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语文教学通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语文教学通讯
语文教学通讯

月刊

1004-6097

语文教学通讯/Journal Yuwen Jiaoxue Tongxun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劳动增智慧 田园育素养——新劳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实践性习作教学策略

    蒋有兵王彩君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新劳动教育正是以生活实践为基础,以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一种教育模式.在新劳动教育背景下,积极探索小学习作教学的具体途径,能为乡村儿童的语言实践和积累运用提供具体生动的情境和内容支架.

    乡村小学新劳动教育实践性习作

    找准"四点"贯通群文——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辛晓峰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小学语文阅读从单篇阅读走向了群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与单篇阅读教学相比,群文阅读教学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教师必须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指导下,利用好统编教材资源,探寻更加高效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阅读支架,让他们把握群文阅读的方法与技巧,并自主建构阅读资源体系.当学生系统掌握阅读方法与技巧后,他们的阅读能力自然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聚焦关键词:开启回忆性散文教学新风向——以《父爱之舟》为例

    李银霄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父爱之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以梦境的形式呈现内容,回忆了自己与父亲之间的几件小事,场景众多,情感丰富,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教师可以聚焦文中的几个关键词,以关键词为切入点,开启回忆性散文教学的新风向.

    回忆性散文《父爱之舟》关键词

    让"画面感"点亮小学语文写作课堂——小学语文写作的另一视角

    叶少丽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部分学生对写作存在厌烦或畏难情绪,具体体现为内容上的"假大空".新课改背景下,"画面感"应用于写作教学是教师革新教学模式的有效路径,在"画面感"的引导下,学生的写作灵感被充分激发,因而更容易培养写作自信,提升写作能力,并与读者产生情感共鸣.

    "画面感"写作教学另类视角

    基于语文学习任务群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林比莉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传承与理解"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尝试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角度出发,探讨初中语文课堂基于语文学习任务群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路径,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

    学习任务群文化传承与理解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解析

    陶忠
    7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具有新的要求,教师要提高思想觉悟,以思想指引行为,丰富创新教学方法,结合高中生的语文基础、发展特点、认知规律等综合分析,优化完善教学计划,创新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知识,提升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群文阅读教学研究

    抒情诗《致云雀》的教学与解读

    姜明亮
    7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抒情诗是现代诗歌中的重要分类之一.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编选了西方现代抒情诗《致云雀》,将其作为重点解读与教学对象,可以让学生了解西方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也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和鉴赏能力.在解读过程中,教师应紧紧围绕《致云雀》一诗的形式、内容和修辞等要素,进行纵深化、多层次的分析,带领学生深入诗歌文本内部,了解诗歌抒情的方法和技巧,并感受诗中深厚的思想与情感,在阅读中产生情感共鸣.

    高中语文抒情诗《致云雀》教学与解读

    《哦,香雪》教学实践中的主题新解

    曹根生
    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课文《哦,香雪》,文质兼美,在优美的小说叙事中蕴含着深刻的时代主题.火车是小说的中心意象,以火车意象为中心的小说叙事,具有动态反映时代主题的特征.教学时要突出转型时期的时代主题,只有将小说的艺术特征和时代主题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哦,香雪》教学实践主题新解

    《社戏》中的"场域"观照——基于"平桥村"意象的教学思考

    王金耀
    8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焦《社戏》中的"平桥村"意象,分析其"场域"的独特性,剖析其在鲁迅追寻精神家园过程中的象征意义,探讨如何基于"平桥村"意象开展教学.

    《社戏》"场域"意象

    "温情"与"诗境"——《济南的冬天》新解

    魏帮维
    8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舍是"语言大师",其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与审美风格,《济南的冬天》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温情"与"诗境"是这篇散文的两个核心审美范畴,聚焦这两个关键词,以文本为依托,深入挖掘,以期为这篇文章的深度解读与教学提供更多思路与灵感.

    《济南的冬天》温情诗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