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动物防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动物防制
医学动物防制

段利国

月刊

1003-6245

yxdwfz888@163.com

0311-86992439,80661018

050011

河北石家庄市平安北大街99号中基.礼域尚城16号楼1-701.702

医学动物防制/Journal Journal of Medical Pest Control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以生态学的观察为基础,对有害动物控制,对有益动物保护利用,切断人畜共患疾病的传播媒介,保护自然环境生态平衡,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石家庄市2011-2020年非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分析

    周吉坤朱建良郭付爱刘维华...
    258-261,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石家庄市2011-2020年病原学阳性的肺结核患者中菌株鉴定及非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为结核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石家庄市2011-2020年确诊登记的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的菌株鉴定和耐药筛查结果进行整理和描述性分析.结果 6 372例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的菌株中,非结核分枝杆菌206例,占3.23%.其中复治患者非结核分枝杆菌占7.51%、初治患者占2.5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632,P<0.001);涂片阳性患者非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为3.19%,涂片阴性患者为3.3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2,P=0.803).206例非结核分枝杆菌患者的地区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285,P<0.001),最高占7.74%,最低为0%.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总耐药情况:异烟肼(isoniazid,INH)耐药率为86.41%、链霉素(streptomycin,SM)耐药率为 73.30%、利福平(rifampicin,RFP)耐药率为 57.28%、乙胺丁醇(ethambutol,EMB)耐药率为 48.06%、氧氟沙星(ofloxacin,OFX)耐药率为54.85%、卡那霉素(kanamycin,KM)耐药率为63.11%;6种药全耐53例,占25.73%,6种药全敏感27例,占13.11%.对一线抗结核药(INH、RFP、EMB、SM)全耐70例,占33.98%,全敏感27例,占13.11%.结论 应高度重视非结核分枝杆菌病与病原学阳性肺结核的鉴别诊断,治疗应结合药敏实验结果和临床效果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肺结核病原学阳性菌株鉴定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率

    南京市实施消除麻风危害规划(2011-2020年)综合防控成果

    许可王荣张洪英江燕...
    262-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南京市实施《南京市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成效,巩固规划防治成果,为今后麻风病综合防控模式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相关科学依据.方法 从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中收集规划实施期间(2011-2020年)和规划前10年(2001-2010年)相关数据和各年份、季度相关报表,掌握麻风病病例一般流行病学特征,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南京市全面完成了规划下达的目标工作任务,其中新发麻风病病例数、新发病例2级畸残比等主要指标分别由规划前10年(2001-2010年)的43例(76.74%)下降至规划期间(2011-2020年)的11例(27.27%),且规划前10年和规划期间新发病例慢性病患病率和2级畸残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52,P=0.009;x2=7.550,P=0.006);同时在规划实施的进程中形成了有南京市特色的新型综合麻风病防治模式.结论 规划实施期间(2011-2020年)南京市麻风病疫情呈持续低流行趋势,在探索低流行态势下麻风病综合防控模式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下一步麻风病综合防控措施的调整和制定夯实了基础.

    麻风病消除危害规划2级畸残预防控制

    2012-2021年广州市白云区艾滋病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徐珮琦刘杰伟越朝斌赵丽旋...
    266-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广州市白云区2012-2021年艾滋病疫情特征,为有效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白云区2012-2021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 immur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病例(简称"HIV/AIDS")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21年白云区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3 85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1.69/10万,年均报告死亡率为0.56/10万,年均增长率为3.49%;全区24个镇(街道)均有病例报告,以流动人口为主,构成比为83.19%.男女比为6.99:1,20~<50岁年龄组报告病例构成比为82.26%,≥50岁年龄组构成比从2012年的9.56%上升至2021年的16.29%(x2趋势 19.826,P<0.001).2012年与2021年相比,传播途径构成比中性传播由79.52%上升到98.50%,同性传播上升,注射毒品下降;样本来源构成比中检测咨询由19.11%上升到42.61%,羁押人员体检由20.82%下降到1.75%;职业构成比中商业服务、学生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趋势=106.960、11.310,均P<0.05).学生病例中男男同性传播构成比为82.17%.结论 白云区艾滋病疫情处于低流行态势,但发病率高,防控形势严峻.传播途径以男男同性传播为主,今后应深入开展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干预,继续推行扩大检测策略.

    艾滋病流行特征男男同性传播防控策略广州市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与防控

    张玉霞魏克敏张璟李莉...
    271-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重要保障,也是控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从新型冠状病毒的病原学特点、实验室接触可能产生的风险、仪器设备风险、枪头等锐器风险、人员风险等多方面科学评估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风险,总结防护经验,为应对将来可能发生的重大呼吸道传染病的实验室核酸检测所采取的个人安全防护措施提供参考,以提高我国整体应对核酸检测实验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防控疫情

    基于TGF-β/Smad3分析沉默TLR2基因对慢性尿路感染大鼠的影响

    郑雪君李润奇侯桂平李润姣...
    275-280,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沉默TLR2基因对慢性尿路感染模型大鼠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Sprague Dawley(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阴性对照(negative control,NC)组和试验组,试验组和NC组大鼠建立慢性尿路感染模型,建模后分别尾静脉注射sh-TLR2和sh-NC3试剂,每周1次.对照组和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3周比较大鼠体温.检测大鼠膀胱组织Toll样受体2(toll like receptor 2,TLR2)表达水平,同时检测大鼠膀胱和肾脏的菌落数和大鼠的尿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另外检测外周血炎症因子.检测各组大鼠膀胱组织的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SMAD家庭成员3(Smad3)mRNA表达水平以及p-Smad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NC组和试验组大鼠的体温显著上升,试验组大鼠的体温显著低于模型组和NC组.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NC组大鼠的膀胱和肾脏组织菌落数均显著升高,试验组大鼠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和NC组相比显著降低(模型组:t=-3.616、-22.972,P=0.002、<0.001;NC 组:t=-3.950、23.974,P=0.001、<0.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NC 组大鼠的尿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上升,试验组低于模型组和NC组(模型组:t=-1.437、-1.082,P=0.168、0.293;NC组:t=-1.376、-0.712,P=0.186、0.48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NC组大鼠外周血的炎症因子显著上升;与NC组和模型组相比,试验组大鼠外周血的炎症因子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NC组大鼠的TGF-β和Smad3 mRNA表达水平上升,与模型组和NC组相比,试验组大鼠的TGF-β和Smad3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GF-β:t=-6.371、-7.500,P<0.001;Smad3:t=-8.132、-7.406,P<0.001;p-Smad3:t=-20.586、-16.956,P<0.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NC组大鼠的TGF-β、Smad3和p-Smad3的表达水平上升;与模型组和NC组相比,试验组大鼠的 TGF-β、Smad3 和 p-Smad3 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GF-β:t=-13.483、-23.813,P<0.001;Smad3:t=-24.575、-12.622,P<0.001;p-Smad3:t=-31.328、-16.005,P<0.001).结论 沉默 TLR2 可抑制慢性尿路感染大鼠的炎症因子表达,降低肾脏和膀胱组织的菌落数,其机制可能与膀胱的TGF-β/SMADS信号通路的调控相关.

    TLR2慢性尿路感染自噬TGF-β/Smads保护作用分析

    广西壮族自治区不同地级市中心血站的血液制剂供需分析

    方定安张柳艳梁朦尹韦克...
    281-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不同地级市中心血站的血液制剂的供需情况.方法 调查2020年3月—2021年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内百色市、河池市、钦州市、北海市、崇左市中心血站的供血量、需求量、献血情况以及A、B、AB、O血型调剂情况.x2分析比较各血站的血液制剂供需情况和合格率.结果 广西壮族自治区5个地级市中心血站红细胞类和血小板供需比分别为 102.61%、102.11%、98.20%、100.22%、97.75%和 98.22%、98.47%、100.64%、98.19%、93.33%,5个地级市血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271、26.678,P<0.05),5个地级市中心血站在各季度血液供应相对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68、0.030、0.414、0.190、0.082、0.281、4.391、0.018、3.390、0.122,P>0.05).5个地级市中心血站的各血型红细胞类供需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7.241、157.394、142.751、232.452,P<0.05);5个地级市血站血液标本检测总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268、4.096、2.865、1.705,P>0.05),但百色市血站苍白密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抗体检出率高于其他血站(x2=12.911,P<0.05).5个地级市中心血站献血设施较为落后、人力资源配置不足,尚缺若干工作人员以及工作场所、大型采血车、全自动血液分离机等设施.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5个地级市中心血站的各血型红细胞类血液供应可实现相互调剂,血液标本检测整体不合格率低.但均存在红细胞类或血小板相对不充足的情况,尚缺若干设施.

    中心血站供需管理血液调剂血液质量血液制剂分析

    北海市预防接种门诊服务状况的空间聚集性研究

    周玲刘青华白海涛冯辉煌...
    286-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北海市2022年预防接种门诊服务状况及空间分布格局,为优化北海市预防接种服务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与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分析北海市预防接种门诊的全局空间分布特点、服务的热/冷点地区和空间聚集性,利用缓冲区分析方法分析预防接种门诊服务范围.结果 北海市36个预防接种门诊主要以周为单位提供接种服务,19个门诊周末开放接种;每万服务人口的冷链容积数、接种门诊数和接种工作人员数分别为426.12L、0.19个和1.79人;0~7岁儿童基础免疫七苗全程合格接种率为93.72%;北海市预防接种门诊空间分布和儿童基础免疫七苗全程接种率空间分布存在聚集性(差值=83 278.32,P<0.05);缓冲区分析显示有16.67%的乡镇未能实现全范围覆盖所辖区域.结论 北海市预防接种门诊服务空间分布设置基本合理,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对接种门诊的经费投入,加快接种门诊数字化建设,对偏远或交通不便的村(屯)要采取多种接种服务方式.

    预防接种门诊地理信息系统空间聚集研究

    云南省居民对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的知晓率和满意度分析

    张昱田子颖黄国斐郑春龙...
    292-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2021年11月—2022年5月云南省129个县(市、区)居民对国家卫生城镇创建的知晓率和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的满意度,为推进爱国卫生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对居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利用描述性分析、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回有效问卷8 523份,居民对国家卫生城镇创建的知晓率为95.78%,不同年龄和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居民对国家卫生城镇创建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59、301.658,P<0.05).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总体满意度为92.02%,不同年龄和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居民,对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081、102.850,P<0.05),"农贸市场全提升"专项行动满意度最高为97.92%.结论 云南省居民对国家卫生城镇创建的知晓率较高,而"清洁消毒全覆盖"和"健康生活众参与"专项行动满意度较低,各级部门要进一步落实"环境卫生制度化、清洁消毒标准化、疫情防控常态化",积极组织开展爱国卫生大扫除活动,大力普及健康知识,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爱国卫生运动国家卫生城镇公共卫生知晓率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广元市某医院2016-2020年受血者病原体感染调查及防控建议

    王大方石平郑小黎钟冬胜...
    296-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广元市某医院2016-2020年8 238例受血者病原体感染情况,并进一步探讨后期防控计划.方法 按年份及性别调查受血者输血前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苍白密螺旋体抗体(Treponema pallidum antibody,TP-A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ntibody,HIV-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epatitis C virus antibody,HCV-Ab)检测结果.结果 2016-2020年该院8 238例受血者,检测指标总阳性率 13.66%,HBsAg、TP-Ab、HIV-Ab、HCV-Ab 的阳性率分别为 10.50%、1.24%、0.04%、1.88%.不同性别人群4项传染指标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14、5.054、3.000、0.830,P>0.05).2016-2020年HBsAg的年阳性率分别为 11.93%、11.74%、10.69%、9.36%、8.92%,TP-Ab 的年阳性率分别为 1.40%、1.12%、1.02%、1.35%、1.30%,HIV-Ab 的年阳性率分别为 0%、0.06%、0.06%、0%、0.06%,HCV-Ab 的年阳性率分别为 1.91%、1.82%、2.04%、1.79%、1.86%,不同年份的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236,P=0.010),不同年份的TP-Ab、HIV-Ab、HCV-Ab 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410、1.910、0.333,均 P=0.842、0.752、0.988).结论 广元市某医院2016-2020年受血者的病原体感染率较低,在防控HBV感染时,需进一步完善硬件保障,可建立专项传染病院,规范传染科病房,确保传染病的及时治疗.

    受血者病原体感染防控建议调查

    甘肃省疾控中心食源性疾病监测人员知识水平调查

    曹彦峰王玉明何健
    300-302,3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甘肃省疾控中心食源性疾病监测人员专业知识水平现状,为进一步提高食源性疾病监测人员工作能力以及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1年6月对甘肃省14家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疾控中心)和52家县(区)级疾控中心的食源性疾病监测的人员进行现场集中测试,对得分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问卷的总体知晓率为57.95%,监测人员在病例定义、数据计算、流行曲线、数据质量把控等方面认识不足.问卷满分以10分计,问卷得分最高为10.00分,最低为1.78分,平均得分(6.36±1.69)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是知识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β=0.944,P<0.05).结论 甘肃省食源性疾病监测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处于较低阶段,进一步强化监测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并不断吸收优秀人才仍是提升甘肃省疾控中心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水平的关键措施.

    疾控中心食源性疾病监测人员知识能力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