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烟台大学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烟台大学

郭善利

季刊

1004-8820

xuebao@ytu.edu.cn

0535-6904913 6902699

264005

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Journal Journal of Yanta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di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烟台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1988年创刊。烟台大学副校长张瑞丰教授任主编。我刊被《中国数学文摘》、《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等国家级重要文摘刊物累期转摘,并已成为美国《化学文摘》、《数学评论》和俄罗斯《文摘杂志》、德国《数学文摘》四家权威检索机构的检索期刊。我刊1999年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2年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海藻酸钠模拟体液环境下的凝胶转变及降解过程

    李盈慧张梦雪周卜刘书英...
    373-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海藻酸盐在人体内的凝胶转变规律和降解特性,在模拟体液环境下对海藻酸钠(SA)的凝胶化过程和降解过程进行系统研究.对于凝胶化过程,探究了凝胶形成环境以及SA的黏度、质量浓度、体积比等因素的影响;对于降解过程,探究了SA黏度、质量浓度、钙化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模拟体液环境中,凝胶生成率随时间几乎呈直线增长,且生成的凝胶质地均匀;相同的时间节点下(16 h),随着黏度的升高(从49 mPa·s到456 mPa·s),凝胶生成率从85.5%增加到100%;而随着溶液质量浓度的升高(从3 mg/mL到20 mg/mL),凝胶生成率达到 100%所需要的时间从 16h增加至24 h.选取的112 mPa·s和196 mPa·s两种黏度规格形成的凝胶的降解规律无明显差异,差异在于初始形成的凝胶结构强弱,因此可根据注射部位所需的凝胶强度选择合适的黏度规格;凝胶消融降解速率与SA质量浓度有显著的相关性,质量浓度越高则降解越慢;相对于海藻酸钠凝胶(GSA-112)而言,OSA凝胶(GOSA-5)的降解速度更快,GOSA-5 在 15d内即可实现完全降解,而GSA则需要在第25 天达到100%降解.因此,可通过SA黏度、质量浓度及氧化改性等参数实现体内植入凝胶消融降解的时间可控调节.

    海藻酸钠模拟体液可注射性氧化海藻酸钠调控降解率

    杏鲍菇生物法絮凝斜生栅藻的工艺优化和絮凝机制

    孙利芹吉松松王祥莹李岩...
    380-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好地探索生物絮凝法采收微藻细胞的可行性,考察了杏鲍菇菌丝球絮凝斜生栅藻的效果,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的基础上,优化了絮凝工艺,采用Zeta电位分析法、荧光分析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法从静电作用、胞外聚合物等角度探讨了真菌生物絮凝微藻的机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pH=3、絮凝温度 26℃、转速 180 r/min、藻液初始吸光度A0=0.6,此条件下絮凝率达到85.67%,且对絮凝效果的影响为藻液初始吸光度>转速=温度>时间.杏鲍菇菌丝球絮凝斜生栅藻以化学吸附为主,静电作用、蛋白质和腐殖酸等胞外聚合物、细胞表面官能团均影响絮凝效果.本研究将为利用真菌绿色安全地絮凝微藻、提高微藻采收率提供重要参考.

    斜生栅藻杏鲍菇生物絮凝工艺优化絮凝机制

    圈的一类运算图的电阻距离和基尔霍夫指标

    蒋亚鑫杨玉军
    388-3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圈Cn(n≥3)的每条边替换为完全图Kr(r≥2),得到的图记作Kr(Cn),利用电网络理论中的串并联原理、星网变换和割点性质,给出了Kr(Cn)的电阻距离和基尔霍夫指标计算公式,所得结果推广了已有研究中环状硅酸盐网络的电阻距离和基尔霍夫指标的结论.

    电阻距离基尔霍夫指标星网变换

    一类带有执行器故障的不确定欧拉-拉格朗日系统事件触发实际跟踪控制

    赵薇李健
    394-4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一类带有执行器故障的欧拉-拉格朗日系统事件触发实际跟踪控制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自适应事件触发实际跟踪控制设计方案.通过在反推设计过程中引入一动态增益来克服系统不确定性,巧妙选取其更新律和虚拟控制以避免已有结果对参考信号的限制.与已有结果相比,本研究系统存在更强的不确定性并降低了已有结果对参考信号一般性和可测量性的限制.理论分析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能保证闭环系统所有信号有界并且系统输出实际跟踪到参考信号,同时所有采样间隔都严格大于一个正常值.最后,通过仿真算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欧拉-拉格朗日系统不确定性事件触发控制自适应控制实际跟踪

    电动矿山运人车热管理系统设计与仿真

    杜宪峰游博隋曦孙帅...
    404-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矿山作业高温环境下工程车辆热管理散热与驾驶室舒适性问题,对某电动矿山运人车整车热管理系统与控制策略开展设计研究.针对矿山运人车热管理需求特点,对整车驾驶室、电池、电机三大系统提出独立冷却系统设计方案与控制原则,完成核心系统部件的选型匹配与仿真模型构建.结合AMESim与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了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和模糊PID控制器,并在不同外界温度与车速工况下开展了联合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反应灵敏,超调小,能将驾驶室温度更加平稳地控制到目标温度,满足设计要求.该热管理系统设计可为今后矿山工程车辆热管理系统智能化提供一种设计思路.

    热管理空调系统模糊PID矿山运人车

    一类具有Allee效应和时滞的捕食者-食饵系统的稳定性

    王萌刘乃伟
    414-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一类具有强Allee效应和时滞的Beddington-DeAngelis型捕食者-食饵系统,讨论了该系统的解的有界性和平衡点的存在性,并利用特征值理论和线性化方法分析了系统平衡点的稳定性.

    捕食者-食饵模型时滞Allee效应Beddington-DeAngelis型功能反应函数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五垒岛湾绿鳍马面鲀增殖放流效果评估

    任中杰徐鑫吕廷晋张晓明...
    42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已开发的5 对微卫星引物,基于亲子鉴定技术对五垒岛湾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的增殖放流效果进行评估.研究结果显示:200 尾繁殖亲本群体和498 尾回捕绿鳍马面鲀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平均观测杂合度(Ho)、平均期望杂合度(He)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 30.2、0.764、0.819、0.8.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在父母本性别未知的情况下,5 个微卫星位点的非亲权排除率(NEP)和累积非亲权排除率(CEP)分别为0.124~0.405、0.997 242 80.在回捕的 498 尾绿鳍马面鲀个体中,27尾回捕个体在模拟分析中被确认为本次增殖放流的子代,因此可以计算出本次增殖放流绿鳍马面鲀对野生群体的贡献率为5.42%.综合分析表明,本研究为后续开展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对绿鳍马面鲀的资源保护以及后续发展科学增殖放流具有重要意义.

    绿鳍马面鲀分子标记增殖放流效果评价五垒岛湾

    基于深度学习的SMYD2抑制剂的筛选与活性评价

    刘小倩朱艳娟冯大为王璐琪...
    430-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2 个深度学习模型(Chemprop和RTMScore)从TopScience商业数据库中筛选潜在的SMYD2 抑制剂,再使用CCK-8 法测定化合物抑制活性,并分别采用细胞克隆和细胞划痕实验测定化合物抗A549 细胞增殖、迁移能力,最终用细胞热转移实验和蛋白质印记实验验证化合物5 与蛋白质的结合能力.结果表明,深度学习模型筛选出的化合物 5对A549 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80%),IC50 为 10.89 μmol/L;给予 10 μmol/L的化合物 5 后,A549 细胞的克隆形成数和迁移面积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细胞热转移实验证明化合物5 与SMYD2 能够结合.

    深度学习SMYD2抑制剂增殖抑制

    甘草-淫羊藿活性成分配伍抗肝癌复方纳米胶束制备与评价

    郝腾赵烽栋孙正李艳丽...
    439-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晚期肝细胞癌(HCC)高侵袭性和对常规化疗的固有耐药性,设计开发了共递送中药活性成分淫羊藿次苷Ⅱ(ICA Ⅱ)和甘草次酸(GA)的抗肝癌复方纳米胶束.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设计进行处方和工艺优化,在mPEG-PCL-Phe(Boc)为载体材料、ICAⅡ与GA质量比4∶1、药辅质量比1∶9、水浴温度45℃、水化体积4mL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出复方胶束.该复方聚合物胶束具有典型的核-壳结构,粒径为(22.30±0.19)nm,PDI为0.29±0.01,Zeta电位为(-0.94±0.67)mV,胶体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良好.在模拟正常生理条件(pH 7.4)下,可进行长达 10d的缓慢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与单药胶束相比,复方胶束能显著提高对人肝癌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活性.显示甘草-淫羊藿活性成分复方配伍递送系统的抗肝癌潜力.

    肝癌中药活性成分淫羊藿次苷Ⅱ甘草次酸复方纳米胶束

    5-HT2A受体反向激动剂LPM6690061对AD大鼠精神病性症状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杨月张晓璠朱晓音田京伟...
    446-4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研究5-HT2A受体反向激动剂LPM6690061 对阿尔茨海默伴发精神病性症状大鼠模型的作用及其相关作用机制.建立双侧海马注入β-淀粉样蛋白(Aβ)AD大鼠模型,采用DOI诱导AD大鼠出现精神病相关行为表型,灌胃给予3.0 mg/kg LPM6690061 进行体内药效学及机制研究.采用Western Blot(WB)检测LPM6690061 对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海马中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尼氏染色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形态和数量的改变;高尔基染色检测LPM6690061 对大鼠海马树突棘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LPM6690061 可显著减轻 DOI 诱导的大鼠甩头.在新物体识别试验中,LPM6690061 显著改善了Aβ引起的认知障碍.前脉冲抑制测试中,LPM6690061 显著提高了ADP大鼠的前脉冲抑制率.LPM6690061 可增加ADP大鼠海马区P-AKT、P-CREB、BDNF的蛋白表达水平,增加海马区神经元数量,显著缓解由聚集态Aβ造成的树突棘密度降低.上述研究结果表明,LPM6690061 可以通过AKT/CREB/BDNF途径改善由Aβ沉积对突触可塑性的影响,从而减轻ADP大鼠精神症状,改善ADP大鼠认知障碍.

    阿尔茨海默伴发精神病性症状5-HT2A受体BDNF突触可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