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语文建设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语文建设
语文建设

李世江

月刊

1001-8476

ywjs@chinajournal.net

010-65592961

100010

北京朝内南小街51号

语文建设/Journal Language Planning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在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有丰厚的积淀。现配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的开展,配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实施,在构建语文教育新理念、提高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学习贯彻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等方面,全面服务于广大语文教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认知图式优化的教学实现——评余党绪《读写活动中的"破我执"》课例

    吴欣歆
    48-50页

    辛弃疾:从豪放转化为幽默和婉约的谱系

    孙绍振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这是古典词话的共识.但是,课本选入的《清平乐·村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西江月·遣兴》等脍炙人口的杰作,风格迥异,豪放不能涵盖.这里就产生一个根本性的理论问题:解读经典不能绝对从"概念"出发.因为从概念出发,首先要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作最起码的定义.但是,豪放派至今只是某种感性的共识,还没有一个从内涵到外延稍稍严密的定义.事实上,对杰出诗人丰富的艺术成就,仅用一个概念来概括难免以偏概全,造成内涵狭隘与外延广泛的矛盾,因而要警惕其可能的误导,遮蔽经典文本思想艺术上的丰富性.更科学的方法乃是从文本出发,将其并不豪放之作进行具体分析,重新概括、综合.不难看出其豪放在赋闲的条件下转化为平民的自我调侃、幽默和婉约.辛弃疾作为一个完整的词人,概括出其多面艺术个性的有机联系,这才是一个更大的综合性概念.归根到底,"豪放"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僵化的终点,而是借以为解读的起点,在具体分析中不断丰富、转化、突破,向幽默甚至婉约延伸.

    辛弃疾豪放醉酒母题幽默婉约

    从"运用"到"规律"——高考语文全国卷语言文字运用新题型分析

    綦晋
    56-5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两年来,高考语文全国卷语言文字运用部分中出现了一种新题型,通过展示汉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引导考生进行观察、分析和总结,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掌握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的要求,在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等方面能够发挥独特作用.尽管这种新题型目前尚存在区分度不高的问题,但可以通过优化分值分配、创新试题形式等方式加以改进.

    高考语文全国卷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规律新题型

    初中语文非纸笔测试的效用价值和设计理路——"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的探索

    陆培成
    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倡导"教—学—评"一体化理念背景下,非纸笔测试具有不可忽略的效用价值:测试维度丰富,助力学生在任务群学习中提高素养水平;现实情境测试,有效提升学生在实践生活中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借助评价量表采用现场评价模式,及时纠偏教与学的方向;与纸笔测试同频共振,完善评价机制.设计非纸笔测试,要以教材为本源,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以发展学生素养为旨归,合理安排测评时间,实现效用价值最大化.

    非纸笔测试"教—学—评"一体化效用价值设计理路

    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中考名著阅读试题研析

    刘玉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名著阅读试题,具备探究性、开放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能够精准测评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语文素养解决关键问题的能力.这些属性可以独立存在于一道试题中,也可以相互关联、交叉融合.本文以2023年全国部分省市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试题为例,详细阐述其以上三个特征.

    学业质量名著阅读试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

    民国时期语文教育论争及其当代价值

    李怀源郑国民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国时期的语文教育家对语文教学目标、语文教学内容和语文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语文教学目标论争的本质是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语文教学内容论争的本质是文本材料的功能与形式的关系,语文教学方法论争的本质是教师讲读与学生讨论的关系.民国时期的语文教育论争对语文教学为什么教、用什么教、怎样教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对当代语文教育具有以下启示:语文教学目标要实现学生素养与课程要求的统一,语文教学内容以静态材料与动态活动相结合,语文教学方法以讲读讨论为基础的语文实践活动.

    民国时期语文教育论争价值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价值和实现策略

    郭熠
    7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杰出代表,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丰富的人物塑造和细腻的情节叙述而著称.然而,其庞大的体量、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深邃的主题也为教师教学和学生阅读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本文立足"整本书阅读"教学理念,深入探讨《红楼梦》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价值,并提出针对性的实现策略,为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推进《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提供参考依据和操作方法.

    整本书阅读教学价值教学策略

    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以《曹刿论战》为例

    孙霞
    7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审美鉴赏与创造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设定的语文核心素养之一.文言文具有独特的语言美、韵律美,教学文言文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审美素养、培养审美能力.以《曹刿论战》为例,为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笔者采用如下策略:朗读课文,体会文本语言之美;品读课文,赏析人物形象之美;悟读课文,领会作品思想之美.让学生在任务中品味语言、加强理解、思辨探究,进而加深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文言文教学《曹刿论战》审美素养

    作品选

    封2,封4页

    立足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评《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名师课堂教学实录》

    李美君
    后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