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汉字汉语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汉字汉语研究
汉字汉语研究

王东

季刊

2096-4986

ywzs@zzu.edu.cn

0371-67767605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汉字汉语研究/Journal Chinese KnowledgeCHSSCD
查看更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为从事语言文字研究的教学、科研工作者及语言文字爱好者提供优秀的精神产品。以传承文明,传承学术为使命,提倡学术创新,反映国内外本学科的最新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汉代遣册名物"?"与"缯方缇"合证

    范常喜
    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遣册所记名物"䈕"不应读作"箪",当照本字"䈕"解为竹器,与墓中出土盛放泥"半两"钱的竹篓相对应.这种竹器因附有两耳用于提挈,故名为"䈕".长沙走马楼西汉简所记"盛粟䈕"之"䈕"亦是此物.江苏连云港尹湾六号西汉墓出土遣册木牍所记"缯方缇"之"缇"也应当读作"䈕",指盛放墓主人生前所用文具的竹器.由于此处的"缇(䈕)"为方形,与一般的圆形"䈕"有别,同时其外又裱有一层缯帛,故以"缯方缇(䈕)"称之.

    马王堆汉墓遣册尹湾汉墓缯方缇

    战国竹书释读拾遗

    何义军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将上博简四《曹沫之阵》简56的"不皆"读为"不懈",指不懈怠;将《曹沫之阵》的"其赏(歲)且不中"读为"其赏阙且不中",意为敌方的奖赏少且不公正;对清华简《说命上》简1-2的几处疑难字词进行了释读,并重新讨论了相关简文的断读和文义;认为清华简九《治政之道》简28的"其民岁猷"的"猷"可读为"就",义为归附.

    上博简清华简字词考释

    据清华简《参不韦》补释《保训》篇的"中"字

    任龙龙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华简《保训》里的"中"学界存在多种说法,均难成定论.清华简新发布的《参不韦》篇出现的"中"可训为"法",指自然、人类社会运行的法则、规律.联系起来比较,《保训》之"中"也当理解为法则,指自然、人类社会运行的规律,具体而言即统治者借以维护统治的一套规则系统,当包括历法、伦理制度、律法制度等.

    保训参不韦

    出土文献{秋}的用字差异及演变动因探析

    张阳周竹筠
    29-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秋}是汉语中重要的纪时名词,秦汉之后习用"秋"字记录,但在先秦存在诸多字形.殷商时期,字形有"(龜)""(灭)"等;西周至春秋时期,字形有"(灭)""(咊)"等;战国时期,{秋}的用字最为复杂,尤以秦、楚系文字之间差异最大,秦系文字多作"秋",楚系文字则作"(炅)""(禾)"与"(䒩)"等.这些字形彼此间不仅形体差异较大,构形理据也完全不同.利用出土文献探索{秋}的用字演变现象与成因,有助于深入了解汉字的构形因革、地域差异、形义关系认知的时代变迁等,进而更好地探寻汉字的演变规律.

    {秋}用字构形构件变化

    近代汉字研究的展望

    张涌泉梁春胜韩小荆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近代汉字研究的意义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方方面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而且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近代汉字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必将获得空前的发展.今后的近代汉字研究应该特别致力于辑字形、理字书、考难字、探源流、建体系、数字化、育人才等几个方面.近代汉字学的兴起和发展,已经并将继续改变汉字研究的格局.在不久的将来,近代汉字学将和古文字学、现代汉字学一起,共同构建起汉字学的完整大厦.

    近代汉字学科展望

    专题数据库建设与《汉语大字典》的修订

    姜永超黄仁瑄
    4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语大字典》(第2版)的音义匹配关系是汉语音义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汉语大字典》不仅在释义、字形、注音、术语等方面存在问题,而且关联错讹问题更为突出,在文字不同形体的对应、字音与释义、义项与释义、新旧字形与义项、义项与书证、术语与字际关系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抵牾.专题数据库对于《汉语大字典》的修订完善有重要意义.修订完善《汉语大字典》有必要着力解决专题数据库建设和专题数据库关联平台建设两个问题.建设专题数据库和关联平台数据库的途径包括:汇集与校勘已有《汉大》研究成果,再加工与融合已有汉语或汉字信息数据库,梳理与对齐新出土或新见文献,等等.采用元数据、知识图谱、语义关联等计算机技术,可以很好地实现上述目标,把汉字形、音、义、引文信息与《汉语大字典》修订完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汉语大字典专题数据库汉字形音义关联修订

    易本烺《字辨证篆》"误省"同形分类考察

    雍淑凤
    5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字辨证篆》是清代易本烺在文字学方面的代表作."误省,指本非省字而误作省者."《字辨证篆·误省》收录了"误省"实例40例,其揭示的同形字类型有:一个字与另一个字的换声符俗字同形;一个字与另一个字的会意俗字同形;一个字与另一个字的简省某些部件的俗字同形;一个字与另一个字的讹变俗字同形;一个字与另一个字的通假俗字同形;一个字与另一个字的借形俗字同形;一个字的讹字与另一个字的省形俗字同形;一个字的古文与另一个字的音近换声旁简体俗字同形.这些"误省"实例告诉我们要从形音义三个方面综合辨析字际关系.这些同形字以同为形声字的同形字居多;在形声字的同形现象跟假借现象之间有时很难划出一条截然分开的界限;这些同形字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字形简化或字形讹混或字形简化和字形讹混共同作用."古代汉语"课程学习要引导学生辨析同形字.

    字辨证篆误省同形字类型

    从音义关系看《考工记·轮人》"眼"

    李亚明
    7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泛时的音义系统论思想为指导,从局部系联入手,梳理《文始》卷三《至真类·阳声真部乙》"臤"组第三族同源词之间的音义关系,认同《考工记·轮人》"眼"与"臤"组第三族同源,同时贯通《轮人》"欲其眼也"的文意."臤"组词与《轮人》"眼"都来自同一原始词根,具有相似的意义,因而具有可溯性;这组词及其词义之间的关系具有可解释性.同源词的可溯性和可解释性为我们更好地理解词义和古文献的文意提供了有效的视角.

    考工记文始同源词训诂

    说《洛诰》中的"和恒"应读为"和辑"

    张鑫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于《尚书·洛诰》中的"和恒"一词的释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来,学者薛培武结合楚简中常见的讹误校读"恒"为"极",理解为使之至,具有创见.本文认为,这里的"极"应读为"辑",义为安抚,"和辑"在传世文献中屡见,亦作"和集".本文分别从音韵和辞例方面进行补充论证.

    洛诰和恒和辑

    "诓骗""诳骗"探源及辨析

    陈晨
    92-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主要考察"诓骗"和"诳骗"的使用情况,探究其来源,分析其差异.这两个词出现在元明时期,"诳骗"产生稍早于"诓骗",但使用频率不如后者高."诓骗"分布的句法位置更多样,能用于更多的句式.语义上,两者均有"欺骗"之义,但"诓骗"还可以作"骗取"讲.现代汉语中"诳"可以作为名词使用,"诓"则主要作动词,而且在方言中有特殊义项."诳"的构词能力强于"诓",与言说义语素和欺骗义语素组合构成的双音词更多,就发展使用情况而言,以"诓骗"为常.

    诓骗诳骗异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