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语文教学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语文教学与研究
语文教学与研究

晓苏

月刊

1004-0498

ywjy@mail.ccnu.edu.cn

027-67867086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语文教学与研究/Journal The Language Teacher's Frien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强化理论色彩、突出探索意识、推动教育。扩大阅读视野、加强写作训练、迎接语文考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项脊轩志》中少年的心志与中年的创痛——创作心理探析兼与《教师教学用书》商榷

    朱强国
    5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项脊轩志》作为经典作品被选入各个版本的教材.这些教材不约而同地删去"项脊生曰"一段,并将删节后的文本定位为"借一阁以记三代之遗迹",将文本主题理解为"志物怀人,悼亡念存".这种编排和解读忽视了《项脊轩志》原始文本分两次完成的情感差异,遮蔽了归有光借科举以振兴家道的人生追求和科场失意的人生经历,存在着对原始文本肢解和曲解的问题.对于《项脊轩志》的理解应当立足原始文本,结合相关史料,挖掘文本的隐含信息,从而探究作者的创作心理和创作意图.

    归有光《项脊轩志》原始文本创作心理

    史传作品的学习任务开掘路径及价值探究——以《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文本为例

    卢毅
    6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习任务开掘路径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真实落地,学习任务的多元设计在文本解读、教学实践中产生怎样的明晰价值,这已然成为围绕语文学习任务群重点探索和深挖的空间.笔者立足文本再塑视角,结合自身课堂教学实践,并以统编教材必修下册史传作品为考察样本,系统探究语文学习任务的开掘路径.认为:借助文本内容删减,强化学习任务驱动性特征;走向文本内容扩充,带动学习任务情境性挖掘;依托文本形式改编,增加学习任务整体性色彩.同时尝试细致且有根据地去呈现文本再塑视域下学习任务的开掘价值面相.

    文本再塑史传作品学习任务路径价值

    江城子:时空跨越中的三重矛盾和第四种苏子

    张华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诗词诵读"在统编教材的每一册书里都有,是新教材编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学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重要补充和价值延伸,不能因其不属于任何单元序列和任务群系列,就忽略了其教学价值而与其他内容割裂看待.在实际教学中,引领学生在自主诵读的基础上,选择其中某些作品,尝试抓取文本中的"矛盾""对立",对诗词作品做深度思辨,把对作品主题、情感指向、人物(作者)形象等的单一认知引向更深入的文本理解,挖掘作品隐性价值,可以帮助学生对传统诗词的理解走向深层、广域和高阶.本文以《江城子·记梦》为例,试做探寻.

    江城子古诗词诵读思辨阅读时空跨越三重矛盾第四种苏子

    论《我与地坛》理趣的生成机制

    夏红梅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散文的审美理趣,常由"理"附着于情感、趋赴于物象而形成.《我与地坛》通过对地坛风物的深情凝视,对残损生命的理性思考,对物象情理的融通化合,获得了蕴藉深邃的艺术效果.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情感活动和理性思维活动,在对象、情、理浑融的艺术境界的探寻中,把握作品的思想,领略作品的理趣,从而进入到散文审美的境界中去.

    《我与地坛》理趣情感物象

    《饮酒》(其五)"三层级解读"阅读教学

    刘佳维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三层级解读"理论,尝试对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展开古诗教学.学生通过设计标点和转折词,感受诗歌浅白文字中蕴含的丰富内涵,来实现释义层面的读懂.通过陶诗常见意象的互文对读,感受其对理想生命的追求,实现解码层面的读透.通过迁移鉴赏陶渊明的其它诗歌,进一步感受其特点,实现鉴赏层面的迁移.

    "三层级解读"阅读教学《饮酒》(其五)真意

    论《蒲柳人家》中"乡土乌托邦"的构建

    李秋玲
    8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说《蒲柳人家》以田园牧歌的情调,通过对人物行为和故事性质"传奇性"的描摹,将世俗审美精神的"大团圆"审美模式熔铸于文本的结构之中,最终构建起一个"乡土乌托邦"的理想世界.

    《蒲柳人家》田园牧歌传奇性大团圆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研习性任务群教学体系构建

    陈泽曼
    8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习"是统编版教材体系设计的创新点,成为了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的单元结构方式.面对这一新的教材形式,一线语文教学工作者需要回应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如何带领学生形成专题脉络的意识并提高思维能力,二是如何在专题的深度研读中又兼顾文本的细读.通过学情研究与教学实践,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研习性任务群的教学体系可以通过"系统建构、深度研读、文本中心"三个维度来建立.该教学体系构建"问题引导式"的课堂模式,以文本为中心,指向学生的深度学习,引导学生系统建构专题脉络,实现统编教材"研习"要求的专题性、研究性、拓展性.

    高中语文研习系统建构深度研读文本中心

    选"点"教学,搭建学习支架——以《大卫·科波菲尔》教学为例

    张忠森
    95-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篇经典文章,可以教学的点很多,但教学的时间又是有限的,所以需要选点教学.而选点的依据,既有教材单元教学上的要求,也有该篇作品本身的特点要求.选点教学的目的是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本文以《大卫·科波菲尔》教学为例,从"如何发现选点",到"依托选点分析文章内容",再到"追溯选点理解作者思想",每一个环节都阐述了具体的做法,以求形成一种常规的选点教学方法.

    《大卫·科波菲尔》教学点学习支架文学作品

    "五六·以学定教"模式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张慧怡
    10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是在新课改、新考改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的目标是以学生为主体,激发有生命活力的高效课堂.基于此,构建起特色化的"五六·以学定教"模式,并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进行了有益尝试,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将该策略融会贯通.

    以学定教"五六·以学定教"高中文言文

    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实施——以《兰亭集序》为例

    潘舒琪
    106-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在实施中由于情境创设的不当,效果不佳.本文基于现实情况,以《兰亭集序》为例,提出真实情境的创设路径,认为教师的考量应以目标确立为始,以教学效果为终,即目标任务要立足核心素养,情境创设要围绕学习目标层层推进,最终在目标达成的同时也落实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真实情境教学实施《兰亭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