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亚太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亚太经济
亚太经济

双月刊

1000-6052

ytjjbjb@tom.com

0591-83791485、83718702

350001

福建省福州市柳河路18号

亚太经济/Journal Asia-Pacific Economic Review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世界经济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科学引文数据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本刊着重反映世界政治经济对亚太地区发展的影响,亚太经济各国或地区经济的发展与问题、合作与趋势,以及我国的战略选择与应采取的对策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六大全球倡议"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程恩富陆夏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倡议是现阶段实现人类繁荣发展的中国式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关于世界历史发展的探索."六大全球倡议"是呼应现阶段世界历史发展现实需要的根本举措,其中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新秩序合作为平台,是塑造各国经济文化共同繁荣的新示范;全球发展倡议以提升"发展"议题为目标,是塑造各国经济社会共同发展的新遵循;全球安全倡议以消除零和博弈和冷战思维为规范,是塑造国际社会共同安全的新思路;全球文明倡议以打破西方文明迷思为前提,是塑造多样文明共同互鉴的新观念;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以凝聚共识为基础,是塑造科技发展共同治理的新尝试.中国"六大全球倡议"从多个领域共同促进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并提出未来的发展举措.

    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全球倡议新型国际关系中国外交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

    "一带一路"沿线区域价值链中的结构性权力: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

    李俊久张朝帅
    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UNCTAD-Eora增加值溯源数据,对世界各经济体在"一带一路"沿线区域价值链中的结构性权力进行测度,并分析其演化特征、分布格局及驱动因素."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增加值贸易网络虽然以区域内贸易为主,但全球化和区域化在同步发展,且增加值贸易网络以亚洲经济体、欧洲经济体和美国为主体."一带一路"沿线区域价值链中的结构性权力呈现明显的多极化分布,且权力大小程度分化严重,尤其是亚洲经济体的结构性权力优势明显.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区域价值链中结构性权力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其中,金砖国家的结构性权力正在逐年上升,日本、英国、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结构性权力呈下降趋势.一国的结构性权力大小受到国家制度质量、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全球价值链地位及劳动、资本、技术等要素禀赋的影响.

    贸易网络"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结构性权力

    区域贸易协定深化对美国亚太价值链影响力的影响

    张志明陈嘉铭尹卉
    2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WTO-PTA和O ECD-TiVA数据库分别构建了度量区域贸易协定(RTA)深度与美国亚太价值链影响力的指标体系,并全方位考察了 RTA深化对美国亚太价值链影响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RTA深化显著增强了美国亚太价值链影响力,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此外,RTA深化对美国亚太价值链影响力的强化作用存在显著的条款内容、条款领域、经济体对、地理区域、协定类型及创新能力异质性.机制检验表明,RTA深化主要通过扩大亚太价值链地位差异和降低贸易成本来增强美国亚太价值链影响力.基于中国样本的回归结果发现,RTA深化显著增强了美国对中国与其他亚太经济体价值链合作的影响力;"WTO+"条款、关税条款和经济性领域条款深化的强化作用更为强劲.

    区域贸易协定亚太价值链影响力美国

    自由贸易协定中技术性贸易壁垒条款对中国双边价值链关联的影响

    冯晓华陈九安
    3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02-2018年中国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FTA)中技术性贸易壁垒(TBT)条款文本,考察了 FTA中TBT合作对中国与FTA成员国间双边价值链关联的影响.研究表明:FTA中TBT合作通过降低贸易成本、提高技术溢出两个渠道促进了中国与FTA成员国间的双边价值链关联,该促进作用在制造业、发展中成员国、简单价值链关联中更加显著.拓展分析发现,FTA成员国和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差距抑制了 FTA中TBT合作对双边价值链关联的促进作用.推进与CPTPP等高水平FTA的TBT合作,妥善处理FTA中TBT合作的知识产权问题,聚焦制造业等重点贸易领域开展TBT标准的国际合作等,有助于促进中国与FTA成员国间的双边价值链关联.

    自由贸易协定技术性贸易壁垒条款双边价值链关联

    金融制裁对俄罗斯金融和经济稳定的影响——基于制裁强度指数的研究

    常世伟陈波朱怀佳
    5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梳理欧美对俄金融制裁措施构建金融制裁强度指数,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俄罗斯金融稳定指数.考虑到石油价格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纳入石油价格作为控制因素.最后,通过时变参数模型分析了变量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结果显示: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能够对石油价格产生短期的正向冲击,且金融制裁降低了俄罗斯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性.此外,金融制裁对俄罗斯经济的平稳性造成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金融制裁降低了产出增长率并增加了产出波动.

    金融制裁金融稳定经济波动俄罗斯

    SEM视角下人民币汇率风险影响因素研究

    蔡梓涵叶琪
    65-72,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SEM视角,结合我国宏观经济特征与制度背景,运用Granger检验方法选取影响人民币汇率风险的备选指标,使用探索性因子对影响因素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采用方差极大法对因子载荷矩阵实行正交旋转,构建汇率风险测度因子分析模型,并用SEM模型绘制出人民币汇率风险影响路径系数图,分析影响人民币汇率风险的主要因素,为人民币汇率风险测度提供科学依据.

    汇率风险测度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的演化分析

    方慧张潇叶
    7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带一路"贸易网络的形成与演进,为中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带来新的契机.为深入剖析"一带一路"国家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的结构特征、空间溢出路径及中国的行业地位演变,构建"一带一路"国家制造业总体及14个细分行业的增加值贸易网络,研究发现:上述网络呈现联系紧密的"小世界"格局,并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地理邻近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国家更易形成集聚板块,板块间的贸易溢出路径逐渐趋向"联强扶弱";中国稳居网络核心位置,但在行业层面存在结构性差异: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网络中心地位与贸易强度逐步下降,资本、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中新的比较优势逐渐形成.

    "一带一路"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行业地位

    中国与RCEP成员国贸易韧性的时空演进与提升路径分析

    程云洁杨淋杰
    8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构建综合指标体系测度中国与RCEP各成员国间的贸易韧性水平,利用随机核密度方法及马尔科夫链探究贸易韧性的时空演进规律,并借助二次指派程序,详细解析不同层面因素对于贸易韧性的驱动影响力.结果表明:2001-2022年,中国与RCEP成员国整体贸易韧性水平呈上升趋势,其中,中国与日本、澳大利亚的贸易韧性水平较高,与柬埔寨、缅甸的贸易韧性有待提高;贸易韧性发展表现出阶段性特征,贸易韧性由较低阶段向上发展较快,达到中高贸易韧性水平后存在固化现象,较难实现短期内跨越式发展;根据研究单元发展状态不同,各因素对于贸易韧性驱动影响力存在异质性.

    RCEP贸易韧性提升路径

    生产技术关联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存续的作用效应研究

    葛振宇
    95-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外部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背景下,提高企业在出口市场的存活率,延长出口持续时间,保障出口贸易持续平稳发展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议题.基于生产技术关联的视角,构建相应的理论模型揭示生产技术关联对出口企业市场存续的影响机制,使用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实证考察了生产技术关联对出口企业生存的作用效应,并进行了异质性扩展分析.结果显示:生产技术关联显著降低了出口企业退出市场的风险,提高了企业的市场存活率,但对不同生产技术关联密度分布、所有制以及贸易方式的出口企业存在异质性影响;此外,生产技术关联能够促进企业内部资源配置优化,调整出口产品组合以降低市场退出风险.

    制造业企业生产技术关联技术距离出口存续

    "印太战略"视域下美国太平洋岛国政策论析

    丑则静郭晓萱
    108-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印太战略"出台与全面强化后,太平洋岛国的战略价值被不断抬升.美国从安全、经济与意识形态多领域系统加强了对太平洋岛国的争夺,其政策体系趋于完善.在大国竞争回归背景下,中国在太平洋岛国地区的存在与影响力上升引发了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战略焦虑,美国正将太平洋岛国视作"印太战略"与对华战略竞争的重点推进地区.然而,在"竞赢"中国、霸权护持战略目标支配下的美国太平洋岛国政策,表现出对地区和平稳定、发展繁荣及应对气候变化等核心关切的漠视,在导致太平洋岛国地区阵营化、大国竞争化与意识形态化风险上升的同时,其政策限度不断显现.

    "印太战略"美国太平洋岛国政策政策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