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语文天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语文天地
语文天地

杨金波

月刊

1007-8665

yuwentiandi123@sina.com

0451-88060093

150025

哈尔滨市利民开发区师大路1号

语文天地/Journal Chinese Language World
查看更多>>以学发展观为宗旨,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刊方向,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学术理论创新,凸显语文学科的前沿理念,实践经验和中学生的写作才华,弘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优良传统,努力为育人、教学和语文学科的发展服务,积极创办一流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课前展示活动为基 探媒介素养培养路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例谈

    林晓兰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贯穿高中阶段,旨在引导学生认识、运用和评价媒介,要求教师选择性、创造性地利用信息时代的新技术,建设开放、多样的语文课程体系.而语文课前推荐活动以电影为核心,能在长期、系统性的实践中以"了解—整合—表达—应用—迁移"的路径,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独立、客观和理性的媒介素养,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课前展示活动观看与推荐电影

    跨媒介视域下《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

    樊宝津梁新荣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媒介视域下《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新路径,通过媒介情境的创设,利用不同媒介的优势,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但在《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跨媒介阅读教学方式也存在媒介资源质量参差不齐、整合不当,学生浅阅读化趋势显著,教学方法使用不当,评价方式较为单调的问题.为突破教学困境,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应审慎选择媒介资源,有效整合并应用于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思考,创新跨媒介阅读教学方法,通过构建跨媒介阅读学习共同体,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乡土文化,同时采用多样化的跨媒介阅读评价方式,利用实践作业等方式深化学生对乡土文化的理解.

    跨媒介阅读《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

    媒介融合背景下"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探究

    孙凯凯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媒介融合时代下"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跨媒介"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开辟全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并有助于搭建媒介运用体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借助媒介技术运用语文、表达语文,以达到涵养学生的目的.

    媒介融合"跨媒介阅读与交流"高中语文

    《祝福》中祥林嫂悲剧命运新探

    赵丹马文慧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祝福》小说主题的多重性及祥林嫂悲剧命运成因常议常新.结合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从"祝福"仪式凝结的祖先崇拜集体无意识心理,对以鲁四老爷为首的鲁镇人冷漠麻木的心理症结展开分析,进而对祥林嫂的悲剧命运进行全新视角的探讨.

    集体无意识祖先崇拜祥林嫂悲剧命运

    骈散得宜 各美其美——《陈情表》与《兰亭集序》的骈散之用

    林皎芸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骈体与散体在文学发展过程中各有其独特的意义与表达.联读《陈情表》与《兰亭集序》,体会骈体与散体的基本特征,借助语段对比分析体会两种文体在表情达意中的具体使用,深度分析《陈情表》中的散体与《兰亭集序》中的骈体,借由文体的变式来体会骈散相辅相成的表达,理解骈散体在文学发展史的重要意义,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骈体散体骈散之用《陈情表》《兰亭集序》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思辨性阅读教学

    周亚云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新"背景下,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引起了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然而,审视语文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目标的该任务群教学还面临着诸多困境.提升思辨性阅读实效,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需要准确把握思辨含义,厘清思辨性阅读理念.梳理思辨性阅读教学中的典型问题,建构思辨性阅读教学范式,丰富思辨性阅读教学方法,探析思辨性阅读的教学路径,对于高质量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思辨性阅读学习任务群

    小学语文"大单元"阅读教学的特点与实施

    刘瑞琦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相关教育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分析,阐述大单元教学在整合课程资源、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方面的重要性,目的是在该教学框架内增强小学生的阅读理解力与整体语文素质.通过详细解构大单元教学的理论基础、特色及其实际教学应用方法,并融入具体生动的教学实例,力求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富有价值的指导与启发,最大程度提升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阅读教学

    人教版与部编版语文教科书文言文选编之比较

    赵华清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教材不统一给基础教育带来了诸多不便.部编版教材于 2016年开始正式适用于全国的中小学,结束了"一纲多本"的局面.部编版教材作为在新课标指导下的新式教科书,具有一定的突破和创新,但也可能存在着不足,因此有必要对现行使用的语文教材的文言文选编进行分析研究:首先,阐述语文教材文言文选编的理论依据;其次,从小学的文言文选编比较来分析两版教材的选编特点和结构;再次,从初中的文言文选编数量删减来比较分析两版教材的选编结构;最后,阐述两版教材在选编差异上所带来的启示.由于文言文内容在中小学阶段篇幅众多,体系宏大,不可能对全部的文言文选文都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比较,立足各个学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分析研究势在必行.

    部编版教材人教版教材文言文选编

    革命岁月的深情追忆——《长征胜利万岁》深度解读

    陈鑫步进
    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革命回忆录是党史写作的常用体裁,具有"史政文"三位一体的文体特点.《长征胜利万岁》是统编版高中语文教科书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属于典型的革命回忆录,作者深情追忆长征的峥嵘岁月,寄予自己火热的革命情怀,体现出真实感、教育性、生动性相统一的特质.从革命回忆录的文体特点入手进行深度解读,能够给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带来新思路.

    《长征胜利万岁》革命回忆录深度解读

    以美写悲:苦难境况下的文学反思与创作——以《琵琶行》文本鉴赏为例

    何培富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编版高中语文选编了不少关于"以美写悲"的美文,其中以必修上册第八课《琵琶行》为典型代表.在《琵琶行》中,白居易通过精湛的"以美写悲"文学表现手法,巧妙运用美学艺术塑造与琵琶女的天涯相逢,展现了以琵琶女、诗人本身为代表的才子佳人故事.然而,故事却注入了悲剧灵魂,引起了读者巨大的情绪落差,引发其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以"以美写悲"为切入点分析《琵琶行》,探讨和感受通过美衬托的悲剧,体会作品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为整本书阅读提供新的鉴赏视角,进而提升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琵琶行》悲剧以美写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