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语文教学通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语文教学通讯
语文教学通讯

月刊

1004-6097

语文教学通讯/Journal Yuwen Jiaoxue Tongxun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教会学生"看见"文本

    谢澹
    1页

    作文需要"好好说话"——"考八股"诊疗册

    李玉山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场写作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技术主义倾向,不会好好说话的现象较为普遍.思维训练的缺席将影响学生多方面的良性发展.教师要升级更新大脑中的写作理论"数据库",要有敏锐的"眼力"和点石成金的"手力",对学生的指导要有可理解性与可转化性;要培养强化学生的思维理性,让学生说符合人的正常思维、有自己独立思考、能让人"懂"的话.

    形式主义思维训练好好说话

    《经典常谈》里的"国学概论"(上)

    陈文忠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典常谈》不是按照"国学概论"的体例撰写的书,但全书各篇又按照小学、经、史、子、集的顺序排列,亦即按照通常的"国学概论"的叙述顺序排列.其实,解读中国经典,讲授中国学问,正是作者的意图所在.因此,《经典常谈》里实际上潜藏着一部"国学概论".文章按照小学、经、史、子、集的顺序,尝试梳理出《经典常谈》里的"国学概论",以期帮助读者在读通《经典常谈》全书十三篇的基础上,对全书潜藏的国学体系获得清晰认识.

    《经典常谈》国学概论国学体系中国文学概论

    "真实"学习情境:内涵、困境与实施路径

    刘宏业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真实"学习情境的提出是重新认识人类学习的重大发现与成果,不仅回答了"何为学习",而且也回答了"学习什么"和"怎么学习",厘清了长期以来围绕如何深刻认识"学习"而争论不休的大是大非问题.语文教学中的"真实"学习情境是指具有特定召唤力的场景,能支持、帮助学习行动,让学习者身临其境或产生在场感的亲力亲为、实战体验.忽视学习情境的真实性就会失范,容易走入花里胡哨的形式化、逼仄僵化的同质化、格调低下的庸俗化等误区,就会严重制约教学重构理想的实现.要使学习情境体现"真实",实现理想的学习诉求,就必须做到任务指向明确、设计独特鲜明、活动优质高雅.

    "真实"学习情境内涵困境实施路径

    语文课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学及其省思——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和人教社"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用书"为例

    张洪安刘飞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载体.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学,有助于实现语文课程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教育功能.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和人教社"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用书"的相关选文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学的基本依托.教学时,需先把握选文中实事求是、爱国主义、改革创新、劳动光荣等思想主题,然后再从选文的主题内容、文章体式、语言特色三个维度展开设计与实践.

    语文课程文化自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语言文字

    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活动任务推进的实践

    钱华南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真实情境的学习活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推进学习活动任务时思考:教材的合理运用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学生的主动学习与教师的有效助力,活动的推进照应与学习的可见可评.

    真实情境学习活动任务推进

    情境教学:是何,为何,如何

    袁海锋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情境教学为代表的新教学变革已然发生.面对情境教学,需要有"是什么"的本质观追问,认清其作为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的双重存在可能;需要有"为什么"的动因力探察,清晰从学习本质与学科属性归因的教学情境化之必然;进而从教学实践维度推进"怎么样"的方法论辨析.如此,方能实现情境教学的"真善美"三度为一.

    情境教学情境价值设计形式

    在语言实践中传承革命文化——以《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联读教学为例

    张慧腾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是当下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除了在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内隐性目标上有一定难度,还有革命历史与学生所处现实存在距离,作品形式与学生阅读习惯存在距离,学生对说教天然抗拒等三个方面的难点.《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可以采用联读教学的方式,以三课时为单位整体设计学习活动,以此为例,可以归纳破解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教学难点的三条路径:在读写任务中回到历史语境,在群文比较中把握作品个性,在综合情境中传承革命文化.

    革命传统作品鲁迅联读传承革命文化

    以小切口攻克长文本——以《为了忘却的记念》教学设计为例

    陈娟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大的文本容量和看似矛盾的题目往往会让学生对《为了忘却的记念》这篇课文望而却步,而以文中的无题诗为切口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可以消解学生与经典长文本之间的隔膜.从这首小诗里,可以读出青年作家们的美好形象和悲惨遭遇,也可以感受鲁迅先生的曲笔妙用以及他对青年作家们的沉郁怀念.通过这个小切口,可以引导学生的阅读思维由感性向理性转变,习得阅读方法,铭记革命精神.

    小切口长文本曲笔

    由"胜败"之辩,到胜利之探——《阿Q正传(节选)》第二课时品鉴

    田伊琳周玉龙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化身阿Q的你如何赢取真正胜利"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重点把握"精神胜利"的表现、原因和后果,在理解精神胜利法内涵的基础上对比明确真正胜利的表现和前提.让学生在"真正胜利"和"精神胜利"的比较中,更清楚地意识到鲁迅思想启蒙的意义所在,并进一步认识到阿Q要想取得真正胜利不能局限于思想启蒙,归根结底要实现经济独立.

    《阿Q正传》精神胜利真正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