的关键所在,也是我国环境治理进程中亟待解决的现实困境。当前我国环境规制手段丰富,体系日趋完善,但实施效果欠佳,提升制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文章构建了一个交易成本政治学的分析框架,基于中央环保督察及整改在J省的实证分析发现:环境规制失灵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央与地方在环境规制这一非核心任务上所签订的不完全政治合同,由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机会主义行为、资产专用性导致了道德风险以及环境治理结构的"路径依赖",进而引发高额政治交易成本,使得地方有动机亦有可能违背委托人的环境治理目标,从而制约着环境规制效能的发挥。研究发现,提升环境规制的有效性,既要不断修订整合环境法律法规与政策文本,保障环境规制任务的明确化、可衡量性及约束性以提高政治合同的理性程度,又要通过差别化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的内在动力,以环境治理主体的竞争性突破制度环境与治理结构的掣肘,同时通过多元教育激发权力主体的环境治理责任与意识,重塑环境治理的可信承诺,以降低环境规制的政治交易成本,提升环境治理效能。

    环境规制治理效能政治交易成本治理路径

    大党独有难题研究:进展综述与进路展望

    周虎
    32-4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我国政党制度的话语创新角度看,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大党"的概念,既要看到大党"大的样子""大的优势",也要知晓大党"大的难处""大的特殊性"。当前,国内学界关于大党独有难题的学理阐述主要聚焦"何谓大党""难在何处""有何破解之道""破解意义何在"四个议题。大党独有难题研究的难点在于讲清楚大党独有难题"何为独有",即特殊性所在;重点在于找出破解之道,而非仅仅局限于发现问题这一初级环节;不足之处在于研究视角、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学理性阐释和整体性研究尚待加强。当前,进一步深化大党独有难题研究,仍需立足系统观念,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精准聚焦党的自我革命这一根本解决之道,始终着眼于中国共产党领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能力提升和本领增长。今后,要重点研究阐释大党独有难题的应对之策,不断深化对党的自我革命的规律性认识;要注重沿循"领题—破题—解题—答题—阅题"的整体性解释框架,不断丰富和拓展学界对大党独有难题这一重大命题的学理性阐释。

    大党独有难题党的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

    全民公投检视:关于西方民主合法性危机的讨论

    马启峰
    4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欧洲乃至西方民主国家掀起了全民公投浪潮。面对棘手的政治与非政治议题,越来越多的政府选择诉诸直接民主,将裁决权交予公民。此前未就公投颁布过法律的国家,相继启动立法程序以规范公投的使用,而早已将公投纳入宪法的国家,也通过频繁的政治实践来提升公投的决策地位。这种情形下,代议制民主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受到西方社会民众与学者的质疑。认为以全民公投为代表的直接民主将取代代议制民主,成为西方民主国家核心决策模式的声音层出不穷。代议制民主合法性危机的存在不假,而且其由来已久、积重难返,严重阻滞西方社会治理效率。但就目前而言,这种合法性危机仍不足以对森严的西方政治体系形成结构性影响。全民公投使用频率的上升只能代表决策模式的多样化发展趋势,并不能指向代议制民主的可取缔性。多数情况下,全民公投仅是西方当权者用来安抚公民政治参与情绪的制度工具。面对围绕国家权力结构和社会精英制度形成的政治壁垒,直接民主决策模式依旧难以逾越。

    全民公投民主合法性直接民主代议制民主政治参与

    新时代党的政治监督:目标、功能与实践

    吴伟
    6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是党的二十大对政治监督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以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政治监督是对政治领域内公共权力进行监督的现象,是为规范和制约公共权力而开展的监督活动,以实现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的目标。政治性、统领性、系统性和时代性是政治监督的显著特征,导向功能、预防功能和惩戒功能则是其重要功能体现。强化政治监督,必须紧紧围绕发现与纠正政治偏差这一要求,明确政治监督主体、监督对象、监督原则与监督方式,探索实践路径。新时代强化党的政治监督,必须完善监督制度,健全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必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培育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必须加强对领导干部的重点监督;必须推进"四项监督"的协调衔接,形成监督合力。

    政治监督党内监督政治建设自我革命

    重心转换与优化配置:中国环境治理改革的职能逻辑

    王智睿
    70-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重大成就,其背后离不开环境治理改革的推动作用。既有研究多从市场转型、社会治理等视角探讨改革的制度设计逻辑。本文则重点关注转变政府职能何以驱动环境治理改革,并基于"职责结构—履责方式"分析框架,将职能逻辑提炼为重心转换和优化配置两条主线:一方面,环保职责逐渐成为一项独立的、重要的政府职能,职责内容趋于丰富;另一方面,履责主体日渐明晰,履责工具不断完备,履责效能全面提升。沿着上述改革路径,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市场、社会等主体共同行动与协同履责的重要事项。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到以降碳为重点的阶段,职能逻辑会进一步凸显,不同类型职责间的协调,以及环保职责在不同政府部门间的分工,将会影响到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的完善与治理能力的提升。

    转变政府职能环境治理碳达峰碳中和职责结构履责方式

    民族国家构建:国际经验和中国道路(下)

    肖宪
    80-90页

    国际区域视野下边疆治理的区域主义形成与演进机制探析——以中国西南边疆为例

    安东程
    91-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于边疆治理的区域主义转向的学术讨论,部分研究从国际区域的视野阐释边疆治理的区域主义,强调拓展边疆治理的国际区域空间,但对边疆治理在国际区域层面的区域主义形成与演进机制解释不足。引入国际关系学科的区域主义理论对边疆治理进行解析,有助于深化国际区域视野下边疆治理的区域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借助区域化理论框架,边疆治理在国际区域层面的区域主义形成与演进机制包括起源、功能性、社会化和影响四个阶段,并且以边界问题解决为前提,与国家层面的区域主义有区别及联系。以中国西南边疆为案例,国际区域视野下边疆治理的区域主义形成与演进蕴含边疆治理与国际区域治理协同演进的逻辑,展现中国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构建的路径探索。

    国际区域区域主义边疆治理中国西南边疆

    驱动型治理:第一书记贫困治理的一个理论阐释——基于GP县15位第一书记的扎根研究

    张丹婷庾虎
    103-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驻村第一书记制度是中国实现脱贫奇迹的关键布局,也是党的领导力在基层减贫实践中的伟大创新。对这一制度的持续审视有利于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深入推进,为此采用扎根理论对GP县 15 位第一书记的贫困治理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对村庄内生发展机制的影响进行探索性研究,并尝试提出"驱动型治理"这一实质理论。研究发现,驱动型治理包含了治理资源的精准聚合、治理模式的刚柔并济以及治理权力的软硬兼施这三组六维结构鲜明的治理策略;同时,通过这三组策略的交织互动又形成了三种类型的驱动关系,即组内交互式驱动、组间循环式驱动以及"共栖式"驱动,村庄内生发展机制在驱动关系中被激活,进入长效发展态势。

    驱动型治理扎根理论第一书记内生发展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