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语文教学通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语文教学通讯
语文教学通讯

月刊

1004-6097

语文教学通讯/Journal Yuwen Jiaoxue Tongxun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田野调查"的研究性阅读——《乡土中国·血缘和地缘》课例品赏

    杨梦醒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真实情境下的运用出发,以生活中的证件户口本撬动整本书的概念体系;以社会学科研人员的身份为假设,引入"田野调查"的社会学研究方法,以学生日常居住的街区调查作为教学资料,意在引导学生运用《乡土中国》的理论分析现实生活,深化对整本书的理解.

    《乡土中国》血缘地缘田野调查

    研读学术经典,厚植家国情怀——《乡土中国·礼治秩序》课例品鉴

    仪敏贾玲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土中国》是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书目.这个单元对应"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属于学术著作阅读.其中"礼治秩序"是乡土社会独特的治理方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概念.课堂按照"概念—观点—结构—应用—拓展"的思路进行设计,不仅教给学生读懂这一篇的具体方法,而且力争使学生掌握研读学术著作的方法.

    专题研读礼治秩序传统

    在散文阅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审美趣味的差异"群文阅读》课例品鉴

    祁世卿李双义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多篇散文的对比阅读,体验审美趣味的差异,评价不同风格的作品,尝试改写作品,从而实现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培养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的学习目标.

    审美趣味散文教学群文阅读

    望苍山烛照,临风雪突围——《登泰山记》课例品赏

    李雅琴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梳理行文思路以及作者行踪,通过给景观命名反向研究文章内容,进一步加深理解,结合人生经历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完成思维提升.最后读写结合,既有助于提高散文鉴赏水平,又有助于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风雪登山精神突围民族心理

    聚焦语言个性,强化自主梳理——《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梳理课》课例品鉴

    陈天娇程元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完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课文学习后,引导学生自主梳理,聚焦散文语言,撰写札记.结合学生课前所写札记,拓展梳理角度,指导具体文句的品鉴分析,深化学生对"散文语言形式与情意表达"的认识.提炼散文语言共性,在比较中发现单篇文本语言运用的个性,进一步理解散文文体特点.

    散文语言单元梳理抒情

    "有为"与"无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庖丁解牛>联读》课例品鉴

    张鹏程淑贞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出发,探讨孔子"吾与点也"的原因,训练学生的批判思维及发散思维.大胆质疑教材注释,激活学生思维,探讨"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不同含义.在理解曾皙人生志向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体会儒、道思想的不同特点,把握先贤对社会和人生的不同洞察,深刻理解百家争鸣,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理性热爱.

    中华文明之光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儒道思想比较

    好奇心、想象力、实干劲:改变世界的力量——《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课例品鉴

    喻中伟祝宇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通过记叙作者成长道路上的两件趣事,并回忆它们是如何启迪自己走上科学探索的道路来启示读者——好奇心、想象力和实干劲及由此激发的科学探索精神对成长非常重要.课堂教学旨在通过梳理文本、研读文本、拓展阅读、情境体验等深刻理解科学精神,并由此及彼,将科学精神融入生活和学习.

    趣事场景启发

    对方立场,攻心为上——《谏逐客书》课例品鉴

    徐香沈云杰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效的课堂对话直指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课堂深入挖掘文本的对话价值,师生在文本中来回涵泳、反复咀嚼.细节理解独到,问题设计巧妙.教师在不断的启发和追问中,引导学生于无声处听声,于无疑处生疑.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入场、思考、体验,直抵文本核心,实现了精彩的课堂生成,使课堂真正从"以文为本"走向"以生为本".

    对方立场劝谏艺术课堂对话文本细读以生为本

    逻辑清晰,共情同理——《不同场域下实用类文本的表达策略》课例品鉴

    闫妍张瑾琳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五单元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如何让学生掌握不同场域下实用类文本的叙述策略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通过三个板块的任务设计,创设真实社交情境,引导学生逐步研读课文、细读文本,感受作者在叙述策略、表达方式、语体风格等方面的异同,掌握具体表达策略,提升学生根据实际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同时为今后的实用类文本写作提供了有力的策略支持.

    共性个性不同场域表达策略

    奇崛荒诞,隐伏悲凉——《促织》课例品鉴

    吴萍徐斌
    6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促织》的结局"是悲还是喜"是学生理解的分歧所在,可立足这一矛盾点,以"给文坛领袖王士稹写推介信"为主任务结构课堂,设计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浅近雅洁的文言梳理情节,通过对"大团圆或悲凉意味""何以幻化手法出之"等驱动型问题的讨论,在情境中展开思考,在读写结合中体味作者对社会现实和人生世相的深刻洞察,把握文学虚构对于小说的意义.

    《促织》悲喜讨论幻化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