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油气田地面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油气田地面工程
油气田地面工程

张良杰

月刊

1006-6896

cnogfe@petrochina.com.cn;yqtdmgc@petrochina.com.cn

0459-5903568

163712

大庆西杨邮局126-1-56信箱

油气田地面工程/Journal Oil-Gasfield Surface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78年创刊,中文核心期刊,月刊。油田生产、建设、施工和设计领域权威应用杂志。每年发表相关科技文章500余篇。文章内容贴近生产实际,具有较大的应用借鉴价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元复合驱配注质量主控因素分析及提升方法研究

    宣英龙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化学驱的规模应用,不断刷新着大庆油田采收率极限,成为油田持续有效开发的重要技术,配注体系质量是三元复合驱的根本.针对配注工艺流程长、节点多、药剂种类多、涉及环节广、管理难的问题,从工艺特点、体系特点和流程节点开展分析,明确了影响三元复合驱配注质量的主控因素,建立了配套的技术提升方法.采用自动称重模块可实现精控聚合物母液浓度,缩小误差范围从±5%缩小为0~3%,同时调整母液质量浓度从5 000 mg/L提高至5 500 mg/L,碱浓度符合率提高1.4%~3.1%;站内除垢压差界限为0.5 MPa、站外除垢压差界限为0.3 MPa,并配套使用冲线、酸洗和空穴射流的除垢方法;污水站外输为最近杀菌位置,投加杀菌剂杀菌后,黏度保留率可保持在75%以上.以上措施在萨中开发区六个三元复合驱区块实施应用,均能实现投产稳定期区块体系质量合格率达98%以上,黏损率控制在19%以下,三元区块投产配注指标逐步变好.该研究成果可有效指导化学驱配注管理,对化学驱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驱配注质量主控因素碱方案符合率黏损

    基于降低碳排放量的凝析油稳定工艺能耗分析与优化研究

    李烨董兰玉陶金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凝析油稳定工艺的能效水平,降低其在生产运行过程中的碳排放量,以某油田中央处理厂凝析油稳定工艺为研究对象,在确定碳排放源设备和碳排放类型的基础上,采用HYSYS软件分析了不同参数对碳排放量和凝析油产量的影响,并以最小碳排放总量为目标函数,对比了多种优化方法下的工艺变量调整方案.结果表明:碳排放源来自闪蒸气、不凝气的火炬燃烧排放,以及预换热器和重沸器所需的净购入电力排放,闪蒸气碳排放量占碳排放总量的绝大部分;采用序贯二次规划法优化后,凝析油产量提高了5.62%,凝析油饱和蒸气压满足产品品质的要求,碳排放总量降低了4.45%.该研究结果可为油气田企业的高效、低碳运行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参考.

    凝析油稳定碳排放重沸器饱和蒸气压能耗分析

    高含水稠油混合液当量黏度的测试研究

    熊一凡侯磊孙省身朱祚良...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油黏度是油田地面工程集输系统规划与设计的重要物性参数.传统搅拌法测定高含水稠油混合液黏度,存在低转速无法均匀分散、高转速偏离实际工况的问题,采用高速搅拌分散与低速剪切测试交替进行,此剪切程序设计适用于高含水稠油混合液的搅拌测黏方法.此方法克服了环道法用油量大且实验操作复杂的缺点,并具备旋转黏度计连续测量且操作方便的优点.采用高低速交替搅拌法测定高含水稠油流动特性曲线,测量结果与实验环道法相比,1#油样的平均相对偏差为6.16%,平均绝对偏差为3.23 mPa·s,2#油样的平均相对偏差为2.61%,平均绝对偏差为3.69 mPa·s.结果表明:测试误差在允许范围内,测定得到的流动特性曲线呈现良好的规律性,混合液剪切稀释性随其含水率和温度降低而逐渐增强.

    高含水稠油混合液当量黏度搅拌测黏高低速交替搅拌

    天然气原位再生型液体复合脱硫剂研制

    徐明军尹红卫孙雪琼袁野...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油气井钻井完井测试期间作业时间短、搬迁频繁,现有的干法或湿法脱硫工艺需要的设备繁多、工艺复杂、建安周期长及其操作困难的情况,利用自氧化、自还原的特种化合物与变价金属离子催化剂相结合,研制了一种原位再生型液体复合脱硫剂,通过对该脱硫剂的催化剂浓度、pH值、二氧化碳及温度等指标,对脱硫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pH值在 8~13间的硫容不低于 330 g/L,在脱硫剂中金属离子催化剂质量浓度不低于 500 mg/L时,脱硫效率大于99.9%,二氧化碳含量小于27%时,对硫容质量分数的影响小于3%;该脱硫剂具有反应快、硫容大、适应性强、选择性强和装填方便的特点,为油气井钻井完井测试期间天然气脱硫提供了一种新手段,为天然气原位再生型液体复合脱硫剂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天然气脱硫液体复合脱硫剂原位再生硫容

    某天然气处理厂乙烷回收装置换热网络优化研究

    陈浦朱友庄黄靖珊李浩玉...
    2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国内运行的乙烷回收装置很少进行换热网络分析,导致乙烷回收系统中能量未综合回收利用.为了乙烷回收装置能够得到有效综合利用,针对某天然气处理厂乙烷回收装置进行换热网络优化分析,发现该乙烷回收装置换热网络跨夹点换热较多,流程有较大的优化空间.对乙烷回收流程中脱乙烷塔顶回流方式、脱甲烷塔底重沸器热源、脱丙丁烷塔塔底换热方式进行改进,并用Aspen Energy Analyzer软件进行模拟分析,发现整个流程跨夹点换热量减小,能耗降低11.2%,改进后乙烷回收装置较原乙烷回收装置功率降低了3 393 kW.将乙烷回收装置脱丙丁烷塔进料与稳定轻烃换热,增设换热器,稳定轻烃物流通过与脱丙丁烷塔进料物流换热回收热量以后进入脱丙丁烷塔中部,使脱丙丁烷塔底重沸器热负荷降低了 313 kW,循环水量减少29.09 m3/h.

    乙烷回收流程优化换热网络能耗公用工程

    GD油田采出液高效破乳剂研制及应用效果

    殷鹏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GD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伴随着弱碱三元复合驱的开采,采出液含水量、含药量不断升高,集输过程中油水易乳化,不易分离.针对这一问题,开展高效破乳剂的室内评价实验.基于正交设计实验,筛选出高效破乳剂,并依据筛选得出的最佳复配比、最佳处理温度区间,制定出适应GD油田弱碱三元复合驱采出液处理的工艺方案.结果表明,破乳剂DQZY-2C 和LJZ-425对采出液具有良好的破乳效果,在 50℃条件下沉降 90 min脱水率均达 90%以上;进一步复配后,在2∶1复配比时,二者协同作用的脱水率达93%以上;随着处理温度和体系含水率的升高,破乳效果逐渐增强;现场实施应用1年后,实现了脱水处理后净化油含水率≤1.0%,水中含油质量浓度≤1 000 mg/L,有效解决了GD油田弱碱三元采出液破乳问题.

    高效破乳剂采出液脱水率处理温度

    落石冲击下局部裸露天然气管道力学分析

    李新战陈杭邵沭鹏邹亚飞...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天然气管道在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大量敷设,洪水冲刷及落石冲击给天然气管道的安全运行带来极大的风险,落石冲击作用极易造成管道防腐层破损、管道局部变形失稳甚至破裂.为提升地质灾害易发区天然气管道安全运行管控水平,针对因洪水冲刷造成的局部裸露天然气管道,利用ABAQUS软件模拟落石对局部裸露天然气管道的冲击过程,采用单因素法分析了不同的管道裸露高度、管道壁厚、管道运行压力、落石半径和落石速度等工程条件下,局部裸露管道受落石冲击后,管道最大Mises应力随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局部裸露管道受落石冲击后,管道最大Mises应力总是出现在接触点,管道壁厚和管道最大Mises应力呈负相关,落石半径、落石冲击速度和管道内压同管道最大Mises应力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落石半径是影响管道最大Mises应力的重要因素,当落石半径大于 1.0 m时,最大Mises应力将超过管材X70的屈服强度.该分析结果可以为天然气管道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设计、敷设、工程防护及监测预警提供理论依据.

    局部裸露管道落石冲击数值模拟单因素分析

    复合管泄漏监测系统研制与应用

    梁中红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YB气田钢带增强型污水输送复合管的完整性,提出了一种针对钢带增强型污水复合管泄漏的监测方法.该方法依据管地电位阶跃判定管道是否泄漏,首先在管线上安装发射机,给管线和输送液体施加一定的电信号,在管线上每隔一定的距离安装接收机,监测管线管地电位值,并通过4G实时传输至物联网平台,在监测大屏进行实时显示;根据接收机处的管地电位值是否发生阶跃判断管线是否泄漏并判断泄漏区间,同时发送报警信息.利用该技术对YB气田钢带增强型污水管线进行泄漏监测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证明:模拟泄漏时,接收机电压发生阶跃,能发送泄漏区间报警信息.由此可知,基于物联网的钢带增强型污水复合管泄漏监测方法可以监测泄漏并预警,有推广价值.

    钢带增强型复合管管地电位阶跃泄漏监测物联网

    20#碳钢在无碱复合驱模拟采出液中腐蚀行为研究

    王天祥朱玉明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碱复合驱(复合盐、聚合物、表面活性剂)是一种新型改进驱油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成本,提高采收率及降低管线结垢.但是,随着集输系统采出液中化学剂浓度逐渐升高,目前,在用的无内防腐20#碳钢材质的集输管道在未来采出液中的适应性还不明确.为摸清20#碳钢材质在采出液中的腐蚀情况,依据大庆油田某区块产能建设工程所提供的无碱复合驱三元上返采出液浓度预测,通过室内模拟现场集输系统工况环境,利用动态腐蚀模拟试验和电化学试验,确定20#碳钢在无碱复合驱模拟采出液中的腐蚀行为.试验结果表明:20#碳钢试片在配制最高浓度模拟液中的腐蚀速率较大,腐蚀等级为中度.目前,区块采出液和回掺水中的腐蚀等级为低度,试片表面在模拟液中出现了明显的钝化现象,但Cl-能够很快穿透钝化膜导致钝化时间较短,加速了腐蚀电极反应.考虑到未来集输管道中采出液里存在的大量Cl-,使电化学反应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将导致管道内腐蚀情况加剧,因此,建议集输管道采取合适的内防腐措施.

    20#碳钢无碱复合驱模拟采出液腐蚀行为

    油田长关低效井地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周鑫艳
    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家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油田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替代下的低碳生产路径,并充分开发利用油田独有的长关井地热资源,成为了重要的研究方向和实践领域.以海拉尔油田某作业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同轴换热改造技术及热泵技术,实现了该作业区周边长关井地热能的开发与利用.结合工艺设计及数学模型建立,对该作业区周边长关井地热资源进行了系统性评估,区域内岩热资源储量为18.6×108 GJ,可采地热资源量为4.6×108 GJ,折合标准煤约6 320×104 t.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出相应的作业区供暖替代方案,将距生活区锅炉房1.5 km范围内的20口长关井改造成地热井,替代原有的燃油锅炉供暖,可节约原油 1 424 t/a,节约标煤 1 588.3 t/a,CO2减排4 399.5 t/a,节约运行费用301.5万元/a.在充分研究油田长关井综合性质的基础上,结合先进的地热能源开发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并减少环境污染,对未来地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长关井低效地热油田生产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