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影像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影像技术
影像技术

张含光

双月刊

1001-0270

yxjs_journal@163.com

022-88112801;88113472

300220

天津市河西区洞庭路20号

影像技术/Journal Image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为公开发行科技类期刊,当前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多家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在国内外影像行业有广泛影响。本刊主要报导各种影像体系的发展状况、基本原理、相关装备和材料、生产工艺、应用技术、市场经营等,为促进影像技术和影像材料发展服务。主要读者对象是从事影像技术、影像材料开发、教学研究、生产经营、应用的技术专业人员、营销经营人员和广大影像爱好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GE256排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常规呼吸训练与特殊呼吸训练对质控影响的探讨

    李艳艳黄慧敏龙淼淼刘铁...
    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 GE256排 Revolution冠状动脉 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中患者常规训练呼吸与特殊训练呼吸对心率、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扫描,结合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SF)行CCTA检查.共纳入108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54例患者采取特殊训练呼吸训练方式,B组54例患者行常规训练呼吸,对两组的心率、图像质量、辐射剂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患者心率慢于B组(P<0.05,t=2.14);A组患者的3支冠状动脉主干(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图像质量显著优于B组(Fisher's exact P=0.010);两组之间的辐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GE256排Revolution CCTA检查中,特殊呼吸训练在提高CCTA图像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呼吸训练图像质量心率辐射剂量

    DCE-MRI联合磁共振多b值DWI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梁耘吴英宁莫健姣李保生...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与磁共振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诊断在鼻咽癌中的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经我院病理初诊为鼻咽癌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DCE-MRI及磁共振多b值DWI检查,比较肿瘤病灶与对侧翼外肌定量参数,比较不同b值下的ADC值,比较DCE-MRI、磁共振多b值DWI单独及联合诊断的诊断效能.结果:肿瘤病灶容量转移常数(Ktrans)值、速率常数(Kep)值、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值均高于对侧翼外肌(P<0.05).肿瘤病灶在b=800 s/mm2、b=1200 s/mm2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均小于对侧翼外肌,且b=1 200s/mm2时的ADC值小于b=800 s/mm2(P<0.05).DCE-MRI、磁共振多b值DWI联合诊断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单独诊断(P<0.05).结论:DCE-MRI联合磁共振多b值DWI诊断的价值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鼻咽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扩散加权成像诊断价值

    探讨IVUS和OCT在冠状动脉易损斑块中的研究价值

    薛芳邵磊罗满屹吴凡...
    14-1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多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都是由不稳定斑块导致的冠状动脉血栓栓塞引起的.尽管及时开通了致病血管,但未阻塞血管中的易损斑块仍对患者的长期预后构成重大威胁.因此,动态评估冠心病患者易损斑块的变化尤为重要.腔内成像技术(IVUS和OCT)可直观、准确地显示易损斑块的不同特征,因此被广泛运用于临床.本文通过对比IVUS和OCT在观察冠状动脉易损斑块方面的优缺点,以此介绍腔内技术在提高精准医疗方面的进一步发展,并探讨了易损斑块的早期诊断和合理干预.

    IVUSOCT急性冠脉综合征腔内成像易损斑块

    绝经后女性腰骶椎椎体CT值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

    黄伟刚孟雪莹宋亭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比腰骶椎椎体松质骨的CT值与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 energy X ray absorptiometry,DXA)的骨密度值,评估腰骶椎椎体CT值诊断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95例临床均确诊为绝经后女性患者,年龄≥59,且≤96岁,平均(76.45±10.88)岁,均在入院2周内进行腰椎CT和DXA检查.本研究测量腰椎CT检查中的L2至S1椎体CT值,与测量DXA检查的总T-score值进行分析.结果:骨量减少组与骨质疏松组L2至S1椎体的CT值均低于骨质正常组椎体的CT值(P<0.01).L2至S1椎体CT值和总T-score值为显著正相关(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L2和L5椎体CT值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且L2椎体CT值的相关系数最大.因此,本研究选择L2椎体CT值低于72.25HU,作为提示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阈值.结论:通过测量绝经后女性腰椎CT检查中的L2至S1椎体CT值,或将成为提前筛查骨质疏松症、降低患者开支和不良预后风险的有力方式.

    绝经后椎体CT值骨密度骨质疏松

    CT虚拟定位与传统定位在肺癌早期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张永昶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CT虚拟定位与传统定位在肺癌早期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以期弥补传统定位的不足,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医院治疗的10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基线资料可比性原则,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划分为观察组(CT虚拟定位,62例)和对照组(常规CT定位,38例).比较两组患者定位效果,包括定位成功、精准切除、定位耗时、手术时间、切除时间、住院时间等.比较两组患者的定位相关并发症、术后相关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定位耗时、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除时间低于对照组,定位成功、精准切除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出血、穿刺部位疼痛、刺激性咳嗽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事件种类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下气肿、液气胸、肺栓塞、手术后并发症事件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T虚拟定位相比常规CT定位更具优势,可提高定位的准确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

    CT虚拟定位传统定位肺癌早期切除术应用价值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的价值

    陈博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心血管疾病是世界范围内首位致死性疾病,早期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探讨左室整体纵向应变在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诊断中的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6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疑似冠心病者,均做冠状动脉造影、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量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并同时观察牛眼图的颜色变化的61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结果为金标准:按照一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管腔或大分支狭窄程度分为三组,低于50%的为对照组,介于50%~70%的为低危组,大于70%的为高危组,比较三组常规超声参数,左室GLS及牛眼图的颜色变化对诊断室壁运动正常的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的价值.结果:常规超声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GLS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牛眼图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颜色变浅.结论:在室壁运动正常的冠心病患者中,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够较敏感地发现心肌缺血,左室GLS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而降低,该技术可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新的诊断手段.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左室整体纵向应变冠状动脉超声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五种常见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后并发症中的诊断价值

    谢家良卢健潘海金陈文挺...
    35-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患者置管静脉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21年7月至2023年3月期间150例五种常见肿瘤患者PICC术后,置管静脉定期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0例患者PICC术后,共有17例在疗程结束前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并发症:附壁血栓形成13例,静脉炎5例,1例局部脓肿形成,1例软组织水肿,其中3例同时检出附壁血栓和静脉炎.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PICC术后置管静脉常见的并发症可做出快速、准确诊断,适合作为临床首选的辅助检查方法.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PICC并发症诊断价值

    MRI与CT联合应用在脊柱结核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效果分析

    张湘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与CT联合应用在脊柱结核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共76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MRI、CT以及联合检查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方式在诊断以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MRI检查的诊断率为 90.79%(69/76),明显高于 CT检查的 77.63%(59/76)(x2=4.948,P=0.026).MRI与 CT联合检查的诊断率为 98.68%(75/76),高于单独的MRI检查(x2=4.750,P=0.029)和CT检查(x2=16.133,P=0.000).在病理特征检出方面,MRI对硬膜和脊髓受侵、韧带下播散的检出率高于CT(P<0.05),而CT对死骨与钙化的检出率高于MRI(P<0.05).联合检查对各个病理特征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单独的MRI或CT检查(P<0.05).结论:MRI与CT在脊柱结核的诊断与病情评估中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通过联合检查,可以起到良好的互补作用,进一步提高诊断与病情评估的准确性,从而避免误诊、漏诊等情况的发生.这种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磁共振成像CT脊柱结核诊断病情评估

    多层螺旋CT与MR在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应用对比

    覃延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比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诊断中多层螺旋CT(MSCT)与MR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本院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患者120例,依据诊断方法分为MSCT组、MR组两组,各60例.统计分析两组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检查时间、成本费用、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各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之间的差异不显著(x2=1.06,P>0.05),其中MSCT组患者的纤维斑块检出率30.00%(18/60)低于MR组53.33%(32/60)(P<0.05),钙化斑块检出率43.33%(26/60)高于MR组26.67%(16/60)(P<0.05),但两组患者的脂质斑块、混合斑块检出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MSCT组和MR组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x2=0.10,P>0.05),其中0级、1级、2级、3级、4级比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MSCT组患者的检查时间短于MR组(P<0.05),成本费用低于MR组(P<0.05).MSCT组患者的满意度73.33%(44/60)低于MR组96.67%(58/60)(x2=4.71,P<0.05).结论: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诊断中MSCT与MR的应用价值基本相当,MSCT更适用于钙化斑块的诊断,MR更适用于纤维斑块的诊断,值得注意的是,MR的满意度显著高于MSCT,临床可以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合理选择检查方法.

    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MR多层螺旋CT检查时间成本费用满意度

    NCE-MRA与超声检查对比评估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动脉狭窄程度的价值

    王甜任晓璇公维兴孙力盟...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NCE-MRA)与超声检查对比评估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动脉狭窄(RAS)程度的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期间我院100例肾功能不全且疑似RAS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NCE-MRA和超声检查,以选择性肾动脉造影(SRA)结果为金标准,分析NCE-MRA、超声检查和金标准对肾动脉狭窄诊断的一致性、诊断效能和对肾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的检出情况.结果:100例肾功能不全患者中,金标准检测出RAS(阳性)42例(42.00%),阴性58例(58.00%);42例肾动脉狭窄患者中,轻度9例(21.43%),中度18例(42.86%),重度12例(28.57%),管腔闭塞3例(7.14%);超声与金标准一致性一般(Kappa=0.628),NCE-MRA与金标准一致性较好(Kappa=0.857);NCE-MRA对肾功能不全患者RAS的敏感度、准确度高于超声检查(P<0.05),但二者的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对比无差异(P>0.05);超声、NCE-MRA对重度RAS、闭塞的检出准确率结果大致相符,但相较于超声而言,NCE-MRA对轻中度RAS的检出准确率更高.结论:与超声检查诊断肾功能不全患者相比,NCE-MRA特异度、准确度更高,更有利于肾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的检出.

    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超声检查肾功能不全肾动脉狭窄程度诊断效能