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章也

月刊

1672-8610

ywxk@imnu.edu.cn

0471-4393040

010022

呼和浩特市昭乌达路81号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Journal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learning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技术视角下的翻译质量控制研究

    王华树张彦希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考察国内外翻译质量相关的研究,本文发现从技术角度研究翻译质量的文章屈指可数。文章首先阐述了翻译错误的概念及分类,讨论了计算机辅助翻译质量控制工具的类型及其在翻译实践中的作用,并对其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文章指出,翻译质量控制技术的研究对于推动和拓展翻译质量评估研究、提高翻译效率以及促进行业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翻译质量计算机辅助翻译翻译质量控制工具

    进口电影本土化翻译的理据探究

    刘红英王滨清
    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网络热词等富有中国特色的词汇翻译进口电影成为近年大众热议的话题之一,从理论上揭示这一现象存在的客观合理性有助于把握事物的本来面目。以翻译策略理论、接受美学理论和大众文化理论展开多视角探讨,认为:1)从翻译专业眼光衡量,本土化翻译是一种迎合电影受众的接受心理和审美情趣的归化翻译策略;2)从接受美学理论看,本土化、特别是网络热词是顺应观众"审美体验"争取电影受众的一种手段;3)大众文化理论揭示了翻译本土化是商品化娱乐性电影追求经济效益的必然选择。

    进口电影翻译本土化理据

    "守门人"与"塑型者":电影翻译的文化角色——以佛朗哥专政期西班牙的电影翻译为例

    邓志辉
    9-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众传媒既是特定社会中价值观、生活方式与态度等的反映者,也是其塑型者,因此媒体翻译尤其是影视类翻译在接受文化中扮演着特殊的文化身份。一方面,电影译作的产生是权力关系的结果,是主流意识形态的"守门人",这印证了翻译操纵学派的理论;另一方面,受操纵者(电影翻译)自始至终实施着某种程度的反操纵,对目标文化产生塑型式的反作用力,西方现代传媒理论话语为此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电影翻译守门人塑型者大众传媒

    "功能对等"理论在科技英语词汇翻译中的运用

    贾晓云
    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英语词汇翻译除了有其他普通词汇翻译的共同技巧外,还有其自身的翻译特点。笔者认为以尤金·奈达为代表的"功能对等"原则(Functional Equivalence)可以作为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在详细介绍"功能对等"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科技英语的词汇特点,并就如何在科技英语词汇的实际翻译过程中运用"功能对等"理论进行较为深入地讨论,以期达到理想的科技英语翻译效果。

    功能对等科技英语词翻译

    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体现——以《红高粱家族》葛浩文译本为例

    李珊妮奚雯倩华静
    14-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2012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以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莫言的作品。而作为莫言最广为流传的一本小说,《红高粱家族》被译成多种语言,其译本也成为如今翻译研究的最佳素材。本文旨在对英译本《红高粱家族》中译者葛浩文所展现的译者主体性进行分析。通过胡庚申的翻译适应选择论的研究,从选择与适应这两个方面对译本中的译者主体性进行探究。同时,本文也探讨了影响译者主体性的几个主要因素。借助本次研究,作者希望能够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翻译过程和进行翻译批评。

    译者主体性《红高粱家族》葛浩文适应与选择

    错误分析理论在汉英笔译中的应用研究

    孟健
    17-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习得过程中错误的出现不可避免。本文探讨将Corder的错误分析理论应用于英语专业四年级学生汉英笔译中,通过区分语言能力不足引起的错误和可避免的失误,对学生进行有针对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翻译水平和语言能力。

    错误分析错误语言习得翻译

    从文化角度议《水浒传》中英雄绰号的翻译

    李晓娟
    1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学翻译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跨文化交流,沙博里对108个绰号的翻译成功的融合了直译和意译,归化和异化,基本上传递了原文的民族文化特征。然而由于源语言民族和目的语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沙博里对有些绰号的翻译尚待商榷。

    绰号翻译文化角度

    "中国梦"视阈下中文典籍翻译

    储常胜
    2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中国梦"的内涵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本质就是复兴之路。"中国梦"就是以新的中国精神参与世界文化的重新建构。在"中国梦"精神指引下,作为"新的中国精神"一部分的传统文化也要扬帆出海,成为中西交流的媒介与载体。这要求中文典籍翻译工作者把握全球化大背景,审时度势,增强文化意识,运用文化策略,为传播文化"中国梦",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奉献力量。

    中国梦典籍翻译文化策略

    散文英译中译者主体性对比研究

    朱年红刘立安
    23-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散文英译的关键是以"形"传"神"。然而汉英两种语言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这需要译者发挥足够的主观能动性,不仅要实现汉英语言之问的灵活转换,还要再现原文的意义和风格。文章运用汉英对比的方法,从语法处理、句子转换、语义理解和风格再现四个角度分析了译者主体性在散文英译中的具体体现,旨在深化译者主体性研究,使之落实到语言的各个层面。

    散文英译译者主体性汉英对比

    译者主体性与Moment in Peking女性形象的翻译性写作

    王雪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翻译观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会对目标语产生巨大作用。作为林语堂翻译性写作的代表作之一,Moment in Peking中国文化的描述正是林语堂创作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充分表现,他既是作者又是译者。他既尊重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又突出独特的中国文化意境。其中女性形象的表达受到英语语言文化和形式的操纵,但保留了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风格,且对英语起到了文化构建的作用,从而凸显了译者主体性在翻译性写作中的桥梁和沟通作用。

    译者主体性女性形象翻译性写作操纵文化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