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语文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语文学刊
语文学刊

章也

半月刊

1672-8610

ywxk@imnu.edu.cn;1339808298@qq.com

0471-4393040

010022

呼和浩特市昭乌达路81号 内蒙古师范大学《语文学刊》编辑部

语文学刊/Journal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CHSSCD
查看更多>>为高师函授中文专业教学与科研服务,为广大自觉青年,大中专院校师生及中学语文教师提供学 习与参考资料。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龙学"史上的一次飞跃——读戚良德教授《文论巨典——<文心雕龙>与中国文化》

    朱文民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数学者认为《文心雕龙》是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戚良德教授则认为是一部孔门四教之一的文化教科书.但是,在反驳"文章学专著"的时候,却没有把"文章"的含义看成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对于创作论的总纲问题,大多学者认为《神思》篇是创作论的总纲,而戚教授则认为《情采》篇是创作论的总纲;戚教授认为,刘勰的思想渊源是儒释道玄,但非等量齐观.这比早年主张刘勰思想的主体是儒或佛来说全面多了,尤其他认为《周易》是其思想之根本,这就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戚教授列出专章从"心""文""言"三个方面论述了《文心雕龙》之美学.这些诸多问题的提出,无疑是一次学术超越.

    文心雕龙性质总纲思想渊源美学

    《<文心雕龙>论析》:中国"龙学"研究的新力作

    彭笑远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章学巨著.万奇教授专著《<文心雕龙>论析》一书对其研究由史、评、论三部分构成.本书梳理出内蒙古《文心雕龙》研究的发展脉络和内蒙古"龙学"的研究特色,呈现出"开阔纵深的历史视野""公允平正的评论分析""深邃细密的理论阐释"的学术气象,是中国"龙学"研究的一部新力作.

    文心雕龙历史回顾评论分析理论阐释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三分式"写作教学模式——以扬州大学文学院写作类课程教学为例

    施秋香孙永良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从整体设计和以人为本的角度,全方位建构"课程分层设置""学生分类指导""实践分级推进"的"三分式"写作教学模式.其具有明显的特点:全局性整体性的课程设置分层铺设,个性化人性化的学生指导分类实施,专业性针对性的实践训练分级推进,课堂教学方式灵活,写作训练平台多样,写作能力考查多维."三分式"写作课程教学模式以全局性、系统化、连贯性的建构特色,打通本科四年写作实践的脉络流通,逐层逐级、步步深化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同时,还要在重塑师生角色定位和更新课程考核机制等方面不断完善,确保"三分式"写作课程教学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建构主义写作课程分层分类分级

    基于循证的课堂互动话语文本任务的生成式AI写作与人工润色的比较研究

    刘春宇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讨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通用技术对于教师课堂口语文案写作的影响.通过给定任务的两项实验设计,将生成式人工智能写作和人工润色进行对比;通过循证,归纳人工智能写作的优势和不足;通过对受访者主观词频的提取,总结了影响生成式人工智能文本写作水平的关键因素,并讨论了中小学教师教育观、主体性、人本性的彰显.

    生成式人工智能写作人工润色对象性课堂互动话语建构

    祖述桐城、滇文正脉:清代云南桐城文学渊源考

    许鎏源
    3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代云南虽然地处西南边疆,但经历代开发,学术文化已有长足进步.文学领域更是与当时文坛主流接榫,蔚为桐城派之擅场.惜学界以往鲜有注意及此者.考诸史籍,有清一代,云南学者具桐城渊源者,共有师承桐城者 8 人,私淑桐城者 86 人,与师承桐城者交游者 17 人,另有张英门下士 1 人(按,许贺来仅溯远源,未列入以上三类),总计 112 人.其余与私淑者、交游入派者再交游者,乃至虽或师承或私淑而文名不彰淹没史籍者,又不知凡几.而桐城文派在云南一地的传衍,对云南一省文化学术发展之作用,尚不仅见于师承、私淑,及与桐城派学者交游者之人数之多少,更体现在对当地学术风气之转移.取法桐城,以桐城标准学文、作文、衡文已是清代,以及辛亥革命前后,此乃云南学界的共识.明乎此,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桐城派的认识,也有助于深化对中国清代文学史之进展状况的认识,更有助于深化对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认识.

    清代云南桐城派文学渊源

    风格、视角与旨趣:《北京传》的城市书写

    田颖彦宋时磊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早期出版的有代表性的城市传记,《北京传》在写法上独具特色.作者追求"零度情感"的写作风格,重视引证材料和直陈历史,隐藏自己的态度立场,对争议事件不加判断;语言简洁明快、质朴自然,体现出史传的纪实型叙事特征.《北京传》的写作视角聚焦于城市本身,通过空间结构的变化体现北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特点,古代部分突出北京作为军事重镇和首都的重要政治地位,现当代部分突出北京的现代化过程.除了内容,《北京传》的结构也颇具建筑美感.此外,《北京传》不止于追忆过去,而是一直延伸到当下和未来,在叙述历史事件时,也多运用现代人视角和倒叙、插叙手法,体现出"厚今薄古"的旨趣.同时,《北京传》也存在目前城市传记写作的普遍问题,其解决有赖于作家和研究者的共同努力.

    《北京传》邱华栋城市传记北京书写

    刘备的名和字新解

    陶广学张智慧
    53-5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刘备的名、字,前人多据《三国志·杜琼传》"先主讳备,其训具也"解释"备",而以"五色至黑乃备"解释"玄德",实未揭示出其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具体言之,刘备的名、字应有三层寓意:其父为刘备取名曰"备",应本自《礼记·祭统》,意为"多福""百顺",蕴含着父母美好的祝愿;刘备成年后冠字"玄德",主要本自《礼记·礼器》《礼记·礼运》,表达了对"大备""盛德""大顺"的追求,体现出崇高的政治理想;其字以"玄"饰"德",又蕴含着取法天地、功成弗居的高尚品格,则本自《老子》思想.从刘备远大怀抱以及沉静性格来看,其人与其名、其字可谓名副其实.

    刘备名字玄德《礼记》

    从疑问到更正:"好不好"与相关成分的整合层级及承继理据

    朱敏
    5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整合度高低的不同,可以将"相关成分+好不好"分为四类:低整合度、次低整合度、次高整合度和高整合度.这四类语义整合层级在形式、语义、语用上都体现出阶梯性、过渡性的层级差异特征."好不好"在低整合度框架中是语义重心,在次低整合度框架中变为附加问,在次高整合度框架中起到了促发言外之意的作用,在高整合度框架中则演变为话语标记.在整个结构框架由低到高的整合过程中,"元素"的联动作用与说话人心理状态的改变对"好不好"的虚化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好不好"语义整合承继理据演变路径

    型式语法视角下汉语学习词典词条编写研究——以单双音同义动词为例

    李琪
    6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单双音同义动词是汉语二语词汇习得的重难点.两词间的差异涉及语义、句法、语体等多方面,但当前汉语学习词典中对其差异的处理仍然比较模糊.本文以语料库驱动的型式语法为研究理论,尝试探讨这一较为成熟的英语学习词典编纂理论在汉语学习词典单双音同义动词词条编写的应用,并以十一部汉语学习词典为对象,考察在型式语法视角下 60 对单双音同义动词的处理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考察发现,当前汉语学习词典在单双音同义动词差异的呈现上仍存在"精细化""真实性"不足的问题,采用大规模语料驱动的词典编纂理论或可解决这一问题.这也为新时代汉语学习词典编纂的改革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型式语法单双音同义动词汉语学习词典编纂

    流行语"多巴胺X"的显现和发展

    郭丽君李晟宇
    7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流行语"多巴胺X"以"多巴胺穿搭"为原型.受到"多巴胺穿搭"多模态出道时"前景-背景""容器-承载物"双重图式及其所涉元素影响,"多巴胺 X"整合形成"提升积极情绪""色彩搭配缤纷和谐"的核心意义."X"的不断扩展和"多巴胺 X"持续涌现的过程,是通联眼、耳、鼻、舌、身等生理器官,通联和整合色、声、香、味等感觉和时间、空间和运动等知觉的具身体验的过程和身、脑、境互动的过程,也是"多巴胺"和"X"互相需要、互相激活的过程.由此得到的启示则是:新词语的研究要更加关注多模态互动背景下的具身体验;交融修辞学和认知心理学或可为修辞学注入新活力,甚或对中国式语言学话语体系的构建有所裨益.

    "多巴胺X"多模态图式具身体验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