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科技
艺术科技

俞健

双月刊

1004-9436

yskj@vip.163.com

0571-89891234

310053

杭州市滨江区滨康路680号

艺术科技/Journal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艺术科技》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浙江省文化厅主管、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主办的艺术和科技综合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9436,国内统一刊号CN33-1166/TN,国内外公开发行。系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OBE理念下钢琴与幼儿歌曲弹奏教学实践研究

    董文佳
    157-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时代的鲜明主题,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硬道理.幼儿保育专业是中职学校较为热门的专业,也是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中中职阶段唯一的教育类专业.钢琴与幼儿歌曲弹奏是幼儿保育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之一.文章探究如何将OBE理念融入钢琴与幼儿歌曲弹奏教学实践,以达到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方法:文章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对周边同类中职学校相关专业进行调研走访,通过深入剖析钢琴与幼儿歌曲弹奏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以OBE理念为指导,以学习成果为导向,反向设计教学形式与手段,提出明确学习成果、调整教学形式与内容、充分运用信息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等一系列课程改革优化策略.结果:OBE理念指导钢琴与幼儿歌曲弹奏课程教学改革,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更灵活、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推进课堂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全面提升.结论:运用OBE理念指导中职学校钢琴与幼儿歌曲弹奏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优化课程设计思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中职学校实现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幼儿保育人才的目标.

    OBE理念中职教学钢琴与幼儿歌曲弹奏

    赛教融合视域下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韩腾跃
    161-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探讨赛教融合视域下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提高计算机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当前社会对计算机人才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要求.方法:文章首先分析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包括培养目标由单一知识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以及课程体系由分立向交叉融合转型.接着,指出赛教融合视域下计算机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如管理不规范、竞赛与日常教学脱节、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构建与人才培养方案相衔接的学科竞赛管理体系、实现课堂教学与学科竞赛深度融合、构建合理有效的学科竞赛激励体系等优化路径.结果:实施上述优化办法,可以构建全新的教与学互动模式,将学科竞赛的资源、实施过程和评价机制等融入常规教学活动,从而显著增强人才培养效果.同时,这种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编程、算法及实践应用能力,进而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计算机人才.结论:赛教融合作为一种创新的人才培养策略,对提高计算机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科竞赛管理体系、实现课堂教学与学科竞赛深度融合及构建合理有效的学科竞赛激励体系,能够推动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革新,培养出具备理论知识、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赛教融合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

    非遗传承视域下劳动教育通识课程教学探究

    赵潇孙亚云赵斌
    165-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劳动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意志、劳动品格与劳动精神的重要途径.面对高校劳动教育实践边缘化、活动浅表化、主体单一化的困境,以手工艺为切入点,构建非遗传承与劳动教育相融合的劳育通识课程,探索"以劳育美,以美化人"的创新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青年.方法:文章以中国矿业大学非遗手工艺与劳动创新通识教育课程为例,探讨如何通过课程内容建构、教学方法融汇、教学环境营造和思想政治融入,促进学生在"知非遗—爱非遗—创非遗"的学习过程中收获创造性劳动的价值感.同时,阐述本课程劳动创新工作坊的具体实验过程与实践路径,建立"教师引导—学生主体—传人协同"的劳育共创框架.结果:该模式可赋能学生从劳动知识的接受客体向劳动价值的创造主体转变,有效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积极向上的劳动态度、发扬改革创新的劳动精神.结论:研究表明,融合非遗传承与劳动教育的教学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破解劳育美育分离的难题,对培养爱劳动、懂劳动、会劳动的时代新人具有推动作用.

    非遗传承手工艺劳动教育课程创新

    母语迁移对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迪娜
    169-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旨在探讨母语为乌兹别克语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母语迁移对其语言习得的正负影响.具体分析母语迁移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背景等方面对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的影响,以及其对汉语学习效率的影响.方法:对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结合课堂观察和访谈,收集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以识别母语对汉语学习的促进与阻碍作用.结果:研究发现,乌兹别克语与汉语在某些词法结构和语音元素上存在显著共通之处,如两者部分词的构成及部分语音特征具有相似性,这对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的汉语学习产生了积极的正迁移作用,能帮助他们更快地理解汉语的基本构造.然而,汉语的声调系统与乌兹别克语存在显著不同,四个声调对留学生而言是一大挑战,其在发音时可能产生较多偏误,形成明显的负迁移.此外,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在遵循汉语语法时也常常受到母语习惯的制约,进而影响其对句子结构及语法的理解.结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特别是在词汇和基本语法知识的引导中,应充分利用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同时,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如通过特定的发音练习和语境模拟,减少负迁移的影响,以提升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效率,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汉语.整体来看,理解和应对母语迁移现象,是提高语言教学水平,促进留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乌兹别克语汉语正迁移负迁移对外汉语教学

    乌兹别克斯坦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动宾语序偏误研究

    雪云
    172-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乌兹别克斯坦汉语学习者在习得汉语动宾语序时的偏误类型及成因,并提出有效的教学建议,以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方法:分析乌兹别克语和汉语在动宾语序上的差异,总结乌兹别克斯坦汉语学习者在动宾语序使用中的错误类型,探讨出现偏误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涉及教师、教材、学生和其他教学层面.结果:乌兹别克语为SOV型语言,与汉语的SVO型语序存在显著差异,导致学习者在动宾语序上频繁出错.偏误类型主要包括离合动词的使用、"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结构错误.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包括对语法规则不熟悉、对语境理解不清晰、母语负迁移以及学习方法不当.结论:教师应强调乌兹别克语和汉语的语序差异,并通过情景教学法和反复练习深化学生的理解;教材应本土化,增加释义和例句,保持汉语和乌兹别克语内容的均衡,并添加动宾语序相关内容;鼓励学生通过大量练习、参与实践活动和自主学习来提高对动宾语序的掌握程度;利用现代技术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练习机会.以上方式可帮助乌兹别克斯坦汉语学习者克服在动宾语序习得中遇到的困难.

    乌兹别克斯坦汉语学习者汉语动宾语序偏误

    基于学科竞赛与产学研一体化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代艳霞廖明亮赖华军
    175-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现代科技的发展,社会对具备创新创业能力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形成新势态.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高校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在此背景下,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十分必要.文章旨在探究提高高职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教学模式.方法:文章综合运用文献梳理、实践验证、项目实训等方法,研究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并以此为切入点,讨论高职学生参加高校学科竞赛与学院产学研一体化的项目活动,提出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学生的创新创业支撑平台,学校组建创新工作室,依托新创业支撑平台和创新工作室组建优质的学生创新团队,建立优势互补的"交替型"导师合作团队等培养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方法.结果:学生参与高校学科竞赛与产学研一体化项目训练,不仅能培养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百折不挠的科研精神,还能增强服务国家发展的使命感和勇担时代重任的责任感,树立科技报国的理想信念.结论:基于学科竞赛与产学研一体化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是对专业教育的补充与完善,是提高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可行的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创新创业能力学科竞赛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就业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以扬州大学广陵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为例

    王磊
    178-180,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当前,高等教育与就业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人才培养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与重视.文章探讨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在环境设计专业就业能力培养中的实践效果,以期推动高等教育与产业界深度融合,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环境设计专业人才.方法:文章以扬州大学广陵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为例,分析其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发展现状、实践、成效.结果: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在环境设计专业就业能力培养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就业能力得到提升,更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大幅提高.结论: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在人才培养中具有独特优势,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了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应持续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创新能力培养.

    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环境设计专业就业能力培养实践

    大学韩国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探究

    张文宣
    181-183,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韩国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应对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现状,增强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方法:以长春大学启明学院韩国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创新为切入点,讨论该模式的全过程构建及实践效果.通过对教学平台和工具的选择、教学资源的制作、教学活动的测试与优化等环节进行深入分析,探索混合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路径.设计并实施课前预习、课中教学和课后拓展的混合教学活动.通过个性化学习和多维度评价机制,评估学生学习效果、教师教学效果及整体教学实效,总结该模式的成效与改进方向.结果:经过长春大学四个学期的实践,韩国语混合教学模式通过个性化学习与灵活的教学安排,显著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促进了教师的教学创新,并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的适应性与实效性,确保了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掌握知识.结论:大学韩国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创新不仅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还能够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灵活调整,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然而,仍需在技术稳定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及评价体系完善等方面予以改进.

    韩国语教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教学模式创新实践

    "三全育人"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颜花红
    184-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三全育人"理念深入人心.在此背景下,在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对实现"三全育人"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文章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推动艺术设计类专业课堂改革,寻找恰当的途径构建艺术设计类专业课堂教学新模式.方法:通过分析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对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影响,使大众充分认识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对实现"三全育人"目标的重要性,同时从工作室模式教学、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环境育人等多方面探索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艺术设计类课堂的方法.结语: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本身的特点能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不仅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而且有利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通过这种方式,不论师生还是社会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都会更系统、更深入,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更浓厚.结论:在艺术设计类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可见,探索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堂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三全育人"中国传统文化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堂教学模式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研究——以拼贴画为例

    杨泽芸
    187-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研究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旨在找到与传统应试教育相应的教学方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方法:首先对小学美术拼贴画教学现状和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拼贴画教学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然后探究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拼贴画教学的重要性,分析小学美术拼贴画教学在提升学生能力方面的作用;最后提出小学美术拼贴画教学策略,归纳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设计,从而证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文章主要运用图标对比法、案例分析法以及文献研究法,系统地搜集和分析有关新课程改革的政策文件、学术论文和教育期刊,为案例分析提供佐证.结果:经过比对分析发现,由于当前教学存在创新不足、模式单一等问题,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和个性化的发展受到限制.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亟须开辟一条新的道路,融入核心素养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论: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小学美术课程教学围绕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个方面展开,更符合学生认知发展阶段的特点,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小学美术课程拼贴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